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用于肝癌诊疗用光激发载药上转换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体系。首先应用油相法制备掺杂镱(Yb~(3+))、铒(Er~(3+))的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并在颗粒表面包裹介孔二氧化硅(mSiO_2),其次在UCNP@mSiO_2中负载肝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索拉菲尼(S)和光热荧光染料吲哚箐绿(ICG)。本研究利用可见光紫外光光谱,热成像等方法对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并检测其载药性能和光热性能等。通过人肝癌细胞(HepG2)检测该纳米颗粒安全性、内吞效果及杀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可在细胞内实现上转换荧光成像,并可有效杀伤肝癌细胞。本研究为该纳米颗粒在肝癌中的诊疗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颗粒包裹不同外壳材料对宫颈癌细胞HeLa毒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无溶剂热分解法制备磁性纳米Fe3O4颗粒并分别使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胆酸(CA)修饰的PLGA(CA-PLGA)星型共聚物包裹,对其进行验证表征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并用噻唑蓝(MTT)法测定上述两种材料包裹的纳米Fe3O4颗粒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制备的单个纳米Fe3O4颗粒粒径约7 nm,载Fe3O4的PLGA和CA-PLGA纳米颗粒均呈球状,粒径约200 nm,理论载药量为10%.当Fe3O4纳米颗粒的质量浓度相同(25 μg/ml)时,载Fe3O4的CA-PLGA纳米颗粒对HeLa细胞的毒性小于对应的PLGA纳米颗粒.结论 CA-PLGA星型共聚物可降低磁性纳米Fe3O4颗粒的细胞毒性,在生物体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力学性能差和易引起细菌感染是牙科修复树脂在临床使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合成具有良好光催化性能的银—二氧化钛(Ag-TiO_(2))纳米颗粒,并将其添加到复合树脂中,以期改善树脂的力学性能及光催化抗菌能力。首先,本文对Ag-TiO_(2)纳米颗粒及复合树脂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g以单质和氧化态两种形式存在于Ag-TiO_(2)中,而Ag-TiO_(2)纳米颗粒又均匀分散在复合树脂中。本文进一步的力学实验结果显示,Ag-TiO_(2)的填充显著提高了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在660 nm可见光照射下,由于光催化作用,Ag-TiO_(2)纳米颗粒填充复合树脂10 min即可显示出优良的抗菌能力;而在无光照条件下,随着Ag离子的释放,Ag-TiO_(2)纳米颗粒填充复合树脂24 h后也可展现优良抗菌性能。综上所述,本研究为牙科复合树脂领域提供了抗菌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制备金(gold,Au)纳米颗粒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nucleic acid,HBV DNA)基因探针,研究其在目视化检测HBV DNA中的应用。Au纳米颗粒通过金-硫(Au-S)共价键结合烷氢硫醇修饰的寡核苷酸,制备检测探针。用荧光标记法检测Au纳米颗粒表面寡核苷酸的覆盖率和与其互补的寡核苷酸的杂交效率。检测探针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捕捉探针构成双探针,用斑点杂交法检测HBV DNA,加入银离子(Ag+)-对苯二酚液染色观察结果。制备的Au纳米颗粒粒径为(12±5)nm,分散良好,在520nm有最大吸收峰,经寡核苷酸修饰后,最大吸收峰改变为524nm。Au纳米颗粒表面寡核苷酸的最大覆盖率为(132±10)条,最大杂交效率为(22±3)%。在尼龙膜上用斑点杂交法可检出低至10fmol的合成靶DNA,可目视化检出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PCR产物。Au纳米颗粒HBV DNA基因探针可用于目视化检测HBV DNA,此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简单、价廉的特点,可望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在多基因检测芯片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德国学者介绍了含有75%~80%铁氧化物的超顺磁多糖纳米粒子(200~400nm)的合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纳米尺寸的二氧化硅的相互作用,提高了颗粒基体的强度。为了优化颗粒的二氧化硅含量,进行了电动力学和流动电位的测定。利用此类测定也可优化比表面,以便于应用于各种体外试验。进行了纳米磁性(nanomag○R)颗粒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试验了具有一定比表面的葡聚糖和二氧化硅增强的纳米粒子。在下列方面与工业上可获得的人造磁珠作了比较:DNA自动提纯,蛋白质检测、分离和提纯,生物物料中逆转录病毒检测,内毒素清除和磁性细胞分离等。例如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合成了基于肝素和硫酸软骨素的两种纳米颗粒,用于316L不锈钢表面的生物功能改性。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水接触角等对纳米颗粒的性质及颗粒固定前后表面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通过体外血液相容性评价和内皮细胞相容性评价对两种纳米颗粒改性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纳米颗粒均能有效降低材料表面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行为,但肝素纳米颗粒对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表现出抑制作用,而硫酸软骨素纳米颗粒改性表面则具有促进内皮再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的新型金属铂(Pt)纳米颗粒的生物毒性作用。方法选择C57BL/6雄性小鼠(SPF级)52只,鼠龄6~8周,体质量22~24 g。采用"一锅合成法"合成六面体状金属Pt纳米颗粒。将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与质量浓度0、0.4、1.2、3.7、11.0、33.0、100.0、300.0μg/mL Pt纳米颗粒溶液共培养,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毒性、细胞活性氧簇(ROS)变化。将小鼠分3批次(每批次为20、16、16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测量小鼠30 d体质量变化、骨髓DNA和骨髓有核细胞(BMNC)数量、小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Pt元素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血常规和生物化学指标及对主要脏器的病理分析,分析Pt纳米颗粒对小鼠的生物毒性作用。结果 Pt纳米颗粒尺寸为(8.58±1.23) nm,晶格间隙为0.227 nm,呈面心立方晶格。体外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浓度300.0μg/mL Pt纳米颗粒溶液作用24、48 h,CHO细胞存活率85%、90%。质量浓度50.0μg/mL Pt纳米颗粒溶液可抑制细胞内ROS的产生。动物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浓度5 mg/mL Pt纳米颗粒溶液可使正常C57BL/6小鼠出现短暂的体质量下降(给药后15 d左右可恢复正常);作用30 d后,大部分聚集于肝脏及脾脏,与正常小鼠相比,实验小鼠只在肝脏组织中发现轻微炎症。实验小鼠血常规、生物化学指标未发现明显差异性变化;DNA和BMNC数量均出现轻微减少;Pt纳米颗粒溶液体内作用7 d后,肝脏组织的MDA水平出现轻微降低现象,而SOD活性未出现明显改变。结论质量浓度300.0μg/mL以下的Pt纳米颗粒溶液对CHO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而质量浓度5 mg/mL Pt纳米颗粒溶液对小鼠虽然具有急性氧化应激毒理作用,但其毒理效应可在30 d内由生物体自行调节而恢复。  相似文献   

8.
纳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1nm=10^-9m。大约是三、四个原子的宽度。纳米技术是纳米尺寸范围内,通过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来组装和创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新物质。当物质颗粒小到纳米量级后,这种物质就可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具有三个共同的结构特点:(1)纳米尺度的结构单元或特征纬度尺寸在纳米数量级(1~100nm)。(2)有大量的界面或自由表面。(3)各纳米单位之间存在着或强或弱的相互作用。由于这种结构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无机二氧化钛(TiO2,20~35 nm)纳米颗粒进入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后的超微结构变化及毒性效应的影响.方法:将TiO2纳米颗粒与HaCaT细胞共孵育4 h后,收集细胞.采用透射电镜观察TiO2纳米颗粒引起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在细胞内的分布;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TiO2纳米颗粒进入细胞后引起的细胞凋亡和坏死;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测定TiO2纳米颗粒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TiO2纳米颗粒通过吞噬方式进入细胞.实验组里TiO2纳米颗粒呈簇状存在于HaCaT细胞内,并使细胞有较大损伤;细胞质有溶解现象,内质网肿胀,线粒体嵴结构紊乱,并肿胀崩解;核周间隙扩大、核固缩.结论:TiO2纳米颗粒具有的毒性效应能够损伤HaCaT细胞超微结构并且抑制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纳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1nm=10-ym.大约是三、四个原子的宽度.纳米技术是纳米尺寸范围内,通过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来组装和创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新物质.当物质颗粒小到纳米量级后,这种物质就可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具有三个共同的结构特点:(1)纳米尺度的结构单元或特征纬度尺寸在纳米数量级(1~100nm).(2)有大量的界面或自由表面.(3)各纳米单位之间存在着或强或弱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纳米沉淀法通过控制溶质溶液与非溶剂的混合制备纳米颗粒,反应快速,适用于多种纳米颗粒的制备。近年来纳米沉淀法领域已取得大量研究进展,基于混合器的Flash纳米沉淀技术以及基于水动力聚焦的微流控纳米沉淀技术的出现,提高混合效率和对反应条件的控制性,为高质量纳米颗粒的规模化制备提供条件。纳米沉淀法被广泛用于各种纳米颗粒以及药物载体(姜黄素、紫杉醇、阿霉素、喜树碱、顺铂、青霉素等)的制备,对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种不同磁性纳米颗粒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细胞间连接的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将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磁性纳米颗粒暴露组。利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对纳米颗粒的粒径和电势进行表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通过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DCFH-DA)荧光探针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ROS水平;利用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内皮细胞对磁性纳米颗粒的摄取。对细胞表面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间连接,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V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磁性纳米颗粒能诱导内皮细胞内ROS水平上升,降低VE-cadherin表达水平,细胞间缝隙增大。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处理可使ROS水平下降并减少细胞缝隙。由于组分、表面修饰、尺寸等因素不同,磁性纳米颗粒对内皮细胞活性、ROS水平及VE-cadherin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不同磁性纳米颗粒对内皮细胞活性氧和细胞间连接的影响不同;在实验所采用的低剂量暴露下可影响内皮细胞连接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很多优异的物理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对其生物相容性研究不足。 目的:综述国内外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万方、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有关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细胞毒性和动物毒性的相关文献。 结果与结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通过内吞作用被细胞摄取,其可能通过在细胞内产生活性氧化物导致细胞毒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致细胞毒作用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浓度、颗粒尺寸、表面活性剂去除方式、细胞种类有关。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动物体内主要富集在肝脏和脾脏,尿液和粪便是其主要排泄途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体内局部生物相容性良好,而大剂量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经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可导致严重全身反应。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体外和体内均显示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装载白藜芦醇(Resveratrol,RV)的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纳米颗粒并用于人肺腺癌细胞的体内外治疗研究。方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GO装载RV前后的紫外吸收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和纳米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颗粒的表面形态和粒径大小;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纳米颗粒对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最后构建小鼠肿瘤模型,并研究纳米药物对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制备GO装载的RV颗粒(NGO-RV)为片层纳米结构,平均粒径大小为98 nm。在p H为5.0时,RV的释放量达到最大。NGO-RV对A549、NCI-H358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明显比单独的RV细胞抑制作用大。在体治疗实验发现,NGO-RV具有显著的A549肿瘤抑制作用。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的NGO-RV药物,在体内外的肿瘤治疗中发挥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生物材料在骨再生治疗及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不同的构成、大小及形状,纳米颗粒与骨细胞之间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独特性.因此,详细地分析纳米颗粒对细胞功能的作用,有利于选择更适于促进骨再生的材料.通过系统回顾纳米颗粒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作用,发现纳米颗粒对这些骨相关细胞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在骨缺损填充、作为药物和基因运输载体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促进骨再生及治疗骨疾病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O2)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颗粒悬液与A549细胞共孵育4h后,收集细胞.CCK-8法检测锐钛矿型纳米TiO2颗粒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锐钛矿型纳米TiO2颗粒进入细胞后活性氧(ROS)的产生状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锐钛矿型纳米TiO2颗粒引起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纳米TiO2颗粒对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染毒后细胞内产生ROS,随着TiO2浓度的增高,ROS的产生增多;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纳米TiO2颗粒成簇状存在于细胞中,并对细胞超微结构产生较大损伤.结论:锐钛矿型纳米TiO2颗粒能够诱导细胞产生活性氧,产生细胞毒性,从而损伤细胞超微结构,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肝素酶CD4~+CD8~+T细胞表位肽纳米颗粒疫苗诱导CTL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可行性,并研究其抗肿瘤免疫杀伤效应。方法根据文献报道方法制备肝素酶表位肽纳米颗粒疫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EC-205靶向的肝素酶表位纳米颗粒疫苗与树突状细胞(DC)的结合力及入胞效率;采用标准4h~(51)Cr释放实验检测负载DEC-205靶向的肝素酶纳米颗粒疫苗诱导的效应细胞对胃癌及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效率;采用ELISA CD4~+CD8~+T细胞表位DEC-205靶向纳米颗粒疫苗,其颗粒直径为(208±15.3)nm,Zeta电位为(-28.8±2.5)mV;纳米颗粒对多肽的封包率为(22±3.6)%。纳米颗粒疫苗可与树突状细胞有效结合,并可以有效进入树突状细胞内,这种结合和内吞作用随着加入的纳米颗粒的浓度增加而增加。体外杀伤实验结果显示,在效靶比为80∶1时CD4~+CD8~+表位肽纳米颗粒疫苗诱导的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可达70%,与单用CD8~+表位肽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提示,CD4~+CD8~+表位肽组细胞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CD8+表位肽组,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提示CD~4+CD8~+表位肽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L-12、IFN-γ浓度显著高于单独使用CD8~+表位肽组(P0.01)。结论采用DEC-205靶向PLGA颗粒包裹CD4~+CD8~+表位肽能够更加有效递送抗原信息,能更加有效地诱导CTL反应杀伤肿瘤细胞,本研究为TAA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静电自组装方法,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依次修饰带正电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胺(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PDADMAC)和带负电的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 PAA),获得羧基化的磁性纳米复合粒子.进而将PAA上的羧基在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ethyl-3(3-dimethylamino propyl)-carbodiimide ,EDC)活化下与多肽LyP-1(CGNKRTRGC)上的氨基发生反应,从而使多肽LyP-1成功地连接到磁性颗粒表面,获得的磁性多肽纳米颗粒可靶向分离肺腺癌SPCA-1细胞,但不识别正常人胚肾293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5味珊瑚丸载药纳米颗粒(Ershiwuwei Shanhu’ Pill , ESP)于体内外的生物效应。 方法 将ESP纳米颗粒与SH-SY5Y细胞共培养8 h,荧光示踪与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 TEM) 观察其在细胞吸收分布情况。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用药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ESP, 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的变化,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评估大鼠兴奋度变化,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 SEM)观察SH-SY5Y细胞在25味珊瑚丸不溶组分上的生长情况。 结果 25味珊瑚丸纳米颗粒出现在各种细胞器中,出现破碎的细胞核。体内实验中,用药组大量肝细胞液化坏死,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大鼠动物总运动距离显著增加(P<0.05),细胞可在25味珊瑚丸不溶组分生长良好。 结论 25味珊瑚丸载药纳米颗粒可能导致大鼠焦虑并具有强烈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20.
文题释义:纳米颗粒:是指纳米量级的微观颗粒,指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00 nm的颗粒。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与水凝胶结构链形成紧密的界面,改善水凝胶的机械性能。纳米复合水凝胶:水凝胶与纳米颗粒化学或物理交联的有机-无机或有机-有机网络结构。由于水凝胶网络与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纳米复合水凝胶具有增强的化学、物理或生物特性。 背景:纳米复合水凝胶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能的仿生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广泛应用。 目的:总结纳米颗粒的分类及纳米复合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对CNKI数据库、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至2019年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中文检索关键词为“纳米复合材料,骨组织工程,纳米颗粒,水凝胶”,英文检索关键词为“Nanocomposites;Bone Tissue Engineering;Nanoparticle;Hydrogels”。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9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目前常作为纳米填料的纳米颗粒主要有碳基纳米颗粒、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磷酸钙基纳米颗粒;②纳米颗粒与水凝胶的复合能改善水凝胶的机械性能;③纳米复合水凝胶能促进种子细胞的黏附和成骨分化,从而应用于骨组织工程;④目前,纳米复合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还存在纳米颗粒分散性差、骨组织工程中的血管化能力弱及材料降解速率难以调控等问题。 ORCID: 0000-0002-1900-9641(林开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