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各3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d的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呕吐、腹泻、腹胀发生率,每天平均血糖值、胰岛素使用量及住院时间、营养费用、总住院费用。结果治疗7 d后, 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均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呕吐、腹泻、腹胀发生率和平均血糖值及胰岛素使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PN组营养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指标,且肠道不耐受现象发生率未见增加,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王婷  尹超 《中国医药》2013,8(3):351-352
目的比较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全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计算机随机产生的数字将22例SAP患者分为全肠外营养组和全肠内营养组,各11例。比较2组入院10d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外科手术治疗率、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全肠外营养组和全肠内营养组的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30.7和30.2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RP、前白蛋白及白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肠外营养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100.0%(11/11)]高于全肠内营养组[34.4%(4/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肠外营养组1例因胰腺坏死、多脏器功能衰竭行清创手术,1例行渗出液引流术,1例行胰腺脓肿引流术,外科手术率为27.3%(3/11);全肠内营养组无一例行外科手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肠外营养组的病死率为18.2%(2/11),其中1例死于胰腺坏死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由于术后误吸致感染死亡;全肠内营养组无死亡病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肠外营养治疗比较,早期接受肠内营养的SAP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与肠外营养组( PN组)各3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及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 CD4+;CD8+)、免疫球蛋白IgM、IgG。结果治疗7d后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EN组CD4+细胞、CD4+/CD8+比值、IgM、IgG水平高于PN组,CD8+细胞低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指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照研究胃肠道手术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行胃肠道手术的326例患者,将其分为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n =203)和肠外营养支持组( n =123),观察监测患者手术前和术后7 d的体重、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胃肠道的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各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7 d,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白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结论胃肠道手术的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机体胃肠道手术后的前白蛋白水平,利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治疗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6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者均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危重症评分(APACHE)情况、通便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当天APACH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评分均逐渐下降,研究组治疗后4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通便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转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对于SAP患者的治疗较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夏佳,但肠内营养不适于发病初期,因而临床应联合应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陈亮  张凯  秦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339-34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肠内和肠外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组(EN组)45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0例,此较两组营养指标、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EN组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o.05);EN组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PN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改善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术后恢复,可作为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不同供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1例,A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营养指标水平、病死率和死亡患者存活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A组较B组并发症较少,血红蛋白(Hb)与血清白蛋白(Alb)含量高,血糖(BG)水平低,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指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患者医疗开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取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33例采取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营养指标略高于对照组,手术失败率、病死率、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结论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优于全肠外营养治疗,它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ICU内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将ICU内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组(EN,16例)、肠外营养组(TPN,14例)。EN和TPN组患者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监测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机械通气时间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血CD3、CD4和CD4/CD8比值分别均较TPN组有明显升高,机械通气时间EN组低于TPN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好地提供营养,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试验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疗程为2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和胃肠道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变化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治疗组患者的腹胀、呕吐、腹泻、便秘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研究胃癌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的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科进行胃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血清前白蛋白含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含量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较肠外营养支持更有益于患者营养状态的快速恢复,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及早恢复,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胃癌术后更为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EN)或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比较营养代谢状况、留住ICU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ICU)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重症患者按照1∶1的设计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疗法组(EN组)与肠外营养疗法组(PN组),两组皆于入住后第1天开始给予EN或PN支持治疗。于入住当天及第8天分别检测记录各项营养状态指标。同时对患者留住ICU的时间及临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入住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皆较入住当天下降(P<0.05),EN组入住第8天的前白蛋白较入住当天有明显升高(P<0.05),PN组入住第8天的前白蛋白与入住当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留住ICU时间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留住ICU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能更加有效地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ICU留住时间,降低其留住ICU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在ICU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C反应蛋白(CRP)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肠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ICU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共2例患者死亡。结论肠内营养治疗ICU重症胰腺炎可明显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促进肠功能恢复,并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U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诊的156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78例患者给予传统方式治疗,治疗组中78例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治疗14 d以后,以上臂中围、三头肌皮褶厚度、氮平衡、白蛋白、血红蛋白、ICU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氮平衡、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CU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围手术期的上臂中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CU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ICU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ICU进行机械通气的24例患者,通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对机械通气期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及平均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进行监测。结果机械通气患者通气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氮平衡增高(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可以合理补充营养、增加能量供给,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颅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外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内颅脑重症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合理方法,提高病人的治愈率。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94例颅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肠内营养组)和实验组(肠内加肠外联合营养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以及呕吐、反流误吸、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值〈0.05)。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结论与单纯肠内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可较好的改善颅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颅脑重症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ICU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这一期间,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ICU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比组41例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治疗,实验组41例患者予以肠内营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肠功能恢复住院的时间、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肠功能恢复与住院的时间明显比对比组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经分析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红蛋白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32%,比对比组患者的31.71%低(P<0.05)。结论 ICU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能全力早期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COPD呼吸衰竭,并且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予rHGH肌注及能全力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检测两组治疗期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血糖峰值。结果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12.1±2.5)d vs(17.6±3.2)d.P<0.05],治疗期间各项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略有升高,病死率降低。结论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素和能全力营养支持对COPD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营养方式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TPN组和PN+EN组,各29例。2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或者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ld和手术后第8天检测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N+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PN组(P〈0.05),感染发生率少于TPN组(P〈0.05)。结论2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态,但是,EN与PN相比,对患者肠道的康复和减少感染发生率有好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治疗。比较2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改善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