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例,观察其用药2、4周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后2周,心绞痛止痛总有效率为76.7%,其中显效率为56.7%;用药后4周,心绞痛止痛总有效率为83.3%,显效率为66.7%。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的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消心痛、倍他乐克、阿司匹林口服等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桃红四物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变化等情况。两组疗程均为28 d,治疗28 d后停药,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6例,总有效率91.0%;对照组显效32例,总有效率65.4%,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心绞痛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48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例给予在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辨证使用中医中药治疗。结果显效18例,占37.5%;有效22例,占45.8%;无效8例,占16.7%,总有效率为8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孙海江 《临床医学》2012,32(3):63-6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将济源市肿瘤医院诊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每组各40例,观察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40例对照组患者中,13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40例观察组中,22例显效,17例有效,1例无效。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倍他乐克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瓜蒌皮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阻证)合并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及他汀类调脂药物等;治疗组30例在上述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瓜蒌皮注射液8 mL+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连续治疗710 d,观察心绞痛、心衰、中医证候等变化情况。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心衰疗效: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显效率80.0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显效率53.33%: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瓜蒌皮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阻证)合并心衰患者能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提高活动耐量、缓解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0.01 ml/kg,2次/d,腹壁皮下注射,连续应用7 d.同时实施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心电监护、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护理、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做好心脏不良事件预防、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52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8例,其中初发型显效10例,恶化型显效6例,静息型显效4例,心肌梗死后显效8例;有效18例,其中初发型有效8例,恶化型有效2例,静息型有效4例,心肌梗死后有效4例;无效患者6例.总有效率为88.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但是在应用低分子肝素过程中,要做好病情观察、注意出血等方面护理措施,减少或者避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8例随机分为2组,A组(28例)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B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IU,q12h,连用7d。根据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判定显效、有效、无效。并在用药前后常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常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A组和B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50%和85%(P<0.01),B组低分子肝素治疗全部耐受,无1例出现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波疗法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30mg次/,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治疗。3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显效19例(31.7%),有效35例(58.3%),无效6例(1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显效13例(21.7%),有效27例(45%),无效20例(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波疗法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参麦舒欣滴丸对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03—2015-03于莱阳市妇幼保健院收集到的1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参麦舒欣滴丸,对照组使用参麦舒欣滴丸模拟剂,辅助以硝酸甘油,分别给予两组患者4周的治疗周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冠状动脉供血加强,心绞痛发病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在显效和总有效率(显效108例,总有效率90%)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舒欣滴丸对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高血压3级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后,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高压氧治疗组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疗效,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丹参饮合生脉散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丹参饮合生脉散组(治疗组78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丹参饮合生脉散。观测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硝酸甘油消耗量及中医各证型疗效等。结果:2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硝酸甘油消耗量治疗后较治疗前2组均明显减少(P<0.001或P<0.01);硝酸甘油停减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0.45%,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气虚血瘀型疗效最好,痰湿阻滞型最差,两证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它各证型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饮合生脉散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确有一定的疗效,中西药合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将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通心络组(治疗组),疗程为1个月.结果 1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7.5%(P<0.01);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有2例发生心肌梗死(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16 0例 )静滴丹参注射液 ,每日1次 ,共 2 1日 ;对照组 (15 3例 )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比较 2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结论 :丹参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住院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对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达91.3%,与对照组疗效62.5%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心电图改善83.5%,优于对照组56.3%(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方法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黄芪对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黄芪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10 5例 ,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消心痛组和丹参片组 ,分别给予黄芪、消心痛和复方丹参片治疗 4周。结果 :黄芪组用药后不仅能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而且能改善心电图、血液流变性和左心功能 ,尤其对心电图改变比较明显 ,心电图总有效率为 83.5 %,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 (P均 <0 .0 5 )。结论 :黄芪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 ,并能改善心肌缺血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在心绞痛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估中,症状和体征改善的同时,其生活质量提高与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的探讨经典方四逆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干预效果,比较单纯中药、西药及中西医结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观察对比研究. 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中医科.对象病例为2003-02/2003-08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88例.纳入标准符合“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者.排除标准合并各种严重疾病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四逆汤组、消心痛组和联合用药组,各组分别为29,30和29例.方法四逆汤组、消心痛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用四逆汤、消心痛和四逆汤联合消心痛治疗.在治疗开始前及结束,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条件、程度、持续时间,记录心电图,分别在患者服药前及服药两周应用统一的调查表和检测工具进行生活质量评分.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控制心绞痛发作的疗效、心电图表现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结果消心痛和四逆汤均能明显缓解患者心绞痛,改善心电图表现,从躯体症状、健康愉快感和抑郁水平三方面提高生活质量评分(P<0.01),四逆汤提高以上三方面生活质量评分的效果好于消心痛(P<0.01),但四逆汤和消心痛联合应用时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健康愉快感、抑郁水平)改善最优(P<0.01).结论四逆汤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临床干预用药时,应该取中西医之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数据(VIP)等中文数据库,收集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5月19日;通过合理的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例临床RCT,共涉及1035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meta分析提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有效率[RR=1.24,95%CI(1.17,1.31),P<0.00001]及心电图改善率[RR=1.37,95%CI(1.25,1.50),P<0.00001]及心绞痛发作频率[MD=-1.37,95%CI(-1.81,-0.93),P=0.003]及心绞痛时间[MD=-2.60,95%CI(-3.28,-1.92),P=0.0004]等改善上明显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通过分析表明,联合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及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相比疗效更加肯定,不良反应较少[RR=0.52,95%CI(0.12,2.30),P=0.39]。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证据强度不足,因此仍需要更多临床多中心及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8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13例心肌桥,检出率为2.67%;其中位于左前降支(LAD)12例,左回旋支(LCX)1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2例;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绞痛4例.结论冠脉造影是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异性诊断方式;局部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是心肌桥的主要征象;心肌桥患者多数无临床症状,严重者可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9.
Acute coronary attacks may be divided clinically, electrocardiographically, pathologically and therapeutically into (i) classical angina pectoris, (2) acute coronary insufficiency and (3) acute coronary occlusion. In 1000 consecutive cardiac consultations, 450 of 618 cases with organic heart disease ha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f these 450 cases, 38 per cent had chronic coronary insufficiency (angina pectoris or congestive failure), 26 per cent had acute coronary insufficiency, and 36 per cent had acute coronary occlusion.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oronary occlusion and insufficiency which can be made electrocardiographically in 95 per cent of case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0.
电针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2组,均采用西药阿斯匹林和5-单硝异山梨醇酯等治疗,综合组120例同时配合电针内关、郄门穴治疗。结果: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后,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综合组高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和消失时间综合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有关穴位结合口服西药能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