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302-1305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43例,分别检测并比较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及CTCs的含量水平和阳性检出率,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随访2年,比较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复发/转移患者血清中肿瘤标记物及CTCs检出阳性率。结果:中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及CTCs的含量水平、检出阳性率著高于早期患者(P<0.05),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肿瘤标记物的含量水平及CTCs的检出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所有患者随访两年期间有18例患者发生复发或转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中CEA、CA199及CTCs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患者(P<0.05);CTCs评估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高于肿瘤标记物单独的评估效能,CTCs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肿瘤标记物的联合评估效能。结论:CTCs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预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评估效能显著优于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检验效能,为临床发现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复发或转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刘金鹏  肖莉  凌瑞 《医学综述》2004,10(10):596-598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重要的死亡原因,目前对其局部原发肿瘤,采取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基本可以控制,但行根治术的患者有30%~40%在5年内出现转移和复发,这些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常规检查中(包括手术探查、B超、CT、普通病理切片等)并未发现显性转移,因此推断,微转移灶是客观存在的。早期认识有无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3.
杨懿  刘伦旭   《四川医学》2018,39(2):207-211
<正>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恶性肿瘤之首,并有逐渐增加趋势。肺癌复发或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数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脑、肝、骨、肾上腺等远处器官转移,而血液循环系统是肿瘤远处转移的必要途径之一。有研究指出肿瘤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可能与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入血有关[1]。部分诊断为早期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均取得了很大改进,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有所提高.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能治愈部分肿瘤患者,但由于不能杀死全部肿瘤细胞,多数患者仍不能免于复发或转移的发生.作为现代肿瘤治疗的第4种模式,以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清除肿瘤微小残留病灶或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血行性、淋巴性转移和消化道种植播散。临床上一半以上的大肠癌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前已有了无法检测出的微小转移,它是大肠癌术后转移和复发的直接原因。因此,预测患者远处转移的风险对于判断预后及指导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肿瘤生长是一个依赖血管生成的过程。肿瘤血管形成是由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炎性细胞产生的促血管形成因子诱导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鼻咽癌放疗后残留和复发颈部转移灶采用手术治疗的疗效、并发症等进行探讨.方法 对23例鼻咽癌放疗后残留颈部转移灶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病检以了解颈部转移灶的病理学基础;并进行随访,以确认手术治疗的效果和优缺点.结果 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39.13%;死亡病例中死于远处转移者8例(57.14%),颈部术后复发者4例(28.57%),鼻咽部复发者2例(14.29%).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标本行病理学检查见淋巴结外有大量的孤立肿瘤细胞团,仅3例患者未见淋巴结外肿瘤细胞.结论 只要合理选择病例,配合必要的术后局部和浅表的放疗,4种清扫方式都能有效和安全地控制肿瘤.  相似文献   

7.
黄旭晖  王昌俊 《广东医学》2012,33(4):550-552
随着肿瘤治疗的不断深入,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难点和重点.而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均与肿瘤的血管新生密切相关.通过干预肿瘤血管新生,抑制肿瘤生长,诱导和维持肿瘤的休眠状态,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 1 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对肿瘤血管新生的认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分为血管前期和血管期两个阶段:(1)血管前期:肿瘤没有新形成的血管,由于氧气和营养成份受限,肿瘤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临床表现为原位癌或微转移灶;(2)血管期:肿瘤内出现新生血管,肿瘤细胞通过新生成的血管灌注获得营养,肿瘤迅速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8.
肿瘤休眠中断引起的转移复发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休眠是肿瘤细胞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又没有明显生长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打破最终引起肿瘤转移复发。肿瘤休眠使得在无法根除肿瘤细胞的情况下,允许通过诱导其休眠防止肿瘤复发或通过靶定存活机制、耐药机制来诱导残留休眠细胞死亡;休眠标志物的发现还有助于判断预后。因此肿瘤休眠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肿瘤休眠疗法在临床抗癌治疗中已获得明显的进展。中医药在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的无病阶段使用极为普遍,中医药有可能通过诱导或维持肿瘤休眠状态,从而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9.
金龙胶囊抗肿瘤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玉琴  高进  李建生 《北京医学》2005,27(9):554-557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对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小鼠宫颈癌U14复发转移动物模型,观察金龙胶囊对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观察金龙胶囊对HL60细胞形态变化、四唑氮蓝(NBT)还原能力及吞噬能力的影响;细胞化学法观察MGC803细胞PAS阳性物质的表达情况,荧光染料传递观察细胞间通讯改变;免疫组化观察DCS细胞层黏连蛋白(LN)表达的变化.结果金龙胶囊对U14复发瘤的瘤重抑制率为54.8%~66.3%,肺转移抑制率为50%~54%.金龙胶囊作用后HL60细胞NBT还原能力、吞噬能力增加,形态上成熟细胞增多;MGC803细胞PAS阳性物质增多,细胞间小分子染料传递增强,DCS细胞LN表达增加.结论鲜中药金龙胶囊可显著抑制肿瘤的复发/转移,作用机制包括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和促进肿瘤细胞间通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 选取1995年1月-2009年1月行根治术的结肠癌患者193例中获随访并且资料完整的165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对结肠癌术后复发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复发率为16.36% (27/16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Dukes’分期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最重要的预后因素,而淋巴结转移是根治术后复发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对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在初治及复发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OGCT)患者中对肿瘤复发及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OGCT患者102例,记录初治及复发手术时进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情况、病理及其他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因素.采用cox回归进行与肿瘤复发相关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初治及复发病例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疾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初治时肿瘤FIGO分期、化疗方案、手术彻底性和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是影响疾病复发的显著性因素,其中化疗方案的影响最大.对化疗方案分层后,在博莱霉素 足叶乙甙 顺铂(BEP)或顺铂 长春新碱 博莱霉素(PVB)方案化疗时,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与肿瘤复发无显著相关性,而在其他方案化疗组及未化疗者中,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显著减少复发.在复发病例中仅手术彻底性与复发后生存时间相关,复发手术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与复发后生存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OGCT的预后无明确的负相关性,对已进行手术而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者,如已开始化疗,无须再次手术,可根据初次手术的结果行BEP或PVB方案规范化疗;对于初治患者,如有足够熟练的手术技巧,在尽量进行肿瘤细胞减灭的同时,应行该术式;对于复发患者,手术的目的是进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22岁。因第三脑室下部占位性病变手术。病理诊断为第三脑室胚生殖细胞瘤。本文讨论了肿瘤的组织来源及其临床病理表现,我们认为它起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故命名为胚生殖细胞较为合适。该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均表现为恶性,手术难以彻底切除,且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不良,但肿瘤细胞对放射线很敏感。  相似文献   

13.
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新生血管、缺氧及酸性环境、炎症系统及免疫系统、细胞外基质等,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肿瘤的治疗除了从肿瘤本身入手,更应该注重从肿瘤微环境这一靶点着手。中医药可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来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从而为中医药治疗肿瘤开拓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胃癌浸润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转移、复发是胃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也是治疗的最大障碍。近年对有关胃癌浸润转移机制的研究发现 :血管增生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最基本要素 ;癌转移过程肿瘤细胞需先通过粘附分子与周围细胞或基质粘附 ,在众多蛋白酶参与降解周围基质后才能通过细胞外基质屏障 ;动力因子参与肿瘤细胞的游走、趋向性、吞噬活动及接触趋向性等诸多方面 ;某些转移相关基因、抑癌基因、癌基因的改变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异常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改变等诸多因素对肿瘤的转移及浸润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现综述如下。1 细胞动力因子肿瘤细胞必须获得多种生…  相似文献   

15.
黄翔 《医学综述》2012,18(16):2629-2631
肿瘤是世界各国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肿瘤治疗的方法多以手术切除为主,而手术治疗可增加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近年来研究表明,麻醉药物可影响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麻醉药物在治疗肿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围术期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可能会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目前其对肿瘤的影响机制仍未明确,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增殖潜能的原始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与干细胞都具有无限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特点,而且还存在相似的调节自我更新的信号通路。人们提出了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极少量肿瘤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是肿瘤增殖生长、转移和复发的根源,而其他的大多数肿瘤细胞,并不具有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敏捷  钟征翔 《浙江医学》2018,(9):1014-1019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肿瘤进展快且较早出现局部浸润与转移。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肿瘤复发、转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有的CTCs检测技术包括富集与鉴定两部分,但因其在外周血中数量较少,检测难度大,至今无统一标准。目前研究发现胰腺癌CTCs作为“液体活检”,在临床诊断、检测肿瘤复发转移、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CTCs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王丰民  沈海波 《浙江医学》2001,23(6):321-322,338
目的:探讨nm23基因表达与肺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78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移在复发转移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肺癌标本nm23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nm23基因表达与肺癌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nm2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复发转移组低于非复发转移组(P<0.01),低分子癌低于高分化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但nm23基因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nm23基因表达与肺癌有无复发转移、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肿瘤TNM分期、大小、病理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9.
肿瘤抗侵袭转移研究与胆囊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囊癌是生物学毒性较强的消化道肿瘤 ,易于早期浸润转移 ,预后差[1,2 ] 。如何有效地对抗胆囊癌的浸润转移 ,是治疗胆囊癌复发和转移的关键。近年 ,有关肿瘤侵袭转移机制及抗侵袭转移的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为此 ,本文就近年有关肿瘤侵袭转移机制及抗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现状以及与胆囊癌的关系 ,作一综述。1 血管生成与血管生成抑制  血管生成或新生血管的产生对于原发肿瘤的增殖极为重要。业已发现 ,血管生成与肿瘤厚度和转移相关 ;新生成的肿瘤血管易通透肿瘤细胞以至于形成新的转移 ,故高程度的血管生成增加了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及…  相似文献   

20.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主要特征是上皮表型的缺失及间质特性的获得。EMT在胚胎发育、创伤愈合及组织重建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参与组织纤维化及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等病理过程。EMT在促使肿瘤细胞侵袭并转移至远端组织的同时,也使得转移的肿瘤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等干细胞样特性,有助于形成肿瘤宏观转移灶并产生多重耐药性。多种转录因子、信号转导通路、microRNAs及细胞微环境等参与并调控此过程。阐明EMT与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将为肿瘤转移与复发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