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FMA对肩部疼痛程度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以及上肢功能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某院(在2017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法),每组均为30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康复锻炼干预方案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CIP患者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锻炼干预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康复锻炼干预方案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以及10M最大步行速度(10MWT)。结果观察组干预1、2、4周的FMA得分和FAC分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2、4周的10MWT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康复锻炼干预方案可使CIP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6.50±1.27)分,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4.49±1.14)分,观察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2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2.9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以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吞咽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等指标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改善(P <0.05),且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吞咽功能、认知能力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恢复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在偏瘫肢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量表以及Barthel指数来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在偏瘫肢体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早期康复结合点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18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康复及点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初期比较,FMA和MBI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治疗末期,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实施方便的优势,可作为临床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选用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38例仅选用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低频脉冲电刺激+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10 m步行速度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评分、10 m步行速度及M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刺可有效提高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肢体功能,提升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胡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91-19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均通过头颅CT或MRI进行确诊,随机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灸治疗。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改善能力与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能够提高患者本体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肢体运动反应,避免发生肢体痉挛,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增强运动控制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万翠红  张玲  魏丛孝  黄奎  俞真敏 《江苏医药》2022,(7):723-725+730
目的 观察康复治疗联合正清风痛宁涌泉穴穴位注射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正清风痛宁涌泉穴穴位注射,每日1次,每周5 d,共3周。采用运动功能分期(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价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两组治疗前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康复治疗联合正清风痛宁涌泉穴穴位注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2.
黄丽君 《安徽医药》2009,13(5):526-52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和电刺激疗法,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和治疗一个月后各评测一次Fugle—meyer运动功能(FMA)。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康复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FMA评分变化均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16例,按照单双序号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ESS评分以及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血栓患的治疗中应用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其神经缺损功能,提高其肢体运动能力,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杨云珠 《上海医药》2016,(21):40-4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刺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随访6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刺激组患者治疗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及2、4、6个月的FMA得分和B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给予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运动训练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康复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运动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清标志物[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状况评估量表(EDSS)的8个分量表评分、NSE、MBP、CK-BB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观察组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的两个分量表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可促进其神经功能康复进程,改善其NSE、MBP、CK-BB等神经损伤相关血清标志物的水平,进而有效的促进其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王书秀  王琪  安晓蕾  杨志红  骆莉 《河北医药》2013,(23):3584-358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吞咽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73例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采用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35例采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并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评分(8.0±1.9)分和(6.0±1.7)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4±1.6)分和(4.5±1.5)分,且观察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受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传统护理)与实验组(31例: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后同一时间段Fugl-Meyer运动量表与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采取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包含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现代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相当,P>0.05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应用康复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外34例患者未应用康复治疗设为对照组,应用神经传导速度评价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神经传导速度参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传导速度对康复治疗效果评价,可以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重要的神经电生理指标,检测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治疗仪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3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科收治的3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于入院时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治疗仪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神经功能恢复和再生功能,促进患肢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加快患肢的康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提高其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