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慧  杨秀华 《黑龙江医药》2012,25(4):627-628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输液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输液室和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110例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瘫痪侧上肢输液。结果:痪侧上肢发生输液渗漏32例,占29.1%;静脉炎18例,占16.4%。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选择患侧肢体输液并发症较多,而且不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建议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规采用健侧肢体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2.
张华敏  张蕻  邵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3004-3004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多数患者合并一侧肢体瘫痪,严重者可出现昏睡及昏迷等意识障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常给予静脉输液,以改善脑部循环,保护脑细胞,预防与治疗并发症.由于患者在急性期需输注的药物较多,输液时间较长,故发生静脉渗漏和静脉炎的几率较高.急性脑梗死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或烦躁不安等症状,以往护理人员为了方便管理,习惯采用患侧肢体输液.目前关于输液的侧别与静脉渗漏及静脉炎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多,但结果不一致[1].为此,我科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健侧和患侧肢体静脉输注进行了对比观察,旨在为输液侧别与静脉炎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病人采用上肢输液和下肢输液方法与静脉炎发作的关系。方法 在相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机抽样观察200例全麻病人,分上肢桡静脉组100例,下肢内踝静脉100例,观察两组病人静脉发生情况。结果 上肢桡静脉输液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下肢内踝静脉输液发生率为2 0%。下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发生静脉炎20例,有3例达Ⅱ°而上肢静脉炎全部为Ⅰ°;各年龄组的发病率为:20~40岁(2 3.3%);40~60岁(8.8%);60~80岁(6.7%)。结论 下肢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比上肢静脉液高,而且下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比上肢静脉炎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健侧和患侧肢体输液静脉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480人次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根据输液肢体分成患侧输液组和健侧输液组,各240人次。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进行静脉输液,健侧组则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结果静脉渗漏发生率患侧组为25%,健侧组为10%,X^2=46.75,P〈0.001;静脉炎发生率患侧组为15%,健侧组为3.3%,X^2=4.90,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患侧肢体输液较健侧肢体输液更易发生输液渗漏和静脉炎,从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血栓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为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或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临床特点为患肢局部不适或肢体轻微疼痛,触诊常可发现患胶有一条索状硬结,有明显压痛。随着静脉穿刺技术的普及及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发生后约60%患者合关有一侧肢体瘫痪,急性期多采用脱水、降压、扩张血管、保护脑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药物多以静脉为主,临床上输注药物较多,输液时间较长。过去我们为脑卒中偏瘫患者输液治疗,往往认为患肢不能活动,易于固定,输液过程中发生渗漏机率就小,这既有利于患者和家属,又方便了我们的护理工作,加上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烦燥等症状,很多患者、家属及护士习惯采用患肢输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小组干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通过成立静脉输液小组,观察成立输液小组前后使用高浓度药物、化疗药物外渗发生静脉炎,留置针及PICC导管维护情况,观察输液小组的作用。结果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输液风险管理意识,化疗药物、高浓度药物外渗发生静脉炎上报意识增强,经外周静脉、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更加规范,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提高了患者及医师的满意度。结论成立静脉输液小组能减少护理风险,有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患协作式按压方法在老年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4月在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拔针按压法,观察组采用护患协作式按压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按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护患协作式按压方法,可以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静脉输液致静脉炎从静脉穿刺技术的基础研究、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造成静脉炎的危险因子、静脉炎的分类等进行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就护理人员应从注射部位的选择、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和污染、正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输注浓度、速度及方法等方面对预防和护理静脉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临床药物》2003,24(7):440-440
血栓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是一种急 性非化脓性炎症,常伴有继发性血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肢局部不适或肢体轻微疼痛,触诊常可见患肢有索状硬结,有明显压痛。近年来药源性静脉炎有  相似文献   

11.
张小红 《安徽医药》2013,(9):1622-1623
目的 通过对比输液室静脉化疗患者中应用一日留置针与钢针的情况,观察比较静脉炎和化疗药物渗漏的发生率,寻找合理的穿刺工具,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120例肿瘤患者分成2组,57例使用一日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观察组,63例使用头皮针输液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输液室使用一日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有效预防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对静脉输液致静脉炎从静脉穿刺技术的基础研究、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造成静脉炎的危险因子、静脉炎的分类等进行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就护理人员应从注射部位的选择、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和污染、正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输注浓度、速度及方法等方面对预防和护理静脉炎进行综述。1静脉穿刺常识周围静脉穿刺(VP)因患者年龄、疾病、治疗不同,其穿刺部位的选择也各不相同,3岁以下的小儿常采用头皮正中、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治疗中 ,静脉输注浓度较高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在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 ,都易引起局部静脉壁化学性反应 ,也可因在输液过程无菌技术操作不严 ,引起局部静脉感染。这就给病人带来痛苦 ,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 ,甚至影响药物的顺利进入 ,故临床上医护理人员都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并针对发生原因 ,给予积极预防。1 输液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1.1 输液操作过程中局部消毒不严密 ,操作中针头被污染或由侧管加注其他病原药物时污染。1.2 非生理性 PH的液体输液 ,此血浆 PH过高或过低而刺激血管壁。1.3 氨基酸类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紫金锭外敷输液部位预防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静脉应用可达龙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紫金锭调白醋外敷输淮部位,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时间、程度及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紫金锭调白醋外敷输液部位预防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韦笑云 《北方药学》2013,(7):164-165
输液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既给患者带来身体的痛苦又影响正常的药物应用。本文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措施及护理,为提高临床静脉治疗水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危重患者应用主动输液实践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40例危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输液模式,观察组采取主动输液实践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均穿刺数、静脉输液方式、输液费用、输液并发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取中心静脉置管的比例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输液费用、人均穿刺数、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吸内科危重患者应用主动输液实践模式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发生静脉炎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在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中随机抽200例。从穿刺部位,输入药液的性质、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这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穿刺上肢较粗大的血管、输入低渗或等渗性液体、留置时间短者发生静脉炎较低。结论使用留置针输液发生静脉炎与穿刺部位、输入液体性质、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有关。因此,在使用留置针时,应选择上肢较粗大的血管、合理用药、加强输液期间的护理,是减少静脉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致偏瘫患者健侧、患侧输注20%甘露醇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因素分析。方法选择120例脑出血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遵医嘱给予常温下20%甘露醇每8小时1次脱水治疗。观察组采用瘫痪肢体行20%甘露醇快速滴注,对照组采用健康肢体进行甘露醇快速滴注,时间40分钟。比较两组输液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3.3%,χ2=4.9,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出血致偏瘫患者,患肢给予甘露醇静滴较健肢更易发生血管损伤,导致静脉炎,从而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魏延梅  张秀荣 《医药世界》2009,11(7):376-377
静脉输液治疗具有药效迅速、治疗效果可靠待优点,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由此,静脉输液治疗是住院或门诊患者常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静脉炎是由于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壁的刺激而导致血管壁的炎症表现,判断静脉炎的标准是沿静脉走向出现多条锁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现将输液静脉炎的防治及护理探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治疗老年患者输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因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湿热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均连续治疗3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治疗老年患者静脉炎的效果明显优于50%硫酸镁湿热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