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内科是口腔疾病患者最集中的科室,常见的疾病如牙髓炎、根尖周炎、龈乳头炎等是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这类牙痛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特点,加强心理护理,将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相应的口腔内科治疗,从而及时、有效地缓解和解除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牙痛患者往往误以为牙髓炎 ,根尖周炎或牙周炎 ,常常首先求治于口腔科 ,尤其以牙痛为首发症的茎突综合征比较少见 ,往往易误诊误治。我科治疗的以牙痛为首发症的 1例茎突综合征。报告于后。患者张某某 ,女 5 5岁 ,干部。 1998年 5月 10日来本院就诊。主诉 :右下后牙自发性隐痛 3个月 ,近日来逐渐加重 ,并伴有头晕头痛吞咽时疼痛加重而就诊。检查 :87叩痛 ,冷热刺激疼痛加重。 6轻微叩痛。全口牙齿排列整齐无龋洞 ,龈下无结石 ,牙周无红肿 ,口腔黏膜正常 ,咽不充血 ,右侧扁桃体稍大于左侧扁桃体 ,余无异常。诊断 :87牙髓炎伴根尖周炎。处理 :…  相似文献   

3.
急性牙髓炎是口腔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是剧烈的冷热病、自发痛和放射痛。局麻下开髓引流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应急措施。但是,一些急性牙髓炎患者经开髓应急处理后,疼痛未能缓解甚至加重,有些病例转成急性根尖周炎甚至根尖周脓肿。笔者在牙髓炎应急治疗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收集急性牙髓炎患者10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诊断标准为有急性牙髓炎的症状,患牙冷热痛(+),叩痛(-)。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40例),具体牙位分布情况见表1。1.1治疗方法:试验组患牙…  相似文献   

4.
韩萱 《开卷有益》2010,(12):28-28
<正>牙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俗话说:"牙痛不算病,痛起要人命。"引起牙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龋齿、牙髓炎、牙根尖周炎、牙周炎、牙周脓肿、智齿冠周炎和牙外伤等都能引发牙痛。  相似文献   

5.
口腔感染是由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口腔感染主要有牙周炎、龋病、牙髓炎、牙根尖炎、牙冠周炎等。此类疾病的患者可出现牙痛、牙龈痛、牙龈肿胀等症状,这些症状在遇到冷热刺激或在患者进食时会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6.
牙痛为口腔疾患中的常见症状,常见的牙痛原因很多,如龋齿、牙髓炎、冠周炎等病种。有的隐隐作痛,有的则痛势甚剧。我们采用穴位按摩治疗本症30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是口腔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治疗后牙晚期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一般采用牙髓塑化治疗。在牙髓塑化治疗中要求根管预备,但是临床工作中,有的患者张口受限;有的某些根管细小弯曲狭窄甚至因某些原因导致根管闭锁,根管器械不能插入根管,造成塑化治疗不全。 作者从1990年以来,对多根管后牙晚期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在牙髓塑化治疗中不能顺利进行根管预备的58个病例,采用塑化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一次性根管填充方案治疗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内科接诊的患慢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的5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行多次根管填充治疗;研究组25例患者,行一次根管填充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中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疼痛消失时间及炎症消退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根管填充方案治疗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疗效显著,且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牙髓炎、根尖周炎是口腔内科最常遇到的疾病。临床多采用牙旧塑化疗法,具有简便、有效、疗程短(甚至可1次完成)的优点。但是.若塑化时机掌握不准、操作不当,也会导致失败,给患者带来烦恼。据此,笔者对塑化治疗失败原因和防止措施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现报告如下。1塑化治疗失败的标准1.1牙髓塑化后,患者仍有冷热刺激痛、自发痛症状。1.2出现肿胀、疼痛、咬合痛。X残片显示报端骨质出现病变,经久不愈,患牙咬合不适。2分析与讨论2.1塑化时机选择不当。应根据患牙的具体情况而选择正确的塑化时机,而不要盲目地追求一次塑化,对于…  相似文献   

10.
急性牙髓炎和急性根尖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的牙痛症,我部口腔科用自制樟脑酚酰氨酚牙栓配合开放髓腔治疗急性牙髓炎和急性根尖周炎50例,镇痛快,效果好,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充填技术对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各60例,共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对患牙采用一次性根管充填,对照组的患牙采用传统多次法根管充填,比较2组1周内疼痛发生率及6个月后成功率,治疗次数及治疗需要天数。结果2组接受治疗后患的牙痛消失时间和治疗次数,以及需要的疗程比较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只要严格掌控适应证,一次性根管充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常见的口腔内科疾病及其诊治情况进行分析,以为口腔内科疾病的防治提供些许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20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男性患有口腔内科疾病的人数比较多,患有龋病和根尖周炎的患者人数偏多,充填术处理、根管疗法和牙髓治疗方法是对患者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得到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结论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病情也较为严重。高度重视口腔内科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且要加大口腔内科疾病防治的宣教力度,增强群众保护口腔健康的意识,树立保护口腔卫生的健康行为,降低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在口腔内科门诊临床工作中,干髓术和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疗效各有不同。由于磨牙牙根及其根管的数目和形态较复杂,特别是有些细小弯曲的根管器械不易进入,故给根管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根管治疗术和干髓术联合应用,对201名患者的266颗多根恒牙进行治疗,追踪观察显示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共266颗患牙,其中上颌磨牙132颗,下颌磨牙134颗,经诊断为牙髓炎占152颗,根尖周炎占114颗,包括慢性根尖周炎瘘管型患牙21颗,患者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46岁,患牙既往多数未作过牙体牙髓病…  相似文献   

14.
近年由于个别家长对孩子口腔卫生保健认识不足,一味满足孩子甜食、零食、杂食要求,又忽略了进食后口腔清洁,导致孩子的口腔不洁,结果引起龋齿影响儿童的咀嚼和消化吸收,由于不及时防治引起牙齿疾病,如牙髓炎、牙根尖周炎。长期牙齿疾病,对儿童牙齿、颌面部生理发育十分不利。为此据笔者的工作经验,谈幼儿牙齿护理情况,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究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生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目的:从近年来我院所收治的口腔内科患者中选取其中的580名,选择性回顾其临床治疗资料,对比分析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治疗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经对比发现,口腔内科疾病中患根尖周病与龋齿的患者较多,其次为牙周炎与牙髓炎患者,治疗的主要方式为根管与牙髓治疗。结论:为降低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应加强相关口腔卫生的知识与宣传教育,培养正确刷牙的习惯,同时若早期出现龋齿的临床症状,应及时给予治疗,近而减少口腔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95年3月~1997年3月我们采用于髓剂加人适量碘仿和甲硝唑对110例、123颗患急、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乳磨牙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门诊5~12岁乳磨牙病患者110例,123颗患牙。其中牙髓炎71颗,根尖周炎52颗。牙部X线片示:牙根吸收小于根长1/3。男70例82颗,女40例41颗;上乳磨牙69颗,下乳磨牙54颗。1.2牙髓炎、根尖周炎诊断标准牙髓炎:深龋,嵌塞食物刺激痛,或具有自发痛,夜间痛史。根尖周炎:深龋,无探痛,有自发痛史,牙龈或颊沟粘膜充血水肿,叩诊有叩痛,或牙龈形成瘘管。1.…  相似文献   

17.
<正>牙髓炎是一种牙髓组织的严重损害,根管治疗可降低器械的使用次数,缩短疗程,但在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较多不适反应,且术后疼痛发生率较高,加重了患者的焦虑紧张心理,也增加了护理难度~([1,2])。本文以就诊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牙髓炎患者口腔治疗的影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3月~12月采用根管治疗的牙髓炎患者  相似文献   

18.
根尖周炎、牙髓炎是口腔科临床常见多发病.患者主要是产生疼痛和咀嚼功能下降等临床症状.目前根管治疗仍是治疗根尖周炎及牙髓炎最有效的方法.本人收集了2009年~2010年间根管治疗患者150例,分析了可能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魏献平 《大家健康》2014,(11):65-65
要为牙疼选好药,首先要清楚引起牙疼的原因和疾病的状况。临床上,最容易引起牙疼的疾病有牙髓炎、根尖周炎、冠周炎等。姻牙髓炎部分牙髓炎病人在用冷水刷牙时疼痛明显,而改用温水便觉得没那么痛:还有一些病人在吃饭喝热汤时也觉得痛,要等汤放凉了才能喝:如果继续发展,有的病人会无缘无故地痛起来,特别是到了晚上躺下睡觉后,会痛得更厉害,甚至影响睡眠。这就是医生常说的“冷热刺激痛、夜间自发痛”。  相似文献   

20.
桑俊丽 《新疆医学》2010,40(11):43-44
牙隐裂是常见的非龋性牙体疾病,临床较多见,但临床误诊误治率较高。牙隐裂又称不全牙裂或牙微裂,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被发现。牙隐裂常见于后牙,当裂纹很浅时,一般没有感觉。裂纹接近牙髓时会出现激发痛,达到牙髓时会出现自发痛等一系列症状。牙隐裂是牙痛中最容易误诊的一种。牙隐裂由于病变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容易被误诊,以至延误治疗,导致发生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折裂、牙纵裂,甚至患牙的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