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而心率变异分析是判断多种心血管疾病及预后的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强且与猝死等相关性较好的指标[1]。本文对59例高血压病患者间隔一周的两次动态心电图记录进行心率变异分析,探讨其重复性及稳定性以评价心率变异分析的临床实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象选择高血压住院病人59例,均经过美国太空实验室动态血压仪检查,并明确诊断符合WHO标准,其中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龄33至80岁不等,平均年龄52岁,高血压病史2至30年。受检者常规心电图为窦性心律,无频发早搏或传导阻滞,3例有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对动态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运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服用抗精神病药患者与正常人群组的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抗精神病药组的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异常程度高与对照组。结论 抗精神病药导致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程度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静息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诸多因素的作用有关。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是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心率变异(HRV)能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经对心血管系统平衡的调节。目前,评估高血压高病(EH)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指标尚少。本研究通过对126例EH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测,选取夜间(23:00~6:00)静息心率(HR)及心率变异(HRV)进行分析,以探讨EH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改变情况,期望对临床高血压病的诊治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同步进行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24小时的9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各个时段血压与心电图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杓型改变52例(53.1%),无杓型改变(即昼夜节律消失)46例(46.9%);无杓型组中心肌缺血性ST段改变29例(29.6%)和心律失常40例(40.8%)发生率均较有杓型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性ST段改变和心律失常与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有关;同时监测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来酸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晓琼  郑昭芬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179-2181
[目的]探讨马来酸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健康体格检查者24 h动态心电图作为正常对照,比较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马来酸氨氟地平片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析心率时域指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用药前时域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合并左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指数减低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同组其他高血压病患者.经马来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后SDNN、SDANN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参与了高血压的左室重构机制,且其损害程度可能伴随左室重构过程而加重.合并左室肥厚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DNN,SDANN与无左室肥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显示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与病情呈正相关.马来酸氨氯地平片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黄振坚  李爱群 《临床荟萃》1997,12(9):415-416
我们对66例老年患者进行血清脂、载脂蛋白的测定及临床分析.1资料选择1993年2月~1994年4月住院66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22例,男21例,女1例,年龄60~80岁,平均67.2岁.急性心肌梗塞4例,陈旧性心肌梗塞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心绞痛1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合并有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4例,高血脂症8例.脑卒中组22例,男21例,女1例,年龄60~77岁,平均67.8岁.脑出血3例,脑血栓形成17例(急性期9例,恢复期8例),脑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2例.全部患者均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证实.合并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5例,高血脂症4例.对照组22例,男21例,女1例.年龄60~76岁,平均65.1岁.全部均为住院体检患者,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病史.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正常,头颅CT检查无脑血栓形成.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住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时抽血.分别行甘油三酯(TG)、TC、HDL—C、apoA一1、apoB一100测定.①血清脂均采用酸法,②载脂蛋白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③统计学处理;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检查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观察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关系。结果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及传导阻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律失常者心率变异性和非室性心律失常者心率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小儿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测定心率变异性有助于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8.
心率变异能够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特别是迷走神经对机体平衡的调节 ,也能反映生理、病理状态下两者的平衡状况。本文采用心率变异的时域性指标比较了急性心肌梗塞后不同临床情况心率变异的变化 ,旨在进一步了解心率变异在临床上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2 0 0 0~ 2 0 0 1年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治疗的病人共 76例。其中男 49例 ,女 2 7例。平均年龄 (67 2±8 6)岁。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 2 4~ 72h内行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1 2 记录及分析的指标1 2 1 室性心律失常 频发室早、成对室早、短阵室速、持续性室速、室颤。1 …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后负荷过重,易导致左心结构的一系列改变,并影响左室的舒张功能。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研究高血压病左心结构类型特征及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提高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扩大及左室舒张功能变化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1.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人48例,按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病,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9岁,收缩压160~200mmg,舒张压95~100mmg,经体检,心电图、X线等检查排除了冠心病、心瓣膜病、心肌病及其它心血管病及继发性高血压。设正常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9~60岁,平均46±4岁,经体检,病史及辅助检查无心脏病征象,血压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与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及心律失常,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病(EH)组38例、EH合并2型糖尿病(2DM)组38例与健康体检组40例的HRV特点及早搏发生情况.结果 EH组和EH合并2DM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比较所有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01);EH合并2DM组与EH组比较除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 > 0.05),24小时每5分钟的节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Index)、24小时5分钟的节段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NNIndex)、连续正常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等参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01).EH组及EH合并2DM组的早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01).结论 动态心电图HRV监测可以判断老年EH与EH合并2DM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对疾病的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悸患者的病因,研究心悸与心律失常、心率变异及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24例心悸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结果 DCG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ECG);心悸发作时心律失常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悸显著高于房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与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女性心率变异性降低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心悸发作与心律失常、自主神经紊乱、内分泌紊乱有关,心悸患者(尤其是女性)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调控功能明显受损.心悸患者有器质性病变者少.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选择了20~39岁男女各20人进行了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现报道如下。本组40例正常青年人均是我院职工,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检、x线胸片、血脂血糖化验、平静心电图检查,确定无心血管疾病者为对象。使用双通道MEMOPORTC监视器及携带式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我们对78例患者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简称ABPM),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78例,男52例,女26例,40~86岁。为排除高血压病对结果的影响,均选择无高血压病史者,心肌梗塞严重并发症者也被排除,患者均经ECG、动态心电图及心脏B超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4.
陈则君 《临床医学》2011,31(5):57-58
目的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探讨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在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对4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HRV长程时域指标及每小时心率指标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房颤组心率变异分析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RR之差的均方根、相邻RR之差〉50 ms占窦性心搏的百分数均明显增高,白天最高与最低心率差值及心率平均值与夜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失常,是持续性心房颤动发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春生 《临床医学》2012,32(3):97-98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于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30例患者,选取31例年龄45~57岁女性患者及同年龄阶段的男性患者26例,分为55~57岁、50~54岁、45~49岁三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T-T改变特点:主要表现在aVF、Ⅲ、Ⅱ导联。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特点:睡眠中或安静状态中ST-T段基本正常,全部ST-T段改变均出现在日间活动或心率较快时。女性ST-T段无改变者有27例,平均心率为78次/min;女性ST-T段有改变者有9例,平均心率为74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不同年龄段比较:55~57岁(2例,22.22%)、50~54岁(4例,44.44%)、45~49岁(3例,33.33%)三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动态心电图比较:26例男性患者中有1例发生ST-T段改变,占3.85%;31例女性患者中有9例发生ST-T段改变,占2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ST-T改变的女性患者进一步做心得安试验,有6例ST-T恢复正常。结论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多为功能性,应主要治疗自主神经功能及调节内分泌。  相似文献   

16.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文毅  包瑛 《临床荟萃》1999,14(2):61-62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作为一种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近年来受到普遍重视,但关于病毒性心肌炎HRV改变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病毒性心肌炎和正常儿童的HRV分析,旨在探讨病毒性心肌炎HRV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组:病毒性心肌炎28例,均为1994年11月至1998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住院病例。诊断标准符合1994年修订的标准。均为急性期患者,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8个月至13岁(平均年龄7.1岁)。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ST-T改变16例,心律失常12例。对照组:正常儿童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5~12岁(平均年龄7.8岁)。常规检查均无心肺疾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人血压变异性与心律失常的相关联系,分析血压变异性作为检测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2年3月就诊的老年患者,对其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认140例患者可以进行临床研究。采用美高仪MGY-ABP1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记录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测量,根据收缩压总变异系数对其分为2组,即高变异组与低变异组,分别对其进行24h以上的血压测量,并采用十二导联美高仪动态心电图(ECGLAB-HOLTER12.NET)分析系统进行24h以上的连续监测,统计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两组24h、白昼与夜间的动态血压,观察血压变异系数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发现,白昼低变异组期前收缩率高于高变异组,夜间则相反,而24h内比较则无差异性;夜间及24h室性心律失常高变异组要显著高于低变异组,白昼则无明显差异;高变异组组间比较,室性心律失常夜间发生率显著高于白昼,而低变异组前期收缩率白昼显著高于夜间。结论老年人随着血压变异性的升高,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越大,作为检测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一项指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HRV)的相关性。方法将2013年3月-5月住院的3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疾病组(其中单纯冠心病11例、单纯高血压病13例、两种疾病合并者10例为再次按疾病类型分为各亚组),30例非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间颈动脉IMT与24 h动态心电图HRV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合并组、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病组IMT均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相比,仅合并组的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5 min节段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内-中膜增厚(IMT≥1.0 mm)23例,其中合并组8例,冠心病组10例,高血压病组5例,高于对照组的2例(P〈0.05),但疾病组HRV降低(SDNN〈100 ms)18例,包括合并组7例、冠心病组6例、高血压病组5例,与对照组11例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IMT与SDNN、SDANN呈负相关(r=-0.574、-0.544,P〈0.01),对照组IMT仅与SDANN呈负相关(r=-0.392,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病变、自主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损害明显,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张慧 《临床医学》2007,27(9):23-24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悸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与心率变异指标的变化。方法对50例阵发性心悸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其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心率变异指标并与5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阵发性心悸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阵发性心悸组SDNN及SDANN值降低。结论阵发性心悸患者的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调控功能明显受损,应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对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符合使用环磷腺苷葡胺适应证的心血管病人,用150mg环磷腺苷葡胺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2周,于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分别作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心率的变异。结果:用药前后对照比较心率及心率变异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用药期间无一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结论:环磷腺苷葡胺静脉滴注对心率变异无显著影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