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市2005—2006年新发现的HIV/AIDS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全市新发现的HIV/AIDS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年新发现1236例HIV/AIDS,有偿采供血感染的人占60.44%(747/1236),既往受血感染占14.97%(185/1236);异性性传播占21.36%(264/1236),其中HIV感染者配偶间性传播占48.48%(128/264),婚外性传播占51.52%(136/264)。确认的1236例HIV/AIDS中,通过自愿咨询检测(VCT)发现的人占61.65%(762/1236)。结论全市新确认的HIV/AIDS中经性传播的比例正在上升;HIV感染者主要通过VCT发现;应进一步加强VCT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柳州市1999—2010年50岁以上人群艾滋病流行特点,为今后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分析柳州市1999—2010年50岁以上人群艾滋病疫情报告、综合监测和专项调查资料。结果1999—2010年累计报告50岁以上人群HIV感染者/AIDS病人1788人,其中AIDS977人,死亡608人;男1367例,女421例,男女性别比为3.25: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0.78%;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占73.43%;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75.84%,且历年统计显示异性传播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达到96.94%;50岁以上病例存活时间逐年延长,但超过3年的仅占3.34%,远远低于全人群的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z=27.50,P〈0.01);病例发现晚,导致治疗晚是主因。结论50岁以上人群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艾滋病防治难度大,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增城市2000—2009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增城市2000—2009年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疫情监测和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增城市2000—2009年累计报告HIV/AIDS59例,其中HIV43例,AIDS16例,死亡8例。增城市艾滋病疫情呈逐渐上升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新塘镇占49.15%,以流动人口为主占71.19%,20~49岁男性青壮年占89.80%,初中及以下占76.27%;感染途径由以静脉吸毒感染为主转变为以性接触感染为主。结论增城市艾滋病流行形势较为严峻,但疫情相对集中,病例特征较为明显,应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口和暗娼等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越边境的宁明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目前总人口数为43万多,近7年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共2802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人群发病率为96.51/10万,其中淋病206例,梅毒1649例,艾滋病571例(死亡197例),HIV阳性376例(死亡44例)。以上4种疾病高发病例数在15~岁年龄组至45~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81.01%。农民发病人数占总发病数的59.67%。梅毒、AIDS/HIV病例数近几年呈逐年平行上升的趋势。AIDS/HIV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病死率为25.45%。结论该县近七年来淋病患者数量未能反映当地真实流行状况,而梅毒、AIDS/HIV阳性总病例不断增多,并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其防治任务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台山市HIV感染者/病人配偶间HIV感染状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筛选出2012年存活可随访到的现住址为台山市、有配偶且配偶为阴性或阳性的HIV/AIDS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64对HIV双阳或单阳配偶,HIV双阳率为61.59%(101/164),HIV单阳率38.41%(63/164)。男方HIV感染阳性率为58.11%,高于女方的4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5,P〈0.01),30~39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49.06%(130/265)。传播途径为注射毒品感染占80.49%(132/164)。配偶中以男方先检出的占64.63%(106/164),其中52.83%为羁押场所检出,而以女方为先检出的配偶中47.73%为孕产期检查检出。双阳配偶中。44.55%的夫妻检测阳性时间间隔在3个月以内。单阳家庭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比双阳家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8,P〈0.01)。结论台山市配偶间HIV传播率较高,开展监测早期发现感染者。加强30~39岁年龄段人群干预工作力度,是阻断家庭内性传播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湖北省宜昌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病原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宜昌市报告手足口病2077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4.80/10万,重症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0~6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2.19%(19152/20774)。男性发病率为121.53/10万,高于女性的86.9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423,P〈0.01)。宜昌市5个市辖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4.57/10万,高于其余8个农村县市的89.8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3.08,P〈0.0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46.99%)和幼托儿童(46.62%)为主;发病高峰为4—7月,次高峰11—12月。实验室确诊占报告总病例的3.32%(689/20774),样本检测阳性率60.12%(689/1146)。确诊病例中,EV71型(220例)占31.93%,CoxAl6型(271例)占39.33%,其他肠道病毒(198例)占28.74%。结论宜昌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年龄、性别差异,发病逐年上升。应加强疫情监测和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落实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防控措施是防控手足口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深圳市公明街道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9258例,年均发病率为214.64/10万(9258/4313263),其中2008年发病率最高为301.00/10万(2273/755161)。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90.38%,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1.00%;10—12月为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村镇为将石、公明、上村、合水口、长圳。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496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3.64%。结论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好发季节,轮状病毒感染为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珠海市2016年艾滋病疫情特征。方法 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珠海市2016年报告的艾滋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珠海市2016年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患者(简称HIV/AIDS)275例,男女比例为9.2∶1(248∶27),年龄较为集中在20~49岁,占81.45%;人群以流动人口为主,占75.91%;以性接触感染为主,占91.32%,而其中 61.84%是经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结论 2016年珠海市艾滋病疫情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经男男同性传播是本地艾滋病目前主要传播途径。要继续加强对普通人群艾滋病知识宣教和重点人群行为干预及病例发现等综合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某妇幼保健医院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了解HIV感染情况及流行规律,为妇幼系统的艾滋病的检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2013年至2019年进行HIV抗体筛查的阳性病例及分析确证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7年筛查阳性率为0.052%,经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证阳性率为29.6%.确证阳性病例主要为通过异性感染的20~30岁女性,以初中以上学历为主,发现4例家庭内部传播病例.首次确证为HIV抗体不确定的病例,有2例随访中转阳性.结论 经异性途径感染的中高学历女性人群是HIV的主要感染人群,妇幼保健院人群结构特殊,应注意筛查假阳性,做好母婴阻断和不确定结果的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10.
黄祚军  朱新义 《医学信息》2009,22(10):2090-2093
目的了解该县既往有偿献血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和流行因素,以及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方法2007年3月选择豫东地区某县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对18-60岁的成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静脉血作HIV及HCV检测。结果在1730名受调查的村民中共检出102例H1V感染者(总感染率为5.90%),其中既往献血人员的感染率为9.72%(69/710),非献血人员的感染率为3.24%(33/1020);710名献血人员中有献血浆史者的HIV感染率(11.83%)高于无献血浆者(4.43%),献血超过20次者的感染率(15.35%)高于不足20次者(7.05%),1996年以前开始并结束献血者感染率(83.92%)高于1996年以后开始献血浆者(19.57%)。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1@P)调查阐明献血员对这方面知识十分缺乏。结论豫东局部地区既往有偿献血人员中存在HIV感染流行。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遏制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佛山市顺德区HIV流行情况,评价已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策略和依据。方法对2006年顺德区哨点和常规HIV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6年顺德区共发现HIV感染者84例,感染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和外省籍人员居多。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血传播,静脉注射吸毒传播31例(占36.90%);性接触传播29例(占34.52%),其中异性性接触传播25例(占29.76%),同性性接触传播4例(占4.76%)。结论顺德区目前正处于艾滋病流行初期,建议加大综合防治措施,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才能控制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流行病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述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之一 ,其病死率极高。自 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以来 ,艾滋病以传播迅速、病势凶险 ,预后差及危害严重而震惊世界。目前艾滋病已在全球广泛流行 ,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1 1 全球流行形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显示 ,截至 1999年底全球HIV感染者总数已超过5310万人 ,死于AIDS的人数已达 1880万人 (其中成人 150 0万、儿童 380万 )。 1999年全球新增加HIV/AIDS 540万人 ,因艾滋病死亡 2 80万 ,平均每天新增加HIV感染者 1 5万人。而且 95%以上的感染者集中在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年江门市经性途径感染HIV的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3—2007年每年HIV监测期间对江门市性病门诊就诊的性病患者进行HIV抗体和其他性病病原体检测,并对HIV抗体确认阳性者进行个案调查。结果2003—2007年HIV监测期间共检测性病患者2394例,初筛HIV阳性11例,WB法确认HIV阳性10例,阳性率为0.72%。10例确诊病例为2005—2007年发现的患者,其中经性接触感染8例,2例吸毒感染的病例同时存在性乱史。合并梅毒感染6例,占60.00%。所有病例在发生性行为时,很少甚至不用安全套。结论随着艾滋病传播快速增长期的到来,经性传播正逐步成为江门市HIV感染的不可忽视的传播途径。性病专科临床医生应该发挥优势,在规范治疗性病的同时,应加强HIV抗体检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以有效改变其危险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方法对确诊的184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标本进行HB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HIV感染者感染途径分别为:静脉注射毒品44.0%,性传播20.1%,母婴传播4.3%,输血或血制品3.8%,其他(原因不详)27.7%。184例HIV感染者中,抗-HCV阳性者36人(19.6%),HBsAg阳性者29人(15.8%),梅毒感染者21人(11.4%)。HIV、HBV和HCV三重感染者9人,约占4.9%。结论柳州市HIV感染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性传播有所上升,HIV感染正由特殊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HIV合并HBV、HCV、TP感染较为常见。建议在性病门诊中常规开展HIV的筛查,对HIV感染者常规进行HBV、HCV的相关检查并积极采取相关的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广州市白云区艾滋病流行特征,评估监测效能,为下一步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AS统计软件对广州市艾滋病疫情数据库中白云区属的病例进行相关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07年底,白云区共发现病例1136例,男女比为3.5:1;年龄以15-49岁为主(94.01%)。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61.10%),流动人口占疫情的大部分(71.48%)。性传播(x^2=12.009,P=0.001)和职业人群(x^2=44.935,P=0.001)随年份比例增加;常规监测发现病例日趋增加(x^2=5.533,P=0.019)。结论白云区已进入疫情的快速增长期,疫情主要侵袭青壮年男性,吸毒人群和无业人士所占比例较大。由于白云区在经济和生活上的一些特点,流动人口的疫情负担较重,且传播途径向多元化发展。加大监测力度包括高危人群干预专项和监测效能,将有助于迅速准确的掌握疫情。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深圳市暗娼综合监测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娱乐场所暗娼AIDS知识和相关危险行为,为AIDS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国家综合监测点方案的抽样方法抽取4个区娱乐场所暗娼426名,采用一对一匿名的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和采血。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3.5±4.9)岁,暗娼AIDS知识较缺乏。其中,蚊虫钉咬会感染艾滋病全对率为35.2%、同桌吃饭会感染艾滋病全对率为67.6%、不共用注射器能预防艾滋病全对率为89.4%、AIDS传播途径全对率为77.6%。安全套使用率低,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只有68.0%的暗娼使用安全套。426名暗娼中未发现HIV感染者,感染梅毒的有19例,占4.5%。结论多数暗娼对艾滋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在卖淫活动中未能100%地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的性行为,存在着感染与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性,应加强综合监测与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