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静脉注射心律平治疗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复律作用及口服用药预防其复发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心律平的复律疗效为77.4%,心动过速的终止环节主要为旁道逆传和房室结快径逆传。口服心律平300~600mg/d,随访3~24个月,其预防PSVT复发的疗效为64.5%。静脉注射心律平可终止心动过速的24例病人,口服心律早的预防效果(70.8%)明显优于静脉注射不昭终止的7例病人(42.8%)。笔者认为心律平在PSVT的复律和预防复发中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7岁。因患颅内基底节区出血(CT证实)于1989年入院。经治疗1月余,病情稳定。近2周来,曾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反复发作,多次使用ATP或异搏定静脉注射,均可终止发作并恢复窦性心律。但在给ATP治疗时,多次出现窦性停搏(2.8~10秒),并出现阿-斯综合征,经胸部捶击抢救脱险。口服心律平150mg,每日3次,以预防PSVT发作,但效果不好。当PS-  相似文献   

3.
心律平与异搏定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心律平和异搏定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60例PSVT患者分成心律平组和异搏定组,心律平组给予心律平35~70mg静脉注射,异搏定组给予异搏定5~10mg静脉注射。结果心律平和异搏定治疗PSVT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异搏定组较心律平组高。结论PSVT应首选心律平,异搏定可作为一线药物,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心律平一次口服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律平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证实静脉用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有较好的疗效。但对口服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发作尚未见报道。本文应用一次性口服心律平治疗3例持续性房性心律失常,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例1,男,56岁,冠心病伴阵发性房颤。既往静脉注射心律平有效,本次因阵发心悸一天就诊,ECG显示为房颤,心室率106次/分,超声心动图(UCG)结果显示左房50mm,左室56mm,与发作后48小时给口服心律平450mg,服药后2.3小时转为窦性  相似文献   

5.
心律平与异搏定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心律平和异搏定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提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对我院60例PSVT患者随机分成心律平治疗组和异搏定治疗组,心律平治疗组给予心律平35~140mg静脉滴注,异搏定治疗组给予异搏定5~10mg静脉滴注。结果心律平和异搏定对PSVT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异搏定较心律平高。结论 PSVT应首选心律平,异搏定可作为一线药物,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心电图特点,对比研究和评价静脉药物终止PSVT发作的疗效、起效时间,以提高复律成功率.方法 对2000年8月~2005年10月经我科食管电生理检查确诊PSVT的32例患儿的心电图(ECG)结果 及药物复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ECG示心率180~220次/min,QRS波呈室上性,P波与T波融合,ST段轻度压低;(2)ATP组与心律平组、ATP组与西地兰组、心律平组与西地兰组转复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1)心电图上鉴别房性和交界性较困难.(2)对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和严重并发症的小儿PSVT首选ATP;心律平与ATP一样可作为一线药,合并预激综合征者尤其应首选心律平;合并心力衰竭者首选西地兰.  相似文献   

7.
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同复律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复律方法对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04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32例PSV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5例未行复律,纠正诱因后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应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16例,复律成功4例,成功率为25%,平均复律时间为10s;应用ATP治疗17例,成功10例,成功率58.8%,平均复律时间为11.6s;应用心律平缓慢静推13例,成功7例,成功率53.8%,平均复律时间为8.6min;应用西地兰快速饱和法9例,成功4例,成功率44.4%,平均复律时间4.9h;异搏定4例,成功2例,平均时间11.2min。结论 为避免长时间的PSVT给心脏带来的负担,在心电监护下可先试行兴奋迷走神经及快速静推ATP复律,无效者再采用心律平或异搏定复律,伴有心衰者可选用洋地黄。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方法,观察了2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静脉注射心律平(Propafenone,2mg/kg)后的临床疗效,并定量分析了其对窦房结及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1.临床资料:①21例中18例用药3~10分钟时PSVT发作终止,其中6例顺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患者于R-R间期平均增加60ms(P<0.01),  相似文献   

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指冲动形成部位或折返环路位于希氏束分支以上的一组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对药物反应良好。普罗帕酮(心律平)应用于PSVT的治疗,优于其他药物。现将2005年5月-2007年5月应用心律平治疗PSUT48例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用心律平复律25例(31例次)及用甲氧胺复律32例(56例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比较其疗效,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心律平组;25例中男16例(20例次),女9例(11例次),年龄24岁~70岁,平均45.2岁。病因:冠心病8例,风湿性心瓣膜病3例,心肌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合并预激综合征1例,法洛氏四联征1例,原因不明6例,病程1年~40年,PSVT发作均经心电图证实。发病至就诊持续15分钟以上,最长达7小时,就诊前未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静脉用胶碘酮与心律平对心脏直视手术后早期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心脏直视手术后出现快速心律失常者104例,其中男63例,女41例,平均年龄21.1±13.89岁,各种先天性心脏病63例,风湿性心脏病3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主动脉窦瘤破裂3例、左房粘液瘤2例。术后对心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描记心电图,测量用药前后PR间期、QRS时限,校正QT间期(QTc),将心律失常者分为胺碘酮组及心律平组。胺碘酮组46例,静脉注射胺碘酮成人150~300mg/次,小儿3~5mg·Kg~(-1)/次,5~10分钟内注入,疗效不满意者15~30分钟重复注射,对反复发作者以0.5~1mg/分钟静脉滴注。心律平组58例,静脉注射成人35~70mg/次,小儿1~2mg·Kg~(-1)/次,3~5分钟内注入,若无效3~5分钟重复注射,总量成人<350mg,小儿<6mg·Kg~(-1)。对反复发作者口服心律平300~450mg/天。疗效判断以心动过速终止或心室率<100次/分为有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为89%。用药前后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均无明显变化(P>0.05)。1例风心,二窄患者术后出现顽固性室上速及快速房颤,经药物及电复律治疗无效,于术后14小时因心源性休克而死亡。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及心律平治疗心脏直视术后快速心律失常其作用迅速、安全且疗效高。  相似文献   

12.
李瑞杰  刘键 《山东医药》1992,32(11):8-9
本文通过对30例正常功能的窦房结静注心律平,并观察了电生理变化,表明治疗剂量的心律平对功能正常的窦房结有明显抑制作用。又通过对11例窦房结功能低下者静注心律平前后观察,证明年龄较大及心脏有病变者,心律平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3年多来收治的Af者并符合转复条件,无应用胺碘酮禁忌症92例,口服胺碘酮半年,观察窦性心律的恢复和维持情况.结果 胺碘酮对窦性心律的恢复并维持率达61.5%,总有效率91.6%;但心脏方面副作用发生多.结论 口服胺碘酮治疗Af有效,但长期口服维持期间要定期随访,观察有无副作用发生,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位改良Valsalva动作(PMVM)与标准Valsalva动作(SVM)对老年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转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于我院就诊实施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诱发PSVT的老年患者88例,采用密封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SVM组43例和PMVM组45例。比较2组患者PSVT的一般特征、成功转复窦性心律以及转复后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PSVT发作频率、发作方式及类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VM组与PMVM组第1次和第2次成功转复窦性心律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3.3%vs 37.8%,4.7%vs 11.1%,P>0.05);SVM组与PMVM组总成功转复率比较,有显著差异(27.9%vs48.9%,P<0.05)。在转复过程中,SVM组与PMV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27.3%,P>0.05)。结论PMVM能有效提高老年PSVT患者成功转复率,且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心律平治疗慢性室性心律失常——50例短期疗效定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定量观察评价心律平口服对慢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短期疗效。患者50例,男女比例1.2:1,平均年龄41±1.69岁,病程3月~15年。临床诊断冠心病12例,二尖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普罗帕酮(心律平)、莫雷西嗪对阵发性房颤(房颤)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房颤病人随机分组,稳心颗粒组、心律平组、莫雷西嗪组.稳心颗粒、心律平、莫雷西嗪的起始剂量分别为27 g/d、450 mg/d、450 mg/d,不超过54 g/d,900 mg/d,800 mg/d,随访期为6个月.结果经治疗后评定稳心颗粒组的疗效为66.7%,心律平组为73.3%,莫雷西嗪组为60.0%,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结论稳心颗粒、心律平、莫雷西嗪均为较好的、安全的预防阵发性房颤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常见的内科心血管急症之一,治疗的首要目的是终止其发作。本文对我院1980年以来资料完整的PSVT84例133例次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其复律方法的选择。1一地资料全组PSVT共84例,其中男45例,女39例。年龄8~74岁。PSVT发作史1天到40年。诊断:子激综合征(WPW)29例,冠心病4例,心肌炎3例,余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按随机方法分成异搏定,ATP、西地兰、心律平,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和食道心房调搏6组。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证实为PSVT。2治疗方法治疗时病人取仰卧位,常规心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的远期疗效。方法:4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经静注西地兰恢复窦性心律后口服胺碘酮,观察其维持窦性心律情况,及对甲状腺、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1年有效率达75%,房颤复发心室率较前显降低(P<0.05)。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比较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和心律平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对比观察胺碘酮、心律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抗心力衰竭治疗相同,观察组应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对照组应用心律平抗心律失常,疗程4周,观察临床疗效、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室性心律失常减少高于对照组(P<0.05),LVEF值增加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6例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停用心律平后恢复.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必须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首选胺碘酮治疗而不宜使用心律平.  相似文献   

20.
口服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副作用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律平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也有一定副作用.我们于1987年11月~1991年3月对住院口服心律平治疗患者的副作用,有计划地进行了观察,现将11O例的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