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肾不藏志不寐是中医不寐五神分型之一,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1]认为不寐的核心病机为神不入于舍,根据五神不安舍于五脏,五神分型法把不寐分为心不藏神不寐、肝不藏魂不寐、脾不藏意不寐、肺不藏魄不寐、肾不藏志不寐五型。文章追溯了肾不藏志不寐的源流;发现了肾不藏志不寐的单一主症是夜寐早寤,明确了肾不藏志不寐的核心病机是肾志不安于舍,分析其常见病因为肾脏虚损,提出其治疗当以补益肾脏、安神定志为法;同时指出肾不藏志不寐病人多见于老年人、有熬夜史及房劳肾虚之人;这对临床颇有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医五神之魂具有深刻内涵,魂安居于肝是保证正常睡眠的生理基础。从肝魂是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肝魂与五脏气血形神相关、肝魂与情志密切相关3个方面论述了肝魂的基本内涵;从肝魂与睡眠的生理关联、气血不和导致不寐、情志失常导致不寐3个方面论述了肝魂理论与不寐的病机;从情志疗法与药物疗法两个方面讨论了不寐的治疗思路。肝藏魂理论对不寐的病机探讨及临床诊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为抑郁症的主要病机。抑郁症患者伴失眠者较多,从肝与抑郁症、不寐的关系出发,从肝主疏泄、肝藏血、肝藏魂、肝体阴而用阳等角度论述肝与抑郁患者不寐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新思路,构建中医不寐的独特理论体系,对抑郁症患者有不寐躯体症状的病机探讨及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脾不藏意型与肝不藏魂型血清褪黑素(MT)、5-羟色胺(5-HT)含量的特征性变化,丰富和完善"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促进其临床推广及运用。方法:选择符合肝不藏魂型不寐患者121例、脾不藏意型不寐患者115例及正常对照组110例,分析三组血清褪黑素、5-羟色胺含量变化特征。结果:(1)对比三组血清MT含量的差异: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血清MT的含量在肝不藏魂组和脾不藏意组中相对较低(P<0.01),脾不藏意组血清MT含量最低;肝不藏魂组与脾不藏意组间差异显著(P<0.01)。(2)对比三组血清5-HT含量的差异: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血清5-HT的含量在肝不藏魂组和脾不藏意组中相对较低(P<0.05),脾不藏意组血清5-HT含量最低;肝不藏魂组与脾不藏意组间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通过对脾不藏意组、肝不藏魂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MT、5-HT含量的统计分析,说明"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脾不藏意型、肝不藏魂型血清MT、5-HT含量变化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王行宽教授根据《内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学说立论,提出从"心肝肺-神魂魄"之神三维体系来论治不寐病,治疗时尤其重视心、肝、肺三脏调燮,以安定神魂魄,使之入舍。并以百合安神汤为基础方,在临床实践中颇获良效。本文总结了王行宽教授从神三维体系论治不寐的思想和临床治验。  相似文献   

6.
认为肝主疏泄与肝主藏血的生理功能与神魂关系密切,肝失疏泄,或肝失藏血,以致气血失调,阴阳失交,神魂不安,发为不寐。治疗不寐,从肝立论,辨明虚实,以疏肝、平肝、清肝、柔肝四法补虚泻实,助肝复其疏泄与藏血之功,可以调和气血,交通阴阳,安守神魂,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认为:不寐的发生与心、肝、脾、胃、胆等均有一定关系,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分别从心、肝与不寐的关系探讨该病的病因病机,指出肝藏魂,神魂无主则不寐;不寐的病位在心,病机关键在于心主神的功能发生紊乱;心、肝与不寐病关系最为密切,临床可分为心肝气郁证、心肝血虚证、心肝火旺证、心肝血瘀证、心胆气虚证等五大常见证型,临床根据这些常见证型进行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心不藏神型与肝不藏魂型失眠症特征的研究,以充实完善"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方法:纳入肝不藏魂型失眠症患者91例,心不藏神型失眠症患者75例,并对纳入的失眠症患者进行PSQI评分和分析。结果:肝不藏魂组与心不藏神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上存在差异,且均为心不藏神组高于肝不藏魂组;两组在入睡时间及日间功能障碍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PSQI总分的比较上存在差异(P0.01)。结论:心不藏神型的PQSI总分高于肝不藏魂型。心不藏神型不寐患者在PSQI评分上的表现特征主要为入睡时间的延长和睡眠时间的减少;肝不藏魂型不寐患者在PSQI评分上的表现特征主要为入睡时间的延长,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的下降。我们认为通过分析PSQI量表所得出的心不藏神型与肝不藏魂型失眠症特征与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中所定义的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不藏志型不寐大鼠与正常大鼠肾、脑、心、肝、脾、肺、大肠、膀胱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差异。方法 将1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不寐组与正常组各8只,不寐组大鼠使用D-半乳糖联合对氯苯丙氨酸构建肾不藏志型不寐模型,正常组大鼠同期正常饲养,于第46天处死大鼠后取材,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大鼠肾、脑、心、肝、脾、肺、大肠、膀胱组织中IL-6、TNF-α表达水平。结果 不寐组大鼠肾、心、脑、肺、大肠组织中IL-6表达水平和肾、脑、大肠、肺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肝、脾、膀胱组织中IL-6表达水平和肝、心、脾、膀胱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肾不藏志型不寐大鼠肾、脑、大肠、肺组织中IL-6、TNF-α表达水平及心组织中IL-6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大鼠升高,这种特征性变化为从“肠-肾-脑轴”认识肾不藏志型不寐现代病理学机制提供了可能,肾不藏志型不寐大鼠肾、心、脑、肺、大肠组织中IL-6、TNF-α表达差异可能是肾不藏志型不寐睡眠相关因子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调肝安神针刺法治疗中风不寐45例蔡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100700)不寐,又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中风不寐是临床中风病人常见的伴发症状。在中风恢复过程中,不寐造成的精神紧张直接影响着中风病的治疗效果。笔者运用调肝...  相似文献   

11.
刘昆 《江苏中医药》2020,52(7):18-20
安效先主任善于治疗小儿不寐证,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心、肝、脾,小儿心、肝、阳常有余,脾常不足,若外感邪气、饮食失节、内伤情志,导致脾胃失和,痰热内生,阳浮越于外,不能内潜入阴,痰热内扰,肝魂不藏,心神不安则不寐。以调和脾胃、清热化痰、养肝宁心为总治法,临床常用温胆汤、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对于失眠的病因病机,伍炳彩认为虽然五脏功能的失调均可引发不寐,但与肝联系最为密切。不寐之证,与情志息息相关,五志过极,首先扰乱气机,久则暗耗气血,极大地影响着肝的疏泄及藏血功能,丛而引发不寐。  相似文献   

13.
不寐病因繁杂,王庆国教授精研仲景学术,善于以营卫失调、阳不入阴为本,调枢机治疗不寐。因枢机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针对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所致“郁”者,或兼见肝不藏血、神失所养所致“虚”者,重视“和”法的运用,和阴阳,和营卫,以和心神,治郁为主,兼顾治虚,临证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不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从肝浅谈不寐的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寐的总的病机为阴虚阳盛,阳不入阴。肝与不寐有着密切的联系。肝之病症亦是导致不寐的病理环节,肝实扰神可致不寐,肝虚亦可致不寐。这对从肝治疗不寐提供了思路。而从肝调治不寐又包含了辨证用药从肝论治和思想疏导从肝调情志两个方面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正不寐亦称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历代医家对于不寐的病因病机有诸多描述,涉及心、胆、胃、肝等多个脏腑,而"心主神明"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不寐病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占据重要位置。笔者认为,不寐的辨证论治,均离不开"心"。1 "心主神明"理论释义《素问·宣明五气》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分属五脏,但主  相似文献   

16.
不寐是临床常见病,绝大多数不寐患者存在肝郁症状。贾跃进老中医临证擅于从肝论治不寐,疗效显著。该文阐述贾跃进老中医对不寐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撷取验案进行分析,以探其治疗不寐之法。  相似文献   

17.
“不寐”即今之失眠 ,是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 ,甚则彻夜不眠为主证的一类疾病 ,并常伴有多梦。引起不寐的病因病机很多 ,如阳不交阴、心肾不交 ,思虑劳倦、心脾两虚 ,肝郁化火、肝火扰动 ,以及心胆气虚 ,胃中不和等。我院已故名老中医石冠卿教授论治不寐一证颇富经验。不寐一证 ,人多责之于心 ,验诸临床 ,或效或不效。石老治疗不寐 ,在注重心神作用的基础上 ,擅长从肝论治。《内经》谓夜卧血归于肝 ,肝藏血 ,血舍魂 ,肝血充足则寐 ,若肝血不足则不能藏魂 ,魂不归肝则不寐。《症因脉治》云 :“肝火不得卧之因 ,或因脑怒伤肝 ,肝气怫郁 ,或尽…  相似文献   

18.
不寐从肝论治琐谈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310012)王晓文肝经病变常能影响他脏发病。观之临床,肝木病变殃及心火而致不寐者,殊不少见。笔者临床治不寐从肝入手,取得事半功倍之效,现不揣浅陋,举例数则,试陈管见。一、肝气郁结不寐首当疏肝解郁郑某,女,28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脾不藏意型不寐患者与肾不藏志型不寐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为其在临床推广和应用提供更多客观依据。方法根据上述分型诊断法纳入脾不藏意型不寐患者84例、肾不藏志型不寐患者81例,对纳入患者进行PSQI评分及分析。结果脾不藏意组与肾不藏志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总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脾不藏意型与肾不藏志型的PSQI分析,证明脾不藏意型与肾不藏志型PSQI存在差异性,脾不藏意型不寐患者总体睡眠质量低于肾不藏志型患者。  相似文献   

20.
王继尧  任超越  李廷荃 《光明中医》2023,(10):1876-1879
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称之为不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大,近年来不寐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加重或引起了焦虑症、抑郁症、心血管疾病等其他许多疾病。岐黄学者、山西省名医李廷荃教授治疗不寐效果显著,经验丰富。此文介绍李廷荃教授从肝论治不寐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