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孙杰     
目的 观察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以及对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均分为研究组(44例,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与对照组(44例,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血清IgE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且前者血清IgE水平较后者更低,两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整体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探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予以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复发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 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gE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E指标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明确,治疗后短期复发率较低,且该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gE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18和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胶囊8.8 mg,每日1次,共服用28天。通过计算患者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评价疗效,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50名)血清中IL-18和IL-33的水平。结果:治疗有效率88.33%。慢性荨麻疹患者IL-18治疗前水平为131.93±60.17,高于正常对照组68.61±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18水平为87.53±47.0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IL-33水平分别为118.73±62.67和99.28±41.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可能通过调节IL-18治疗慢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组联合甘草酸二胺胶囊治疗,对照组(55例)仅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体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89.09%(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受损、口干和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能与甘草酸二胺可降低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8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44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替利嗪口服用药的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枸地氯雷他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的总有效率(P 0.05);同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与治疗4周在血清IgE指标水平上两组均降低,而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指标降低幅度要明显比对照组更显著(P 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及症状稳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慢性荨麻疹,临床治疗中采取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西替利嗪的治疗方法可取得显著的疗效,并可降低血清IgE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中药熏蒸联合氯雷他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以氯雷他定治疗,试验组(32例)以中药熏蒸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因子水平变化,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均下降(P 0.05),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提升(P 0.05),试验组的血清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应用中药熏蒸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可更好地改善血清免疫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枸地氯雷他定和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随机、双盲、双模拟和对照研究。试验组服枸地氯雷他定胶囊每日1次,每次8.8 mg,对照组依匹斯汀胶囊每日1次,每次10 mg,均连续服用28 d。于用药后随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入选病例157例,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病例142例。经28 d治疗后,枸地氯雷他定组有效率81.16%、依匹斯汀组有效率78.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枸地氯雷他定组和对照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89%和12.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脾氨肽口服冻干粉与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月,于我院住院部与门诊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儿中选取100例,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IL-18、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显著,P 0.05。结论儿童慢性荨麻疹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与氯雷他定治疗的有效性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48例)仅给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疗程为6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66例,给予地氯雷他定口服;对照组58例,给予氯雷他定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儿细胞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94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儿进行分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治疗,均治疗30d,观察两组患儿细胞炎症因子和免疫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IL-2、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IL-6、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能够显著改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儿的免疫指标,提高保护性因子,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和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地氯雷他定口服,对照组54例采用单纯口服地氯雷他定.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复发率优于单纯地氯雷他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症状评分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胶囊治疗,观察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肤瘙痒程度、风团、红斑症状积分较低,IFN-γ、IL-2较高,IL-4、IgE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比较枸地氯雷他定和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23、IL-33及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趋化因子配体18(PARC/CCL-18)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3年1月至 2016年 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U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8.8 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8 d,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L-23、IL-33及趋化因子PARC/CCL-18水平的变化。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间指标差异。结果 研究组有效53例(88.33%),对照组有效37例(61.67%),两组比较,χ2 = 15.35,P<0.01。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23、IL-33、PARC/CCL-18水平分别下降至(87.72 ± 22.16) ng/L、(95.94 ± 18.27) ng/L、(85.93 ± 27.34) μg/L,均低于对照组[(104.21 ± 32.05) ng/L、(106.27 ± 20.93) ng/L、(95.72 ± 30.28) μg/L],t值分别为3.26、 4.03、3.93,均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98)。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治疗CU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可能的机制为降低机体免疫反应,减少趋化因子对炎性细胞的趋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预防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复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50名,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8.8mg/次,1次/d,连续服用4周后停用;治疗1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600mg次,2次/d;同时服用枸地氯雷他定片,8.8mg/次,1次/d,连续服用4周后,停用枸地氯雷他定,继续服用白芍总苷胶囊,直至总疗程12周。治疗2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600mg/次,2次/d;同时服用枸地氯雷他定片,8.8mg/次,1次/d,连续服用4周后,停用枸地氯雷他定以及白芍总苷胶囊。追踪观察1年。结果治疗1组和2组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组的复发率低于治疗2组(P〈0.05)。未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可以有效并长期预防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复发,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就诊次序收集病例,随机将21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105例,两组均予地氯雷他定分散片5mg,1次/d,饭后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1次/qod。结果试验组2、4周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治疗2、4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4%和80.00%(χ~2=9.70,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安全,起效快,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左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2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80例)予左西替利嗪口服,对照2组(80例)予地氯雷他定口服,治疗组(80例)第一天予左西替利嗪口服,第二天予地氯雷他定口服,每天交替应用,疗程均为18个月。结果治疗1和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19,0.013)。在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01),在6到18个月三组依从性及疗效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均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好,患者依从性高,远期疗效及依从性与两个药物单独治疗并无差异性,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医生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7例儿童自发性慢性荨麻疹患儿分为3组。根据年龄,试验组每日晨服地氯雷他定,同时每晚睡前口服氯雷他定,连用28 d。对照1组每日晨服安慰剂(淀粉压片)半片,每晚睡前口服氯雷他定,连用28 d。对照2组每日晨服安慰剂半片,同时每晚睡前口服地氯雷他定,连用28 d。于用药后随访观察药物的可能不良反应及疗程结束时药物的疗效。结果试验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有效率分别为90.9%、71.4%和74.5%,试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865、5.153,均P<0.05),3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8.9%、9.1%,3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雷他定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优于单用氯雷他定或单用地氯雷他定治疗,3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枸地氯雷他定与依巴斯汀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枸地氯雷他定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递减疗法治疗,依巴斯汀组采用依巴斯汀递减疗法治疗。治疗10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总积分、炎性介质水平以及组胺水平。停药后对2组患者随访4周,记录2组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枸地氯雷他定组的有效率为77.77%(49/63),与依巴斯汀组的74.60%(47/6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地氯雷他定组和依巴斯汀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总积分以及组胺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地氯雷他定组和依巴斯汀组治疗后的炎性介质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地氯雷他定组的复发率为7.94%(5/63),明显低于依巴斯汀组的19.05%(12/63,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递减疗法和依巴斯汀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基本相当,但与依巴斯汀相比,枸地氯雷他定降低复发率的效果明显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枸地氯雷他定对比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Medline、CNKI、维普、万方等,关键词采用"疗效","枸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和"慢性荨麻疹",限定年限为1997-2017年,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结果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纳入4篇临床研究,共4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优于氯雷他定,其28天治愈率和28天有效率的OR值分别为:1.98(95%CI:1.15~3.42)和2.69(95%CI:1.49~4.87);在安全性方面,枸地氯雷他定相比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3(95%CI:0.18~1.02),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口干、头晕、恶心。结论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有效性优于氯雷他定,而安全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