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食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6年5月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9例,横行剪开胆囊管1/2~2/3周径或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置入胆道镜,完成胆道探查后一期缝合切开处或置"T"管引流。结果 39例均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31例Hem-o-lok夹闭胆囊管,5例T管引流,39例全部取净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55~150min,平均92min,术中出血20~60mL,平均18mL,术后1例胆瘘,腹腔引流7d痊愈。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LCHTD)”39例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0 ~220min,平均125min.术后住院4~14d,平均7.5d.术后7周T管造影或胆道镜复查,无异常后拔除T管,合并糖尿病患者延迟至12周.无胆道残留结石及胆总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合理应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好,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本院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9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8例,30例为单纯胆总管结石。以上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以及T形管引流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为60~120min,平均9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小于30ml,无一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出现胆漏,持续3d左右。平均住院天数为7d,出院后第4周行T管造影,根据具体情况可拔除T管。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轻、恢复快、平均住院天数少等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的应用和并发症的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221例腹腔镜下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1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0例中转开腹。169例放置T管,术后10周158例经T管造影或超声检查,无残留结石后拔管;11例再次经T管瘘道行胆道镜取石,无胆漏出现。52例Ⅰ期胆总管缝合,术后4例再发胆总管结石,行EST治疗,术后胆漏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9.5d。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T管的留置与否需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对169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然后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7例因胆囊三角区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5例因术后1个月发现胆总管结石而行ERCP,其余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肝外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一期缝合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30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结果30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70 min。术后住院时间6~10 d。术后2例发生胆瘘,经保守治疗10 d痊愈。术后随访,1例术后13个月胆总管再发结石,经ERCP检查取石而愈,余29例无结石复发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在基层医院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体会,评估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胆道扩张及T管引流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otomy T-tube drainage,LCT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4例术前行ERCP+EST,手术成功20例,手术时间70~180 min,平均120min,1例因术中病理示胆囊黏液腺癌,中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18例留置T管。患者术后第1天均可下床活动和进食,术后12 d行T管造影夹闭T管。术后30~40 d(平均34 d)拔除T管,2例发生胆漏,其余病例无胆道狭窄、胆道出血和残余结石等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2个月胆管结石复发经T管窦道取石。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具有创伤轻、患者痛苦小、康复快、腹腔脏器干扰少等优点,同时能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是目前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并复杂性胆管结石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ERCP联合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保胆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胆石症的微创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HD7年1月-2009年5月,笔者对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3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进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取石后均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然后再进行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保胆手术。术后2天行ENBD管造影,确认无结石后拔除ENBD管。结果39例病例均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所有患者均行EST。经取石网篮或球囊导管一次取石成功,术后均放置ENBD管引流,后3天进行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本组39例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3min,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保胆手术后均无并发症,ENBD导管造影无胆总管残余结石,住院时间4-10天,平均7天。结论ERCP联合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保胆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彻底、可行的有效方法,即能彻底清除胆囊及胆总管的结石,又能保留胆囊及胆囊的功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的诊断明确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216例患者,除4例患者手术中转外,其余212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其中153例患者行T管引流,59例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胆总管一期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T管引流组.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有选择的行胆总管一期缝合,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实施了精心的护理。结果 90例均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完成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无l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0min。出血20~50mL,术前、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汪开贵 《安徽医药》2009,13(12):1505-1506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09年6月间,对43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高度怀疑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患者,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用胆道镜探查胆管并清除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中,18例探查阴性,25例发现胆总管结石,直径2-6 mm。21例以取石网套取后,一次或分次自胆囊管取出;4例用取石网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行胆总管侧壁小切开33例,留置T形管5例,全组无并发症,术后平均8.4 d出院。结论经胆囊管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无论是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都可考虑选择经胆囊管途径行胆管探查取石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比较两种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80例本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B组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管镜取石、T形管引流术联合LC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手术成功率95.0%,结石残留率5%;B组手术成功率100%,无结石残留。且B组在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几个方面均优于A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管镜取石、T形管引流术联合LC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较好,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6月340例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切开胆总管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结果 340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行胆总管Ⅰ期缝合32例,308例常规放置T管。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开展安全可行,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避免患者奔波劳苦、恢复快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再发性胆道结石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45例再发性胆道结石的病人,采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联合电子胆道镜术中取石治疗,并放置T管引流;术后根据T管造影结果,决定拔T管或用电子胆道镜经T管瘘道取石。结果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00min,平均出血70ml,术后24h进食及下床活动,术后5~8d带T管出院。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再发性胆道结石的是一种可行的、安全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治疗86例胆总管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合并胆囊结石的微创意义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胆总管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患者中有79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3例经胆囊管途径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6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所有患者随访至今,仅1例患者残余胆总管结石,术后用胆道镜经T管取石治愈。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微创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75岁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20年8月68例≥75岁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均分为缝合组和引流组,缝合组予LC+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引流组予LC+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法.方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采用四孔法,建立气腹置戳卡(Trocar)同腹腔镜胆囊切除(LC),先采用特制取石钳直接取石,然后用胆道镜检查及取石,最后切除胆囊并于胆总管置T管,于温氏孔置引流管.结果62例均取石成功,无中转开腹,结石大小0.6~3.0 cm,最多一次取5枚,手术时间124~176 min,出血10~60 ml,术后随诊0.5~3年无肠粘连或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LCDE)是可行的,术中纤维胆道镜假路径的建立有利于操作,胆道镜置入胆总管时间快、准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28例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均完成腹腔镜下手术,7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平均手术时间92 min,术后复查MRCP或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术中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6月,32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中切开胆总管,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胆道造影.结果 320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291例常规放置T管,29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结论 LC联合会术中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纤维胆道镜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并发结石的入路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 P20胆道镜对64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选择性施行胆道探查取石术,其中经胆囊管入路26例,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38例。结果:①经胆囊管人路取净结石24例,残留结石2例,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②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取出结石34例,推入十二指肠3例,阴性探查1例。一期缝合17例,术后胆漏2例,引流1周内愈合;置放T形管21例,术后无胆漏。残留结石1例,经T形管窦道取石成功。结论: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人路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但对不适宜的患者仍应坚持切开胆总管前壁,探查取石后酌情行一期缝合或置放T形管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