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腭裂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腭裂修补术小儿90例,随机分为3组:舒芬太尼组、芬太尼组及氯胺酮组,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基础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HR、SBP和DBP)与基础值比较,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在麻醉诱导期有明显下降;气管插管及拔管时与基础值接近;氯胺酮组在气管插管及拔管时3项指标均有明显升高.舒芬太尼组拔管时间短,苏醒期间的躁动发生率低,为6.7%.结论:舒芬太尼在小儿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中能更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并提高苏醒质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并间断推注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5minMAP、HR、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steward苏醒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咳嗽反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的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苏醒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10岁、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诱导和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2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停药至气管拔管、苏醒、清醒的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瑞芬太尼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和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苏醒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4.
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红  沈通桃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25-1827
目的:观察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小儿扁桃体切除术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组(FR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FR组用芬太尼4μg/kg,麻醉维持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0.1~0.4μg/(kg.min)泵注。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BP、HR、SpO2、术毕停药至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呼吸抑制、喉痉挛、躁动或哭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FR组在术后苏醒期SBP、HR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R组。结论: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维持可更好地满足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醒恢复快、术后急性疼痛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与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时比,探讨丙泊酚TCI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0例全麻下行扁桃体摘除术的小儿,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TCI组(P组,n=15)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n=15).P组采用效应室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为4μ/mL;S组吸入2.5%七氟醚.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以及手术开始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术毕停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的意识状态以及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麻醉诱导时的最低平均动脉压(MBP)低于S组(P<0.05),插管反应发生较少;S组在手术开始后最高MBP高于P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毕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都较低,但P组患儿拔管后10min的OAAS评分高于S组.结论 丙泊酚靶控榆注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与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比较,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6.
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31例,随机分为R组和F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诱导和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停药至气管拔管、苏醒、清醒的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插管前、插管后、插管后5min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插管后30minR组的心率低于F组,平均动脉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②R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及停药至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 ③两组患儿术前、术中SpO2无明显变化,R组患儿在气管拔管后SpO2〈90%。术毕R组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的发生率、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F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瑞芬太尼泵注全身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瑞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全静脉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ASAⅠ~Ⅱ分级颅内动脉瘤病人28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组(F组),记录两组在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前后各时段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以及术毕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较基础值降低(P<0.01);F组血压、心率值在插管即刻、插管后5m in较基础值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R组则下降(P<0.0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麻醉维持阶段循环血流动力学稳定,PETCO2均维持在30~40 mmHg之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R组明显短于F组(P<0.05)。结论:微量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诱导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质量优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I~Ⅱ级,择期行小儿扁桃体切除术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组(FR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FR组用芬太尼4μg/kg,麻醉维持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0.1~0.4μg/(kg·min)泵注.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BP、HR、SpO2、术毕停药至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呼吸抑制、喉痉挛、躁动或哭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FR组在术后苏醒期SBP、HR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R组.结论: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维持可更好地满足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醒恢复快、术后急性疼痛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方法选择行扁桃体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Ⅰ组)和芬太尼组(Ⅱ组)。麻醉诱导:Ⅰ组瑞芬太尼(静脉泵注),Ⅱ组芬太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Ⅰ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泵注),阿曲库铵。Ⅱ组丙泊酚,芬太尼(间断给药),阿曲库铵。监测指标包括插管前、插管时、手术中10分钟、手术结束时,清醒拔管时的MAP,HR和SpO2记录从停药到清醒的时间,是否再入睡。结果I组插管时、术后拔管时MAP和HR低于Ⅱ组(P<0.05)。I组术中10分钟及手术结束时的HR低于Ⅱ组(P<0.05)。I组苏醒时间短于Ⅱ组(P<0.05),I组再入睡率低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可提供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和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与单纯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0例择期行斜视矫正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组,Ⅱ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麻醉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及苏醒情况,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术中30min、术中60min及拔管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脑电双频指数.结果:两组在术中维持血压及心率较基础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Ⅱ组在插管时血压与心率升高明显,与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Ⅱ组使用丙泊酚量较Ⅰ组显著增加(P<0.05),瑞芬太尼用量也有增加.Ⅰ组拔管期躁动的患儿比例与Ⅱ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中安全、有效,复合咪达唑仑后更为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曲马多与芬太尼联合使用对小儿瑞芬太尼一丙泊酚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麻醉维持均选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持续输注。诱导插管后,C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T组与T-F组均注入曲马多2 mL/kg,同时T-F组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芬太尼lμg/kg。记录术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客观疼痛不适评分(OPDS)、躁动评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T-F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较C组和T组延长(P<0.01),但离室时间三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拔管后,OPDS及躁动评分C组>T组>T-F组(P<0.05);躁动发生率C组>T组>T-F组,其中T组、T-F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马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对于预防小儿瑞芬太尼一丙泊酚全麻苏醒期躁动、哭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控性。方法:选择期眼科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观察组)和异氟吸人全麻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ug(kg min)和丙泊酚,对照组麻醉组维持用氟醚吸入,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异氟醚吸人浓度和丙泊酚输注速度,观乏、气管拔管和清醒捍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察组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组(p<0.05)。结论:瑞芬太复合泊酚静脉全麻可为小儿眼科手术提供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适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氯胺酮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PR组40例,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K组40例,采用丙泊酚和氯胺酮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T1)、诱导插管时(T2)、手术开始(T3)、拔管时(T4)血流动力学的指标。记录术毕患儿的苏醒情况、拔管时间及恶心呕吐和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插管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的血压、心率较K组平稳(P〈0.05);停药后拔管时间,PR组较K组明显缩短(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苏醒时躁动和哭闹的发生率,K组高于PR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可使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唇腭裂修补术中患儿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唇腭裂患儿10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研究组患儿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儿给予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后情况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1.32%,对照组患儿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6.42%,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小儿唇腭裂修补术中给予患儿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全麻与异氟烷吸入全麻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12岁。择期行腭裂修复术小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P)组和对照组(Ⅰ)。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法和药物。P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Ⅰ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清醒后疼痛评分。结果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结论 瑞芬太尼一异丙酚靶控全麻更适合于小儿腭裂修复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4~10岁,择期在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下的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芬太尼组),每组20例,分别以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芬太尼静脉注射诱导及维持麻醉,连续观察入室至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气管拔管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的发生率、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后苏醒迅速,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与芬太尼比较,瑞芬太尼具有术中循环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不同停药时间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4-10岁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延长瑞芬太尼停药时间组(A组),手术结束即刻停药组(B组)。术毕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记录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小儿完成手术所需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使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一直维持到拔管是安全的,对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的影响小,并能有效降低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与小儿腭裂修复术中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行腭裂修复术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20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注异丙酚2 mg/kg、阿曲库铵0.75 mg/kg,R组静注瑞芬太尼2.5μg/kg,F组静注芬太尼3μ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维持:两组均静脉泵注异丙酚50~100μg/(kg.min),阿曲库铵5~10μg/(kg.min),R组泵入瑞芬太尼0.08~0.5μg/(kg.min),F组则泵入芬太尼0.07~0.25μg/(kg.min)。记录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中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清醒拔管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结果:MAP: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R组低于F组(P<0.05),HR:插管时和手术结束时R组低于F组(P<0.05),拔管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R组小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中麻醉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氯胺酮、七氟烷、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头颈手术小儿1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七氟烷组(C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E组),各20例。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术中10 min、手术结束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D、E组均低于A组(P0.05~P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B、C、E组均短于A组(P0.01)。结论:与氯胺酮比较,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缩短苏醒时间,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麻醉效果与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择30例ASA-I~II级,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分别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R组)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F组)进行麻醉,观察麻醉前、切皮时、缝合时的血流动力学、术后拔管时间及苏醒期有无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R组麻醉过程中SBP、DBP、HR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R组手术切皮及缝合HR 低于F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R组较F组相比,术后苏醒时间缩短,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减少.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为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和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