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现象。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48例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血液不合格检验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结果48例研究对象资料血液检验资料显示,出现不合格标本原因总结起来有(按照所占比例排列):采集量不足、血液采集时间不对、溶血方式不恰当以及血液中含有血块等。结论血液检验标本非常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影响其检验结果,在采集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最大限度提高检验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6月该科采集的血液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提高血液检验质量的对策建议。结果 1325例血液标本中,共106例不合格,占标本总数的8%。其中凝血36例,占不合格标本的33.96%;溶血31例,占不合格标本的29.25%;标本采集不规范26例,占不合格标本的24.53%;血液量过少/量不准,占不合格标本的12.26%。结论不合格血液标本影响检验准确性,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耽误患者治疗。根据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进行质量控制,掌握采血注意事项,能对这些错误进行有效规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应对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进行检验的600例微生物标本,计算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及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探讨应对对策。结果:不合格标本总数为58例(9. 67%),其中,分泌物标本占18. 96%,血液标本占8. 62%,尿液标本占36. 21%,痰液标本占36. 21%。分泌物标本不合格原因为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及送检不及时;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为采血量不足及标本污染;尿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为标本污染及采集时间错误;痰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为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及非标准痰。结论:应对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实施有效管理措施,加强对临床医师的沟通与交流,对规范标本及时送检,提升检验操作技术,以提高微生物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何玉霞 《时尚育儿》2016,(2):127-127
目的::分析研究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以及采取相对应的优化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不合格血液标本一共有160份,对160份血液标本给予回顾性分析,对其检验不合格因素给予分析,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一共有160例,凝血一共有42例,占总体的26.25%;溶血一共有66例,占总体的41.25%;标准量与要求不符一共有8例,占总体的5%;抗凝管应用错误一共有10例,占总体的6.25%;标签不当一共有4例,占总体的2.5%;脂血一共有12例,占总体的7.5%;延时送检一共有12例,占总体的7.5%;采集血液位置不当一共有6例,占总体的3.75%结论:造成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包括有凝血以及溶血,因此,应该增强临床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采集血液期间的监控,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而使血液标本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全血细胞分析样本不合格状况。方法将病房送检的无法进行检测的、可能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标本列为不合格标本,包括标本凝块、溶血、乳糜血、标本量过少、标本放置超时等。结果不合格样本占住院患者全血细胞分析样本总数的0.9%(657/73040)。标本凝块为不合格主要原因,占62.1%(408/657);其次为乳糜血标本,占19.8%(130/657)。临床科室分布的前两位是儿科和肿瘤科,分别占24.0%、12.5%;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分别占10.8%、9.7%和7.2%;重症医学监护室(ICU)送检的标本占2.6%(17/657)。结论在对儿科和肿瘤科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抽血操作技能培训时,应加入检验标本的质量要求内容,减低不合格标本的采集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采取并优化相应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集检测的5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资料,回顾性分析血液标本的临床资料,通过调查分析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情况,并探讨可行的措施予以优化。结果 50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29份,占5.80%;血液标本常见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样本量偏少、抗凝不全、溶血和凝血等。结论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造成结果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医院与科室需要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责任感,对采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才能够提高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实施的血液生化检验中出现问题的标本120份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其中影响检验准确率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发现,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的过程中,影响检验质量的因数包括标本采集、送检、患者和检验四个方面,120份生化检验标本中,有18份存在标本处理不准确,占总数的15%;有15份存在抗凝管使用不正确,占总数的12.5%;有36份送检时间较长,占总数的30%;30份血液不足,占总数的25%,以上因素相比6份与药物因素,占总数的5%;3份受到影响和剧烈运动影响,占总数的2.5%;饮食不正常有10份,占总数的8.33%,具有较大的差异。结论: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率的因素有很多种,分析后可知,要在检验、送检以及标本采集方面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要求检验人员按照规定标准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操作,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从而能够为患者后期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坚实的依据,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制定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本院检验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400例标本中192例不合格标本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不合格标本的发生原因,并制定质量控制对策.结果:本次研究中的192例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89例,占比为46.35%;标本污染80例,占比为41.67%;标本送检不及时16例,占比为8.33%;相关临床信息不全7例,占比为3.65%.不合格标本类型主要包括:痰液标本73例,占比为38.02%;尿液标本57例,占比为29.69%;血液标本39例,占比为20.31%.结论: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标本污染;标本送检不及时;相关临床信息不全等.因此要加强检验综合素质培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和运送规范,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范昂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15-116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和措施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7月-2013年4月期间送检我院的1125份中112例不合格血液标本,所有血液标本均进行重新核查,并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在1125份血液标本的分析中,存在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为112例,占总数的9.96%。在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最高为凝血标本,为不合格血液标本的56.25%,最低是错误标本,为不合格血液标本的0.89%。结论不合格血液标本会对疾病诊断和治疗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严防导致其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加强采血人员的规范化操作,防止溶血和凝血现象的发生,促进血液标本采集的规范化操作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6月间进行采血化验者的3852份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由血液检验师对血液标本进行质量评价,并登记检查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包括剂量、溶血、凝血、抗凝剂是否正确等,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结果:3852份血液标本中有228份临床检验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92%,228份检验不合格的标本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溶血、凝血、延时送检、脂血、抗凝管使用不当、标准量不符合要求、采血位置不当、标签不当等;结论:导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很多,其中溶血及凝血发生率最高,我们应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探讨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相应的优化对策,为日后临床检验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到2014年2月收集的血液检测标本4400份,对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检查和分析,探讨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结果本文440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共241份,约占5.48%;其中,不合格的标本共241份,约占5.48%;其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包括样本量过少65例,约占29.97%;抗凝不全48例,约占19.92%;溶血31例,约占12.86%;凝血28例,约占11.62%;容器选择不当16例,约占6.64%;输液同侧采集15例,约占6.22%;送检延误15例,约占6.22%;抽血者准备不当12例,约占4.98%;标签有误8例,约占332%;样本污染2例,约占0.83%。结论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包括样本量过少、抗凝不全、溶血、凝血和容器选择不当等。为了提高医院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应当制定规范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临床检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对我院检验科2011年6月-2011年12月的6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不合格由于溶血有23例(38.33%),发生凝血15例(25.00%),由于送检延迟11例(18.33%),标本错误5例(8.33%),由于标本量不准4例(6.67%),存血容器破裂2例(3.33%)。结论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检验要求采集血液标本,及时送检,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有效,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检验的2164份微生物样本中70份不合格样本的采集方法及不合格原因,并提出质量控制建议。结果:70份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中,在采集方法上,拭子占60.00%、组织液穿刺占22.86%、抽血占11.43%、其他占5.71%,其中,拭子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其他采样方式(P0.05);在不合格原因上,取样量不足占18.57%、送检时间过长占34.28%、标本污染占47.15%,三种原因所占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不合格标本的出现主要与送检、取样操作不规范有关,应通过组织检验人员培训、对检验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等方法,以减少不合格标本。  相似文献   

14.
汪洋 《药物与人》2014,(9):171-171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及应用策略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i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采集的血液标本1280份,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存在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并分析导致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再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28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共有63份,占比4.92%,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有凝血、溶血、抗凝不全、样本量少、送检不及时等等。结论:我们需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对策对导致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完善与解决,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1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两组血液标本做不同处理,使其具有不同的采集部位、送检时间、溶血状态等性质,针对此做分析对比,比较不同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的不同。结果采集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溶血状态的不同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影响,其中于输液同侧上肢采集的血液标本中的血糖(231.10%)、氯(-37.57%)、钠(32.85%)尿酸(159.48%)、肌酐(-20.27%)、钾(-30.69%)等成分均有显著变化;送检时间长的标本准确率低如肌酸激酶同工酶(24.71%)显著升高;溶血标本中的血清浓度较红细胞内物质浓度低,如溶血标本中胆红素变化率高达123.89%,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补肾法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可有效治疗炎症性肠病性骨质疏松,临床效果显著。选择恰当的采集部位,及时迅速的将血液标本送检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研究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成因,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所收的血常规检测标本6000份,来对血液标本质量进行检验与分析,对于影响血液标本检测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在抽取的6000份血液标本当中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共有150份,占到总数量的2.5%,而在这些不合格的标本当中有发生溶血(RBC/HGB1:30)的标本有10份(6.67%),有凝块的标本有60份(40%),容器错误的有5份(3.33%),采血量过少(0.5ml)的占到30份(20%),重度乳糜血有12份(8%),输液同侧采集共有15份(10%),放置时间过长(超过6h)的有18份(12%)。结论:为了能够确保血液标本临床检测质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必须要对现有的检测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并且依据操作流程来完成检测活动,从而强化自身的检测能力并保障临床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临床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对策,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75份血液样本均来自于本院,纳入时间2017年1月-12月,所有标本均需进行检验,统计这些标本检验不合格的概率,回顾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75份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率为21.33%。结论: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有药物影响、延缓送检、抗凝不全、溶血、样本少等,基于此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概率,保证检验的质量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抽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本血站采集血液标本并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200例献血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仅作一般护理,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组间对比血液标本合格率、检验结果准确率,分析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血液标本采集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血液标本合格率、检验结果准确率分别为99%和97%,均比对照组的96%和87%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血液标本采集影响因素主要有采集部位、血液采集量过少、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或保存不当.结论:血站应加强对血液标本采集环节的针对性管理,以确保血液标本的合格和检验结果的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检样本不合格的原因,总结质控措施,为提高血检合格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1年2月收集的26例不合格血检样本不合格原因,通过分析归类,提出质控对策.结果 本次调查血液总样本量为1008例,不合格样本26例,总不合格率为2.7%.在不合格原因中,血液凝固分别占血常规、凝血类和血气分析类的40.32%、34.63%和20.03%;标本类型错误占血气分析类标本的57.12%.结论 强化标本采集前的宣教,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加强协作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对降低血检样本不合格率,提高检验准确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对临床检验中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的分析为基础,研究预防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措施。方法 对本院2010.03~2011.03期间送检的血液标本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3480份标本中,全血17.8%(620/3480),血清49.7%(1730/3480),血浆32.4%(1130/3480),其中不合格标本5.5%(193/3480)。在不合格标本中,溶血22.7%(44/193),凝血16.0%(31/193),抗凝剂使用错误6.2%(12/193),血液量存在误差50.2%(97/193),其他原因4.6%(9/193)。结论 血液量存在误差以及溶血、凝血现象,是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表现。为了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加强采血者的业务能力训练,加强对采血过程的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