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医源性子宫动静脉瘘(MV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医源性动静脉瘘患者超声检查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特点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二维黑白超声显示无明显特征性表现,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五彩镶嵌的特征性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表现为高速低阻的特点,收缩期峰值流速(PSV):38-103cm/s,阻力指数范围(RI):0.28~0.48.此为动静脉瘘的特征性改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临床诊断子宫动静脉瘘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动静脉瘘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1例子宫动静脉瘘声像图特点及彩色频谱特征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1例子宫动静脉瘘均为继发性;二维声像图8例子宫肌层呈蜂窝状液性暗区改变,3例二维声像图子宫肌层无明显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例具有极丰富"五彩镶嵌"彩色血流,2例可见条状的血柱,仅1例见小范围局限性五彩血流;频谱为高速低阻动静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为(0.40±0.05);11例患者中,9例进行止血、宫缩剂等保守治疗痊愈,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痊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为临床子宫动静脉瘘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深静脉及血栓,检测血栓有无、范围、部位、血栓程度及彩色血流充盈情况。结果: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二维超声显示血管内有无低回声或略强回声或充盈缺损,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无血流信号及狭细血流信号;溶栓治疗后血栓声像明显消失或明显改善;脉冲频谱观察血流速度,测返流频谱时间及频谱有无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确诊断率93.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子宫腺肌瘤的血流信号分布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患者进行术前经腹二维超声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5例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瘤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符合率为93.2%。超声典型特征是子宫腺肌瘤无包膜,内部回声呈粗大的颗粒状并内有小的无回声区,肿块边缘欠规则,子宫可呈局限性隆起呈非对称性增大,血流分布呈星点状,多普勒血流频谱显示为低速高阻力或呈静脉低速血流。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瘤根据超声特征和血流分布及彩色多普勒频谱特点,为超声诊断提供极有价值的依据,并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大大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外孕破裂与卵巢黄体破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8例宫外孕破裂与25例卵巢黄体破裂的经阴道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二维超声表现:宫外孕破裂与卵巢黄体破裂两者均表现为一侧附件区混合回声包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杂乱,盆腔、腹腔内可见液暗区。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宫外孕破裂一侧附件区混合回声包块内及周边显示点状、条状血流信号,有时可记录到类滋养层周围血流频谱;卵巢黄体边缘见特征性的环状血流信号,多普勒血流频谱主要表现为低阻力型频谱。结论因阴道探头距盆腔器官、病灶近,分辨力高,能更好地显示细微结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官外孕破裂一侧附件区混合回声包块内及周边的点状、条状血流信号;卵巢黄体边缘特征性的环状血流信号。与经腹超声比较,能明显提高两者的确诊率,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RSA)子宫及卵巢声像图表现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我院妇科门诊20例RSA患者(观察组)和3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均在月经第21天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常规检查,二维技术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回声类型、卵巢大小及回声特点,彩色多普勒技术显示其子宫内膜螺旋动脉及卵巢动脉血流,用脉冲多普勒技术测量其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及结构优良率,子宫动脉、子宫内膜动脉流速、RI、PI及及卵巢动脉流速、RI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检测子宫内膜及卵巢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能为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提供新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参考,对诊断女性内生殖系统疾病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病变诊断的正确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华安县医院收治的124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124例患者进行良恶性分组,分析二维图像特征与血流信号检出率。结果:124例乳腺肿块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中,94例良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诊断率为94.68%,二维超声表现为:78例形态规则,占82.98%,85例边缘光滑,占90.43%,75例内部回声均匀,占79.79%,85例超声显示后方回声正常或有增强现象,占90.42%,91例纵横比1,占96.81%;(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多数肿块血流信号稀少甚至没有,较大的乳腺纤维瘤内部或周边可见细条状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超声可测及低速、低阻动脉血流,中心与周边相差不大)。30例恶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检出率为93.33%,二维超声表现为:25例形态不规则,占83.33%,23例边缘不光滑,占76.67%,内部回声不均匀共18例,占60%,26例后方回声衰减,占86.67%,28例出现微钙化,占93.33%,24例纵横比1,占80%,(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大的肿块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血流信号形态不规则,分布杂乱,可见穿支性血流,从周边穿入到肿块内部,走行弯曲,缺乏正常末梢血管渐细的特点,阻力指数较高,肿块内部0.7,周边相对较低)。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图像鉴别结果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辨别度、检出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癌的二维声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为92.3%,大多数乳腺癌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内有砂砾样钙化,彩色多普勒检出丰富血流信号。结论:二维超声图像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综合判断在乳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是目前乳腺癌普查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林静  林立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94-1495
目的探讨中期妊娠胎盘植入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对3例完全性胎盘植入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进行探查。结果子宫明显增大,胎盘后完全缺如子宫肌层区域。胎盘与子宫接触的地方有异常血流环绕,且胎盘间有速度比较高的静脉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产后胎盘植入是有肯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睾丸扭转患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例睾丸扭转均手术证实,其中5例经外科手术复位成功,其主要超声表现为睾丸附睾增大,睾丸实质内血流信号减少,6例因睾丸坏死而被切除,其主要超声表现为睾丸回声不均匀,睾丸内血流信号消失。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明确睾丸扭转程度,判断睾丸存活与否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阴囊急诊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琦  杨怡 《亚太传统医药》2010,6(1):115-116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块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上的差异。方法:将47例疑是乳腺肿块患者,首先用二维超声明确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等一般情况,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记录血流分级,用频谱多普勒测量病灶内部及边缘多处血管并记录最高的流速峰值、阻力指数等参数。结果:①临床怀疑乳腺肿块47例,超声检出乳腺肿块47例;②良性组与恶性组在二维声像图特征上有较大差异;③良性组与恶性组在Adler分级及频谱分析(Vmax、RI)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组均高于良性组。结论: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乳腺肿块准确、简便;②综合分析和评价二维超声、CDFI血流Adler分级、肿物内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指标有助于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子宫肉瘤患者40例及子宫肌瘤患者42例的超声影像资料,分别为子宫肉瘤组(40例)与子宫肌瘤组(42例)。观察比较两组肿块超声影像边界清晰度、回声类型以及内部结构,总结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的超声影像特点。结果:子宫肉瘤组边界清晰3例,边界模糊37例,清晰率为7.5%;子宫肌瘤组边界清晰32例,边界模糊10例,清晰率为76.2%,子宫肌瘤组肿块边界清晰率明显高于子宫肉瘤组(P<0.05)。子宫肌瘤超声影像大多表现为中强回声,内部多为实性结构,而子宫肉瘤多表现为蜂窝状回声、内部结构呈蜂窝状。子宫肉瘤组血流征象显示肿瘤病灶内及周边可见大量形态不规则血管,血流方向紊乱,可见镶嵌样彩色血流;子宫肌瘤患者影像显示彩色血流多分布于肿瘤周边,血流方向规则。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二维超声在甲状腺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02例甲状腺癌患者,在患者的同意下,对其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二维超声检查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血流丰富程度以及其他检测指标。结果:经诊断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漏诊1例,误诊1例,二维超声诊断漏诊5例,误诊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98.04 %(100/102)高于二维超声89.22 %(91/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流丰富程度高于二维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期收缩期峰值速度为(41.26±10.56)cm·s~(-1)高于二维超声诊断的(25.13±10.34)cm·s~(-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阻力指数为0.81±0.14高于二维超声诊断的0.50±0.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颈部淋巴结检出率等均高于二维超声诊断,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病灶周边无声晕、有微钙化、低回声,与二维超声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诊断甲状腺癌患者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二维超声诊断均可行,但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更优,诊断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如有必要,可将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二维超声诊断联合使用,旨在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实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超声对肿块定性的诊断符合率。方法:以高频二维声像图为基础,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本文对179例乳腺实性肿块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对比。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在肿瘤边界、形态、边缘回声、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灶、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超声诊断乳腺癌93例中术后病理证实80例,符合率86%;超声诊断乳腺良性肿块86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79例,符合率91.9%。结论:根据高频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诊断乳腺实性肿块的良恶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术前超声对乳腺实性肿块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汉川市中医医院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9例NP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结果确诊,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比较,观察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结果:49例NPM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1.8%,其中3例患者误诊为乳腺癌,1例患者误诊为增生性结节。二维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或欠规则,包膜回声不明确,内回声不均匀;肿块区域可见血流显示者38例,Alder半定量分级:0级者5例,Ⅰ级者3例,Ⅱ级者17例,Ⅲ级者3例,测得频谱血流者32例,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均值26.3 cm·s~(-1),阻力指数(RI)均值0.5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对乳腺包块及内部血流形态及走行进行分析,从而提高NPM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邓建群  李彬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01-10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510例卵巢肿瘤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分析,二维超声常规检查附件区肿物的大小,引入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并对肿块内部的血管进行多点采样,进行彩色多普勒评分并获得最小阻力指数(CDUS+RI)。结果:卵巢良恶性肿瘤二维超声的形态学表现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腹水的检出率为53%,良性肿瘤腹水的检出率为2%,良恶性肿瘤的CDUS和RI均值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利用二维超声形态等特点和彩色多普勒探测肿瘤内部血流RI值,可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具有完整病理诊断资料的乳腺实性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声像图有其各自特点,两者在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均匀与否、有无钙化、肿块纵横比、是否合并腋窝淋巴结肿大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肿块内血管丰富程度、阻力指数均有差异。结论超声声像图表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有助于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超声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具有完整病理诊断资料的乳腺实性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声像图有其各自特点,两者在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均匀与否、有无钙化、肿块纵横比、是否合并腋窝淋巴结肿大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肿块内血管丰富程度、阻力指数均有差异。结论超声声像图表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有助于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高频超声成像对颈型颈椎病的阿是穴(包括压痛点和动痛点)进行初步定位和定性研究,探索其规律,为针灸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每位患者均同时具有可定位在3条定位线任意一条线上的动痛点、压痛点及对照点,使用点对点高频超声实时动态成像技术,扫查定位每个点并记录其超声层次解剖及肌束膜二维超声改变、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血流丰富程度,分析其超声特征。结果:(1)超声层次解剖及肌束膜二维超声改变:患者的动痛点和压痛点处解剖层次依次为皮肤层、皮下脂肪层、浅层肌肉组织层、深层肌肉组织层、椎骨,皮肤为线状高回声,皮下脂肪层为低回声,肌筋膜为线状高回声,肌层以低回声为主,其内肌束膜呈清晰的线状等回声,椎骨为强回声后方回声衰减。与对照点相比,动痛点93.3%(28/30)表现为肌束膜回声增强或者增厚(P0.05),压痛点96.7%(29/30)表现为肌束膜回声增强或者增厚(P0.05),动痛点和压痛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二维声像图中肌束膜呈清晰的线状等回声,动痛点和压痛点中肌束膜表现为回声增强或增厚。彩色多普勒声像图中动痛点及压痛点可见闪烁不稳定点状血流信号或稳定短棒状血流信号;(3)血流丰富程度:动痛点中有56.7%(17/30)的点数彩色血流信号达到Ⅱ级,压痛点中有83.3%(25/30)的点数彩色血流信号达到Ⅱ级,对照点中无(0/30)点数彩色血流信号达到Ⅱ级,动痛点和压痛点血流信号达到Ⅱ级的比率较对照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动痛点和压痛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型颈椎病的动痛点和压痛点在高频超声成像中,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动痛点和压痛点的声像图特征相似,高频超声成像对颈型颈椎病阿是穴具有定位及定性价值,对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0例患者的病变血管在二维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频谱多普勒方面均有显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无创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客观评价药物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