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尿道内窥镜术后导尿病人拔尿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健华  彭妍  陈美琼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9):1788-1789
目的 避免或减轻经尿道内窥镜术后病人拔尿管时引起的疼痛及拔尿管后出现的尿痛和排尿困难.方法 将经尿道内窥镜术后导尿病人224例随机分成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及观察组共4个组,每组56例.对照1组按常规拔尿管,对照2组在拔尿管前注入10 ml石蜡油;对照3组注入地塞米松5 mg加2%利多卡因5 ml加生理盐水5 ml,观察组则在拔尿管时先注入10 ml石蜡油,再注入地塞米松5 mg加2%利多卡因5 ml加生理盐水5 ml,比较拔尿管时(包括尿管头端及水囊处血性粘附物)和首次排尿的自觉症状(包括尿痛、排尿困难).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病人拔尿管时和首次排尿出现自觉症状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改进拔尿管的方法.在拔管前经尿管注入药物,能避免或减轻经尿道内窥镜术后病人拔尿管时及拔尿管后出现的自觉症状,且联合给药效果更好,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下尿路结石碎石患者拔尿管后碎石排出率及减轻排尿疼痛的方法.方法随机将64例留置尿管的下尿路结石碎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拔除尿管,观察组拔尿管时注入利多卡因凝胶10 ml+生理盐水20 ml,比较首次排石、排尿的自觉症状,包括尿痛、排尿困难、排尿障碍及碎石嵌顿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首次排出碎石的量多,出现自觉症状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拔尿管时注入利多卡因凝胶能起到润滑及止痛作用,有利于碎石排出、减轻首次排尿痛苦,提高排石率,减少碎石嵌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刘秋菊 《现代护理》2005,11(13):1011-1012
目的 探讨提高下尿路结石碎石患者拔尿管后碎石排出率及减轻排尿疼痛的方法。方法 随机将64例留置尿管的下尿路结石碎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拔除尿管,观察组拔尿管时注入利多卡因凝胶10ml+生理盐水20ml,比较首次排石、排尿的自觉症状,包括尿痛、排尿困难、排尿障碍及碎石嵌顿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首次排出碎石的量多,出现自觉症状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拔尿管时注入利多卡因凝胶能起到润滑及止痛作用,有利于碎石排出、减轻首次排尿痛苦,提高排石率,减少碎石嵌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泌尿灵对长期留置尿管病人拔管后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为探讨长期留置尿管病人拔管后排尿一次成功的有效措施,随机将165例留置尿管10d以上病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及对照组。3组病人在膀胱充盈时拔出尿管,观察1组拔管前30min口服泌尿灵0.4g,拔管时肛门内注入开塞露20ml;对照组采用常规拔尿管法。结果显示:观察1组病人拔管后均一次排尿成功,观察2组一次排尿成功率72.7%,对照组 一次排尿成功率56.0%。拔管后3d内3组排尿异常率分别为5.0%、38.2%、52.0%。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泌尿灵与开塞露联合用药可提高长期留置尿管病人拔管后排尿成功率,并可明显减轻病人拔管后排尿疼痛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综合措施对膀胱、前列腺术患者拔尿管后排尿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前列腺术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能顺利排尿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将300例留置尿管10d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拔尿管前30min口服泌尿灵0.4g,同时夹闭尿管;拔管时肛门内注入开塞露20ml;以后每隔6h口服泌尿灵0.2g,连续2d。对照组采用常规拔尿管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排尿成功率99%,对照组一次排尿成功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尿时患者疼痛评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后3d内相关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泌尿灵与开塞露联合用药可提高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排尿成功率,减轻患者拔尿管后排尿疼痛的痛苦,减少拔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拔尿管前注入0.3%碘伏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拔除导尿管前先注入0.3%碘伏250ml并夹管30min;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排空膀胱。观察两组患者第一次排尿成功率及排尿时间,并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第一次排尿成功28例(93.3%),对照组20例(66.7%),两组比较,x^2=6.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第一次平均排尿时间为(1.2±0.18)h,对照组为(2.0±0.21)h,两组比较,t=3.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尿管前注入0.3%碘伏250ml后夹管30min,可有效预防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气囊导尿管不同拔管方法对男性病人拔管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2009年2月~2011年6月,我院心胸外科、胃肠外科手术后留置气囊导尿管男性病人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A组采用自制多功能气囊导尿管,拔出尿管时先注入石蜡油5 ml+地塞米松5 mg+2%利多卡因5 ml+生理盐水5 ml;B组按常规拔除导尿管;C组采用气囊回注少量液体与排尿脱管方法,分别观察三组病人疼痛程度和拔尿管后排尿情况。结果:三组病人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管后排尿情况:A组发生尿路刺激症比B组和C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组拔管方法可以减轻病人痛苦,减轻其拔管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饮咖啡对男性骨科手术病人尿管拔除后早期排尿的影响,以便选择最佳的拔管方式,增加拔尿管后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方法]将华西医院创伤中心2015年3月—2015年7月行骨科手术并需安置保留尿管的80例男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采用雀巢速溶咖啡13g+温开水100mL饮下后立即拔除尿管的方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直接拔除尿管,两组病人拔除尿管后均饮用温开水1 000mL。观察两组病人首次排尿时间、小便量、解便时的疼痛评分、是否实施诱导排尿、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及二次置管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为38.3min±14.7min,首次小便量为302.8mL±101.2mL,首次排尿疼痛评分为0.75分±0.87分,实施诱导排尿0例,发生尿路刺激征0例,行二次置管1例;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为111.3min±34.6min,首次小便量为195.0mL±85.5mL,首次排尿时疼痛评分为1.55分±1.01分,实施诱导排尿者13例,发生尿路刺激症1例,二次置管3例。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小便量、解便时的疼痛评分及实施诱导排尿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生尿路刺激征及二次置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尿管前饮咖啡对骨科创伤男性病人术后拔除保留尿管后的自行排尿有促进作用,病人拔除尿管后能顺利解便,减轻了病人排尿不畅或二次置管的痛苦,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导尿管拔除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留置导尿管的普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在病人有尿意后护士用无菌注射器将尿管气囊的水全部抽吸干净,随后将尿管拔出;实验组在病人有尿意后,护士首先用无菌注射器将尿管气囊的水全部抽出,随后用无菌注射器向水囊回注0.4ml水,最后再将尿管拔出。比较两组病人拔除尿管时的舒适度和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的异常症状。结果:两组病人在拔除尿管时的舒适度及在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时出现的异常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普外科术后留置有尿管的病人中,应用改良尿管拔除法,可以增加患者拔除尿管时的舒适度,减少尿管拔除后首次排尿时出现的异常症状。  相似文献   

10.
妇科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妇科手术后两种不同的拔尿管方法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病人随机分成改良组和常规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拔除尿管后排尿成功率及尿道刺激症状。[结果]两组病人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有显著差异,改良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改良后拔尿管的方法能有效预防尿潴留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训练仪对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科室留置尿管〉7d的患者8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持续开放尿管引流尿液,并在拔管前1~2d间断夹闭尿管;实验组在留置尿管期间应用膀胱功能训练仪控制尿管的夹闭与开放,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及排尿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排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留置尿管期间应用膀胱功能训练仪控制尿管的夹闭与开放,维持膀胱的功能,能有效预防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时机对全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尿管相关下尿路症状和拔管后尿控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全麻手术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患者19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9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经过循证护理论证,及院内尿管材质、型号进行的水囊测定试验结果制订的拔管方法。对照组拔管时机为膀胱空虚、患者没有尿意情况下拔除尿管,等尿意出现时,再协助排尿;观察组拔管时机为膀胱处于充盈状态且患者有尿意时,借助腹压使尿管随尿液自然排出。比较两组患者尿管相关下尿路症状和拔管后尿控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核心下尿路症状评分、尿频、尿急及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和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拔管后72 h控尿率和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待全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充盈且有尿意时拔管可以降低尿管相关下尿路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助于患者恢复膀胱功能,提高尿控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静脉压迫器在肝功能衰竭患者股静脉置管拔除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股静脉置管的20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股静脉置管拔管后采用自制静脉压迫器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压球按压加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处并发症发生、压迫止血操作时间、肢体制动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压迫止血操作时间、肢体制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静脉拔除后采用自制静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可降低出血并发症发生,止血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留置尿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不留置尿管,对照组术前留置尿管。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第一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尿路刺激征发生率以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两组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轻患者痛苦和尿道黏膜损伤,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可不留置尿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结合功能锻炼指导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2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结合功能锻炼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率、自解小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潴留及再置尿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2周后,两组的HHI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的EORTC QLQ-C30各项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结合功能锻炼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率和自解小便率,降低尿潴留及再置尿管发生率,改善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6.
There is scant evidence‐based literature on the best strategies for short‐term urinary catheter removal. This clinical trial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an early urinary catheter clamping protocol on bladder function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s. Eligibl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their catheter clamped postoperatively on return to the ward and unclamped at dedicated interval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tandard care; the catheter was on free drainage during the entire time in situ. The mean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was 2.6 day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experienced shorter time to first postoperative urination, less residual urine volume and better subjective perception during their first postoperative urination.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neurosurgery and associated short‐term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an early catheter clamping protocol is effective in facilitating bladder function, reducing the rate of dysuria and making patients feel more comfortable after catheter remova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患协同模式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的10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保留尿管、定时放尿、膀胱冲洗等常规处理后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间歇性导尿,并于术后10d拔除尿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相应需求,采用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三者分工配合的护患协同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总尿管留置天数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和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三方的护患协同模式助于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和训练间歇性导尿的效果,减轻尿潴留程度,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菌石蜡油用于减轻男性导尿患者拔导尿管时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81例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以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经尿道口滴入无菌石蜡油后拔导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导尿管.拔管后应用疼痛标尺对拔管时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分级,数据行x2CMH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拔管时疼痛程度比较,x2CMH=19.1925,P<0.01.结论 男性导尿患者拔管前经尿道口滴入无菌石蜡油可减轻拔管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