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山东省疟疾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至1988年以县(市区)为单位发病率已连续三年降到1■以下,经卫生部抽查复核确认山东省基本消灭疟疾。1989年全省发生疟疾22例,发病率为0.0028■。1990年根据疫情报告发病58例,发病率为O.0072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近年来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1984年全省发生间日疟4429例,年发病率仅1.66%∞,然而小范围内的暴发点仍频频出现,且多发生于闽西北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分布区,为探讨其发生规律,1984年进行了以下调查。 方法 在全省疟区对“四热”(疟疾,疑似疟疾、原因不明及感冒发热)病人进行血检,在疟原虫阳性病例较前一年有明显增加的地点,对病例周围人群访问当年疟史或血检疟原虫,以自然村或工地为单位统计发病率。凡发病率比上一年成倍增加且发病人数在10例以上者列为疟疾暴发点。同时调查外来人口籍贯,人数、移入时间及疟疾发病率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1994~2007年广西天峨县基本消除疟疾后监测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广西天峨县基本消除疟疾后1994~2007年疟疾在当地的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统计分析该县1951~1993年疟疾疫情报告和基本消除疟疾后1994~2007年发热病人血检发现的疟疾病人资料.结果 1958年发病率为558.89/万,1971年发病率为825.48/万,1990~1993年疟疾发病率控制在0.53/万以下.1994~2007年共血检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10 792人,疟原虫阳性57人,阳性率0.05%,其中内源性和外源性病人分别为28例和29例.结论 尽管13年间该县疟疾病人的数量不多且呈现高度分散,但从本世纪开始当地的内外源性疟疾病人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4.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 5 0年代疟疾在涪陵区流行蔓延。195 1年疟疾发病率为 183.2 1 ,江河流域丘陵地带居民疟疾感染率在6 0 %以上 ,居涪陵各种传染病首位 ,占传染病总数的 80 %。经过多年的防治 ,疟疾发率降至较低水平。为探索疟疾流行规律 ,总结防治经验 ,巩固防治成果 ,现将涪陵区疟疾流行及防治情况总结如下。1 疟疾发病情况195 0~ 2 0 0 0年共发生疟疾 6 5 914例 ,死亡 5 5例 ,年均发病率为 17.4 4 。5 0~ 90年代末 5个阶段 ,发病率分别为 97.0 5 、19.6 2 、0 .18 、0 .38 和 0 .0 6 。2 流行强度与范围解放后曾发生了 3次大的流…  相似文献   

5.
金坛市是以中华按蚊为单一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 ,5 0年代末和 70年代初发生两次疟疾暴发流行 ,年最高发病率达 30 % ,最高发病人数 10万。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 ,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1983年疟疾发病率已降至 1 以下。但 1986年以后 ,因出现献血员疟疾 ,疫情出现回升 ,1987年献血员较多乡镇的疟疾发病率比全市疟疾发病率高 10倍 ,献血员疟疾病例占全市总病例的 83% ,为探讨献血员疟疾流行特点 ,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 ,控制献血员疟疾传播 ,1988年起进行献血员疟疾控制研究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 献血员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6.
兴义市原为疟疾高度流行区 ,解放初期疟疾年发病率为 2 2 3/万。曾在 1 957年砜塘乡发生疟疾局部暴发流行。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 ,局部地区存在有微小按蚊。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性防治 ,1 980年全市疟疾发病率降至1 /万以下 ,1 985年经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此后在全市范围实施监测管理 ,现将 1 986-1 995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1 .1 病例侦察以主动侦察为主 ,被动侦察为辅 ,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疑似感冒、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进行登记和血检 ,年血检率要求达当地总人口的 3%~ 5%。1 .2 病例根治对确…  相似文献   

7.
外来流动人口是经济开发地区疟疾发病的高危人群 ,也是疟疾暴发流行的重要社会因素。作者就 1991~ 1999年深圳石岩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特点及防制策略进行了探讨。1 发病概况石岩位于深圳市西北部 ,属丘陵地区 ,1984~ 1987年曾出现疟疾局部流行 ,年发病率为 94 .7 ~ 32 .1 ,外来人口发病占 90 %以上。1988~ 1991年发病率控制在 5 以下。随着大规模经济开发 ,1992年石岩出现疟疾暴发流行 ,95 %以上发病者为流动人口。经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发病率逐年递降 ,近3年 ,年发病率控制在 1 以下 (表 1)。表 1  1 991~ 1 999年流…  相似文献   

8.
邳州市是以中华按蚊为惟一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1960、1971年曾发生2次暴发流行,发病率分别高达53.12%和42.37%。1990年发病率已降至1/万以下。之后每年疟疾发病一直处于散发状态,但时有局部暴发点出现。为探讨该市疟疾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对全市2000-2006年发生的128例疟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梧州市位于华南地区 ,北纬 2 3°,东经 111°。1993年 ,梧州市有 30 10 0 1人口 ,30 7km2 ,年平均最高温度为 2 6 .4℃ ,年平均最低温度为 17℃ ,年平均湿度为 78% ,年均总雨量 15 0 4mm,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为海拔 2 4m的山地地形。1 疟疾发病率195 3年疟疾发病率最高为 812 0 .3/ 10万 ,以后逐渐下降。至 196 3年发病率为 12 74.7/ 10万 ,经过控制 ,发病率再次下降 ,从 1973年至 2 0世纪末发病率始终控制在 0 .3/ 10万以下。2 疟原虫种类在 195 7年和 196 3年 ,共检查了 432例疟疾病人。结果间日疟 2 31例 (5 3.47% ) ,恶性疟 181例 (4…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疟疾防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市疟疾防治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防治的原则 ,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经长期不懈努力 ,取得较好效果 ,疟疾发病率近几年一直控制在 0 .2 /万以下。为了使疟疾防治工作深入发展 ,对我市疟疾现状分析如下 :1 发病情况全市 1 996~ 1 998年疫情报告的疟疾病人依次为1 1 4、1 2 0、62例 ,合计 2 96例 ,均为间日疟。其中本地感染的疟疾 2 2 7例 ,外地感染输入疟疾 69例。本地感染的疟疾发病率依次为 0 .1 7/万 ( 88例 )、0 .1 8/万 ( 93例 )、0 .0 9/万( 46例 )。本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依次为0 .0 7% ( 48/ 6691 0 )…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疟疾回升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为非稳定性疟疾地方性流行区。建国后的1960和1970年曾发生两次间日疟暴发流行,1970年全省发病率高达16944.40/10万。经过广大疟防工作者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全省疟疾发病已降至较低水平。到1994年全省仅发生疟疾813例,发病率降至0.91/10万,实现了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1995年全省发病757例,较上年下降7.69%。但是在豫南的局部地区却出现了疟疾暴发流行,个别村发病率高达37.81%。由于局部暴发流行的影响,1996~1998年连续3年全省疟疾发病呈逐年回升趋势。为了探讨疟疾回升的原因,为今后防治制定对策,我们对其开展了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洪泽县疟疾疫情回升因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泽县位于东经118°,北纬33°,系非稳定性疟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疟疾流行。1973年疟疾发病率达11.35%,后经多年反复查治,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1986年已降到1‰以下。但从1988年起疫情明显回升,局部地区发生了暴发流行,1989年进行现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分析苏州市近期疟疾流行特征, 为制订适合苏州市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2007-2012年苏州市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专报系统的疟疾信息, 并结合苏州市现有疟疾监测资料进行 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07-2012年全市共发生疟疾318例, 其中本地病例28例, 均为间日疟, 占病例总数的8.81%, 年发病率 为0.07/10万; 输入性病例290例, 占病例总数的91.19%, 年发病率为0.77/10万, 其中间日疟233例, 恶性疟20例, 混合感染 1例, 卵形疟1例; 6年间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输入性病例有所上升, 后3年已无本地感染病例。结论 结论 苏州市本地感染疟 疾病例达到消除状态, 输入性病例增多。应加强跨地区疟疾联防联控和强化各类流动和出入境人员疟疾管理工作的措 施。  相似文献   

14.
自 1 991年以来 ,我县疟疾防治效果日渐显著 ,发病率逐年下降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抗疟效果 ,为总结经验 ,推动疟疾防治工作的深入 ,现将我县 1 991 -2 0 0 0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1 流行特点1 .1 发病情况1 991 -2 0 0 0年疟疾共发病 1 90 1例。 1 991年疟疾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 ,此后年发病数和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自 1 993年起 ,年发病率连续 8年控制在 1 /万以下 ,并连续 4年控制在 1 /1 0万以下 (表 1 )。表 1 仁寿县 1991-2 0 0 0年疟疾发病情况统计年度人口数发病数发病率 ( /10万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 0…  相似文献   

15.
绵阳市 195 0~ 1999年共报告疟疾 174 4 80例 ,死亡 87例 ,年平均发病率 85 .79/ 10万 ,年平均死亡率为 0 .0 4 / 10万。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并存的复媒介区所报告的疟疾病例占总数的6 1.0 % ,通过 4个阶段的防治 ,发病率从 195 3年的 10 91.4 2 / 10万 ,降至 1999年的 0 .0 38/ 10万。从 1992年起 ,各县、区发病率均在 0 .0 1 以下。 1996年止 ,已有 6县经过省考核验收达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 材料与方法本文疟疾发病、死亡资料、人口资料来自《绵阳疫情资料汇编》。蚊媒、疟疾荧光抗体资料来自本站监测资料。2 结果2 .1蚊媒调查…  相似文献   

16.
苏鲁豫皖鄂五省疟疾联防会议,于1991年11月27~29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两年来,五省的疟疾防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取得了很大成绩。据疫情统计,1990年五省共发生疟疾病人42808人,比上年降低了22.39%;其中江苏省发病2906例,发病率为0.45(?);山东省发病58例,发病率为0.007(?);河南省发病1781例,发病率为0.208(?);安徽省发病28938例,发病率为5.34(?);湖北省发病9125例,发病率为1.73(?)。在五省的501个县(市)中,已有417个县(市)的发病率低于1(?),占83.23%,其中有160个县(市)无病例报告,占31.9%;有315  相似文献   

17.
海安县地处苏北平原里下河地区 ,是以中华按蚊为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在六、七十年代曾发生两次间日疟暴发流行 ,年发病率高达 3 0 .1 3 % ( 1 960年 )和2 4 .65% ( 1 972年 )。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 ,1 989年发病率降至 1 /万以下。此后 ,发病率持续稳定下降 ,1 992年为0 .1 6/万。 1 993年 ,根据历史发病情况、地理环境及农作物种植等 ,选择该县海南乡和雅周镇作为疟疾监测点 ,现将 6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1 .1 病原监测1 .1 .1 发热病人血检 每年 5~ 1 0月乡 (镇 )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对“三热”(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分析1995-2014年沙洋县疟疾防制效果, 为调整和制定消除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1995-2014年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例582例 (其中输入性病例9例), 年均发病率为 0.53/万。疟疾发病率从1997年2.30/万逐年降至2010年0.02/万, 下降了99.13%。疟疾病例占传染病疫情报告总数的构 成比也从1997年的21.23%下降至2010年的0.07%, 下降了99.67%。2011-2014年连续4年无本地疟疾病例发生。但近 年来输入性疟疾呈逐年上升态势。结论 结论 该县已达到国家 《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 疟疾防控工作已从控制阶段转入消 除阶段, 但今后仍应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 不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9.
星子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南临鄱阳湖 ,北连庐山。境内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全年平均气温 17.3℃。疟疾曾是严重危害该县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地方病 ,1969年疟疾发病率高达 918.82 /万 ,占到该县同年传染病发病总数的 62 .65 %。自1976年列入九江地区 5县区疟疾联防以来 ,实施“二根治、一预防”(疟疾现症病人根治、疟疾休止期根治和高疟地区全民预防服药 )。使发病率逐年减少 ,效果显著 ,1990年发病率为1.4/万 ,1991年后无病例报告 ,达到了卫生部《控制疟疾标准》的要求。1 流行概况据 195 0 - 1990年疫情报告统计全县共发生疟疾 675 88例…  相似文献   

20.
疟疾是长兴县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1963年曾发生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暴发流行,总发病率为14.50%,其中恶性疟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56%,死亡率高达3.99/万.经过20多年的综合防治,发病率逐年大幅度下降,1982年降至2.43/万.自1983年起转入监测.现将1983—1994年疟疾监测的情况报告如下.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