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防止医院感染、减少污染扩散、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部门,工作人员每日同各种污染物品接触,属于职业暴露危险人群,如果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防护措施不落实,易产生心理和身体上的多种伤害。为了有效减少和避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做好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必须加强综合管理,加强自我防护能力,积极有效的进行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采取综合防护措施对保护身心健康的作用。针对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采取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落实安全防护等措施。明确了职业危害所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的危害因素,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策略。结果通过防护教育,加强微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性危害的预防,减少工作伤害。提高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有效地防止职业感染的发生,确保了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结论根据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因素,制定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措施,可更有效的降低职业危害。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高宏 《中国实用医药》2014,(15):274-275
本文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风险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此改善和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风险,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因此,本文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风险进行论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对提高人员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保障人员身心健康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冬凤 《医药世界》2010,(9):1065-1065,1067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降低职业伤害。方法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伤害因素、制定防护对策。结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防护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其身心健康。结论通过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职业伤害因素,强化防护意识,制定防护对策并落实到位,可最大限度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措施。只有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暴露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职业危害、确保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医院感染管理已越来越受到管理者及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而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医院各种诊疗器械器具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以及发放工作。长期暴露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剂、噪声、潮湿等职业环境,这些潜在的危害因素直接威胁着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为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管理是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正>职业危害已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消毒供应中心是为临床科室供应无菌物品的部门,它的工作主要是对临床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存储到发放,形成一条链扣环节。而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与各种污染物品接触,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1],如果工作人员防护知识欠缺,防护意识淡薄及防护措施不到位,发生感染的概率就会增加。因此,为了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职业伤害,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必须积极有效的做好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对可能影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通过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生物、物理、化学因素等危害的预防意识,减少职业伤害。结论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规范操作流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0.
李丽静  赵佳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60+163-160,163
查找并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损伤因素,通过工作实践及岗位培训的方法,施行合理对策,减少职业损伤发生。职业损伤重在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加强防护意识,制定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是保证工作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供应室2011年~2014年发生的35例职业暴露危险事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在本组35例职业暴露危险事件中,利器损伤9例,紫外线损伤7例,噪音损伤7例,化学消毒剂损伤6例,生物因素损伤6例。结论供应室消毒中心职业危险因素多样,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教育,减少或消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总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供应室医护人员长期处于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中,对工作人员加强职业安全防范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防护的重要性。根据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标准预防教育,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及防护能力,同时配合足够的防护用品,重视供应室内环境质量管理,达到保护工作人员的目的 ,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职业危害,探讨相关防护措施,进一步减少相关人员职业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常见职业危害和潜在危险因素。结果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五个方面,即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生理及主观因素。结论减少职业危害应从预防入手,不断强化职业安全性教育,将职业危害对人员的伤害降到最低,充分保障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专业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专业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 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专业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分别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结果 通过采取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更加人性化,真正达到了职业安全防护.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既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防范的.  相似文献   

15.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担负着全院医疗器物的回收、洗涤、消毒、灭菌和发放。随着医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不断的提高及新技术、新业务和侵入性操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也逐渐增多,直接威胁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对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受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消毒供应中心是负责全院医疗器械消毒的重要部门,供应中心每天要回收大量的污染器械,工作人员面临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职业危害因素,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本文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去污区工作人员面临着职业危害进行仔细的了解和认真的分析。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人员面临的危害因素进行总结以及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科学的措施。结果对消毒供应中心在去污区工作的医护人员,在面临自身的职业危害,其中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这样针对各种危害因素,本院通常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这也是从根本上降低工作人员职业危害的措施,确保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关键方法。结论为了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的医护人员,面临着职业所有的危险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从而能够降低职业方面的危害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9.
综合医院防治艾滋病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HIV感染者和AIDS医院感染管理,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防止HIV/AIDS在医院范围内的传播.方法 采取建立HIV/AIDS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积极开展AIDS知识培训,认真做好医院内HIV初筛检测;严格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与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护理操作程序和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防治措施.结果 医护人员对HIV/AIDS的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能及早发现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9年来无一例工作人员发生医院内HIV感染.结论 加强医院内HIV/AIDS管理与监控,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可有效防止HIV/AIDS医院内传播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研究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行为进行干预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本医院供应室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职业暴露感染风险实施防护干预。将干预前后所发生的职业暴露感染事件进行对比。结果实施针对性干预后,供应室工作人员未有效防护、锐器刺伤、血液污染、违规洗手、药物污染等相关职业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予以针对性干预后,供应室人员的锐器刺伤处理、锐器刺伤上报等相关方面职业暴露感染防护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感染实施防护,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感染率,对于确保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