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分析亚健康概念产生的背景、亚健康的内涵及中医“未病”的多重含义的基础上,明确了亚健康与中医未病的关系,提出了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干预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中间状态,不具备西医学对疾病的诊断标准,所以西医学对其治疗往往束手无策。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是,长期情志不遂、疲劳过度、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年老体衰,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正气耗伤,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中情志不节,七情内伤是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病理环节。中医学早在《内经》就提出“治未病”的防治思想。从整体观念出发,一方面或轻者,通过心理治疗,自我调节,从而达到调和阴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另一方面或重者,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平衡状态。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状态进行防治,发挥着独特重要的作用,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及亚健康思想的内涵入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治未病思想对防治亚健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指导诊断病因,提供防治思路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亚健康状态就是气血阴阳轻度的失衡,但是并未达到疾病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中医中药对亚健康各种临床症状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辨证施治,通过个性化用药治疗及调养,使个体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仲景“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有所发挥,尤以汉代医圣张仲景阐述得更为翔实、具体。在其《金匮要略》一书中,所涉及的范围就有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从中医"善诊",手诊辨识、中医"善治",论述中医手诊融入"治未病"。认为手诊融入"治未病"对"亚健康",不仅直观、简单、实用、方便、经济、预测性强,而且能作为现代医学检查的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实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经过2年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该群体囊括了中青老各个年龄段。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妥善处理此问题可以大大降低国家医疗费用的支出及对疾病预防方面的投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躯体上、精神和社会诸方面的完美状态。然而常人眼中的健康者却有很多处于“亚健康”状态。 1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及干预的必要性 80年代,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成因与临床表现,探讨了中医学关于"治未病"的理论及其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动态的变化的中间状态。本文对“治未病”及亚健康含义进行了深入阐述,探讨了亚健康、未病与体质的关系以及亚健康心身干预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如何借助中医辨证,来调整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医防治亚健康的常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金华  谢慰  李应昆 《光明中医》2008,23(7):926-927
亚健康(Subhealthy)是指身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状态,国外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根据这一定义旧。,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的健康者“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所占比例不足1/3,有2/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医防治亚健康的常见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金华  谢慰  李应昆 《光明中医》2008,23(6):746-747
亚健康(Subhealthy)是指身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状态,国外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的健康者“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所占比例不足1/3,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而提出的新概念。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采取积极的治疗可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这种理念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体现,已有两千多年积淀的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面存在很大优势。在亚健康的研究中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亚健康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日趋严重的亚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有效调控亚健康,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已成为医学的重大课题。中医"治未病"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学术价值在于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调整阴阳的诊疗体系。亚健康由于主诉症状多样且不固定,现代医学对此尚无有效防治方法。中医"治未病"调控亚健康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15.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现代医学认为,儿童亚健康如不及时干预,与成人相比,更易发展为疾病,如采取积极的防治,也更易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包括两层含义:即未病先防(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既病防变(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本文试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对小儿亚健康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人群的亚健康状态凸显出来,而亚健康状态与中医体质学息息相关.偏颇体质之人,体内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但尚未发展成疾病,处于病与未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调理偏颇体质,并以治未病思想出发改善体质,从而来维护健康.  相似文献   

17.
亚健康(Subhealthy)是指身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状态。国外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与亚健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亚健康状态是中医所讲的"未病"表现之一.中医理论认为治病要"防患于未然"."治未病"的理念古已有之,<黄帝内经>曾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个层次,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未病"干预亚健康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健康理念,赋予了"亚健康状态"的新思维.无器质性病变、动态的、明显的"六高一低"的发展趋势是"亚健康状态"的特点.中医"上工治未病"思想与现代亚健康新思维十分契合,中医"治未病"之"善诊"三法和"善治"五法,体现了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0.
亚健康人群逐年增加,笔者从中医学角度运用“治未病”学说分几点来探讨对其的调治方法。中医历来十分重视预防、养生、治未病,在三千年前的帛书上就有记载,奠定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中医“治采病”思想对现代医学特别是在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治应用中的指导作用优势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