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及防护策略.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结果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未发生重大职业危害事件.结论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客观存在,但是只要防护措施得当就能避免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诊科院前急救时护士职业危险因素.方法:对114名急诊科护士采取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职称护士均有不同程度受到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职业危害.其中主管级护士受到危害最低,士级护士受到危害最高.结论:调查结果表明,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危害机遇大,要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建立职业防护管理系统,制定安全可行的操作程序,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以增加急诊科护士的防护意识。方法:分析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多种因素可造成急诊科的健康危害,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相对淡薄。结论:应加强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教育,使其学会如何趋利避害,以减少对健康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及其诱发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及其发生原因,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结果:针对急诊科护士各种职业危害的诱发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结论: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的现状,了解对职业性损伤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和心理因素的认知程度,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探讨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尽量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危险,以确保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性损伤防护能力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性损伤的定义、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职业防护知识等。对急诊科1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专人发放,采用统一的解释术语,并当场收回问卷。结果:急诊科护士职业性损伤知识知晓率较低,针刺伤的发生率高,发生针刺伤后进行血液检测率低,进行一般操作时戴手套率低,对职业性损伤的防护意识较差。结论:应定期对急诊科护士进行职业性损害的健康教育培训,培养学习职业性损伤防护知识的主动性,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加强专业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使护士了解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及现状,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健康的身体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避免发生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张则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63-64
急诊科处于抢救生命的第一线,接诊患者多,病情复杂多变,由于工作性质及环境因素,急诊科护士面临众多职业危害因素,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降低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日常护理工作及环境,总结出急诊科护士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结果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指出应树立全面的防护管理理念,规范护理行为,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结论 对各种危害因素,及时地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能够有效地保障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探讨急诊科护士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社会性职业危害因素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将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点,有利于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仲爱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F0003-F000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资料,回顾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中芷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总结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化学药物损伤、物理性损伤、社心理因素等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自坊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加强身心锻炼,可以减少职业暴露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金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95-2896
目的:为使广大医务工作人员认识戊二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能安全使用戊二醛以减少职业危害。方法:调查接触2%戊二醛的100名护理人员、了解有无职业危害发生以及采取过何种防护措施。结果:38名护理人员在接触2%戊二醛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12名护士在使用2%戊二醛未采取防护措施。结论:部分护理人员对戊二醛的职业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防护意识不强,造成接触戊二醛后发生职业损伤。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能降低戊二醛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1.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健全职业防护管理体系,增强护士防范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加强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使护士在确保惠儿安全的同时,要注意自身的职业安全,把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方法针对易引起消毒供应室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加强职业损伤防护知识培训工作,制定并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结果:提高了供应室人员预防职业损伤的意识,各项防护措施落实到位,降低了供应室职业损伤的发生率。结论: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预防职业损伤培训工作,加强职业安全管理,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本市三所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护士86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自行设计"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表进行职业防护意识调查。结果: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防护措施"、"自身健康危害"、"污物废物处理"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二甲和二乙医院(P〈0.05);二甲医院"防护措施"得分明显高于二乙医院(P〈0.05),而二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自身健康危害"得分明显低于二乙医院(P〈0.05);二甲医院及二乙医院的"污物废物处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劳动关系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的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甲医院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最高,其次是二乙及二甲医院;另外,护士的护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级别不同,职业防护意识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职业安全培训是否可有效降低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 选取我院180名临床护士(肾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骨科、手术室及ICU)为研究对象.首先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调查过去一年内护士与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的因素如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发生频率,发生密度),针刺伤发生后正确处理伤口的知晓率及上报率,不良操作习惯(回套针帽,分离针头及不戴手套)的发生情况等.然后对受调查护士进行职业安全培训.职业安全培训包括全面性防护的概念、防护措施、有关针刺伤的危害、安全操作技能以及发生刺伤后的处理流程等.经过安全培训后再次采用问卷调查护士培训后一年内以上指标的发生情况.结果 培训前针刺伤的发生率为84%,针刺伤发生密度为5.2次/人,污染针头刺伤的发生率为68%.而职业安全培训后针刺伤的发生率为47%,针刺伤发生密度为2.3次/人,污染针头刺伤的发生率为22%,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安全培训前护士自我防护情况,正确处理伤口知晓率为23%,及时登记上报率为15%,培训后正确处理伤口知晓率为86%,及时登记上报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中不良习惯的情况,培训前回套针帽发生率为76%,分离针头发生率为82%,不戴手套发生率为68%,而培训后回套针帽发生率为31%,分离针头发生率为24%,不戴手套发生率为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士经过系统职业培训后,操作中不良习惯改善,针刺伤发生率下降,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原因以及防护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急诊内科护理人员38名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我院外科、内科、妇产科以及儿科护理38名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职业损伤情况.结果 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以及护理人员自身心理因素,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引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结论 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是客观存在的,实施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避免发生职业危害事件,从而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新疆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189人作为研究对象。将人口学资料、职业暴露和工作满意度编成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锐器伤发生率为70.4%,工龄短、学历和职称低的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次数多为2~5次;大多护理人员防护行为欠佳,知识主要来自学校教育;有过锐器伤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低,工作满意度低的易发生锐器伤。结论除应加强护生岗前培训和职业防护管理外,还要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18名在职妇产科护士进行工作状况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职业暴露以及自我防护。结果有95%的护士及100%的助产士有污物接触及污染情况,均有防护不当出现。结论妇产科护士存在职业暴露风险且职业防护意识较差,只有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普及及职业暴露处理措施,才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云南省省、县两级医务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现状,探讨自我保护意识和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对职业暴露防护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45名云南省省/县两级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个人情况、艾滋病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针刺伤情况及对职业暴露态度、发生职业暴露的频率等.结果云南省省、县两级医务人员对HIV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知晓率达92.68%,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2.10%,自我保护意识也基本形成,但仍普遍存在以针刺伤或锐器伤为主要职业暴露问题.结论基层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还存在潜在的危险,应进一步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训,尽可能地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江静尧 《中外医疗》2010,29(19):12-13,15
目的了解住院部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常见住院传染病病例及住院时间的统计和其它危险因素的分析,以采取相应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结果乙肝和菌痢的住院人数和住院时间减少,肺结核的住院人数及住院时间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来艾滋病、手足口病等已有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候多,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薄弱,护理工作繁忙、琐碎,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结论临床护士职业暴露在医技人员中比例大,危险性高,护士在工作中如能通过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操作中严格按医疗护理程序进行,作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就完全能够避免和减少职业暴露对自身的伤害。我院管理者近年来给予医护人员很多人性化的关怀,重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加护士人力资源,投入使用具有防止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医疗器材,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临床医护人员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甘健玲  林奇荣 《河北医学》2011,17(8):1104-1106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损伤原因的调查,提出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市不同单位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务及不同学历的12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造成锐器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①缺乏预防损伤的标准和规范;②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缺乏岗前培训;③紧急情况下工作忙乱出错;④产品本身质量问题。结论: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利器损伤的发生以预防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