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019例门诊静脉输液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静脉输液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我院门诊1 019例ADR患儿的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静脉输液儿童ADR发生率为1.2%,以1~3岁小儿最多;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69.4%,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26.7%;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79.6%.结论:门诊静脉输液儿童ADR发生率高,应加强儿童ADR监测,尽可能减少门诊儿童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11年1至12月收集的120例药物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汇总,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120例静脉输液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发生ADR概率高,占59.2% ;涉及的药物中,抗微生物药物引发ADR居首位,占50.9%,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占50.6%.中药制剂其次,占36.7%;ADR涉及例次最多的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结论 儿童和女性等特殊人群是ADR监测的重点,同时抗微生物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应提高合理使用药物,尽量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德洲 《中国医药》2011,6(10):1245-1246
目的 分析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安全输液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门诊和急诊上报的83例静脉输液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静脉输液ADR的83例患者中,女性[44例(53.0%)]和老年患者[40例(48.2%)]较多见;发生率在前3位的药物依次为抗微生物药[45例(54.2%)]、中药注射剂[16例(19.3%)]和血制品及血浆代用品[9例(10.8%)];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结论 需重视门急诊静脉输液ADR,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静脉输液ADR的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姚哲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365-1366
目的:探讨门诊病人静脉输液治疗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科输液57 600例次的临床护理资料,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1 722例次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2.9%,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心悸气促,恶心呕吐,输液反应等不适.结论:对于门诊静脉输液病人要采取减少局部红肿、疼痛,规范护理操作,根据不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预防输液反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综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牛成成  尤青海  张丹 《安徽医药》2014,18(1):176-178
目的 分析成人输液厅药品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与护理应对策略.方法 对门诊输液厅发生ADR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成人输液厅发生的ADR以抗生素类为主,共26例(64.42%),其中又以青霉素、头孢类为主,共17例(44.74%),其他抗生素依次为喹诺酮类8例(21.05%),大环内酯类1例(2.63%).中成药及其他药物发生ADR分别为10例(26.32%)和2例(5.26%).输液后0~10 min发生ADR共25例(65.79%),非工作时间发生ADR共23例(60.53%).结论 加强成人输液厅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分析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护理人员对ADR的预防意识和处理技能可以保证安全用药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的护理效果。方法对42例老年患者的外周静脉输液进行观察,针对实际观察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轻度刺激征6例(占14.29%)、中度刺激征1例(占2.32%),无重度刺激征。未发生静脉炎和局部坏死。结论减少了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疾病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生输液不良反应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等进行分析,并探讨静脉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研究输液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反应(6.7%)、静脉炎(5.8%)、空气栓塞(0.8%)、过敏反应(55.0%)、疼痛(20.8%)以及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10.8%)等,其中中药注射剂77例,占64.2%,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共34例,约占28.3%,消化系统类药物共5例,占4.2%,血液系统类药物4例,占3.4%。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预见性的观察和针对输液反应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并引入药学服务,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输液反应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医用冷敷贴在静脉输液时预防老年静脉炎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需要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观察组在静脉输液时使用医用冷敷贴沿向心性方向外敷静脉,对照组在静脉输液仅使用3M无菌输液贴外固定,比较两组老年静脉输液患者急性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根据INS标准,观察组急性浅静脉炎发生数为:Ⅰ度为3例,占7.5%;Ⅱ度为1例,占2.5%;Ⅲ度为0例,占0%;静脉炎总发生率为10.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数:Ⅰ度为8例,占20%、Ⅱ度为3例,占7.5%、Ⅲ度1例,占2.5%,静脉炎总发生率为30%。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性浅静脉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结论医用冷敷贴在预防老年静脉炎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与不安全因素的原因,探讨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260万例患者中的护理纠纷与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同时给予相应的对策。结果门诊输液室的护患纠纷有18例,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占56.6%;护理操作生疏占27.8%;静脉穿刺失败占11.1%;病情观察不到位占5.6%。仔细分析之后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护理纠纷很快得到及时的化解以及有效的预防。结论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纠纷,要认真分析原因,积极采取对策,提高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化解和预防护理纠纷,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收到好的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0.
门诊输液反应的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秀  范立平  王凤英 《中国医药》2009,4(12):1024-1025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反应登记,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输液室发生输液反应19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门诊患者中,以热原反应临床表现最为多见,有140例(70.7%),其次为过敏反应和局部反应;使用药物类型中抗生素发生输液反应182例,占91.9%。结论加强门诊输液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原因与预防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外渗原因与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在62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中,由于患者因素引起外渗者24例,占38.7%;由于疾病因素引起外渗者15例,占24.2%;由于药物因素引起外渗者12例,占19.4%;由于医护人员因素引起外渗者11例,占17.7%。62例患者在1~3 d内痊愈的有41例,占66.1%;在4 d内痊愈的有19例,占30.6%;经外科清创换药后痊愈的有2例,占3.2%。结论在静脉输液中需要对外渗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外渗概率,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促使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例聚集性输液反应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13年4-5月我院在脑病科发生的1例聚集性输液反应进行调查,同时收集相关数据。结果:发生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包括:使用中药注射剂(100%),有过敏史(50%),输液速度过快(25%),年龄偏大(75%);在出现输液反应的这8例患者中,4种因素均有占25%,3种因素均有占50%,2种因素均有占100%。结论:本次输液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因素、患者因素、输注速度和输液环境等因素有关。由于输液反应发生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快建立静脉配置中心和进行临床药学干预。  相似文献   

13.
为使护士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观察中减少盲目性、片面性,真正为患者提供切实所需的服务,我们对5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进行调查与分析.问卷设23个问题,包括患者需求,输液中不适,对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护士巡视观察内容等4个方面.从调查结果发现患者在需求方面有高低层次之分.在最低生理需求方面输液患者对喝水和排尿的需求达70%;在高层次需求方面,有60%的患者希望能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作用、全天输液量;有52%的患者希望了解所用药名及副作用,并且输液安全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有90%的患者担心液体走空.调查中患者反应的不适感觉主要有烦躁、疲劳.护士在巡视输液患者时较注重观察输液速度,而对渗漏的观察则不重视等…….通过对50例输液患者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护士在巡视输液患者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保证患者最低层次生理要求;2、满足患者较高层次的需求;3、宣传输液常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4、预防输液时强迫体位引起的不适;5、全面观察,预防静脉输液并发症;6、不断补充新知识让患者更满意.综上所述,护士在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观察这一环节中应明确和规范它的内容及程序,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由输液引起的不适,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在无心理负担的情况下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治疗,使静脉输液这一治疗手段不仅停留在机械操作的水平上,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我院门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治疗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分析发生ADR的原因,观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门诊输液患者发生ADR的原因有年龄、药品种类、患者个体差异、用药速度等方面;治疗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引发ADR原因采取正确的输液措施,通过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ADR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85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2007年7月1日~2010年6年30日我院收集到的852份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涉及的药品种类、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852份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278个品种,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高,共74种,占26.62%;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共450例,占49.29%;严重ADR 89例,占10.45%。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采取预防对策及治疗。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在我科收治180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分析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规避风险,对症治疗。结果 16例患者发生静脉输液渗漏,占8.89%,发生2次以上输液渗漏的病例为4例占2.22%。经外用复方七叶皂昔钠凝胶对症处理,无1例注射部位出现皮肤坏死。结论通过学习引起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有针对性的预防,积极处理对症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轻度刺激征10例(占14.3%)、中度刺激征3例(占4.3%),无重度刺激征。结论针对实际观察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了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疾病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5,(17):2359-236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输液区患儿静脉滴注给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运用静脉滴注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1月门诊输液区发生并上报的137例儿童静脉滴注给药致ADR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ADR报告中,原患疾病全部为感染性疾病;男性、女性患儿报告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4~6岁组报告的例数最多(占45.99%);ADR多发于1 d内的后12个h;春季是儿童ADR的高发季节(占45.25%);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占75.50%);患儿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占90.51%);有22例新的一般的ADR报告。结论:临床在给予患儿静脉滴注用药时,应充分考虑其与成人的差异产生的药物作用的独特性,并跟踪患儿用药反应,切实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临床各科室上报的ADR病例,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分析。结果:114例ADR监测报告中,涉及药品52种,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疑似ADR最为常见,共47例(占41.2%),由循环系统用药引起的疑似ADR其次,有28例(占24.6%);再者是由抗肿瘤药引起的疑似ADR,有9例(占7.9%);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85.1%);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有57例(占41.61%)。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钱小蔷  刘心慧  姚敏 《中国药房》2009,(35):2777-2779
目的:分析我院输液室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输液室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22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25例ADR报告中,10岁以下患儿构成比较高(109例,48.44%);ADR发生时间在10~30min内较多(115例,51.11%);ADR涉及药品种类有29种,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药物构成比较高,分别占43.56%和23.56%;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143例,63.6%),其次为消化系统(40例,17.8%)。结论:ADR监测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输液室ADR监测,可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