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亚琼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1,38(3):238-241,244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机制尚未明确,早期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循环抗体和效应细胞,目前主要集中于免疫治疗对T细胞的作用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因子的变化、CD4+调节性T细胞亚群、修饰抗原递呈细胞诱导免疫耐受、免疫效应细胞募集机制、单克隆技术支持下的重组变应原、变应原DNA疫苗、...  相似文献   

2.
胡亚琼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1,38(1):238-241,244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机制尚未明确,早期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循环抗体和效应细胞,目前主要集中于免疫治疗对T细胞的作用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因子的变化、CD4+调节性T细胞亚群、修饰抗原递呈细胞诱导免疫耐受、免疫效应细胞募集机制、单克隆技术支持下的重组变应原、变应原DNA疫苗、变应原耦联佐剂.  相似文献   

3.
今年迎来了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100周年纪念。100年前,Noon和Freeman奠定了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基础,12年后,ALK的创始人之一PoulBarfod以一瓶鹅毛变应原为ALK挖开了基石。这瓶变应原制成于1923年6月9日,时隔88年,它如今安静的  相似文献   

4.
今年迎来了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100周年纪念。100年前,Noon和Freeman奠定了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基础,12年后,ALK的创始人之一Poul Barfod以一瓶鹅毛变应原为ALK挖开了基石。这瓶变应原制成于1923年6月9日,时隔88年,它如今安静的陈列在丹麦ALK总部H(?)rsholm。那个时候Barfod还不知道鹅毛其实并不是引起过敏的主要物质,而  相似文献   

5.
小儿过敏性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我国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1998年修订)第6条<哮喘常用药物及治疗简介>中,对“特异性免疫治疗”作了明确的阐述。近10年来随着对Th1/Th2反应与小儿过敏性哮喘发病关系研究的进展,已证明T细胞亚群Th1/Th2的比例平衡消长,是小儿过敏性哮喘患者机体免疫反应调节的基本方式,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我们更有理由将特异性免疫治疗广泛开展起来,为哮喘儿童造福。  相似文献   

6.
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儿童免疫状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8.
从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诊断、临床表型、预后、综合防治等方面论述哮喘与过敏的关系.因在治疗方面,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哮喘、鼻炎综合防治措施之一,并列入主要指导性的文献,了解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背景、定义、机制、疗效、安全性、存在问题、研究进展等,对变应性哮喘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对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剂量递增阶段的耐受性。方法对2005-06—2005-09北京儿童医院哮喘专业门诊24例临床诊断哮喘的患儿,应用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皮下注射,对24例尘螨过敏的哮喘患儿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剂量递增阶段每次免疫注射后速发和迟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在每次变应原注射前和注射30min后测定肺功能。结果剂量递增阶段24例患儿免疫注射总次数为370例次。14例(58.33%,14/24)发生27例次(7.3%,27/370)速发不良反应,其中26例次(96.3%,26/27)为轻度局部反应(肿胀直径小于5cm),1例次为轻度哮喘。21例(87.5%,21/24)发生38例次(10.27%)迟发不良反应,其中9例次为轻度全身反应(23.68%,9/27),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皮炎,1例次局部反应中度(肿胀直径5cm),其余均为轻度局部反应。各次免疫注射前后肺功能各参数变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患儿对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特异性免疫治疗耐受性良好,绝大多数局部不良反应为轻度,全身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经及时调整剂量递增方案,可减少可控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各次免疫注射对肺通气功能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今年迎来了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100周年纪念。100年前,Noon和Freeman奠定了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基础,12年后,ALK的创始人之一Poul Barfod以一瓶鹅毛变应原为ALK挖开了基石。这瓶变应原制成于  相似文献   

11.
12.
2009年4月17-19日,在美丽的园林城市苏州隆重举行了第八届亚太儿科变态反应、呼吸和免疫学会年会(Congress of Asia Pacific Respirology and Immunology,APA-PARI)暨2009年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项目"儿童哮喘防治新进展学习班".  相似文献   

13.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惟一一种针对过敏性疾病的对因、对症治疗方法,包括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及特异性舌下免疫治疗.研究证实特异性舌下免疫治疗在过敏性疾病中疗效肯定,其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调节变应原特异性T细胞的反应类型而发挥抗过敏作用,而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近年来应用较为普遍.
Abstract:
The specific immunotherapy is the etiological treatment and remission the symptoms of anaphylactic disease. It includes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and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 SLIT is a new pathway. Many studies have confirmed its effectiveness in the treatment of anaphylactic disease. Due to its mild side effect, it is used commonly.  相似文献   

14.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尘螨过敏性哮喘儿童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与单独ICS治疗尘螨过敏轻、中度哮喘儿童的临床疗效,为哮喘的联合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方法:对尘螨过敏的轻、中度哮喘患儿32例随机分为两组: SLIT组(SLIT联合ICS治疗,18例)和对照组(单独ICS治疗,14例)。两组共30例完成为期1年的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患儿ICS给药总量、哮喘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皮肤点刺试验、肺功能、血清sIgE和sIgG4值、VAS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的差异。结果:SLIT组在1年治疗结束ICS给药总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SLIT组的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显著降低,肺功能FEF25- 75%值显著增加,sIgE值及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点刺反应计分、FEV1及sIgG4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随访期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SLIT联合ICS治疗在改善尘螨致敏哮喘患儿的日、夜间哮喘症状、肺功能及VAS评分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ICS治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5):344-347]  相似文献   

15.
NK细胞活性在小儿哮喘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敏  马恒贵  曹兰芳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2):1011-1013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在小儿哮喘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尘螨过敏的哮喘患儿5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30例NK细胞活性,并对哮喘患儿进行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NK细胞活性及总IgE。结果哮喘患儿的NK细胞活性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尘螨特异性免疫前较特异性免疫后的哮喘患儿的NK细胞活性显著增高(P〈0.01),总IgE显著降低(P〈0.01)。结论NK细胞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特异性免疫疗法有助于NK细胞活性增强,降低总IgE水平,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年对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疗效.方法 开放、回顾性研究.选择2009年5月至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就诊的主要对尘螨[粉尘螨和(或)户尘螨]过敏的轻、中度过敏性哮喘患儿80例,年龄4 ~14岁.所有患儿入组时(基线)均已接受抗哮喘药物治疗3个月.分组:(1)SLIT组39例,抗哮喘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SLIT 2年,停止SLIT后再随访1年,共随访3年;(2)药物组41例,仅采用抗哮喘药物治疗,随访3年.比较SLIT组和药物组在基线,治疗第2年结束时、第3年结束时(停止SLIT 1年时)的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停药例数、入组前1年、治疗第3年哮喘急性发作频率.结果 (1)症状评分:SLIT 2年结束时,SLIT组患儿哮喘日间症状评分低于药物组(0.18±0.06,0.93±0.12,Z=-4.873,P<0.05),夜间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止SLIT 1年时,SLIT组患儿哮喘日间症状评分(0.18±0.06)和夜间症状评分(0.05±0.04)均低于药物组(日间1.46±0.72,夜间0.66±0.14,Z=-5.082,-4.019,P均<0.05).(2)用药评分和停药例数:SLIT 2年结束时和停止SLIT 1年时,SLIT组用药评分(0.31 ±0.07和0.17±0.06)均低于药物组(0.75±0.12和0.87±0.17,Z=-2.813,-4.106,P均<0.05);SLIT组停药例数(20例,29例)均多于药物组(10例,13例)(x2 =6.167,14.581,P均<0.05).(3)入组前1年两组哮喘急性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年(停止SLIT 1年)间,SLIT组哮喘急性发作频率小于药物组(0.69±1.20,1.20±1.44,Z=-1.968,P<0.05).结论 SLIT能明显改善哮喘的症状,减少药物使用和哮喘急性发作,同时在停止SLIT后1年仍能保持疗效.  相似文献   

17.
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是目前惟一可能改变儿童过敏性鼻炎(AR)自然病程的治疗方法,在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了AR患儿的药物用量,提高了生活质量。预防AR进展到哮喘,并减少新的变应原过敏。针对AIT产生的新方法、新技术的目的是缩短达到免疫耐受的时间,提高患儿依从性,增强治疗的安全性,并尽可能的降低治疗负担。该文对AR患儿AIT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作为目前唯一可能根治变应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减轻过敏症状,减少用药,还可阻止自然病程的进展,预防新变应原的产生.近年来舌下SIT因其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易操作性已在欧洲各国广泛开展.标准化的变应原制剂在国内外逐步应用,已取代非标准化制剂.然而无论是皮下注射还是舌下含服方法,其具体有效剂量、治疗方案、治疗疗程尚待规范统一.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以重组变应原为主的新制剂的研发,SIT的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更好地用于变应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42例接受标准化屋尘螨SIT的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治疗前、治疗1年后均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测定血清屋尘螨和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进行肺功能测定和自觉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1年后屋尘螨和粉尘螨的皮肤指数和自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而治疗前后屋尘螨和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肺功能(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儿童给予SIT1年后其皮肤敏感性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但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过敏性哮喘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过程中,与TH1/TH2细胞分化相关的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T-het和GATA-3 mRNA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根据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时间,采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过敏性哮喘惠儿36例,对其SIT治疗前、治疗16周后和治疗1年后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利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每组中IFN-γ、IL-4、T-bet和GATA-3mRNA表达情况.同时,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着SIT治疗的进行,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外周血中在mRNA表达水平IFN-γ/IL-4和T-bet/GATA-3的比值逐渐升高.结论 哮喘患儿特异性免疫治疗有效;治疗后TH1/TH2细胞的失衡得到一定的纠正;T-bet和GATA-3转录因子在哮喘的发生和SIT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