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重危患者的急救手术,而气管切开术后常伴有感染的危险,特别是肺部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呼吸道丢失水分增加,黏膜上的纤毛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为减少并发症,2001年2月~2004年3月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静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5):86-8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成为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黏膜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群度的降低而升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坦。为减少并发症,2000年8月~2003年6月对104例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建立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措施,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湿化液的选择、湿化的温度、湿化的速度和量,阐明良好的湿化效果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提出应加强气道内温度、湿度的监测和联合用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常见手术,临床实际工作中气道湿化管理不合理规范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影响疾病预后.本文拟从气道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方式及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痰痂的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痰痂的形成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来说,持续气道湿化法明显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7.
傅丽萍  陈淑华  刘爱平 《江西医药》2010,45(11):1101-1102
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固有的维持呼吸道的作用被人工气道所代替,上呼吸道的加温和加湿等非特异性功能也被削弱。由于吸人气体未经过加温、加湿及过滤处理,故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于2008年4月-2010年5月.对60例行气管切开未上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进行湿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时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重要护理措施之一.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由于呼吸道的改路,空气未经鼻湿化,过滤,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由此造成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干燥、结痂、痰液不宜咳出,而加重呼吸道梗阻,造成肺部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由此,下呼吸道的护理直接影响愈后,现将其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萍 《青岛医药卫生》2012,44(2):159-160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直接插入气道或经口、鼻插入气道所建立的通道,是抢救、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分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两者均能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但人工气道的建立,也往往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过滤、加温、咳嗽等防御功能减弱。如果气道湿化不够,一些分泌物就会在  相似文献   

10.
沐舒坦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沐舒坦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用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用庆大霉素间断气道湿化,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肺部感染发生率、刺激性咳嗽、拔管时间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可提高临床疗效(P<0.05),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P<0.001),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P<0.01),缩短拔管时间(P<0.001).结论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庆大霉素间断气道湿化.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能将药液直接作用于气道,可减少气道粘液滞留,促进排痰,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该方法简便、经济实用,能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抢救成功率,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对照组用常规灭菌用水湿化液气道湿化,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可以提高临床疗效(P<0.05),减少痰痂形成(P<0.01),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P<0.01),减少气道出血(P<0.01),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P<0.001)。结论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灭菌用水湿化液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2.
刘新会  孙磊  杨秀娜 《河北医药》2013,(21):3281-328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常用方法之一[1],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在患者吸气过程中上呼吸道黏膜丧失了加温、加湿及过滤等功能;加之反复的吸痰导致气道黏膜、纤毛等结构受损,出现气道失水,黏膜干燥,黏膜分泌物增多且痰液黏稠、结痂,痰液排出不畅,气道阻塞,继而增加了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率,影响患者呼吸功能[2]。因而有效的气道湿化、充分的痰液引流等护理措施是降低气道切开术后肺炎发生率的重要措施。试验证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气道湿化的程度呈反比关系[3]。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比较,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更有利于呼吸道黏膜的湿化、痰液的稀释以及气道的通畅引流等,从而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我院RCU和ICU对气管切开脱离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管理气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气管切开患者采用两种不同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86例气管切开无使 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采用气管切开导管接人工鼻湿化;对照组37例,采用气管切开导管接面罩间断湿化,两组均配合沐舒坦液体间断气道冲洗.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护士吸痰次数、湿化效果.结 果 观察组刺激...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患者三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性脑卒中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气管切开后,丧失了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加温和湿化作用,对患者会造成不良刺激,因此保持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患者护理的关键.气道湿化方法较多,究竟何种方法最为有效且安全尚无定论.我们采用3种不同湿化方法,并就其对患者愈后的影响进行比较,旨在寻找一种最安全有效的气管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气管插管通气是抢救各种呼吸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其方法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也称人工气道。正常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削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易造成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所以对开放气道者吸入气体进行人工湿化、温化是非常必要的。现将对外二科一位车祸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的优质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鼻和常规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痰液的影响。方法将90例颅脑损伤的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A组(n=45)、B组(n=45),A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B组采用人工鼻作为气道湿化,观察两组的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刺激性咳嗽,痰液性状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研究比较,以此为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B组患者心率、呼吸与A组相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口干及鼻黏膜损伤等并发症明显较A组改善;B组患者气道阻力增加与A组患者比较,P>0.05,提示无显著差异。结论人工鼻具有良好湿化、温化、过滤作用,能促进痰液排出,对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有良好作用,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由于呼吸道改路,空气未经鼻湿化、过滤,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由此造成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干燥、结痂,痰液不宜咯出而加重呼吸道梗阻,造成肺部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由此,下呼吸道的护理直接影响愈后,现将其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施伟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606-3607
气道湿化是指应用人工的方法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的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的目的,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方法。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功能消失,咳嗽反射、防御功能减退。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合理的气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出并保持气道通畅、湿润,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对人工气道湿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现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工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情况下,人的上呼吸道对吸人气体具有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人工气道是一种通过口、鼻或直接经气管置人导管而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丧失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干冷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细胞,黏膜粘液分泌和纤毛活动受影响,气道自净能力降低或消失;影响咳嗽功能;气道失水增多(800—1000ml/d),分泌物易变粘稠而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影响通气功能;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受到破坏,肺顺应性下降,引起或加重炎症、缺氧;易诱发支气管痉挛;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因此人工气道必须充分湿化保持湿润,维持分泌物的适当粘度,才能维持气道粘液.纤毛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防御机能,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人工气道的湿化问题已成为当今呼吸治疗和危重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近年来有关湿化方法、湿化液的选择、以及湿化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气道是指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在自然呼吸中。吸入的气体在经过上呼吸道时被加温加湿。建立人工气道时,病人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作用被破坏,干燥的气体便可损伤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即气道湿化。气道的湿化管理一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现将近年来有关湿化的方法、湿化剂、湿化温度、湿化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