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志明  徐亮 《腹部外科》2013,(5):357-358
目的 总结壶腹入路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预防胆管损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实施的腹腔镜经壶腹入路胆囊切除术27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79例中,成功完成LC 278例,中转开腹1例.手术时间35~95 min,平均50 min.以壶腹部与胆囊管移行部为解剖学标志,顺利显露胆囊壶腹部及"三管"结构,手术未发生胆管损伤.结论 在LC中,采用壶腹入路法,结合壶腹骨骼化避险技术,充分游离壶腹,精准判定胆囊管,可有效避免术中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Rouviere沟引导下精准胆囊三角区解剖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接受LC术的89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胆囊三角的解剖方式分为研究组(Rouviere沟引导下的精准解剖,n=48)和对照组(传统钝性解剖,n=41)。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放置等方面的差异;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术后住院时间和总治疗费用差异,以及医源性胆管损伤和术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放置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第1天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Z=-7.040,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总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研究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 =4.807,P<0.05)。结论 和传统钝性解剖胆囊三角相比,Rouviere沟引导下精准胆囊三角解剖技术在LC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Rouviere沟作为肝脏表面重要的解剖定位标志,有助于临床医师精准、安全地显露胆囊三角,减少术中并发症特别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利用Rouviere沟引导定位胆囊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LC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术者均利用Rouviere沟及其延长线作为解剖标志在术中定位胆囊管的位置。结果 均在Rouviere沟延长线上顺利定位胆囊管,完成LC。无中转开腹、胆管损伤、胆漏、术后出血,手术时间(54.4±13.5)min,出血量4(3~5.5)mL,术后住院时间(2.8±0.7)d。结论 Rouviere沟出现率高,能够快速、准确定位胆囊管位置,可有效避免LC产生的医源性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4.
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后-前胆囊三角解剖入路法在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中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价值。方法在265例困难型LC术中应用联合解剖后-前胆囊三角入路法切除胆囊。结果260例顺利完成LC,中转开腹手术5例,原因为胆囊壶腹冰冻样粘连无法解剖出胆囊后-前三角3例,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祼露分破出血中转开腹缝合止血2例。另有2例术中胆囊床迷走胆管胆漏,镜下夹闭成功;术中出血3例予镜下止血满意,无胆道损伤病例。结论联合解剖后-前胆囊三角入路法对预防困难型LC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有一定的价值,是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果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壶腹部远端入路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5 月至2010 年9 月采用壶腹部远端入路法行LC 的1 87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中转开腹17 例,15 例因为胆囊壶腹部与肝总管有瘢痕性粘连,2 例因为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腹;胆管变异3 例.无一例发生胆管损伤.结论 壶腹部远端入路法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预防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行胆囊壶腹入路预防胆道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应用腹腔镜胆囊壶腹入路法行胆囊切除术53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壶腹部与胆囊管移行区为解剖学标志,顺利显露胆囊壶腹部、胆囊管、胆总管及胆囊动脉,均成功进行了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未发生血管及胆管损伤。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壶腹入路法,胆囊壶腹部与胆囊管移行区是关键解剖学标志,该区域的完整、精准显露,是成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保证,可有效避免术中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Rouviere沟引导定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胆管损伤发生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LC术,观察组采用Rouviere沟引导定位LC术,比较两组副胆管损伤等并发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术后3d,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12.549,9.874,12.078,P< 0.01);且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t=10.718,6.442,P<0.05,P< 0.01),且副胆管发生损伤概率更低(1.52% vs 10.61%,χ2=5.197,4.790,P< 0.05)。结论 Rouviere沟引导定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助于减轻患者应激反应,预防胆管损伤等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壶腹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预防胆管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02—2016-02间共行壶腹入路LC 7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98.67%)患者顺利完成LC,1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35~108 min,平均48.45min。本组未发生胆管损伤病例。结论 LC中行壶腹入路,可有效预防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ouviere沟作为肝外胆管参照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腔镜外科连续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84例,术中记录Rouviere沟的出现率及分型,并采用以Rouviere沟为导向的胆囊三角区解剖方法。结果 584例中,开放型Rouviere沟346例,融合型Rouviere沟102例,共448例(76.7%)存在Rouviere沟。全组未发生胆管损伤及手术死亡,3例(0.5%)中转开腹,所有病例恢复良好。结论 Rouviere沟是重要的肝外胆管解剖标志,出现于大多数人中。以Rouviere沟为导向的胆囊三角区解剖方法可以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利用Rouviere沟(右肝管右后支进入肝脏的表面标志)协助定位胆囊管的优势。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203例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采用Rouviere沟协助定位胆囊管,传统组采用经Calot三角直接解剖胆囊管。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胆管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37.5±6.6)min vs.(42.7±11.3)min]、术中出血量[(39.6±11.1)ml vs.(58.4±28.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1例(0.99%)发生胆道损伤,1例(0.99%)腹腔内出血。结论:利用Rouviere沟协助定位胆囊管较传统方法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方面具有优势。同时Rouviere沟的可见性较高,且利用其进行定位的方法较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