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低硒是大骨节病病区的基本环境因素,大骨节病病区多分布在低硒地带,病区水、土、粮食含硒量均呈低硒状态,病区人群血、尿、头发含硒量显著低于非病区人群.为更好地了解病区儿童补硒前后硒营养水平,为大骨节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资料,作者对2008 - 2009年青海省贵德县大骨节病病区儿童补硒前后发硒水平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西藏大骨节病与饮水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分析西藏不同地区几类饮用水中的含硒量,探讨大骨节病的分布特征与饮用水中含硒量的关系,寻求西藏地区大骨节病防治的有效措施。方法采集西藏大骨节病病区与非病区的水样,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水硒,运用SPSS 11.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藏地区水硒为(0.23±0.11)μg/L,大骨节病病区和非病区水硒分别为(0.17±0.10)、(0.27±0.11)μ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P< 0.01);沟水含硒量均显著低于河水、溪水、泉水等水源的含硒量(t值分别为-2.16、-2.62、-3.42,P<0.05),几类饮用水中的含硒量由低到高为:沟水<河水<溪水<泉水。结论饮用水中的含硒量与大骨节病病情关系密切,建议通过寻找高硒水源并指导居民选择含硒量较高的水源为饮用水,作为大骨节病防治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柞水县银碗乡大骨节病区粮食内的含硒量做了检验:发现黄豆、小麦、玉米的含硒量分别为(31.50、10.54、7.97)×10~(-9),粮食总的平均含硒量为(10.73×10~(-9)),可以看出银碗病区乡粮食中的硒含量明显低于其他非病区,粮食缺硒是本地区大骨节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杂粮如黄豆的含硒量远远高于其他粮食的硒含量,黄豆内的含硒量是小麦含硒量的2.99倍,是玉米含硒量的3.96倍(见附表)。 附表 病区不同种类粮食硒的含量(×10~(-6))  相似文献   

4.
西藏大骨节病病区硒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全面了解西藏大骨节病病区的硒含量水平。方法 从西藏5地(市)的病区中采集各种样品,通过荧光法检测硒含量。结果 西藏大骨节病病区硒含量明显偏低。结论 西藏处于全国低硒地带,应加强大骨节病病区碘硒盐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硒的地理分布与大骨节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查明了山西省硒分布的本底,同时阐明了硒与大骨节病的关系。病区水、土、粮的含硒量显著低于非病区,病区人群发硒含量显著低于非病区人群。内外环境二者间的硒水平呈平行关系而相吻合。调查发现有高硒病点存在。我们认为,缺硒并非是本病主要的发病原因,而是一个发病条件;本病是由于多因素复合作用所致,因此,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生态环境中的硒与克山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北省选择了7个克山病病区点和7个非病区点进行生态环境对比调查。采集了各种生态系物质样品305份,测定含硒(Se)量。病区中麦类、玉米、小米、饮水、人发和羊毛的含Se量比非病区低。发Se含量与主要粮食含Se量呈显著正相关。病区属于低硒环境,环境低硒是导致克山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西藏大骨节病地区儿童发硒与病情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分析西藏不同地区儿童发硒水平,探讨大骨节病的分布特征与儿童发硒的关系。方法采集典型病区与非病区内儿童的发样,用原子荧光法测定硒。结果西藏大骨节病区与非病区儿童发硒平均值分别为(0.13±0.04)μg/g、(0.18±0.07)μg/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硒病区与非病区的儿童发硒平均值分别为(0.28±0.03)μg/g、(0.18±0.04)μg/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藏儿童发硒普遍偏低,病区儿童发硒更低,发硒与大骨节病病情关系密切,补硒可以显著提高人体发硒水平,补硒措施是大骨节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2002~2003年甘肃省天水市大骨节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甘肃省天水市大骨节病病情回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病区患儿、健儿和非病区健儿进行切身生活条件调查,对硒、碘元素、水耗氧量和粮食真菌污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病区患儿与健儿在半山坡居住、家庭卫生差、发育状况不良、常年参加劳动和发硒水平等指标差异显著,病区患儿与非病区健儿在杂色曲霉污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低硒是影响大骨节病重要条件因素,小麦中杂色曲霉污染可能参与致病作用,大骨节病可能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吿了徽县大骨节病区内外环境的硒含量调查,结果表明,外环境硒含量无论病区还是非病区均处于低硒状态,这与一般文献报道有所不同;病区病儿发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和病区健康儿童,服硒前后发硒含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低硒可能与大骨节病有关;本项研究为应用硒防治大骨节病、评价防治效果和探讨病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大骨节病区环境与人体硒的研究及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的大骨节病区及非病区外环境,人体硒及全血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粮、发、血硒含量及全血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病区明显低于非病区,水硒含量两者无差异。不同类型病区儿童发硒含量随病情活跃程度减弱而增加。此进一步证实:该病区属于低硒环境,病区人群处于低硒营养状态,病情越重,硒营养状况越差,该病区人群硒的主要摄入量来自粮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克山病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及柯萨奇B组病毒(CVB)人群感染情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克山病病区设立病区病例组和病区对照组,在非病区设立非病区对照组,采集血液样品用于检测血硒及CVB IgM抗体,同时采集病区和非病区土壤、粮食用于硒测定;硒的测定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CVB IgM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 病区土壤、玉米、小麦、大豆含硒量[(0.092±0.011)、(0.003±0.001)、(0.005±0.003)、(0.006±0.001)mg/kg]均低于非病区[(0.198±0.016)、(0.012±0.004)、(0.037±0.007)、(0.037±0.008)mg/kg],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007、8.551、15.842、12.109,P<0.01).病区病例组血硒[(34.803±13.302)μg/L]低于病区对照组[(41.235 ±13.571)μ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病例组、病区对照组、非病区对照组的CVB感染阳性率分别为90.0%(36/40)、68.3%(41/46)、45.8%(22/48),病区和非病区CVB感染的比值比(OR)为3.957,95%可信区间为1.898~8.246;病区病例组和病区对照组CVB感染的OR值为4.171,95%可信区间为1.298~13.404;CVB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血硒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9,P>0.05).结论 黑龙江省克山病病区仍存在低硒及CVB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2.
榆林大骨节病区饮水中有机物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骨节病(KBD)病因致今未明。本专题在对榆林郊区现况研究,找出KBD新发病例的基础上,进行配比对照研究,择入(KBD选新发户)按户采水,以探索水中有机物与KBD的因果联系。结果是:(1)病点与邻近非病点,病户与非病户之间水腐植酸量的差别无显性。(2)1个KBD新发户水中见小分子有机物苯并噻唑。对12个井水的检测,未检出自由基信号,13个元素含量在病户与非病户之间无大差异。重病点户水的总有机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明不同干燥方式对粮食硒、氟含量的影响,选择最佳的粮食干燥方法。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法分类采集大巴山区不同干燥方式下的粮食样品。硒的测定用DAN荧光分光光度法,氟的测定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与日晒干燥方式相比,敞烧煤火熏烤可使粮食中的硒、氟含量同时成倍甚至成数百倍增加,降氟炉灶烘烤能有效降低粮食干燥后期的硒、氟污染。结论在大巴山区应摒弃敞烧煤火熏烤的粮食干燥方法,推广使用降氟炉灶并倡导日晒干燥粮食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河南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在河南省大骨节病病区选择地形、地貌、生产及生活方式上具有代表性的陕县张村乡窑店、庙洼村,灵宝市朱阳镇朱阳村进行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调查,同时拍右手X线片和采集部分儿童发样和当地粮样.儿童发硒、粮食硒测定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在洛宁县、灵宝市、渑池县、陕县、卢氏县大骨节病病区乡进行16岁以上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 共检查7~12岁儿童190人,未检出大骨节病临床病例;拍摄右手X线片190人,X线阳性3人.检出率为1.58%(3/190).共调查16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20 521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6.10%(1251/20 521),其中Ⅰ度为3.97%(814/20 521),Ⅱ度为1.77%(364/20 521),Ⅲ度为0.36%(73/20 521).儿童发硒平均值为(0.319±0.128)mg/kg,粮食硒平均值为(0.031±0.009)mg/kg.结论 河南省儿童大骨节病处于控制水平,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较为严重,应加强以治疗现患病人为目的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5.
西藏大骨节病病情考察报告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 考察西藏大骨节病病情并提出适合当地的防制措施。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和 X线拍片。结果 西藏大骨节病病区分布范围广 ,病情严重而活跃 ,流行时间长。 X线检出率最高达 84.4%。结论 西藏为全国大骨节病最重地区 ,防治任务艰巨紧迫 ,根据实地考察结果 ,考察组认为最适宜的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粮食由外地调入  相似文献   

16.
西藏大骨节病流行的动态变化与土地利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西藏大骨节病分布范围变化与耕地变化的关系。方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显示方法和统计技术,将西藏20世纪80年代和1999年大骨节病县分布范围变化分为非病县、老病县和新病县,分别统计各县10年间耕地变化情况。结果:西藏大骨节病主要分布在农业县和半农半牧县,牧业县很少有大骨节病分布;新增加的病县主要集中在耕地明显增加的地区。结论:西藏大骨节病分布的明显增加与农业、农村居民由牧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有关,退耕还牧应成为控制西藏大骨节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KBD)病区儿童血清中丙二醛(MDA)及抗氧化酶的变化,探讨体内氧自由基损伤与KBD的关系.方法 在青海省兴海县KBD病区唐乃亥乡小学、下鹿圈村小学以及曲什安乡小学选择7~ 12岁的KBD患儿64名作为KBD组,46名健康儿童作为内对照组,在非病区陕西省长安区南樊小学选择59名健康儿童作为外对照组.分别采集其枕部发样和清晨空腹外周血,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每组中各抽取20例发样及血样,应用2,3-二告氨基萘(DAN)荧光法测定发硒和血硒水平;通过生化方法检测样本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MDA水平.结果 KBD组发硒[(67.64±17.28)μg/L]、血硒[(36.27±13.29)μg/L]和GSH-Px活力[ (59.53±25.23)kU/L]明显低于内对照组[(153.32±24.31)、(63.06±13.66) μg/L,(91.88±22.99)kU/L]和外对照组[ (242.35±38.56)、(98.93±17.18)μg/L,( 122.68±41.74)kU/L],且内对照组明显低于外对照组(P均< 0.05);KBD组和内对照组SOD活力[(55.80±8.14)、(57.45±6.96)kU/L]、CAT活力[(16.45±5.61)、( 15.63±9.18)kU/L]和T-AOC水平[(19.80±6.64)、(21.71±8.82)kU/L]均高于外对照组[(42.79±8.10)、(6.05±2.71)、(13.56±5.38)kU/L,P均<0.05];KBD组MDA水平[(4.64±1.11 )μmol/L]高于内对照组[(3.31±1.22) μmol/L]和外对照组[(3.43±1.29) μmol/L,P均<0.05].结论 KBD存在氧化应激损伤,抗氧化酶在KBD病区儿童血清中升高是一种代偿性反应,体内氧自由基损伤与KBD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西藏藏族自治区(简称西藏)大骨节病病区分布,评估西藏大骨节病病情现状。方法 于2007、2008年,在西藏那曲、山南、林芝、日喀则地区中的26县,按东、南、西、北、中的方法选取乡(镇)、村作为基线调查点进行大骨节病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大骨节病调查方案,对成人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对4~ 13岁儿童进行临床和右手正位X线检查。病区划分按照大骨节病病区判定和划分标准《GB 16395-1996》执行,轻病区:病区大骨节病临床Ⅰ度及其以上患病率<10%或7~ 14岁儿童X线检出率<10%;中病区:病区大骨节病临床Ⅰ度及其以上患病率在10%~20%或7~ 14岁儿童X线检出率在10% ~ 30%;重病区:病区大骨节病临床Ⅰ度及其以上患病率>20%或7~ 14岁儿童X线检出率>30%。结果 在26个县共调查了108乡,临床检查成人14 686人,检出Ⅰ度以上(含Ⅰ度)病例663人,患病率为4.51%,无Ⅲ度病例检出。儿童拍右手正位X线片5769张,检出大骨节病阳性片102张,检出率为1.77%;儿童发病主要在干骺端,占89.2%(91/102)。有10个县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0,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也为0;有1个县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0,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为3.66(7/191);有12县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1.03% ~ 7.54%,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为0 ~ 7.76%,其中有5个县检出率为0;有3个县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10.69%~13.88%,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在5.31%~7.76%。结论 根据大骨节病病区判定和划分标准,在调查的26县中有10县为大骨节病非病区、13县为轻病区、3县为中病区。至此,西藏大骨节病分布于全区7地(市)52县,病情流行分布较广,形势仍然严峻,需继续加强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observe pathogenic lesions of joint cartilages in rats fed with T-2 toxin under a selenium deficiency nutrition status in order to determine possible etiological factors causing Kashin–Beck disease (KBD).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fed selenium-deficient or control diets for 4 weeks prior to their being exposed to T-2 toxin. Six dietary groups were formed and studied 4 weeks later, i.e., controls, selenium-deficient, low T-2 toxin, high T-2 toxin, selenium-deficient diet plus low T-2 toxin, and selenium-deficient diet plus high T-2 toxin. Selenium deficiencies were confirmed by the determination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ctivity and selenium levels in serum. The morphology and pathology (chondronecrosis) of knee joint cartilage of experimental rats were observed using light microscopy and the expression of proteoglycans was determined by histochemical staining. Chondronecrosis in deep zone of articular cartilage of knee joints was seen in both the low and high T-2 toxin plus selenium-deficient diet groups, these chondronecrotic lesions being very similar to chondronecrosis observed in human KBD. However, the chondronecrosis observed in the rat epiphyseal growth plates of animals treated with T-2 toxin alone or T-2 toxin plus selenium-deficient diets were not similar to that found in human KB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at can be used as a suitable animal model for studying etiologic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pathogenesis (chondronecrosis) observed in human KBD. However, those changes seen in epiphyseal growth plate differ from those seen in human KBD probably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growth plate closure in the rat.  相似文献   

20.
病区的搬迁措施对大骨节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陕西省大骨节病区的搬迁措施对大骨节病流行的影响,我们于1999年12月在永寿县两个实施搬迁的病村,进行了大骨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硒盐防治大骨节病措施的落实,病区的生活条件和营养状况已有明显的改善,搬迁措施进一步改善了居民的饮水、居住和粮食储存条件,使大骨节病病情下降。建议病区进一步落实搬迁任务,坚持食用 硒碘盐,开展植树造林,种植经济作物,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大骨节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