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性积脂血症对关节内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于伤后1 h~1周内行CT平扫、二维及三维重建检查。结果 65例膝关节积脂血症患者关节囊(髌上囊)出现高低液平面征,均为单侧,右侧35例,左侧30例;CT显示单液-液平面征60例,双液-液平面征5例,液-液平面征上方低密度为脂肪组织,CT值为-50~-120 Hu,其下方为积液或积血密度,CT值为20~50 Hu。合并关节胫骨平台骨折40例,股骨髁骨折6例,髌骨骨折15例,4例未见明显骨折征象。结论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在CT上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是诊断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积脂血症可作为关节内骨折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所致关节积脂血征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关节积脂血征的CT表现。其中膝关节20例、髋关节2例、肘关节2例及踝关节1例。结果 25例关节积脂血征患者均有关节内骨折,关节积脂血征CT表现为关节囊内单液-液平面或双液-液平面,单液-液平面和双液-液平面的不同成分在CT上密度不同,但最上层均为脂肪。其中20例表现为单液-液平面,5例表现为双液-液平面。结论关节积脂血征在CT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常与关节内骨折并存,可作为诊断关节内骨折的可靠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的多排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患者的多排螺旋CT及MRI影像学特征。所有患者于受伤后1 h至1周内行16排螺旋CT和(或)MRI检查,其中,膝关节19例,髋关节4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检查,图像均传递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表面遮盖法、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15例并行MRI检查。结果 23例患者关节囊均出现脂肪-血液界面征,其中1例CT可疑骨折,行MRI检查明确诊断。23例患者中,单液-液平面的17例,双液-液平面6例,液-液平面最上层均为脂肪。结论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在多排螺旋CT及MRI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多排螺旋CT及三维重组可作为检查首选,MRI是诊断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最佳影像学方法;积脂血症可作为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4.
谭莉平  黄迪开  陆建常 《广西医学》2013,(12):1678-1680
目的探讨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TLH)的CT与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的CT及MRI的影像表现。结果28例中膝关节24例,髋关节2例,踝关节、肘关节各1例。9例行CT及MRI两项检查,17例仅行CT检查,2例仅行MRI检查。28例关节囊内均见液-液平面,其中单液-液平面23例,双液-液平面5例,CT最上层为脂肪密度,MRI最上层为脂肪信号。28均有关节囊内骨折。结论CT及MRI均能很好显示创伤性关节TLH,两者结合是显示关节积脂血症征象及关节囊内骨折情况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创造性积脂血症对于关节内骨折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和探讨CT的表现。方法分析和回顾40例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和15例正常膝关节的受试者的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膝关节积脂血症患者关节囊(髌上囊)出现高低液平面征。对骨折的诊断情况也有所价值。结论 CT能够清晰地显示膝关节以及膝关节周围的组织,能为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对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48例膝关节积脂血症患者的X线平片、CT、MRI、超声4种影像学资料进行对照研究。X线平片显示骨折线39例、髌上囊脂-液平面40例;在9例隐匿性骨折中5例显示脂一液平面。CT显示骨折线48例、关节积脂血症48例,三维重建图像能更直观地显示骨折线。MRI显示骨折线45例、积脂血症48例,并同时显示关节内结构损伤。超声显示骨折线15例、积脂血症48例。在9例隐匿性骨折中均显示积脂血症。结果提示4种影像方法诊断膝关节积脂血症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临床需要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7.
黄迪开  谭莉平  陆建常 《广西医学》2012,34(11):1512-1514
目的分析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CT)扫描及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外伤中应用价值,比较两者优势与不足。方法 23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均行CT扫描及MRI检查,分析两者的影像主要特点。结果 CT和MRI骨折、关节积液、关节积脂血症征象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碎片征象CT优于MRI,但CT均不能显示骨髓水肿、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征象,两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各有优势。结论在膝关节外伤诊断方面,CT与MRI检查各有长处,两者相互取长补短,才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细致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低场MRI在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 TLH)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创伤性TLH患者38例,先后采取X线平片和MRI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X线平片检查38例患者中34例存在骨折,2例确诊为TLH,TLH确诊率为10.53%;经低场MRI检查38例患者均存在骨折,均有“脂-液平面”,临床诊断率为100.00%,显著高于X线临床诊断率。另外,经低场MRI检查发现4例隐性骨折。结论:低场MRI检查可对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予以准确诊断,特别是在隐性骨折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苗红  陈亚宾  马茜  吴哲  裴中力 《医学综述》2009,15(9):1438-143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损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8例创伤性膝关节疾病患者的病变类型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MRI诊断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损伤182例,副韧带损伤134例,交叉韧带损伤138例,髌下韧带损伤3例,关节软骨损伤39例,关节囊积液(包括积血)165例,骨损伤136例,与手术或关节镜结果对照,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6.8%。结论膝关节MRI检查是一种安全、准确的影像方法,它可为临床提供关节腔内积血、骨折以及半月板、韧带、关节软骨损伤等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膝关节损伤的MRI表现、病理基础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损伤78例MRI征象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关节韧带损伤48例,MRI表现为黑色条索状韧带影中出现异常信号,呈不规则斑片状、波浪状、团块状、韧带局灶或弥漫肿胀;半月板损伤69例,表现为半月板内点、片、线状高信号;骨折6例;关节软骨损伤42例;关节积液49例;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59例.结论 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典型关节损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关节损伤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评估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意义及特点。结果:19例中17例X线平片和CT未见异常,2例X线平片可疑骨折而CT诊断隐匿性骨折,19例MRI均能显示骨挫伤的部位及范围,但未能显示骨折,部分病例显示韧带损伤及关节囊积液。结论:MRI能全面反映关节各组织结构的损伤情况,但不能明确区分骨挫伤与隐匿性骨折,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有独特作用,但不能显示骨挫伤,X线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与CT、MRI联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医院47例确诊为AS髋关节病变患者HLA-B27检测及CT、MRI影像学资料,分析HLA-B27、CT、MRI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及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41例HLA-B27阳性(87.23%);本组47例患者84个髋关节受累,HLA-B27+CT+MRI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5.24%高于CT的79.76%、MRI的84.71%(P0.05)。CT检查显示42髋关节隙狭窄,22髋骨性关节面破坏,38髋关节面或经关节面下骨破坏,67髋髋臼、股骨头边缘硬化,骨赘形成,31髋股骨滑膜附着处突出;31髋有关节腔积液,11髋关节腔内肉芽组织增生。MRI检查47髋关节间隙狭窄;48髋伴随骨骨髓水肿,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扫描后中度强化;54髋软骨呈不规则增厚、扭曲、变薄,41髋关节面破坏,55髋关节囊明显扩张,可见液性信号影,增强扫描可见关节囊增厚。结论 HLA-B27与CT、MRI联合诊断可提高AS髋关节病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中STR序列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和意义,评价影像学表现诊断膝关节骨挫伤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进行X线、CT、MRI检查,对三者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2例患者X线平片及CT均未见明确骨折征象,MRI有异常信号改变。结论M刚能较早显示隐性骨折或骨挫伤。患者外伤后×线平片或CT未见明显骨折,外伤部位不能承受重力,持续疼痛伴有软组织肿胀,应行ME/检查;脂肪抑制技术STIR及化学位移脂肪成像(them—sat)对显示骨挫伤的敏感性较高,对提高骨外伤的隐性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淋巴管瘤12例,其中CT扫描2例,MRI扫描11例。回顾性分析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2个病例中多房囊性或囊实性11例,均以囊性为主;单房囊性1例;沿组织间隙蔓延生长11例;MRI显示液-液平2例。CT或MR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轻度或中重度强化。结论血管淋巴管瘤多呈多房囊性或囊实性,以囊性为主,易沿疏松组织间隙蔓延,影像学表现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我院骨伤科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患者CT及MRI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比较,同时评估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32例研究对象中,28例为单个椎体病变,3例为双节椎体病变,1例为三节椎骨折,病变部位:胸椎18例,腰椎14例。MRI影像学特点显示椎体形态:楔形16例,倒楔形0例,凹陷形14例,扁平形2例;T1WI低信号10例,T2WI高信号8例,DWI低信号12例,DWI高信号2例;后缘膨隆3例,成角29例;椎弓根破坏0例,T1WI低信号1例;结节肿块0例,环形增厚11例。CT表现为椎体前缘、侧缘可见透亮线。17例局部骨皮质断裂不连,7例椎体前缘双边改变,12例椎体中前柱骨质致密、紊乱,3例经CT判断为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同时可见椎体前缘骨皮质内细小裂隙,仅1例表现为椎体前缘局部骨密度增高与椎体相续。结论通过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MRI、CT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提示两者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对骶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13例骶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骶骨巨细胞瘤的X线及CT均表现为骶骨上部偏心性生长、皂泡样膨胀性溶骨性破坏,部分骨壳破坏中断,向前形成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MRI表现为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不均匀信号;出血偶见,表现为T1WI、T2WI呈高信号,可出现单发/多发液-液平面。结论X线平片及CT扫描对骶骨巨细胞瘤有较重要诊断价值;MRI虽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但可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