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云南省重性精神病防治、管理工作情况,对成功经验进行推广。方法:总结回顾该省重性精神病相关防治、管理政策、规定;统计分析该省重性精神病的防治、管理工作情况,总结成功经验。结果:全省建立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综合医保、救助和基本公卫社区管理三方力量建立了"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基本解决了所有参保(合)重性精神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费用问题;解决了重性精神病人救助问题;结合基本公卫项目,落实经费进一步加大筛查、确诊、随访和督导服药工作,保证了患者康复期的治疗和随访管理。真正建立起了一套从病人发现到规范治疗、综合预防和控制病人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问题。结论:综合医保、救助和基本公卫社区管理三方力量才能使"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2.
重症精神病是指临床表现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社会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重性精神病复发率高,伤残率高,是造成患者家庭及社会严重负担的疾病.近年来,重性精神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重性精神病是高复发、高致残的疾病.并且,重性精神病人始终潜伏着不稳定因素,如果管理和防治措施上稍有疏忽,常可酿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对社会治安造成威胁和危害,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面对这些庞大的精神病患者的群体,加大社区干预措施,积极开展早期识别重性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动员家庭和社会力量,对精神病人的社会、心理、生理康复进行综合干预.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提高他们对于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预防向慢性和残疾转化,实现患者回归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社区精神病病人家属健康教育培训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社区精神病病人家属健康教育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个别和集体培训的方法向社区精神病病人家属宣传精神疾病知识、用药原则,指导家属关爱病人,减少生活事件应激。培训前后对家属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精神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测试。结果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培训前后,家属SCL-90各因子分和精神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各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培训提高了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应对精神病突发事件的技能,减轻了精神病病人家属的负性心理,以促进精神病病人的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4.
射阳县从2000年起在盐城市率先构建县、镇、村三级社区精神卫生防治网络,12年来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取得了迅猛发展.依照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由责任精防医生定期或不定期对所有建档病人进行动态随访、监测,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运行.2009年3月,全县重性精神病人电子信息化管理全覆盖,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有了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精神病病人康复中心,完善社区精神病病人治疗康复环节,促使精神病病人顺利回归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法分析绍兴县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建立精神病病人康复中心的对策。结果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病防治康复工作实施近十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还存在部分病人监管盲区、慢性病人社会功能得不到应有康复等问题,影响了精神病人顺利回归社会。以镇(街道)为单位建立性质为福利性,采用工疗、农疗、娱疗、药疗等形式的精神病病人康复中心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结论建立社区精神病病人康复中心是疾病控制的需要,更是社会安定和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绍兴县近10年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绍兴县内3个镇街,对纳入社区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开展康复前后相关指标调查评估。结果:社区治疗康复前后,重性精神病人症状控制率、社会参与率、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年平均复发次数、年平均肇事肇祸次数、家庭为疾病的年支出显著降低;监护人就业率变化无显著性。结论:采用由疾控中心牵头、以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精防工作网,开展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切实可行;绍兴县近10年的社区精神病人治疗康复工作成效显著;现实情况期待精神病人康复机构的设立,以解放监护人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重性精神病人治疗康复影响因素。方法:对纳入社区管理的435名重性精神病人,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估康复水平,调查病人的社区治疗康复时间、病程、复发次数、婚姻状况、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家庭经济情况、监护人情况、家人态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家庭经济情况、家人态度依次为重性精神病人社区治疗康复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重性精神病人管治工作中,要加强患者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家人态度等因素的干预,进一步提高病人的治疗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重视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方法?宣传、教育群众对精神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性.结果?家属了解这方面知识后,能正确护理精神病患者.结论?家庭成员的心理素质状况、护理技巧的好坏,是精神病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郭丽 《药物与人》2014,(10):106-107
目的:调查影响恢复期精神病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院近两年的恢复期精神病病人90例调查。结果:影响恢复期精神病病人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是:(1)无自知力,认为自己没有病,不需要服药;(2)认为自己已经痊愈,没有必要吃药了;(3)服药后给躯体带来的不适感而不愿意服药;(4)由于药物副作用,怕损害内脏器官;(5)怕社会歧视;(6)服药后反应变迟钝了,怕变傻;(7)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而服不起药;(8)怕影响婚姻结论:根据影响恢复期精神病病人服药依从性特点,采取如下干预措施:(1)加强心理护理;(2)据患者的经济支付能力,合理选择药物;(3)对家属的健康指导;(4)做好患者的卫生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0.
精神病人的康复,关键在于发病初期的家属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相信科学,实事求是地配合治疗.根据笔者在从事于厂矿精神卫生工作及对精神病康复治疗的实践中,发现不少精神病人家属在对精神病人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以致影响预后,现归纳并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种问题与矛盾的显现,影响农民精神健康的因素日趋复杂,农村社区各类精神健康问题也更加突出[1]。而我国精神卫生资源的配置极不均衡,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精神卫生保健需求较高的农村人口得不到充分的资源,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目前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已列入国家要求重点管理的三大慢性病之一,基层卫生院在精神卫生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农村社区重性精神病的管理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针对基层卫生院在重性精神病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特点,就在基层卫生院如何加强农村社区重性精神病的管理,从存在困难、应对措施、取得成效及工作体会等方面做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吴宁霞 《中国卫生产业》2013,(15):133-133,135
目的了解彝族地区重性精神病人现状,通过干预加强对患者的规范治疗和后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2011年7—8月,通过对峨边县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彝族自治区重性精神病人进行排查。共排查171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37例,其他精神疾病34例。患者大部分为农村病人,家庭经济较差。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交流困难、孤僻懒散、喜怒无常,社会危害性大。结论通过对彝族地区重性精神病人的干预,对加强重型精神病人的规范治疗和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防治康复的可行性、有效性,进一步发展、普及、完善提高。方法在对管辖社区人群进行重性精神病筛查基础上,对社区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防治康复有效管理。结果有效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显效率、稳定率、功能康复率均明显提高,再发率、肇事肇祸率均显著下降。结论重性精神病患者经社区防治康复服务,其精神症状明显改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降低,社会功能明显好转,从而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自2010年起,曾都区探索建立了一套系统完善的重性精神病四色预警分级管理模式,提出的“政府为主导,卫生部门牵头,民政、人社、公安、财政等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实行综合责任包保的重性精神病人四色预警分级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全区重性精神病人的规范管理率和康复率.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8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加强监护,提供主动性服务,如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危机干预、上门随访康复指导等。结果:开展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监护率、社会参与率和服药依从性均提高,病情复发率、肇事肇祸率下降。结论: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朱转娥 《现代医院》2009,9(3):154-155
目的了解出院后精神病病人家属对精神病康复护理知识的认知,以及对电话回访进行康复指导的需求,提高精神病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方法用自行设计的精神病知识问卷,用电话回访形式了解病人家属对精神病病人家庭护理情况。结果出院后精神病病人家属对精神病人的康复知识很缺乏,对电话回访康复指导有着强烈的需求(p<0.01),希望通过电话直接向医护人员获取有关精神病的康复知识。结论出院精神病病人家属的疾病康复知识缺乏,电话回访工作缩短了医护患之间的距离,节约资源,对提高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及病人和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做好越秀区重性精神病人的监护管理,降低肇事肇祸率,为制订重性精神病人的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区有潜在暴力倾向的病人,即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六种重性精神病人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登记建卡、诊断复核和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结果越秀区登记在册精神病人7 243人,精神疾病检出率6.38‰,登记在册六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共6 280人,对其中4 148例患者进行诊断复核和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肇事肇祸危险度1~5级899人,占评估病人21.67%;1~5级患者中规则治疗率49.10%,不规则治疗率14.01%,未治疗率36.88%。结论诊断复核现场评估率偏底,六大病种患者失访率偏高,肇事肇祸危险性1~5级患者规则治疗率偏低,说明重性精神病人监管力度不够,应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加强社区重性精神病人的监护管理,降低肇事肇祸率。  相似文献   

18.
舒大林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8):1016-1017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对洪江区新街筛查发现的9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社区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控制情况、社会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自觉按时服药的比例由干预前的38.54%上升为53.13%;稳定期患者由干预前的61.46%上升到82.29%,复发率由10.42%下降至4.17%。能参加社会活动和家庭工作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1.05%上升为65.63%。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病情控制情况、社会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药物、心理、家庭、行为训练等社区综合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降低肇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搞好社区重性精神病人有效管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筛查出的9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管理中,接受相应的社区管理措施,参考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教育等,比较两组患者合理用药、遵医行为发生情况,同时观察患者肇事肇祸、自杀现象,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合理用药、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肇事肇祸、自杀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中,实施有效管理及防治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减少突发事件、维持社会秩序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深入了解社区居家康复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的现状,以探讨如何进行相应的护理指导。笔者对21例居家康复的精神病患者每月1次入户随访和电话随访,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填写随访记录表,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通过随访发现,影响精神病患者康复的主要原因有:心理障碍、饮食睡眠障碍、服药依从性差、家属康复知识缺乏、患者社会功能情况差等。在随访中,针对上述问题,对恢复期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护理指导,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