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血液中的性激素水平对评价生育功能及诊断不孕症~([1-2])、性早熟~([3])等疾病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性激素检测项目主要有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等~([4])。性激素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临床诊断,因此一直深受临床检验人  相似文献   

2.
准确地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不仅可以反映机体在各种生理、病理状况下的应激反应 ,同时也指导临床医师对某些贫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故本文就近几年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检测方法、检测的影响因素及EPO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联合检测在贫血等疾病诊断中的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地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仅可以反映机体在各种生理、病理状况下的应激反应,同时也指导临床医师时某些贫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故本文就近几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检测方法、检测的影响因素及EPO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联合检测在贫血等疾病诊断中的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睾酮(testosterone,T)、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泌乳素(prolactin,PRL)和雌二醇(estradiol,E2)在克氏综合征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染色体核型为克氏综合征男性患者65例为试验组,同期染色体核型正常不育男性90例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T、LH、FSH、PRL和E2),比较两组差异性。结果克氏综合征患者T降低、LH、FSH升高(P 0.05);两组PRL、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性激素T、LH和FSH联合检测可作为克氏综合征患者重要检测指标,为克氏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痤疮多见于青年人,常与皮脂腺分泌增多、毛囊角化过度及皮肤异常菌群有关,睾酮(T)是影响皮脂溢出和皮囊管角化的最重要的激素。为了解女性青年痤疮与血清睾酮水平的关系,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对女性痤疮患者血清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进行检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62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4例患者采取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疗程6个月;对照组28例患者采取口服炔诺酮治疗,持续6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定时检测患者5项血清内分泌水平,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值和子宫内膜厚度. 结果 米非司酮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炔诺酮组的有效率(P<0.05,97.06% vs82.14%);实验组治疗后的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但是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较治疗前大幅降低(P<0.01),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增生和贫血情况显著好转(P<0.01);在不良反应方面两治疗组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 米非司酮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优先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某品牌E8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A型检测项目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rog)、睾酮(Test)、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β)的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参考范围、方法学对比及携带污染能指标进行验证,确认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性能是否达...  相似文献   

8.
垂体腺瘤10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999年10月-2002年12月于本科病理确诊为垂体腺瘤患100例,回顾性分析其苏木精—伊红(HE)染色、网状纤维特殊染色(Comeri法)、PAS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100例垂体腺瘤中,45%为单激素腺瘤,包括17例催乳素细胞腺瘤(prolactin cell adenoma,PRL型腺瘤)、11例生长激素细胞腺瘤(growth hormone cell adenoma,GH型腺瘤)、9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cell adenoma,ACTH型腺瘤)、8例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细胞腺瘤(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Iuteinizing hormone cell adenoma,FSH/LH型腺瘤),13%为双激素腺瘤,31%为多激素腺瘤及11%为无功能性腺瘤。按临床有无激素分泌的症状,分为功能性腺瘤(89%)和无功能性腺瘤(11%)。结论:虽然垂体腺瘤的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但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患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因此可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对其进行功能性分类、研究,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延,形成新生血管,因此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活化.除了经典的造血功能以外,是否内皮祖细胞也是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血管生成效应的一个靶点.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信号途径.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首先将细胞分为无血清DMEM培养液对照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00,1 000,2 000 U/L组、促红细胞生成素(2 000 U/L)与ERK抑制剂FR180204(50 μmol/L)共同作用组,分别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Matrigel、Western blot法检测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管腔形成能力及Bcl-2表达.然后将细胞分为无血清DMEM培养液对照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2 000 U/L组,促红细胞生成索(2 000 U/L)与JAK2抑制剂SD1029(10 μmol/L)共同作用组,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浓度的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明显增强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迁移的细胞数及形成的管腔数,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效应.当加入ERK抑制剂FR180204后,与促红细胞生成素2 000 U/L组相比,这些效应明显减弱.此外,促红细胞生成素上调p-ERK1/2的表达,当加入JAK2抑制剂SD1029后,p-ERK1/2的表达明显下调.提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内皮祖细胞功能活化,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依赖JAK2的ERK信号途径调节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观察组予以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月经失血图(menstrual hemogram, PBAC)评分、子宫体积、卵巢功能[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雌二醇(estrogenic hormone, E2)]水平。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痛经评分、PBAC评分低于对照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AMH、LH、FSH、E2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于子宫腺肌病可改善痛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晨尿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全定量测定在鉴别经典型与过渡型乳房早发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的女童初诊时进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LHRH)激发试验及尿LH、FSH全定量测定,其中53例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49例诊断为单纯乳房早发育(premature thelarche,PT)。对PT患儿随访半年后观察其青春发育进展情况(性激素水平、生长速率、骨龄及第二性征发育等),并将其分为经典组(24例)和过渡组(25例),比较初诊时血、尿LH水平与FSH水平间的相关性及相关参数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预测效能。结果:2组患儿血清LH水平与其晨尿LH水平呈正相关,在经典型和过渡型PT患儿的初诊时晨尿LH/FSH比值分别为0.50±0.35和1.16±1.0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更一步证实了尿LH/FSH比值在鉴别经典型与过渡型PT中的优越性,其预测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55.6%。结论:采用全定量测定法来检测晨尿促性腺激素以替代采血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简便性及可重复性,初诊时晨尿LH/FSH比值是一种无创、可靠的鉴别经典型与过渡型PT的方法,对早期预测PT转化为CPP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化学发光免疫法对女性血清性腺激素的检测与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5月-2019年5月,对80例不孕症(A组)与80名健康妇女(B组)均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法实施女性血清性腺激素检测。结果A组血清睾酮(T)、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较对照组高,而孕酮(P)、雌二醇(E2)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女性血清性腺激素实施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能够作为女性不孕症的辅助诊断依据,便于指导患者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为卵泡发育和卵巢甾体激素合成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促性腺激素.早在1931年Fevold就注意到LH对卵巢功能的影响.1935年Stein通过对女性不孕相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发现LH异常升高与排卵障碍有关.1959年Falck提出的"两种细胞-两种促性腺激素"学说,明确了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LH 协同作用是卵泡正常发育和成熟的基础,成为深入研究卵巢生殖生理的理论依据和当前迅速发展的辅助生殖技术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堃  彭德强  赵萌 《系统医学》2023,(10):163-167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卵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组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卵巢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术后3、6个月两组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水平均升高,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71%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与性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指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时细胞对胰岛素介导的生理作用减弱,即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性激素包括雄性激素[主要是睾酮(testosterone,T)],雌激素(estrogen,E)[主要是雌二醇(estradiol,E2)],孕激素(progestogen,P),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SHBG),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on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anadotropin-raleasing hormone,GnRH)。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IR与性激素密切相关,IR可影响性激素,而性激素的异常也会影响胰…  相似文献   

16.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最早作为生长因子被认识,近些年来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体内研究较多。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干细胞凋亡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孕14dSD大鼠胚脑皮质,体外先悬浮增殖培养后贴壁诱导分化。巢蛋白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以微管相关蛋白2、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取第3代神经干细胞向培养基中添加0.5,5,50,500U/mL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另设不添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对照组。应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检测神经干细胞凋亡,微管相关蛋白2检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的分化。结果与结论:加入≥5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神经球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显著下降(P<0.01),分化培养后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提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降低体外培养鼠胚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促进其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认为,肾移植后贫血得到纠正与血中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有关.检测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变化情况,并分析其评估价值.方法:收集于2005-05/12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移植中心行肾移植手术的肾移植患者20例,对治疗及实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分别于肾移植术前1天、术后3,5,7天、第2,3,4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息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移植前(P<0.05),并于术后3周左右达到高峰(P<0.01),峰值为术前水平的3.5倍左右.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逐渐升高.监测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有助于预测和评估移植肾功能恢复和发生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肥胖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6年1-6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66例PCOS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COS患者减重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8.5±3.5)kg/m2,明显低于减重前的(31.2±1.6)kg/m2 (P<0.05),PCOS患者减重后睾酮(testosterone,T)及空腹胰岛素较减重前明显降低(P<0.05),而减重前后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LH/FSH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10%组患者月经及排卵恢复情况、基础体温(basal body temperature,BBT)双相发生率明显高于减重≤5%组及5%<减重<10%组(P<0.05).结论 在PCOS患者治疗过程中予以系统化护理,可明显提高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黄体生成素受体(1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主要定位于男性睾丸间质细胞,以及女性卵巢鞘膜细胞和颗粒细胞,该受体与垂体释放的黄体生成素(1uteinizing hormone,LH)及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ionic gonadotropin,CG)结合并发挥作用。在男性,CG在胚胎形成早期即可诱导睾丸间质细胞成熟,LH主要在青春期后始动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促进男性性成熟,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年来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培养研究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关促红细胞生成素脑保护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损伤区域脑组织细胞学形态,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浓度,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后2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000 U/kg、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1 000 U/kg,并设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后,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浓度.结果与结论:形态学结果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高剂量组较生理盐水组皮质神经细胞存活数量增多,损伤程度减轻;促红细胞生成素高、低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丙二醛浓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高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剂量组,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剂量组(P<0.05).提示经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使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神经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增加,可显著改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清除自由基,拮抗过氧化损伤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