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椎体形态改变与疗效。方法:本组36例47个椎体.按椎体骨折部位的不同分为三个类型:椎体上终板骨折塌陷型、椎体中央骨小梁断裂塌陷型、椎体下终板骨折塌陷型。通过X线片观察,测量并计算三种类型术前、术后椎体前缘和后缘的高度及比值的变化,同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不同类型的椎体骨折术前、术后计算出的比值不同,显示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不同。本组36例均获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2.50个月。结论:不同类型的椎体骨折在脊柱正常伸屈活动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手术通过复位骨水泥填充,最大限度阻止骨折椎体的运动是术后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7例椎体血管瘤患者,其中颈椎1例,胸椎3例,腰椎3例,6点疼痛评分为2.67±0.41,运动能力评分2.83±0.33.透视下定位有症状的椎体,采用局麻,俯卧位.6例胸椎、腰椎血管瘤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1例颈椎血管瘤采用颈椎前外侧入路,注射15%~20%的骨水泥,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铸形.术后平卧6 h.术后1、3、9个月,采用临床症状检查、平片和CT的方法随访.结果7例手术都获得成功,注射骨水泥4~7 ml.5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2例同时具有神经根症状的患者,神经根症状缓解;术后疼痛评分(0.33±0.47)、运动功能评分(1.33±0.41)显著低于术前(P<0.01).随访1~9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0月~200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5例患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进行手术疗效评价,VAS评分,Cobb角统计,手术并发症统计流行性感冒及有发热症状的儿童使用尼美舒利分散片与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监测用药前,及用药后0.5小时(小时),1小时,4小时,6小时,10小时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次数和程度。结果:手术疗效评价,其中优者61例,良9例,差5例,优良率(%)为81.33%,患者疼痛明显轻于术前,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成形术以术中并发症为主,其中骨水泥渗漏占大多数。结论:椎体成形术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22例。结果PVP技术成功率100%。随访1~12个月,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6例和无效(NR)2例,有效率91%,术中椎体周围骨水泥渗漏5例,但无一例出现临床症状。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与分析椎体成形术(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KP)在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8年~2009年就诊的68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别采用KP与VP治疗,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KP组cobb角矫正情况明显优于VP组,经比较(p<005).KP组渗漏率明显低于VP组,经比较(X2=4.45,p<0.05).两组VAS分数变化经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KP及VP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KP的cobb角矫正情况及骨水泥的渗漏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VP.  相似文献   

6.
付胜良  于方  俞猛 《中国医刊》2010,45(1):67-6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病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31例病人行双侧PVP术,术前、后用“疼痛十分法”作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2~23个月,平均9个月。43个椎体均成功穿刺,术后疼痛改善明显,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裘佶  宋善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175-117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1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行椎体穿刺。用特制骨水泥注射器注入骨水泥3ml~6ml不等。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并能加固椎体,增加病变椎体的抗压缩及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止痛效果好,预后良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介入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及经验。方法:2003~2004年对5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复位满意,24小时内疼痛均缓解,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能迅速止痛,增加椎体稳定性的安全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1铡患者46个椎体,其中胸椎18个,腰椎28个。在透视监控下经皮穿刺,经椎弓根人路,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结果椎体容积由术前的(21.8±8.4)cm^3增至术后的(24.5±6.4)cm^3,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术后2d能佩戴腰围下床活动。31例病人疼痛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疼痛强度评价的视觉类比评分术后48h为(2.4±3.5)分,较术前(8.2±1.4)分显著下降(P〈0.01)。24例患者术后3d出院,5例患者术后7d出院,2例患者术后14d出院。5个椎体(12.2%)发生骨水泥外溢。术后随访8~18个月,平均14个月,无椎体塌陷、疼痛复发,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及有效缓解疼痛和稳定椎体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病人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虽然骨折常在几周或几个月内愈合,但病人常有持续性腰背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我们从2003年3月.2003年12月,应用椎体成形术对18例病人的20个椎体进行了治疗和护理,该技术具有能使患者迅速缓解腰痛,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16例,共20个椎体,术后进行1年以上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技术操作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24个月,疼痛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2例。未出现新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血管瘤无复发。[结论]PVP可以缓解症状性椎体血管瘤引起的疼痛,防止复发,增加椎体的稳定性,预防压缩性骨折,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OVCF患者,共计165节椎体,在C型臂X线机下行PVP术,骨黏合剂注入量为2.7~9.5 ml。结果:165节椎体全部穿刺成功,其中146节行单侧椎弓根穿刺,临床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5.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OVCF疗效好、创伤小、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1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2例,随机将其分成PKP组和PVP组,每组61例。PKP组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VP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高于PKP组(P<0.05)。结论相比于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成形术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时间方面更具优势,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因此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许昌龙耀医院就诊的86例老年OVCF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行PVP术,B组行PKP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压缩比,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量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术后Cobb角、椎体压缩比和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PKP术治疗老年OVCF临床效果优于PVP术,可作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42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56-88岁,平均74.4岁.应用PVP治疗15例24个椎体,PKP治疗15例18个椎体,术后对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疼痛的缓解、活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7个月(3-15个月).PVP组视觉类比评分平均由术前8.68到术后1.74和最后随访1.13.PKP组视觉类比评分平均由术前8.62到术后1.72和最后随访1.21.PVP和PKP均能恢复伤椎前柱高度,PKP组效果更明显,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PKP能更好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椎体骨折中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的脊柱不稳及疼痛。方法 在C-臂X光监视下定位,采取空芯穿刺针导入管注入调配好比例的骨水泥强化椎体。结果 20例28个椎体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7例注射后疼痛即刻缓解,1~6个月后复查无疼痛。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目前是治疗椎体肿瘤、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引起脊柱不稳疼痛,缓解症状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骨水泥向椎管内外渗漏是其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骨质疏松及其引发的椎体压缩骨折 ,是临床常见病。以往的治疗常采用卧床、患部垫高及药物治疗[1] ,但老年人易并发许多疾病。我院 2 0 0 2年 5月— 2 0 0 3年 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致腰背疼痛 2 3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均为我院住院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 ,其中男 6例 ,女 17例 ,年龄 4 5~ 78岁 ,平均6 7.5岁。病程 3d~ 2 .5个月。术前均行X线片检查 ,部分患者行CT检查 ,术后均行CT复查。病变部位 :T10 1椎 ,T113椎 ,T12 9椎 ,L111椎 ,…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2004年12月至2006年10月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2例。手术均在C臂监视下完成,术后对症治疗及密切观察。结果32例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大部分即解除,次日可下床行走。术后X线片复查椎体高度部分恢复,CT片见成形术后的椎体被骨水泥填充并固化。骨水泥外溢4例,其中1例骨水泥外溢到椎管腔,致左侧硬膜明显受压,神经根受伤,导致左下肢瘫痪,骨水泥取出后,左下肢肌力恢复到3级。平均随访半年以上,除1例骨水泥外溢到椎管腔外,31例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处无疼痛。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压缩性骨折损伤小,在技术熟练的基础上治疗是安全的,效果满意,减少了老年性患者伤后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cbroplas,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2010年6月,采用PVP治疗55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按Barr疼痛评分标准,术后即时优良率83.6%。结论:采用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时间短,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李秋红  樊建红  宁雅君 《西部医学》2011,23(8):1588-1589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及卧位训练,加强术后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 32例患者术后6~24 h疼痛感明显减轻,出院时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术前做好宣教,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