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韩学智 《吉林医学》2012,(1):142-143
目的:探讨我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以制定切合实际的控制疫情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结果:从1991年~2010年共发病1 720例,年均发病率5.12/10万;发病最高年份为2005年,发病率15.25/10万,农村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3.91%;性别特征明显,以男性农村青壮年发病为主;春季和秋冬季节二个高峰明显。结论:洪涝灾害对外环境的影响能够导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突然上升,为保护易感人群,应大面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免费接种工作,尤其是高发区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特别要重视水灾后的防鼠灭鼠工作;防治重点地区为农村地区,重点人群为青壮年农民,但不可忽视城镇居民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2009-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福田区2009-2011年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7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34/10万、0.50/10万和0.53/10万.在辖区大部分街道均有病例报告,以沙头街道报告病例最多,占总病例的47.06%(8/17).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但以冬、春季发病较为集中,1-4月发病11例,占总发病人数64.71%.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2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5岁以上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青壮年发病为主;无明显的职业分布特征.结论 深圳福田区流行性出血热以散发为主,近三年病例数有增高趋势,应做好防鼠、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5-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出血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5-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5-2014年累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364例,其中死亡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316/10万,历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4年发病率达0.558/10万.10年来全市10个区中共有9个区有病例报告,南山区年均发病率最高,达0.54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1-6月份,占63.5%;病例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1.3%;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和工人为主,占全部病例的49.2%.结论 深圳市存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出血热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泉州市2005—2009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5—2009年泉州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和全市疫情汇编材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全市共报告5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26//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6月;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职业方面以农民最多,占全部病例的3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岁。结论近年泉州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高发地区和发病率上升较快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监测,采取以灭鼠和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渭南市2010-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渭南市2010-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渭南市出血热年平均发病率为7.12/10万,临渭区、华县、蒲城县、华阴市等老疫区发病数较多;发病以16~60岁组人群为主,60~岁组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20.74%,16岁以下人群也有病例发生(3.12%);职业以农民为主(82.42%),学生次之(6.56%);男、女比例为3.09∶1。结论渭南市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高危地区防鼠、灭鼠,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减少新发病例。下一步需要解决的是16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问题,以切实保障这一群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分析疾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2005年—2012年出血热个案卡的信息及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铜川市印台区2005年—2012年出血热疫情资料予以分析。结果 2005年—2012年全区共报告出血热病例103例,2012年发病率最高,为16.55/10万,疫情呈散发状态,波及全区7镇3个街道办;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3.48∶1;发病人群中农民占48.54%;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25岁~65岁,占发病总数的85.42%。结论印台区流行性出血热从2012年发病呈明显抬头趋势,有明显季节高峰,并与环境、职业等因素有关,今后应针对性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宋祥艳 《医学动物防制》2011,(12):1116-1117
目的了解某市风疹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适合该地区特点的风疹防治对策与措施。方法收集2004-2010年风疹疫情资料,应用EXCEL2003软件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共报告风疹病例86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1/10万,2008年局部地区发生风疹暴发流行,报告发病率为15.98/10万,城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发病呈明显的春季发病高峰,病例以10~14岁学生为主,男女性别比例为1.46∶1。结论该市2008年风疹局部暴发流行,学校是今后该市风疹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4∽2013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州)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判断疾病发展的趋势,探讨有效干预措施,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延边州传染病疫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3年延边州流行性出血热平均发病率为11.23/10万,平均死亡率为0.10/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秋冬季节和春末夏初;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比率为4.49:1。发病年龄集中在30∽54岁年龄组,发病人数为1578例,占总发病数的63.71%。结论:延边州从2005年开始广泛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重点保护易感人群,发病率持续下降,探讨防制我州流行性出血热的意义是深远的[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鼠带毒指数对鞍山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进行预测的科学性,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开展人间及鼠间疫情监测,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χ2检验对2008—2014年鞍山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与鼠带毒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鞍山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年平均发病率为1.796/10万,非监测点发病率为0.435/10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鞍山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与鼠带毒指数呈线性相关关系,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模型为:发病率=1.591×带毒指数-0.825。结论根据鼠带毒指数预测人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水平具有一定可靠性和参考价值,可为流行性出血人疫情的风险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0-2007年宁夏泾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宁夏泾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宁夏泾源县20001-2007年出血热疫情资料予以分析.结果 2000-2007年宁夏泾源县共发生出血热病例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4/10万,死亡3例,死亡率为0.33/10万,病死率11.54%.2002年发病率最高,为11.14/10万,2001、2003、2005和2007年未发生出血热病例,各年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热病例发生的6个乡镇中,黄花乡的发病率最高(5.68/10万),新民乡最低(0.81/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9-11月份发病19例,占发病总数的73.0%.男性发病21例,女性5例,男女性别比为4.2:1.20~49岁发病16例,占61.54%.农民19例,占73.1%.结论 宁夏泾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东莞市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探讨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1995~2004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5~2004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9804例,年均发病率223.62/10万;其中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为79.96/10万,居首位;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67.79/10万、60.26/10万。而新生儿破伤风及其它传染病和自然与虫媒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9.03/10万、6.45/10万。结论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仍是东莞市今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昌市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南昌市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南昌市报告风疹1 190例,年平均发病率3.66/10万;流行性腮腺炎6 653例,年平均发病率20.57/10万;发病高峰均在4~7月份;风疹城乡发病率,比为1.00∶1.45,流行性腮腺炎城乡发病率比为2.19∶1.00。风疹男、女性别比为1.76∶1.00,流行性腮腺炎男、女性别比为2.27∶1.00。风疹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全年报告例数的54.29%,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学生为主,占全年报告例数的55.08%。结论应对儿童、青少年、育龄期妇女等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同时采取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降低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吴炳疆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3):346-347,350
目的了解安溪县2010年手足口病的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报告卡信息,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全县报告手足口病283例,报告发病率为25.87/10万,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聚集性病例1起。病例报告最多的是市级医疗机构,占48.1%。从发病到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为2.46d。疫情呈散发趋势,构成比以龙涓(13.78%)和官桥(7.77%)较高,发病率以福田(110.10/10万)和桃舟(58.08/10万)较高,兰田构成比(0.4%)和发病率(3.83/10万)均最低。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例为2.41∶1,0~3岁高发(84.45%),以散居儿童(89.00%)为主。每个月均有病例报告,11和12月发病最少,9月最多,全年以4-5月和8-9月为发病高峰,呈双峰分布。结论应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对手足口病的诊治能力和群众防病及就医意识,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宜兴市2004-2010年本地与外来人口麻疹流行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旭峰  张华君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7):818-819,825
目的了解近几年宜兴市本地与外来人口麻疹流行特征,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本地与外来人口麻疹发病特点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宜兴市麻疹发病为散发,本地人口平均发病率为2.31/10万,主要为15岁以上病例,于2-5月发病,以农民、散居儿童为主;流动人口平均发病率为17.10/10万,主要为7岁以下,于3-6月发病,以散居儿童、学生为主。本地人口发病率明显低于流动人口,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67,P<0.001)。结论宜兴市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流行方式为散发。应加强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麻疹疫苗的初种与强化免疫工作,以控制流动人口发病为重点,并对大龄人群开展接种是控制麻疹发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遵义市梅毒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及控制梅毒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电子表格Excel对遵义市2004-2010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遵义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发病率从2004年的2.82/10万上升至2010年的20.30/10万,报病数在乙类传染病中的位次从2004年的第10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3位。发病主要集中在红花岗区、遵义县、汇川区、仁怀市;年龄主要集中在20~44岁性活跃期青壮年,职业主要为农民、家务及待业,分型以隐性和Ⅰ期为主,占88.47%。结论遵义市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态势严峻,需加大加强对性病疫情管理的力度、规范医疗机构的诊断与报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海省2004-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青海省2004-2010年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海省2004-2010年累计报告乙肝103 356例,死亡9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69.71/10万,2009年发病率最高为413.29/10万,2004年最低为182.02/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25~45岁中青年发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7.07%,15岁以下儿童乙肝年平均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4.11%,男女性别比例为1.54∶1;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年平均发病的29.53%。结论青海省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乙肝报告发病存在虚高现象,需提高乙肝发病的报告质量,使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真实反映乙肝流行情况,为乙肝防控提供科学、真实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南昌市近年来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2004-2010年南昌市狂犬病疫情资料及个案调查表,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昌市2004-2010年共报告狂犬病32例,狂犬病发病率波动在0.0 635/10万~0.1 51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0.099/10万,在全省排位前移。南昌市狂犬病流行特征与国内其他省市相似,为典型的"三多"表现:即农村地区病例较多、男性病例较多、<15岁儿童和>40岁人群发病较多。职业以农民为主。有明显的季节高峰。传染源犬占90.63%,其次是猫,伤人动物均为散养,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病例暴露后处置率低,78.13%的病例暴露后未处理伤口也未注射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18.75%的病例处理不规范。结论南昌市狂犬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犬只管理滞后、犬只免疫率低和人群暴露后规范处置率低。今后狂犬病防控工作应采取加强犬类管理,提高犬免疫覆盖率;加强健康教育;开展人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规范化建设,加强门诊业务人员培训,提高规范处置率;提倡开展暴露前免疫;制订相关政策,减轻群众负担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龙陆奇 《中外医疗》2011,30(16):97-98
目的了解湖南省邵东县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因素,判断疾病发展的态势,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检测EHF抗原的方法进行鼠带毒情况的监测,采用夜夹法进行鼠密度调查。以每5个年份为1个阶段,进行比对(2001年至2005为A段,2006年至2010年为B段)。结果 EHF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其中以4~6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年龄5~75岁,其中以30~50岁年龄组为多;鼠密度为5578只/km2;鼠带毒率为6.45%。10年中共计捕鼠1596只,其中褐家鼠占捕鼠总数的53.13%,占室内家栖鼠的67.97%,家栖褐家鼠带毒率为14.04%,高于其他鼠种。结论邵东县优势鼠种为褐家鼠,作为EHF传染源,褐家鼠有重要意义。近几年EHF发病率与褐家鼠带毒率密切相关。建议在EHF防治工作中将大规模灭鼠工作与重点消灭带毒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横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乙类和丙类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近7年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5种共42 828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34.26/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7种共24 458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5.10/10万。年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传染病死亡人数共188例,人群死亡率为2.35/10万,其中艾滋病病例占总死亡人数的37.23%,狂犬病病例占26.60%,肺结核病例占22.87%。结论:该县近7年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一些旧病种复燃且不断出现新病种。艾滋病病例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导致当地人群死亡的主要传染病病种,而狂犬病及肺结核死亡人数在逐年下降,仍需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