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肇庆市城乡自然人群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肇庆市15岁以上居民3617例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肇庆市15岁以上自然人群糖尿病、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现患率分别为10.81%、15.51%和7.82%;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为该地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肇庆市城乡自然人群糖尿病及其患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应针对该地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前期人群大力开展个性化和专科相结合的糖尿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阳市成人高血压的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贵阳市18~8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测定,数据采用双人、双机录入,SPSS20.0软件进行危险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完成全部调查项目共1208例,收缩压(SBP)平均值(127.6±20.5)mmHg,舒张压(DBP)平均值(82.4±10.9)mmHg。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30.2%,男性患病率35.1%,女性患病率26.3%,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年龄段男女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超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高 TG 血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1,P <0.05)。结论本次调查人群高血压的发生与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以及不良行为或膳食习惯有关,需加强人群健康教育,积极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规范高血压及高风险人群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飞行员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学特征,对飞行员健康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来院疗养飞行员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问卷调查包括基本情况、吸烟、饮酒、睡眠、高血压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等;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腰围、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实验室检查包括检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来院疗养的飞行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11.38%(14/123).MS组与非MS组在年龄、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及以上组与20~29岁组、30~39岁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是飞行员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进入模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有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睡眠时间过少(≤6 h).结论 飞行员40岁以上年龄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飞行员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其中,重点干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  相似文献   

4.
<正>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近20年来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高血压、糖尿病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表明二者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近年来国外文献[1]报道:高血压患者多合并糖代谢异常,较正常血压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其中高血压人群中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比正常血压的人群高2~4倍。另外,高血压患者在合并糖代谢异常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也增加2~3倍。因此,在高血压患者中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04年对湘潭锰矿矿区队列人群(25岁~)5 792人进行基线危险因素调查。计算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各种因素的均值±标准差和标准化患病率。结果(1)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2.9%,其中男性为12.4%,女性为13.7%,且随年龄增加而增长。(2)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高腰围百分率最高,男性为87.3%,女性为83.5%。(3)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男性为腰围和糖尿病家族史,女性为腰围及高血压家族史。结论本矿区队列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高腰围是代谢综合征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旨在了解大型钢铁企业职工各年龄组、各种职业、各个工种及不同性别的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以便因人而异进行及早防治,延缓发展成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及身体素质.方法 本研究2005年2月至5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横断面调查本钢主体单位20岁以上工人和干部3000人,选取有完整的身高、体质量、血糖,血脂、血压,腰围资料的人群共2028例,其中男性1142例,女性886例进行分析.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代谢综合征全球统一定义.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代谢综合征及各种相关疾病的标化患病率取调查资料完整者2028例,其中男性1142人,女性886人,平均年龄(50±14)岁,经2000年全国人口标准化后,本钢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0.23%,男性(15.2%)明显高于女性(5%),P<0.01.超重、中心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患病率分布为23.65%、16.86%、10.31%、23.93%、27.65%.②年龄、性别分层后MS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不同.将调查人群按年龄分成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4个组.结果 显示,上述疾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0岁以上人群中为50岁以下人群的2~3倍.20~60岁各年龄段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3.45%、5.66%、7.87%,11.65%.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在20~30岁、30~40岁2组中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10.7%:1.3%,16.0%:3.9%)P<0.01;而5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患病率的性别差异无意义.③人群中代谢异常的分布状况本调查发现,在本钢职工中无代谢异常的只占30.8%,存在1种代谢异常者占25.6%,存在2种或2种以上代谢异常者占34.6%,具有3种或3种以上代谢异常者占18.03%.男性具有3种或3种以上代谢异常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27.4%,女性11.2%)P<0.01.结论 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不同.50岁以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在20~30岁、30~40岁2组中显著高于女性;而5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患病率的性别差异无意义.出现这种现象考虑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肥胖、超重及各种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饮食现状不合理,需要改变.而代谢异常必须加强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杨彩彩  张永莉  张逢  樊霞 《安徽医药》2014,(7):1262-1264
目的了解延长油田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延长油田20岁及以上的在职职工和退休工人共716名,旨在调查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为21.79%,其中男性MS患病率为20.78%,女性MS患病率为24.02%。另按年龄分组后,各年龄段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以50岁及以上者更为显著,且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结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地区、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相关,延长油田职工中,在女性和肥胖者中MS的患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部机关干部40~79岁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流行特征.方法 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通过健康体检调查890例机关干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各年龄组的患病情况.结果 890例机关干部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0.6%,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51.9%、32.2% 、33.6%、37.6%,无代谢异常占20.3%.不同年龄组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别.结论 机关干部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加强对MS的认识及防治刻不容缓,应针对不同年龄人群采取个性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488例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危险因素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调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有糖尿病家族史占23%,年龄越小,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越高;肥胖患者占35%;高血压占34%;高血脂占58%。结论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是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状况及与性别、年龄等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3 992人进行成人MS患病及危险因素调查,测定血尿酸、血糖、血脂水平,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分析MS与慢性病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各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MS随年龄升高而升高。MS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相关。MS患病率为12.65%,其中男性患病率18.49%,女性患病率9.10%,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4,P<0.01)。MS发生率并与吸烟、饮酒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肥胖、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是MS危险因素。结论 MS与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等慢性病相关,而且与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有关。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体重,降低MS发生,从而控制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水平、血压分类、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和并存临床情况的比较,探讨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为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1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72例(≤45岁)和老年组142例(≤60岁<75岁)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间发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靶器官损害及并存临床情况的特点。结果(1)血压水平比较,收缩压青年组低于老年组,舒张压青年组高于老年组;(2)男性、高血压病家族史、吸烟、饮酒、肥胖在青年组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3)青年组血钠含量较老年组低,血钙含量较老年组高;青年组中TG、ApoB显著高于老年组、HDL-C、ApoA-I、ApoA-I/ApoB则显著低于老年组;两组HOMA-IR水平比较,(2.77±2.80)uU/Lvs(1.80±1.49uU/L)。结论(1)青年高血压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脉压差较小,患病年龄较短,血压升高程度较轻。青年高血压病患者中,1、2级高血压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较老年组多见。(2)家族史、肥胖、饮酒、吸烟是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3)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等代谢性问题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交司机血压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公交司机693人(公交司机组)及非公交司机678人(对照组)进行血压检查和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现场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公交司机组检出高血压患者198例,检出率28.6%,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检出率13.7%(93/678)(P〈0.05)。在公交司机组中,26~35岁者159人,检出高血压24例,检出率为15.1%;36—45岁者282人,检出高血压75例,检出率为26.6%;46—55岁者252人,检出高血压99例,检出率为39.3%。对照组中,26~35岁者152人,检出高血压6例,检出率为3.9%;36—45岁者264人,检出高血压36例,检出率为13.6%;46—55岁者262人,检出高血压51例,检出率为19.5%。不同年龄段公交司机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龄段,公交司机组高血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公交司机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122±13)mmHg(1mmHg=0.133kPa)比(108±11)mmHg,(73±8)mmHg比(64±8)mmHg,(89±9)mmHg比(75±8)mmHg](P〈0.05)。公交司机组中体重指数〉25ks/m2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指数≤25ks/m2者,有吸烟史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无吸烟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北京市公交司机血压明显高于非公交司机,且高血压的检出率随着年龄段的增加而增加。肥胖、吸烟的公交司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样本,包括健康体检者60例,入院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血样采用PCR测序法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所有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数据分析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泰安地区ALDH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正常组中分布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ALDH2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ALDH2基因多态性、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既往急性心肌梗死病史以及性别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泰安地区人口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以及等位基因ALDH2*2的分布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年龄、饮酒、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等成为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徐仲卿  黄珊  赵文穗  徐辉 《安徽医药》2011,15(10):1244-1247
目的 调查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分析其特征及意义.方法 对318例老年人群进行全面调查后,分为MS组63例、一项代谢异常组135例、二项代谢异常组51例及对照组67例进行分析,评估各危险因素对MS的影响.结果 (1)MS组的腰围(WL)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体质指数(BMI)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糖代谢状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67例高血压患者晚餐后禁食12~14h,次日清晨抽血,分别测定血糖、TC、TG、HDL-C和LDL-C,并完成血压、体脂参数等测定。结果:本研究中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达68.3%。在对高血压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所占数目及其构成比的研究中,DM组、IFG组和IGT组的男女数目经统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组例数的分布情况看,46~55岁和56~65岁两个年龄段的数目比例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饮酒、肥胖、T2DM家族史、高血压病程、BMI、血脂与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独立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较常见;男性患者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性别、年龄、饮酒、原发性高血压病(EH)家族史、T2DM家族史、EH病程长、高收缩压、高血脂是糖耐量正常EH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旦怀疑,应积极干预,及时进行危险因素评估。  相似文献   

16.
刘雯  刘轩  岳松 《天津医药》2015,43(3):315-318
目的 分析天津市警察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代谢综合征 (MS) 的关系,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体检警察人群中筛选出 50 例 MS 患者为 MS 组及 5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家族史、 既往史、 现病史、 生活习惯、 职业紧张因素等); 检测相关血液指标(空腹血糖、 三酰甘油、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等); 应用彩超测量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计算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比率; 比较 2 组的相关指标, 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MS 组的双侧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内中膜增厚比率均高于对照组; 高血压家族史、 应激事件、 现吸烟、 糖尿病家族史、 高脂饮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 饮用奶制品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原因具多样性, 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采取临床干预措施减缓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有利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7.
中青年和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青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冠心病患者228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6例(≤50岁)和老年组182例(≥60岁)。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调查既往史,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比较初发症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中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脂、家族史及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均高于老年组(均P〈0.01);高血压、糖尿病低于老年组(均P〈0.01);冠状动脉病变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而老年组以多支病变居多(P〈0.01);并发症以老年组较多。结论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具有症状典型且有明显诱发因素、并发症少、以单支冠脉病变为主的特点,老年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是症状多样化和不典型、并发症及并存病多、易误诊和漏诊。男性、吸烟、饮酒、高血脂症、冠心病家族史是中青年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则是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有效地干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比较青壮年组与老年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结果: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家族史、代谢综合征病史在青壮年组与老年组所占比例分别为78.6%vs55.0%、22.3%vs39.1%、63.1%vs 38.7%、12.6%vs4.6%、19.4%vs8.0%,P〈0.05;心绞痛病史、典型临床症状在两组中所占比例为49.6%vs61.8%、78.6%vs61.8%,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3.1±13.6)%和(53.4±14.5)%,P〈0.05。结论: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吸烟、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家族史、代谢综合征病史,呈正相关.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比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方法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两者的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在两组人群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同醇症比例高于老年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比例低于老年冠心病组。结论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及高胆同醇血症是早发冠心病患者主要危险凶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