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于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临床诊断研究分析,选取我医院随机2010年1月到2015年之间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30例,分别通过MRI和MRV两种技术进行诊断.文献研究发现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发病率比较少,属于特殊脑血管疾病之一,患者通常没有非常典型疾病表现,但是这种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却比较高,所以需要对于患者进行及早治疗和诊断,从而及时提高患者病情治愈,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此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于4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为:痊愈16例(40.0%),好转22例(55.0%),无效2例(5.0%),总有效率为95.0%。结论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治中,一定要坚持及早确诊、及早治疗的基本原则,从而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探究手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病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6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0.9%,高于对照组(69.6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3%,高于对照组(66.66%),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病情的缓解和康复有明显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脑静脉窦血栓应用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6年5月-2017年6月接收的68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单盲、平行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CT进行检查,实验组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在诊断准确率方面,对照组是85.3%,实验组是97.1%,实验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将核磁共振那个应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之中,不仅能够提升诊断准确率,同时也能够为及早治疗提供帮助,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方法:于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CT组与MRI组。CT组患者采用CT诊断,MRI组患者采用MRI诊断。结果:MRI组10例患者中,9例确诊,1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为90%;CT组10例患者中,6例确诊,1例误诊,3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为60%,两组对比,MRI组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核磁共振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明确反映患者病理演变情况,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脑静脉窦血栓核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取MRI检查、CT检查及MRI+MRV检查,结合初次影像诊断确诊结果,对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经初次影像诊断确诊28例,MRI检查确诊15例、CT检查确诊10例、MRI+MRV检查确诊28例;MRI+MRV检查确诊率优于MRI检查、CT检查;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静脉窦血栓,采取MRI+MRV检查诊断准确率颇高,能够避免漏诊及误诊等情况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产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围产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4例合并妊高征,2例继发于感染,1例与脱水有关.结论围产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主要与妊高征、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首选肝素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与DSA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3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期其临床资料,在磁共振检查的基础上行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最后行DSA检查,统计分析其阳性检出率。结果:DSA检出38例,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检出27例,阳性检出率为71.05%。结论:DSA检查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检出起决定性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围产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围产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围产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 4例合并妊高征 ,2例继发于感染 ,1例与脱水有关。结论 :围产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主要与妊高征、感染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多样 ,首选肝素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子痫前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6年间12例子痫前期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子痫前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生在产前,11例发生在产后,以头疼、癫痫、视力障碍为主要症状。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子痫前期围产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与子痫前期所致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液滞流有关,病情凶险,及时抗凝、溶栓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和预防。方法利用维普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89至2009年国内文献报道的425例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治疗时间为(1~90)d,平均为24.3d,按本组患者发病时间,将其分为孕早期组(n=12,2.82%),孕中、晚期组(n=90,21.18%)及产后组(n=323,76.00%)[三组患者年龄、住院治疗时间、治疗采取措施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组患者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和预后,探讨该病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结果 42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孕产妇的高危因素中,以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最常见;孕早期和孕中、晚期组误诊率分别高达100%和65.63%;产后组误诊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9.80%和8.63%。CT检查和MRI/MRV检查阳性率分别为54.42%和94.04%~100.00%。结论产前和产后2周是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高发期。该病产前误诊率极高,孕早期不容忽视。重视高危因素、及早干预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对产前疑似患者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仇晓岩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38-2738
目的 探讨MRI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1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诱因,是发热,口服避孕药,副鼻窦炎或乳突炎病史,凝血机制异常等.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失语,意识模糊,嗜睡,间歇性抽搐等.MRI表现血栓形成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呈现T1WI及T2WI信号不等.增强扫描为脑静脉异常强化,血栓无强化.结论 MRI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准确率高,而且是无创检查,成为静脉窦血栓形成首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与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2月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患者16例,男女患者分别为7例、9例,年龄为19~62岁,平均年龄(37.3±1.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了临床MRI常规扫描检查,其中有12例患者还实施了MRV扫描诊断,4例患者实施MRI加强扫描诊断。结果:所有患者于患病后1~3周内至医院实施脑部MRI常规检查,其中12例做了MRV进一步的加强检查,4例做了MRI增强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是结合两次检查结果及医生的临床判断做出确诊的,均被确诊为颅内筋脉窦血栓患者,且具有100%的敏感度。结论:MRI与MRV用于颅内静脉窦血栓检查,显像清楚,效果显著,因此对医生的临床上诊断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愈后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3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1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孕中期(孕14周~孕27周末)1例,孕晚期(孕28周~孕42周)9例,产褥期3例;首发症状分别为:癫痫大发作6例,头痛3例,视物模糊3例,发热1例;13例患者均行CT检查,9例行MRI及MRV检查,6例行CTV检查;11例患者凝血功能改变明显;治疗:13例患者均给予降颅压、改善微循环治疗,7例给予抗凝治疗,2例进行溶栓治疗;预后:9例痊愈,3例好转,1例自动离院。结论:对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尤其是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应及时考虑是否存在颅内静脉窦血栓,此类疾病经早期积极治疗后,母儿愈后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上易误诊为动脉性脑梗死,尤其是存在多种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对于初诊为脑梗死的患者,如果脑水肿较重、顽固性高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效果差,要想到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能,检查脑脊液了解颅内压,检查MRI和MRV分析病变特点均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临床工作中我们有1例老年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过程,本文现总结经验以便和同行切磋、交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患者有明确病因,患者均有头痛及恶心呕吐。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血栓信号因发病时间不同呈现不同表现。介入溶栓治疗对部分患者治疗有效。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类以头痛为主的特殊的脑血管病,无特异性临床体征,核磁共振为其诊断提供良好的辅助手段,介入治疗在该领域有着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17.
程勇 《现代养生》2014,(14):119-119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深入观察,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且对临床特点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1年5月在某院神经外科手术的22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为140例,女性患者为80例,平均年龄64岁。220例患者在手术后的5d--15d内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确定患者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以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在220例患者当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为21.6%,男性患者的发生概率为17.0%,女性患者概率为24.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很多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身体上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特异情况,因此无法根据临床表现诊断来确定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形成。日后可以应用低分子肝素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8.
付国丽 《医疗装备》2023,(11):23-25
目的 探讨MRI检查在高血压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145例疑似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与CT检查,两项检查的时间间隔<12 h,以医师综合诊断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部位出血的检出率,以及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效能。结果 145例疑似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医师综合诊断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确诊脑出血122例(84.14%),其中基底节出血71例(58.20%),脑叶出血28例(22.95%),丘脑出血19例(15.57%),小脑出血4例(3.28%)。MRI检查检出脑出血114例,CT检查检出脑出血105例。MRI检查的丘脑出血检出率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灵敏度为93.44%、特异度为86.96%、准确度为92.41%,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好(Kappa值为0.74);CT检查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灵敏度为86.07%、特异度为73.91%、准确度为84.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和产褥期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方法:对7例青年女性患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例行DSA或MRI、MRV检查者,4例为上矢状窦栓塞,1例为右侧横窦栓塞。2例脑疝形成患者手术后发现为上矢状窦栓塞伴大脑上静脉栓塞。结论:静脉窦血栓患者发病早期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没有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妊娠期和产褥期女性突发高颅压表现时,应高度警惕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孕产妇血浆中抗凝血酶Ⅲ与孕产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关系。方法:以孕产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组,正常孕产妇病例为对照组,通过检测两组孕产妇血浆中抗凝血酶Ⅲ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孕产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血浆中的抗凝血酶Ⅲ较正常孕产妇血浆中的抗凝血酶Ⅲ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凝血酶Ⅲ下降是孕产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