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用化疗治疗,研究组加用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治疗白血病化疗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白血病化疗后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联合抗生素及升高白细胞药物,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中药。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32%,研究组有效率为92.1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0.5 h及1.0 h后体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2.0 h及12.0 h后体温、降温时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白血病化疗后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益气养阴解毒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N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养阴解毒方治疗,对比两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和体能状况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益气养阴解毒方对肺癌放、化疗中增效减毒的作用。方法:选取阳春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9例采用常规放、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解毒方治疗,观察两组短期与远期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WBC)均下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升高,观察组WBC值高于对照组,ALT、AST、TBil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与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常规放、化疗方案,可有效增强疗效,改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解毒益气养阴方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解毒益气养阴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监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高于对照组的77.3%(P0.05);两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益气养阴方联合西药能够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有效改善心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以中药扶正解毒方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设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观察扶正解毒方对减轻白血病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15例,未缓解6例,总有效率84.2%。对照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3例,未缓解9例,总有效率70%。比较两组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两组相似(P>0.05)。提示扶正解毒方对白血病化疗患者有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改良DCF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改良DCF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益气养阴活血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3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2、γ-IFN、s IL-2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和QLICP-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改良DCF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难治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液粘度及中医药治疗。方法:对25例难治性白血病和15例同期住院的非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将25例难治性白血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西药化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解毒化瘀方口服,对照组单用西药化疗。结果:与普通患者相比,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均明显升高,两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1);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在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两个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除血浆粘度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西药化疗组除红细胞电泳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存在血液粘度的异常,中药解毒化瘀方能够改善难治性白血病的血液粘度,提高其临床缓解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在治疗气阴两虚挟瘀挟毒型胃癌前病变(PLGC)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挟瘀挟毒型PLGC的患者100例,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治疗组(治疗组)50例;胃复春治疗组(对照组)50例,观察周期为12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及病理的变化情况,通过前后积分进行自身对照,并在1个疗程后停药,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77.78%、68.88%,对照组临床疗效、胃镜病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4.28%、61.90%、52.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对于气阴两虚挟瘀挟毒胃癌前病变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小残留白血病病患者的气阴丽虚证候,并评估益气养阴法辨病及辨证论治微小残留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多药耐药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微小残留白血病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使用联合化疗配合口服益气养阴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联合化疗方法.两组治疗前、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拓扑酶(TopoⅡ)表达,用化学间接免疫荧光法(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法检测P170的表达,探讨益气养阴法对微小残留白血病多药耐药因子的影响.[结果]益气养阴法可以改善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气阴两虚证候.治疗组气阴两虚证与对照组气阴两虚证候有显著性差异(P<0.05).还能够上调TopoⅡ含量,增加白血病细胞DNA的断裂,从而使白血病细胞死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P-gp的表达率,减少化疗药物外排,增加细胞内化疗药物的浓度.联合化疗配合益气养阴法治疗后能够降低气阴两虚白血病患者P170阳性表达例数.[结论]益气养阴法对逆转微小残留白血病多药耐药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活血解毒经验方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进展期胃癌78例,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观察组给予活血解毒经验方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解毒经验方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滋阴解毒法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发热的疗效。方法:将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每日1次,滋阴解毒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邪实为主或正虚为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3%,对照组总有效率52.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滋阴解毒法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的发热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益气养阴解毒方+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每组各20例,治疗2个周期,每周期为21 d。2个周期后对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体力状况、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价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医症状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0%,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2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体力状况比较,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的例数明显减少,其中白细胞、血红蛋白、呕吐等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腹泻、谷丙转氨酶、肌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减轻中医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系统毒性,减轻消化道反应,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热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益气养阴解毒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凉血解毒方配合皙毓医用护理贴敷料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方法:7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养阴凉血解毒方联合皙毓医用护理贴敷料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皮肤红斑面积、经皮水分丢失量较对照组低(P<0.05)...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复方防治急性白血病化疗毒副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急性白血病化疗的毒副作用.方法:将3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方案化疗的同时,加服中药解毒化瘀方口服,对照组单用西药化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胃肠道反应、粘膜病变、肝肾功能异常及骨髓抑制、平均发热天数等毒副反应均明显低于单用西药化疗组(P《0.05).结论:解毒化瘀方能够减轻急性白血病化疗毒副反应,改善病人化疗期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和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0例)。治疗组口服化浊解毒和胃方,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电子胃镜及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8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镜下疗效以及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和胃方能够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并兼具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祛瘀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扶正解毒祛瘀方联合紫杉醇加顺铂的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紫杉醇加顺铂的化疗方案治疗。每3周为1个周期,两组均化疗1个周期后比较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生活质量、体质量及免疫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3.3%,对照组为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KPS)评分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扶正解毒祛瘀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能有效减轻化疗后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方及其拆方后的扶正方、祛邪方对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p21在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中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养阴方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NOD-SCID小鼠经60Co照射后,尾静脉注射KG1a细胞1×106个,分成4组。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实验组分别予益气养阴方、扶正方、祛邪方中药制剂灌胃。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法检测p21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益气养阴组、扶正组、祛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survivin蛋白的表达:对照组与益气养阴组、扶正组、祛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养阴方可升高p21蛋白的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停滞在G1期,对AML治疗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益气养阴方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显效率为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显效率为35.2%,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