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辉 《安徽医药》2019,23(7):1396-1399
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栓弹力图的变化趋势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芜湖市中医医院老年骨折病人68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在围手术期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29例和非血栓组39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成功后1、5、10 d等时间点通过ELISA技术进行VEG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并对全部病人在手术前后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 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在手术后血清VEGF测量值 血栓组T1、T2、T3、T4值分别为(345.5±44.7)、(499.3±77.5)、(588.2±97.6)、(395.8±66.7)pg/mL,非血栓组分别为(363.1±51.3)、(441.6±83.2)、(493.5±84.3)、(364.3±59.3)pg/mL,均先升高后降低,术后各时间点血清VEGF测量值比较,血栓组均高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病人术后血清VEGF含量上升更为显著,且峰值显著高于非血栓组。同时血栓组在不同时间点的VEGF测量值与相应的D-二聚体和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呈强相关的关系(P<0.05);非血栓组在不同时间点的VEGF测量值与相应的D-二聚体和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呈弱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 老年骨折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VEGF与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随着时间呈现一定变化规律,这些变化能够反映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液凝聚状态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的变化,VEGF表达的升高对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诊疗过程及其预后转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少惠  陈生 《今日药学》2006,16(4):45-47
目的 研究大剂量尿激酶冲击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大剂量尿激酶冲击治疗,治疗过程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纤维蛋白原(Fg)、出血时间(BT)、全血凝固时间(CT).结果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对CT、Fg、PT的影响较大(P<0.01),对BT、WBC计数无明显影响(P>0.05);冲击治疗组病例临床治愈9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用药期间未发现出血、低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尿激酶冲击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剂量尿激酶冲击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大剂量尿激酶冲击治疗,治疗过程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纤维蛋白原(Fg)、出血时间(BT)、全血凝固时间(CT)。结果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对CT、Fg、PT的影响较大(P<0.01),对BT、WBC计数无明显影响(P>0.05);冲击治疗组病例临床治愈9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用药期间未发现出血、低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尿激酶冲击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溶栓药物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大腔导管抽吸治疗,观察组给予溶栓药物经腘静脉置鞘预处理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患侧-健侧大小腿周径差、凝血纤溶指标[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血液流变学[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压积(PCT)],并对比两组术后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比76.47%)、术中即时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血栓抽吸时间[(292.26±61.48)s比(340.53±72.39)s]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患侧-健侧大腿周径差、患侧-健侧小腿周径差小于入院时,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3 d两组血清D-D、FDP、FIB低于入院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 Hb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对护理满意度95.56%及住院时间(13.36±2.25)d等方面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1%、对护理满意度82.22%及住院时间(19.12±2.97)d,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2.8±1.0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3.02±1.07)%均好于对照组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4.9±1.2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5.36±1.38)%,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非常好临床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敏 《海峡药学》2016,(11):173-174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利伐沙班)37例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3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两种治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11.1%,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的应用,对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进而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的稳定,不影响其凝血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骨科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这期间,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130例手术患者,按照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比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下加用综合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4%、3.08%,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的12.31%、13.85%(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25±2.53)d,明显短于对比组患者的(15.32±3.45)d(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92%,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的84.62%(P<0.05)。结论骨科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并发症的出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宋江涛  陈嘉联 《安徽医药》2020,24(12):2519-2522
目的分析比较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在预防脊柱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于汉川市人民医院 180例行脊柱手术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 90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后第 1天至 2个月采用物理预防。观察组病人术后给予利伐沙班(10毫克 /片)每晚 1次 1片口服;对照组病人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 mL∶4 100 U抗Ⅹa因子 /支)每天 1次 1支皮下注射;两组均治疗 14 d。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 7d及术后 14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 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 3例血栓栓塞,其中 2例为症状性血栓栓塞(2.22%)1例为无症状性血栓栓塞(1.11%);观察组发生 1例无症状性血栓栓塞(1.11%);两组发生血栓栓塞总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的术前 PT、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7d,两组病人 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4 d,两组病人 PT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0.05)观察组 P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7d及 14 d时,两组病人 FIB、D?D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 FIB、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粪便隐血、肝功能损害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异常,其中对照组共 9例不良反应(10.00%)观察组共发生 8例不良反应(8.89%),两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在预防脊柱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并且伐沙班在改善凝血功能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深静脉血栓预防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预防措施,研究组给予药物+下肢空气静脉泵+被动康复训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经彩超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未经彩超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率及住院平均时间分别为22.22%(8/36)及(18.98±0.36)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7%(15/36)及(25.08±0.95)d,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性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危险性降低,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30):4221-4223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脊柱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76例有高危因素的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至3个月予以弹力袜物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支,皮下注射,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利伐沙班片1片,口服,每晚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股浅静脉内径(FSV)、腘静脉内径(POPV)、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D-二聚体(D-D)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SV、POP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POPV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及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P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D-D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PT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D-D仍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脊柱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但利伐沙班在改善凝血功能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镇静剂量的丙泊酚对大鼠原位肝移植后循环和肺组织内中性白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分3组,假手术组(C组,n=8只),乳酸林格液组(R组,n=8对,受体和供体各8只,下同)输注乳酸林格氏液,丙泊酚组(P组,n=8对)在肝移植再灌注后输入乳酸林格液和丙泊酚5mg·kg-1·h-1。观察再灌注后6h内循环的中性粒细胞活性的改变,及再灌注6h后肺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及代谢活性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结果:(1)再灌注后4h,循环内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H2O2),P组较R组(50±s20vs61±14)有明显下降(P<0.05);中性粒细胞CD18的表达,P组较R组(104±27vs174±55)有显著下降(P<0.01);中性白细胞CD11b的表达,P组与R组(102±27vs106±26)无显著差异(P>0.05)。(2)再灌注后6h肺内中性粒细胞的代谢活性,P组较R组(1.32±0.04vs1.76±0.09)显著下降(P<0.01);肺内中性粒细胞聚集量,P组与R组(1.7±0.3vs1.8±0.5)无显著差异(P>0.05);肺毛细血管通透性,P组较R组(0.32±0.06vs0.44±0.10)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通过抑制肺内中性粒细胞代谢活性而减轻了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吕品  褚会军 《安徽医药》2021,25(11):2228-2232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AO/OTA 31-A2,A3型)病人120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9例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61例行PFNA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Harris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测定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6.68±2.19)cm比(11.43±2.65)cm,P<0.05],总失血量[(565.93±173.68)mL比(946.37±325.31)mL]、术后引流量[(72.48±10.61)mL比(82.65±11.42)mL]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63.56±8.77)min比(82.08±9.13)min]、住院时间[(15.68±4.14)d比(22.76±5.43)d]、部分负重时间[(10.18±2.06)d比(16.91±5.29)d]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9±2.64)d比(11.35±2.46)d,P>0.05];随访1年两组Harris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随访1年观察组Harris评分[(83.63±11.32)分比(80.05±7.64)分]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90.09±3.13)分比(79.85±4.26)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且术后7 d观察组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6%比23.73%,P<0.05).结论 闭合复位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能优化多项手术指标,提高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失血量,且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原琼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2):889-89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R u486)、甲氨蝶呤(M TX)及两者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早期诊断为异位妊娠且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A组28例,甲氨蝶呤50 m g单次肌肉注射;B组22例,米非司酮50 m g,口服,每日2次,用3 d;C组18例,米非司酮50 m g,口服,每日2次,用2 d,然后肌肉注射甲氨蝶呤40m g。结果:A组治愈19例,治愈率为68%;B组治愈16例,治愈率为72%;C组治愈15例,治愈率83%。A、B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疗效优于A、B组(P<0.05);血-βHCG转阴时间A、B、C组分别为(21.4±8.3)d、(20.6±7.8)d、(15.2±6.8)d,A、B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短于A、B组(P<0.05);三组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病例。结论:采用R u486及M TX联合用药治疗异位妊娠疗程短,疗效高,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4.
邓娅  楼永倞  余璐  李艳玲  余脉雯 《安徽医药》2022,26(8):1602-1607
目的探究中低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手术矫治与SMART手术矫治术后效果及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汉阳艾格眼科医院中低度近视病人148例(148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L组(74例,74眼)和SMART组(74例,74眼)。ICL组施行ICL,SMART组施行SMART。统计两组并发症及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VCA)、裸眼视力(UCVA)、安全指数、有效指数、视觉质量[客观散射指数(OSI)、MTF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R)]、对比敏感度[低频段(3 cpd)、中频段(6 cpd)、中频段(12 cpd)]、全眼像差(垂直彗差、球差、总高阶像差)、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眼动脉(OA)、睫状后动脉(PCA)舒张末期流速(Vd)、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结果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BVCA、UCVA、安全指数、有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BVCA[ICL组(?0.77±0.06)、(?0.84±0.07)比(0.49±0.05),SMART 组(?0.76±0.09)、(?0.82±0.08)比(0.50±0.03)]、UCVA[ICL 组(0.72±0.08)、(0.65±0.10)比(0.95±0.22),SMART组(0.70±0.10)、(0.67±0.12)比(0.93±0.25)]优于其术前(P<0.017);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OSI低于SMART组,MTF cutoff、SR高于SMART组(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明光无眩光状态下3cpd、6 cpd、12 cpd对比敏感度高于SMART组(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总高阶像差低于SMART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眼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haze、光晕、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术、SMART均对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矫正作用,特别是ICL,有助于增加对比敏感度,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红正  郜顺兴  张楠 《安徽医药》2024,28(5):920-924
目的 探究不同负压引流方式联合氨甲环酸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失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按照研究目标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18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负压引流情况分为A组(持续负压引流联合氨甲环酸,46例)、B组(间断负压引流联合氨甲环酸,46例)、C组(持续负压引流,不使用氨甲环酸,45例)及D组(间断负压引流,不使用氨甲环酸,45例)。对比四组病人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72 h血红蛋白水平,生化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 手术后,四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24 h引流量[A组(191.21±22.38)mL、B组(175.34±17.85)mL、C组(205.62±20.78)mL、D组(210.43±20.14)mL]、术后隐性失血量[A组(27...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94例高危NMIBC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7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观察组行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手术前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计数、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膀胱肿瘤抗原(BTA)、糖链抗原19-9(CA19-9)]、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尿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10±4.12)mL、(18.65±6.74)min、(19.57±3.48)h、(8.01±1.69)d,均优于对照组的(43.25±6.78)mL、(24.78±8.12)min、(35.24±5.12)h、(15.32±2.89)d(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23%高于对照组68.09%(P<0.05);术后72 h观察组外周血CTCs计数为5.47±2.00,低于对照组的8.96±3.12(P<0.05);术后3、6、12个月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与硝普钠联用对动脉导管未闭(PDA)病儿手术后并发高血压的疗效。方法:PDA手术后血压升高者132例,分2组。A组85例(男性34例,女性51例)为术后血压升高≤4kPa者;B组47例(男性18例,女性29例)为术后血压升高>4kPa者。术后均即用硝普钠1~5μg/(kg·min)连续静脉微泵推注12~48h;术后12h开始用卡托普利0.5~1mg/kg,po,bid用2~4wk。结果:A组用硝普钠为18±s3h,卡托普利为10±4d,B组依次为32±4h与22±4d,才获降压至正常,组间比较,P<0.05;有效率A组为100%,B组为98%,组间比较,P>0.05。结论:2药合用效果良好。术后血压升高>4kPa者起效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对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治疗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200例CBDS病人,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ERCP组(102例)与LCBDE组(98例),比较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短期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ERCP组的年龄[(68.13±7.22)岁比(61.20±5.59)岁]明显高于LCBDE组(P<0.05)。LCBDE组的结石长径[(13.76±2.89)mm比(7.58±2.34)mm]明显大于ERCP组(P<0.05)。ERCP组的手术时间[(105.60±18.29)min比(86.31±13.40)min]明显长于LCBDE组(P<0.05),术后3 d谷草转氨酶(GOT)水平高于LBCDE组(P<0.05)住院时间[(12.40±3.85)d比(17.56±4.28)d]明显短于LCBDE组(P<0.05)。ERCP组的手术成功率、复发率、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侯修强  冯创  黄文连  张金强 《安徽医药》2023,27(11):2186-2190
目的 对比不同术式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武昌医院接收的择期手术治疗的PTMC病人157例,其中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OETVA)组63例,行TOETVA,开放组94例,行开放术式甲状腺手术。应用基线资料对病人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最终纳入TOETVA组、开放组各56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清指标、美观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OETVA组手术用时[(65.03±5.25)min比(53.72±6.46)min]、住院时间[(7.25±1.46)d比(5.72±1.12)d]明显较开放组长(P<0.05),清扫中央区淋巴结(CLN)个数[(7.57±1.61)个比(6.36±1.48)个]明显较开放组多(P<0.05),术后引流量[(73.16±16.58)mL比(62.41±14.06)mL]明显较开放组大(P<0.05),术后24 h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5.02±1.37)分比(6.24±1.50)分]明显较开放组低(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