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气短、胸闷或胸痛为主~([1])。依据其临床症状,尚可将其归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范畴~([2])。导师王鹏是湖北省中医院博士生导师,从医近50年,运用中医诊治肺系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王师尤擅以清热解毒化痰之法治疗肺炎,并十分重视辨咳嗽与痰,  相似文献   

2.
正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是指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控制以后,遗留咳嗽迁延不愈,通常3~8周,甚至病程更长。咳嗽特点以刺激性干咳或咯少量白色黏液痰为主,常伴有咽痒不适,在吸入冷空气后咳嗽加重~([1])。朱启勇教授为第五批、第六批全国  相似文献   

3.
正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其特征是可逆性气流受限,以呼吸急促、咳嗽、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夜间、清晨为著~([1])。随着空气质量的持续下降,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严重威胁小儿的身体健康~([2])。西医治疗以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为主,虽能较快缓解症状,但远期疗效不佳,且易产生副作用~([3])。本文采用推拿联合麻杏桑芩汤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4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肺部感染是西医学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概括性名称,主要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其中慢性肺部感染是指发病超过4~6周者,多由急性肺部感染发展而来~([1])。临床上治疗慢性肺部感染多以抗生素为主,疗效不十分理想,且临床症状易反复,引起细  相似文献   

5.
正外感后慢性咳嗽是指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症状仍迁延不愈,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胸部影像学等检查多无明显异常,频繁持续的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心情、工作、生活以及社会活动~([1])。临床治疗多使用抗组胺  相似文献   

6.
<正>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感染~([1])。以鼻、咽、喉等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特征,发病时至四季,尤以春季和冬季发病率较高~([2])。研究显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儿科疾病的首位~([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咳痰、流涕,并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大便异常等。本病应及时诊断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并发多  相似文献   

7.
<正>感染后咳嗽(PIC)为亚急性咳嗽,临床多发,占中医门诊咳嗽患者70%,西药治疗不容易治愈,严重者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研究表明:约34%-69.7%为中医风寒束肺型PIC,可见于一年四季,尤以冬春二季发病率高~([1-2]),中医药辨治感冒后咳嗽在改善症状、临床疗效等方面优于西药,我科以麻桂三二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治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上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一些特应症的因素,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我们可将此类咳嗽定义为变应性咳嗽(atopic cough,AC)~([1])。变应性咳嗽是临床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以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为主,痰少或无痰,发作无时间性,多伴咽痒,与外界因素刺激有关。其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阴性,治疗上以止咳、抗组胺为主,必要时吸入或短期口服糖皮质  相似文献   

9.
<正>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us cough,PIC)是指呼吸道感染的急性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病程长达3~8周乃至更长时间的一种咳嗽。感染后咳嗽是亚急性咳嗽的最常见形态,因其常常发生在感冒之后,因此又称为"感冒后咳嗽"[1]。感染后咳嗽发病率高,且频繁就医诊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咳嗽不能缓解甚至进一步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只对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均极易发病,数据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约占小儿肺炎发生率的10%~20%,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临床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一般预后良好,随着支原体耐药率的升高、多  相似文献   

11.
咳嗽是一种防御反射,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但是长期咳嗽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1])。中医认为咳嗽病因包括风热、风寒、风燥、暑湿等。小儿脏腑较嫩,卫外功能较差,外邪入侵后肺失清肃导致发病~([2])。风热咳嗽若不及时治疗可转变成慢性,影响小儿的健康。西医常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治疗风热咳嗽的优势得到广泛的关注,且疗效快,避免了抗生素的耐药性~([3])。本研究观察桑菊饮联合头孢克洛治疗风热咳嗽患儿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感染后咳嗽(PIC)是我国儿童慢性咳嗽主要原因之一。张骠导师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并结合患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征象,认为小儿感染后咳嗽的关键病机是肺脾两虚为其本,风痰交阻为其标。治疗上注重标本缓急,调理脏腑气机,尤以肺脾为要。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治疗上重在宣肺降逆,止咳化痰,慢性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治疗上重在扶正固本,兼祛余邪。临床用药强调药量宜小,药性平和轻扬的原则,以达到药至病所而又不克伐脏腑之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ylori)感染被证实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1]),被WHO列为Ⅰ类致癌因子。根除H.pylori是防治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途径~([2])。目前临床治疗H.pylori感染仍以标准抗菌方案为主~([3]),随着标准抗菌方案应用的普及,原发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也日益严重~([4]),H.pylori耐药成为导致H.pylori根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4.
正小儿肺炎多发于春、冬两季,多为感染流感病毒或肺炎支原体等引起,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及肺部啰音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喘息及其他全身症状~([1])。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发展为严重病症,甚至导致患儿的死亡~([2])。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西医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如抗炎、补液以及止咳等,最常用的药物为抗生素,但该类药物会导致耐药性,治疗效果有限~([3])。中医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主要为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取到了很好地临床效果~([4])。笔者自拟  相似文献   

15.
正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以喘促、咳嗽、咯痰等为主,其病理特征主要为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1]),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等各种炎性细胞参与发病~([2])。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目前全球约有1亿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我国约占20%~([3])。治  相似文献   

16.
感染后咳嗽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其持续时间较长,有时迁延难愈。笔者认为感染后咳嗽持续时间较长与其病因有关,外因以外感风邪为首夹杂燥邪多见,而正气亏虚是慢性迁延的内因。感染后咳嗽初期以"表邪未尽,咳嗽不止"为主要病机特点,"正虚邪恋,迁延不愈"是慢性迁延的根本病机。治疗上当以"宣"为主,适当兼以"肃",区分初期和慢性迁延期,初期一般以三拗汤加减,慢性迁延期一般以止嗽散加减,同时根据临床症状相应加减,相信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喉癌是一种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作为治疗喉癌的首选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但喉癌术后可能破坏患者呼吸道完整性,影响其正常通气功能及发音功能,从而导致躯体功能逐渐衰退~([1-2])。若进行不适当的自我护理可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3])。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Orem自理理论是一种以自我护理为主的模式,将自我照顾作为护理重点,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因支气管或黏膜及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引发,多见反复发作的咳嗽、咯痰、喘促等症状~([1])。西医治疗本病多以抗炎、解痉、止咳平喘药为主,并在缓解期配合提高免疫力的治疗~([2])。但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相比较,中医  相似文献   

19.
秦兴国 《中医杂志》2006,47(9):713-713
答:急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多由病毒、细菌等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所致,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西医以控制感染和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则以外感咳嗽论治。本病乃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若因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极易迁延不愈,反复咳嗽。  相似文献   

20.
<正>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GERL)是由胃食管反流所致的咽喉炎症,主要表现为咽痛、咳嗽、反酸、烧心等~([1])。大部分患者的咽喉部症状随着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加重而加重,临床治疗GERL主要以质子泵抑酸药物为主,但需时较长且药量难以控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本文观察了自拟和胃利咽汤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