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医诊断对于认识亚健康状态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亚健康的概念及相关讨论 1.1 亚健康的概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苏联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1].随后各国学者们对亚健康状态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疾病,却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现象,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因而也可以称为第三状态、临界状态、灰色状态、或病前状态.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是医学的一大进步."亚健康状态"在国外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为非器质性改变或未确诊为某种疾病,但人体存在功能上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健康人"的标准为:身体健全、精神健全及社会交往健全.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及衰弱,而是保持体格、精神及社会的完美状态.亚健康状态虽然不是疾病,却是现代人身心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罹患疾病.预防、消除亚健康状态是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预防性的健康策略.  相似文献   

3.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现代医学认为,儿童亚健康如不及时干预,与成人相比,更易发展为疾病,如采取积极的防治,也更易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包括两层含义:即未病先防(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既病防变(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本文试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对小儿亚健康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中期,前苏联N.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论体质与亚健康状态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质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由于生、老、病、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从健康到疾病的发生必然有一个伴随着体质变化而出现的非病非健康的中间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产生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病理性体质,其预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预防的关键是防止病理性体质的形成,社会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和改善生存环境是控制体质变异,预防亚健康的必要措施.二是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预防的关键是改善病理性体质,根据体质类型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分型调理,体现了中医预防学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亚健康状态常见病因及其干预措施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亚健康状态在国外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WHO在提出健康新概念和健康标准后,继而又修改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并出台了WHO新方案,特别指出了有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的“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及其人群健康这一全新概念.在此主要讨论亚健康状态常见病因及其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根据对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健康定义和标准,将不少人群中存在着一种"似健康非健康、似病非病"的状况称为"第三状态",(健康为"第一状态,疾病为第二状态"),定义为亚健康~[1]。国内学者王育学将"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在相当高水平的医疗机构,经系统检查和单项检查未发现疾病,而患者自己的确感觉到躯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这种情况,被称之为亚健康"~[2]。中华中医药学会在2009年度公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8.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非健康状态,它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采取一定的医学干预方法,可以防止从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转化。  相似文献   

9.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临床表现以主观感受为主,客观体征极少或没有,诊断无依据,所以很容易被轻视或忽视,而发展为疾病。蒙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属于疾病的蓄积阶段,若及时干预可逆转为健康状态。本文简述蒙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在整体观理论下如何调理、防治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1984年WHO赋予健康新的定义,即"一种身体、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1].依据WHO对健康的定义,亚健康应该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的不适应,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2001年8月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亚健康"研究会将亚健康定义为:"亚健康应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可相互转化的中间状态,其状态呈正态分布"[2].  相似文献   

11.
略述中医调控亚健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健康(sub-health)概念首先是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把人体存在的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由于把健康称为第一种状态,患病称为第二种状态,所以把亚健康称为"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和潜病期等.  相似文献   

12.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是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仅有某些功能性改变的"灰色状态",实际上是心身疾病的潜临床或病前状态.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身体虚弱、易疲劳、活力减退和免疫力低下等,被认为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新杀手.本文主要探讨中医药在亚健康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非健康又非疾病的状态[1].处于亚健康状态者,既达不到现代健康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组织结构退化、生理功能减低、活力下降、适应能力差的低质状态和心理失衡状态,又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2].  相似文献   

14.
林德云  熊玉芳 《河北中医》2012,34(9):1407-1408,1414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医学教授布赫曼提出,人体健康为第一状态,疾病为第二状态,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者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这个观点一提出迅速引起全球关注,并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有关亚健康的成因、表现、分型、诊断、预防以及治疗有诸多论述。调查显示,全世界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并将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的“第三状态”,是由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属于中医学的“未病”范畴。如若不及时干预治疗,进一步发展会形成多种疾病,甚至导致心脑血管、肿瘤等严重疾患。中医学早在《内经》中就已经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该思想正符合现代预防医学诊治亚健康状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在现代社会是很常见的,据统计,全球人口只有5%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标准,20%处于疾病状态,余约75%人口属于亚健康状态[1]。目前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治疗亚健康状态就是中医的"上工治未病",防止亚健康状态发展到疾病临床阶段。为探讨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治疗,笔者对本院3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用中药温胆汤加减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环境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分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状态~([1])。有研究表明,中老年人群中亚健康状态高达90%以上,女性高于男性,且仍然呈上升趋势~([2])。中医主张"治未病",而"未病状态"与亚健康状态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中医理论上来讲,这与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有关,需及时进行医学干预才不至于发展为疾病。  相似文献   

18.
亚健康(SubheMthy)是指身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状态。国外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对健康如此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亚健康的概念最早是由前苏联学者Berkm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当时将之称为“第三状态”,又称“次健康”、“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等。我国学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5%~5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我国目前有70%的人不同程度地处于亚健康状态,在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中发生率可高达85%。  相似文献   

19.
论体质与亚健康状态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理军  张登本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06-2007
体质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由于生、老、病、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从健康到疾病的发生必然有一个伴随着体质变化而出现的非病非健康的中间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产生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病理性体质,其预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预防的关键是防止病理性体质的形成,社会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和改善生存环境是控制体质变异,预防亚健康的必要措施。二是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预防的关键是改善病理性体质,根据体质类型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分型调理,体现了中医预防学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从健康到疾病的发生必然经历:健康→体质偏颇→亚健康→疾病的过程,体质偏颇是亚健康状态和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现将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思想有机结合,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健康到体质偏颇的预防,预防的关键是调理体质,以降低偏颇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二是从体质偏颇向亚健康和疾病转化的预防,预防关键是改善病理体质、辨识易感人群,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分型调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