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介入导管室术中用药管理不规范率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导管室术中用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实施。结果导管室术中用药管理不规范率由活动前的35%降低至活动后的1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进导管室术中用药管理的规范性,提高护士术中安全用药意识和能力,保证手术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病人安全用药的管理方法与效果,从而减少给药差错发生,保障病人安全用药。方法采取全院定期举办给药差错案例分析讨论会、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安全强化教育,强化低年资护士给药安全意识、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加强科室自查和护理部督查、鼓励对患者安全给药管理方面隐患缺陷的主动上报等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实施临床病人安全用药管理后发生给药差错明显减少,降低了给药差错发生率(P<0.05)。结论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对重症监护室药物的安全管理.方法将8S理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应用于重症监护室药物管理中.结果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的认识及临床用药知识,纠正用药不当和杜绝错用药物,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病人的用药安全.结论实施8S管理是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有效的监护与管理的途径,同时是确保危重症患者安全用药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 在我国,约有80%的药品是通过医院药剂部门用于医疗,而门诊药房是医院药剂人员直接为病人服务的第一线,当患者离开药房时,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就从医院变为病人自己使用和管理。能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药剂师在门诊药房的防范作用尤为重要。药剂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监督指导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1 严格审查处方 药师在调剂处方时,应对处方进行全面审核,杜绝配伍禁忌处方、用法和用量过量或不足处方、不适当的合并用药处方等,使用药安全有效。2 严格执行处方制度,特别是特殊管理的药品 药师在每日清点登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时,如发现  相似文献   

5.
药师的任务:是给患者做好用药知识教育,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用,做到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安全无害.我院是"二甲"综合医院,面对群体是各乡、镇农民及城镇居民,做为药师配方应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面对面耐心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用药知识教育,解答病人提出的用药方面的问题,提高病人对药师的亲切感和信任度,提高患者用药的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6.
倪晓东 《大家健康》2016,(11):20-21
目的:保证药品使用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用药差错,使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方法:对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护士相关因素,药名相似与性状包装相似因素,规章制度的落实,健康教育等因素是临床护理安全用药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管理,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保证药物疗效,减少用药隐患。  相似文献   

7.
王晓燕  王丽 《新疆医学》2011,41(1):116-117
药物治疗是护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与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虽然病人应用药物是由医生负责开具处方,但是药物在应用过程中使用方法、时间、剂量、配伍禁忌与不良反应的观察均是由护士执行,既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又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护士参与病人用药的全过程。若临床用药不当不仅让医护人员陷入法律纠纷,同时也给病人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问接伤害。因此,加强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用药,并对临床用药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防范对策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8.
安全管理是为保证病人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药品质量差、失效、变质,都会形成不安全因素。本科从2007年5月加强对科室自备及常用药品加强药品安全管理,提高护士对药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加了护士安全用药的知识。一年来,无用药方面护理缺陷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用药差错,减少药源性疾病,提高药物疗效,使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早日康复.方法:对当前护士在临床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做认真的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护士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责任心,规章制度的落实,健康教育等因素是临床用药安全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保证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我院改进前后的用药管理办法和效果,为各大医疗机构用药管理提供有益经验。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药管理办法,研究组分析和确定发生不安全用药事件的原因,包括药品本身问题、制度监管不严、医护人员问题,并针对该几类原因制订改进的用药管理办法。结果研究组总用药例次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问题引发的不安全用药事件在两组中所占比例均为最高,且明显超过药品本身问题和制度监管不严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后的用药管理办法,可有效降低院内不安全用药事件的发生率,而医护人员存在的相关问题仍然是不安全用药事件发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存在的用药安全风险,提高用药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列举工作中发生的用药差错或存在的用药安全风险,分析医疗机构用药安全情况。结果医疗机构药品的储存、处方、调剂、发放、使用、监测等环节是存在用药安全风险的重点环节,应采取相应措施防范用药差错。结论用药安全风险存在于医疗机构药品流通的每个环节,只有药师、医师和护士共同关注医院药品管理、处方调剂和药物治疗,才能真正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医疗机构建立无惩罚性的给药差错自愿报告制度,将有利于提高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从化地区乡村医生对细菌耐药性知识的认识以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加强对乡村医生合理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从化地区415名乡村医生进行细菌耐药性相关知识调查。结果:乡村医生对细菌耐药性认识水平相对欠缺,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况严重;结论:应加强对乡村医生进行耐药性相关知识的培训,督促其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医院药品安全监管不但要从行政角度进行管理,而且需要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才能有效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首先定义了药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内容,并对医院药品安全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三类有效的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分析对比其特点得知,如能充分发挥各技术手段的优势,互为补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能促进医院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医院新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运用微机建立医院新药管理系统 ,用于新药引进的管理。 方法 :运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新药管理 ,系统分为新药登录、评审结果、临床用药跟踪与评价、新药查询与分析等模块 ,并对程序设计进行研究。 结果与结论 :该软件可用于医院新药管理 ,由此建立的数据库可用于医院新药的数据统计及新药资料的查询、分析等 ,使新药的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现代医院药学管理和运作水平。方法:通过HIS系统下的药品管理系统,使药库和药房的工作流程电子化、自动化。HIS系统下医生工作站通过调用合理用药、抗菌药物监控系统自带动态链接库,来实现其审核药品的功能。自动化发药系统设备通过访NHIS系统提供的视图获取患者用药信息进行发药处理。结果:规范医师的用药行为,提高医院治疗和合理用药水平,有效提高药品的管理水平和药师工作效率,使药师能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和临床。结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药学建设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非常普遍,主要包括:滥用抗生素,药量不足,不合理配伍,延长给药时间,加大药量,重复用药,忽视患者个体差异等。造成的危害:延误治疗,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药源性疾病及产生耐药性。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诊断正确率,因人而异,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全数字化的医院药库管理系统模型。方法:从目前医院药库管理的实际情况入手,通过分解医院药库管理的业务流程,研究药品采购计划自动生成方法这一关键业务点,设计药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型,实现了采购计划的自动生成、发布、自动验收入库、电子发票导入、电子请领、电子盘点、货位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的全程数字化。结果:改善了医院药品管理的信息化流程,扩展和补充了医院原有HIS系统的管理范畴和功能。结论:采用先进的全数字化库存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医院药品管理的数字化、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The chlorofluorocarbon (CFC)-based metered dose inhaler, which has been the mainstay of the management of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s, will soon be phased out world wide and replaced by CFC-free devices. Patients will have to be changed to the devices in a co-ordinated manner to avoid any risk to their health and safety. The different shapes and aerosol delive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inhalers, as well as their distinctive taste, could add to the levels of poor drug use already experienced in asthma. From previous change scenarios in disease management, the potential for unstable asthma control is a real possibility with all the attendant costs. By using the time available before CFC-based inhalers are withdrawn,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to enhance asthma management during this period of change.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抗菌药物管理的重点及医院管控的难点,重点针对抗菌药物控制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如何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及实践经验。提出在医疗机构构建全方位的抗菌药物管理控制体系,通过指导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加强病人用药安全,预防和纠正不合理用药,避免病人过度医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