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目的:基于老年人围术期高风险用药目录评价某院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用药情况,分析用药风险的相关因素,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分析某院普通外科2019年7~12月的老年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以2019年发布的老年人围术期高风险用药目录为评价标准,总结分析普通外科高风险用药情况。按是否出现用药风险分组,分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疾病种类、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类、使用风险药物种类、基础血压和心率、手术出血量等因素与实际发生用药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 109例使用高风险药物的老年患者,其中男670例,女439例,平均年龄(72.44±6.32)岁;涉及2 728例次用药,其中咪达唑仑(1 059/2 728)、右美托咪定(1 039/2 728)、托拉塞米(127/2 728)的使用例次位列前3位。根据患者使用高风险药物后是否出现用药风险分组,出现风险组672例,未发生风险组437例。单因素分析表明,使用风险药物种类、肾功能不全、患者基础心率、手术类型及手术出血量是患者出现用药风险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使用风险药物种类和患者基础心率是影响出现用药风险的因素(P<0.05)。结论:使用风险药物的种类和患者的基础心率与患者的用药风险存在一定相关性,且主要与使用右美托咪定相关,需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6年9月开始在神经外科实施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临床干预,从2016年1月~2017年4月来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出440例,干预前220例,干预后220例,对比干预前后预防性用药合理性.结果:干预后,在用药品种不当、用药时间不当、用药剂量不当、用药间隔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的概率上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神经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临床干预有助于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本院2007-06~2008-1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出院病历165份,对使用抗菌药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品种使用合格率为78.3%,用药不合格率为64.8%。存在联合用药时使用同一类的抗菌药物,用药疗程过长,老年患者用量未作调整等。结论本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药物,用药疗程,老年患者用量及联合用药等各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使用,加强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1日-2013年4月30日100例神经外科出院患者手术病历,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5.00%,选药合理占95.79%,术前给药时机合理占87.37%,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占15.79%,万古霉素用法用量合理占54.55%。结论:我院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由于老年人对许多药物的反应与青壮年人不同,较易发生药物的不良副作用,有时甚为严重,所以对老年人如何安全用药,是很值得临床重视。尤其对老年人生理学改变与药物动力学的关系,以及药物性能等有关因素应予以注意。一、与年龄有关的生理学改变和药物动力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调查分析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评估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各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从适应证、药物选择、用量用法、联合用药、围手术期用药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360例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存在某些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药物选择起点高,部分用药超量,未按药物的药动学特征分次给药,药物联用不合理,围手术期用药时间不规范,尤其是在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结论:我院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管理,规范应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基于《老年人围手术期高风险用药目录》,对拟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的长期用药进行评估,优化用药方案,减少围手术期药物相关风险。方法:通过访谈方式收集2017年7月~2020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符合入排标准高龄患者(≥75岁)的用药信息,以《老年人围手术期高风险用药目录》为评价标准,分析患者的高风险用药情况。结果:共纳入503例患者,男190例,平均年龄(80.30±3.96)岁。共检出389例(77.3%)患者使用高风险药物,涉及1 074例次用药。其中241例(47.9%)使用2~4种高风险药物,53例(10.5%)使用≥5种。高风险用药共涉及10大类51种/类药物,其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拮抗药(ARB)、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断药用药频次较高。对于药物围手术期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增加谵妄、跌倒和认知功能受损风险的药物多为镇静催眠抗焦虑药;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中,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氯吡格雷占比较高;增加肾功能损害的药物中,用药频次最高的是ACEI/ARB和NSAIDs。结论:本院拟行手术的高龄骨科患者存在一定的药物相关风险,临床药师应协助医生加强老年患者长期用药的方案优化,尽量规避和减少用药风险,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毛婕 《临床医药实践》2013,22(2):115-118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期间骨外科老年住院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量大,Ⅰ类切口的常规骨科手术联合用药率高,术后多次给药。结论:骨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总体合格,但应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洪湖市人民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600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过宽,用药时机把握不准,用药时间过长,选药和联合用药不合理,以及病原菌培养的送检率较低,药敏试验偏少。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管理、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围手术期患者住院病历107份,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应用抗菌药物,21例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占22.6%.结论应重视围手术期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提高临床用药的经济、安全、有效,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老年患者的手术量也日趋增多。老年人全身各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组织、细胞都逐渐改变而使其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1]。了解这些生理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麻醉医师还必须掌握麻醉的特殊性、药物的药理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年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笔者现对老年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药物的特点、术后常见并发症等综述如下。1术前用药及麻醉方式的选择1.1选择原则在给患者选择麻醉方式之前要全面了解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和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2003年间住院手术的47例老年大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讨论其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必要性、适应证、方法、与预后的关系和护理特点。结果 围手术期得到营养支持、同时注意其护理特点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较好,自我感觉及体力、自我护理能力均恢复较快,平均住院日较未行营养支持的患者缩短4-6天。结论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老年病人是恰当时,同时应注意其护理特点,可以改善营养不良病人消化道、心脏、呼吸道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降低手术病死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全程持续的干预实现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通过临床药师组织的一系列措施来改变临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对干预效果从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使用剂量、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干预前的数据进行比较来验证干预效果。结果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明显提高,术前用药合理率达91.67%;术后平均用药时间由原来的8.14d缩短到4.98d,抗菌药物费用降低了29.49%;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得到抑制,围手术期用药趋于规范。结论临床药师直接组织并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期间47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所应用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时机、疗程、联合应用及更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8例手术患者均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其中Ⅲ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为58.37%,术前30min-2h给药18例占3.72%,术后用药451例占94.35%,平均疗程5.59d。表明该院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选择不合理、时机不当、重视术后用药及用药时间过长等普遍问题。结论应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外科手术病例120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全部手术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单用药占92.5%,二联用药占7.5%,不合理用药71例次,主要表现为预防用药时机不当、预防疗程过长、药物选择不当、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无指征用药。结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临床医师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剑慧 《安徽医药》2009,13(9):1078-1080
目的了解该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调阅2008年110例剖宫产手术病历,利用EpiData软件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情况、用药种类及频度、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10例剖宫产患者100%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替硝唑;84.55%的患者采用术后应用抗菌药;单用抗菌药物病例为19例,二联用药病例为70例,三联用药病例为21例。结论本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给药时机不当及应用时间过长,应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7.
围手术期758例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敏 《北方药学》2011,8(3):30+128-30,128
目的:评价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下半年758例住院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8例患者全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30.1%的Ⅰ类切口手术后用药时间3~7d;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选择;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达651例。结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加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8.
张晓春  周燕萍 《中国药业》2011,20(13):41-42
目的分析医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国际Altemeyer外科手术与种类标准分类,对2010年医院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及用药时间进行分类统计。结果Ⅰ,Ⅱ,Ⅲ类切口预防用药合理率分别为30.26%,40.74%,41.67%。结论医院手术科室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用药,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9.
徐婷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803-3804
老年人因衰老导致脏器功能减退,对内外环境改变的适应和反应调节能力减退,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减退,使老年患者难以承受手术风险.护士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利于术后病情恢复.我科从2006年6月起对老年患者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司继刚  赵群 《抗感染药学》2010,7(4):277-279
目的:分析2008年度120例住院患者与400张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围手术期病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采用Excel电子表格对门诊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尤其围手术期患者使用率达100.00%,其中预防性用药为90.00%,术前2h用药35.00%,术后用药63.33%,用药时间超过10d的43.3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门诊患者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结论: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与药敏试验,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