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肌腱引导器在手部肌腱修复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利用肌腱引导器治疗指屈肌腱损伤患者67例81指,并以改良Kessler法修复肌腱.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总主动活动度与健侧比较:优23指,良52指,中6指;优良率为92.6%.结论 利用肌腱引导器可将指屈肌腱顺利导入鞘管,有助于实现肌腱的无创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1月,本科收治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患者33例41指,全部采用埋头式缝合法阶梯式修复,即切除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远端0.61~1.00 cm,使鞘管裂口、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缝合断端呈阶梯式分布,从而减轻术后粘连程度。术后支具托保护于轻度屈曲位,在手术医师的指导下,术后4~5 d开始,每天早、晚各练习3次手指主动屈曲、被动伸直锻炼。[结果]切口Ⅰ期愈合31例39指,Ⅱ期愈合2例2指。共33例41指获得5~17个月随访,平均8.36个月。根据手总主动活动(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优22指,良17指,可2指,优良率95.1%。[结论]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外露线头少,两个屈肌腱断端呈阶梯状分布,且具有较强抗拉强度,可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内窥镜下寻找断伤后回缩的指屈肌腱近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内窥镜寻找断伤后回缩的指屈肌腱近端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4月,对2具尸体应用内窥镜寻找拇长屈肌腱,指深、浅屈肌腱,证实了该术式的解剖依据。临床对Ⅱ区指屈肌腱损伤10例11指,在内窥镜镜视下找到指屈肌腱回缩的近端后拉出至远断端创面内,在直视下进行肌腱修复。结果 在内窥镜镜视下能寻到回缩的指屈肌腱并能将其拉至远断端。结论 临床上,直视下不能找到回缩的指屈肌腱近端时,内窥镜不失为一种寻找回缩指屈肌腱近断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Ⅱc区屈肌腱粘连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7例50指Ⅱc区外伤后只修复指深屈肌腱并出现粘连的患者进行手术松解。其中18例33指扩大松解Ⅲ区肌腱,9例17指除了扩大松解Ⅲ区肌腱外,并松解Ⅳ区肌腱。结果 27例经3~9个月的随访,按照TAM系统评定方法:优15例、良10例,优良率达92.6%。结论对于只修复指深屈肌腱的Ⅱc区屈肌腱粘连,除彻底松解鞘管内粘连的肌腱外,对Ⅲ区甚至Ⅳ区的肌腱术中同时探查松解,可提高治疗Ⅱc区屈肌腱粘连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手屈肌腱Ⅱ区损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儿科手屈肌腱Ⅱ区陈旧性损伤17例20指。结果 术后16例19指经6 ̄30个月的随访,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68.42%。结论 儿童手屈肌腱Ⅱ区损伤具有切割伤多见、容易漏诊、容易漏诊、一期修复适应证广等特点;显微技术修复肌腱、腱鞘,配以早期保护性活动或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手屈肌腱损伤的特点和二期修复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二期修复小儿手屈肌腱损伤15例17指,其中:食指4条,中指8条,环指3条,小指2条;损伤区:Ⅰ区4指,Ⅱ区11指,Ⅲ区1指,Ⅳ区1指。11指Ⅱ区损伤中,8指有腱鞘缺损,取同侧上臂内侧筋膜修复重建。结果:术后14例16指经7~2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功能恢复良好,按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功能评定,优良率75%。结论:小儿手屈肌腱损伤二期显微外科修复肌腱、腱鞘,配以早期保护性活动,也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修复目前存在许多问题,此区肌腱在解剖结构、营养方式、愈合机理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均不同于其他区域的肌腱,因此修复后容易粘连,功能恢复不满意。近年研究证实,肌腱移植取材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实验证实,带滑膜的肌腱移植修复Ⅱ区指屈深肌腱。结果优于带腱周的肌腱移植。为此我们在上述理论基础上从1996年7月—1999年3月利用浅肌腱的鞘内段移植,修复深肌腱鞘内缺损18例20个手指,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隐静脉修复鞘管防治儿童Ⅱ区指屈肌腱粘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防止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中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38例,修复56根肌腱及鞘管。结果经6~24个月随访,采用TAM系统法评定疗效:优45指,良6指,可5指,总优良率91.07%.术后无发生肌腱粘连。结论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防治在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术后肌腱粘连,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效果优良,易于I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指浅屈肌腱移植重建手部Ⅱ区腱鞘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浅屈肌腱移植重建手部Ⅱ区腱鞘缺损曾宪林蒋林杨培邦手屈肌腱Ⅱ区损伤修复后,常因粘连而影响手指功能。1994年以来,我科采用指浅屈肌腱修复屈指腱鞘,治疗手部Ⅱ区肌腱损伤1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3例,女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Ⅱ区指屈肌腱缺损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9例23指Ⅱ区指屈肌腱缺损患者采用带腱周膜的逆行指浅屈肌腱移植法,进行早期修复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TA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1.3%.结论 对指屈肌腱Ⅱ区缺损,本方法可有效地促进肌腱愈合,降低粘连,临床效果好,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及早期康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5例(163指)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采用早期显微修复术,术后早期带支具康复功能锻炼。结果 95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07指,良40指,中12指,差4指,优良率为90.2%。结论早期显微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配合术后早期带支具功能锻炼,是减少术后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肌腱环扎缝合法修复手二区屈肌腱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肌腱环扎缝合法修复手二区屈肌腱损伤的疗效。方法 在清晰术野下,暴露肌腱两断端,用0/4尼龙线,距肌腱断端1cm处横行穿针,在距横穿线靠断端方向1mm处以肌腱宽度和厚度的1/3环绕出针后把针靠断端方向套入缝线内,在附近靠断端方向1mm处刺入肌腱,与肌腱纵轴平行自断面穿出,相对侧同法缝合,另一断端也同法缝合,然后相对应缝线拉拢打结。两断端用0/9无损伤缝合线问断或连续缝合,彻底止血后修复腱鞘及闭合创口,术后背侧石膏托制动3周,进行有计划的功能练习。结果 本组18例26指,随访2~16个月,按TAM评定标准18例26指中优23指、良3指,疗效满意。结论 肌腱环扎缝合法修复手二区屈肌腱损伤,手术操作简便符合早期功能练习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肌腱环扎缝合法修复手二区屈肌腱损伤的疗效。方法 在清晰术野下,暴露肌腱两断端,用0/4尼龙线,距肌腱断端1 cm处横行穿针,在距横穿线靠断端方向1 mm处以肌腱宽度和厚度的1/3环绕出针后把针靠断端方向套入缝线内,在附近靠断端方向1 mm处刺入肌腱,与肌腱纵轴平行自断面穿出,相对侧同法缝合,另一断端也同法缝合,然后相对应缝线拉拢打结。两断端用0/9无损伤缝合线间断或连续缝合,彻底止血后修复腱鞘及闭合创口,术后背侧石膏托制动3周,进行有计划的功能练习。结果 本组18例26指,随访2~16个月,按TAM评定标准18例26指中优23指、良3指,疗效满意。结论 肌腱环扎缝合法修复手二区屈肌腱损伤,手术操作简便符合早期功能练习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手指屈肌腱Ⅱ区俗称“无人区”,肌腱损伤后粘连发生率高,功能恢复较差,其中的ⅡC亚区尤甚。因此处鞘管最窄,指深、浅屈肌腱相对缺血。1997年8月~2002年12月,我科共收治ⅡC亚区指屈肌腱损伤的病人28例34指62条肌腱,应用汤氏法或双津下法缝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改良Mason-Allen缝合技术修复Ⅰ和Ⅱ区指伸肌腱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的Mason-Allen缝合技术修复Ⅰ和Ⅱ区指伸肌腱150例230指.结果 术后观察,伤指均未发生肌腱再断裂;大部分伤指屈伸运动功能恢复近乎完全,无需行肌腱松解术.少数伤指合并骨折,固定时间较长,因此,肌腱粘连较重,进行了肌腱松解术.结论 改良Mason-Allen缝合技术修复Ⅰ和Ⅱ区指伸肌腱损伤效果满意,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拇长屈肌腱断裂在手外伤中十分常见,而断裂肌腱近侧的断端回缩是临床医生在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棘手.自2008年2月始,我院对14例开放性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的患者,采用一次性输尿管作为媒介从原断裂口引出回缩的拇长屈肌腱近端进行修复,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Ⅱ区屈肌腱粘连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钠防止Ⅱ区屈肌腱粘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按此法治疗Ⅱ区屈肌腱损伤33例43指。屈曲型25例25指,在肌腱远断端以远0.5cm另作腱鞘切口,缝合肌腱。伸直型7例8指经原腱鞘切口缝合肌腱。缝合肌腱均用Tsuge法术后肌腱置入健康腱鞘内,鞘内注射透明质酸钠0.5-1.0ml。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一年7个月,按TAM 评定标准评定疗效,屈曲型35指,优22指,良9指,中3指,差指,优良率88.57%。伸直型8指,优3指,良2指,中2指,差1指,优量率62.5%,总优量率83.7%。结论:该术式对屈肌腱损伤疗效满意,可能与肌腱缝合口被健康腱鞘包容有关,透明质酸钠具有促进肌腱愈合,防止或减轻术后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Ⅱ区屈肌腱损伤是指从屈肌腱骨纤维鞘的起点到指浅屈肌腱止点的损伤,亦称"无人区",肌腱损伤修复后常因肌腱粘连而导致手指功能恢复欠佳,是影响手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1].2005年5月至2008年6月,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32例41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生物膜重建腱鞘防止指屈肌腱粘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重建腱鞘防止指屈肌腱粘连牛艳辉,邵新中,李超发,孟凡军,秦润兰自1992年9月~1994年5月我们采用邵新中[1]等研制的医用生物膜,包裹移植肌腱及修复后的肌腱重建腱鞘,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40例(57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部屈肌腱损伤早期修复及早期功能锻炼对手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统计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5月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80例124指,共计221条肌腱,其中I区16条,Ⅱ区89条,Ⅲ区36条,Ⅳ区10条,V区70条,均予早期修复,术后早期辅以适当的功能锻炼,以TAM评价法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1年,随访72例,失访8例。患指TAM优良率达94.64%。结论早期修复手部开放性屈肌腱损伤,术后辅以规范的功能锻炼对手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