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守付  杨关根 《山东医药》2009,49(10):111-112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现原发灶的同时确定有肝转移,另外有25%的结直肠癌患者将来会出现异时性肝转移,其中20%-35%的患者肝脏为惟一转移部位。孤立性肝脏转移未经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9个月。不过,临床上发现,某些比较早期的结直肠癌就已出现肝转移,分化比较好的结直肠癌似乎更容易发生肝转移。因此,结直肠癌出现肝转移并不意味着失去治愈机会。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现将其手术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肝脏是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最常见器官,报道近23%51%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即伴有肝转移〔1〕。手术切除是肝转移瘤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而80%51%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即伴有肝转移〔1〕。手术切除是肝转移瘤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而80%9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治疗〔2〕,肝脏介入治疗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灌注提高肝脏局部血药浓度,同时阻断肿瘤供血,达到姑息性治疗甚至治愈肝脏肿瘤〔3〕。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有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结直肠癌、两项影像学检查证实肝转移癌、无法外科手术切除、同期未进行化疗且根据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50分、预计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复杂的过程,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对转移机制的理解和深入研究有助于寻求解决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方法,当前研究认为microRNA参与了肿瘤的转移与复发,通过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microRNA的研究,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归纳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microRNA的研究进展,回顾了microRNA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分子机制,表明microRNA在肿瘤转移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多学科诊疗团队(MDT)讨论后制定的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MDT讨论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DT讨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结直肠癌MDT总计为1 953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4 535人次讨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553例患者肝转移灶和111例患者肺转移灶被认为可切除。另有261位最初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接受系统化疗联合分子靶向以及介入等综合治疗后,转化为可切除,建议接受肝转移灶切除手术。实际上总计772位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肝转移灶切除,其中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有581例,而接受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步切除的患者有248例。肝切除手术中仅有87例患者(11.3%)实施解剖性肝切除,绝大多数实施非解剖性肝切除。肝转移灶切除手术中联合射频消融的有62例(8.0%)。术后病理提示R1切除的有18位(2.3%)。 结论复杂结直肠癌病例推荐行MDT讨论。扩展手术适应证、应用二步肝切除术、联合射频消融等局部毁损治疗可以扩大肝转移灶手术的适应人群。初始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如状况耐受,建议给予强烈的个体化转化治疗,争取转化后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3):110-115
结直肠癌患者容易出现肝转移,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是目前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唯一方法.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转移病灶的手术进展情况:包括通过新辅助化疗或分阶段肝切除等方法提高肝转移病灶的手术切除率、肝转移灶切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腹腔镜下肝转移灶切除的影响及优势,肝移植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应用等.本文旨在结合结直肠肝转移的手术进展和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1-2]。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有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有15%~25%患者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可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3-7]。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2],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8-9],而肝转移灶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 evidence of disease,NED)”状态]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为30%~57%[10-14]。有一部分最初肝转移灶无法根除的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15]或达到NED状态。因此,通过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以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16-17]。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虽得到广泛发展,但许多方案的使用对晚期患者预后仍不尽如人意,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和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仍需进一步探索。肿瘤微环境已被证明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中肿瘤微环境相关细胞的作用不可忽视,由于肿瘤微环境内的相关细胞在遗传上是稳定的,因此可能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有关肿瘤微环境相关细胞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关系的相关报道日益增多,现就近年来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成分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预后因素及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及Log-rank检验显示,肝转移灶最大直径、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诊断肝转移时碱性磷酸酶(ALP)最高值3个因素对其预后影响有显著意义;将这3个预后因素纳入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时ALP最高值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全组3种治疗方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手术切除组和化疗组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局部治疗组和手术组之间,局部治疗组和化疗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转移灶最大直径、原发病灶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时最高ALP值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肝转移灶最大直径越小、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时最高ALP值正常的患者预后越好;手术切除联合化疗目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9.
虽然手术仍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段,但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方面发展迅速。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和分组治疗逐渐成为诊疗规范。对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围手术期也应实施标准化疗,是否加用靶向药物尚无定论。实施转化性化疗时应选择高效化疗方案,并尽量缩短疗程,且一旦转移灶转化为可切除,就应积极安排手术。肝转移灶不可切除的患者,是否切除原发灶也存在争议。在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方面的新技术发展迅速,可改善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06/10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5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肝转移是结直肠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约有50%的结直肠癌最终发生肝转移.不经治疗的肝转移癌中位生存期为5~9 个月[2].自1940年Catell等成功实施第1例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以来,外科手术是迄今为止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有效的方法.如今,每年将近1/3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都可行手术治疗[3].  相似文献   

11.
肝脏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大多数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为初始不可切除,为了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需要在多学科团队的基础上,讨论并确定治疗策略和治疗目标。欧洲临床肿瘤学会指南被广泛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策略的制定,是临床医生需要遵循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吴涤尘  何庆泗  谭伟 《山东医药》2003,43(24):41-42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的晚期病变 ,约 2 0 %的结直肠癌患者初次就诊时就发现有肝转移 ,其中未经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 7~ 1 0个月[1] ,而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后又切除肝转移灶者 ,5年生存率达 2 5 %~3 9%[2 ] 。对部分结直肠癌并肝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手段[2~ 5] 。但能否同期切除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灶 ,目前尚有争论 [5]。 1 997~ 2 0 0 2年 ,我院对 8例患者同期切除结直肠癌并肝转移灶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探讨同期切除结直肠癌并肝转移灶的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本组 8例中 ,男 5例 ,女 3例 ;年…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术切除是其中的标准治疗方法,此外还有一些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此文就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Kaplan-Meier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3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3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mo.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460)、原发肿瘤部位(P=0.568)、原发肿瘤最大直径(P=0.250)、原发肿瘤组织学分级(P=0.589)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关,而性别(P=0.048)、治疗前血清CEA水平(P=0.023)、肝转移灶数目(P=0.000)、肝转移灶最大直径(P=0.001)、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1)、肝转移灶手术与否(P=0.002)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P=0.028)、肝转移灶数目(P=0.001)、肝转移灶最大直径(P=0.001)、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P=0.049)、肝转移灶手术与否(P=0.003)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最大直径、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肝转移灶手术与否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越低、肝转移灶数目越少、肝转移灶最大直径越小、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有效且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治疗方式。随着外科技术尤其是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从外科手术中获益。化学药物的发展以及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的应用,使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为可切除,从而使更多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对于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外科手术联合射频治疗的方法可延长生存期。多学科合作团队诊治模式的广泛应用,使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化疗及外科治疗策略的优化使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期得到了明显改善。本研究拟利用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库数据评价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变化以及探讨其与治疗策略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2月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按确诊年度,分为2010~2011年、2012~2013年、2014~2015年、2016~2017年四组,比较其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及外科治疗策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86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从2010~2011年度的20个月提高到2016~2017年度的33个月。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从23.0%提高到45.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从9.5%提高到35.2%。接受原发灶切除和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患者生存优于单纯化疗组、单纯原发灶切除组和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结论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整体生存得到显著改善。在接受化疗的同时,患者接受外科治疗策略比例的增高与生存率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61例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病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治疗策略、住院费用、随访状况等,进行生存状况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的相关因素。 结果肝转移灶可切除患者中,同期切除肠道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与分期切除患者的住院费用分别为25693元、34129元(P<0.05),手术并发症(分别为24.5%、20.5%)和总生存期方面(分别为48.5月、47.0月)无显著差异。肝转移灶不可切除且原发灶无症状的患者中,原发灶切除的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好于原发灶未切除的患者(分别为19.0月、9.3月,P<0.001)。肠道原发灶分化Ⅲ~Ⅳ级、肝转移灶≥4个、最大肝转移灶直径≥5 cm、肝外转移、肠道原发灶未手术切除和肝转移灶非手术治疗是影响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6个危险因素各设定为1分,所有患者分为低风险组(0~1分)、中风险组(2~3分)和高风险组(4~6分),5年存活率分别为51%、16%和0%(P<0.001)。 结论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中,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可切除的可予以同期切除,原发灶可切除且无出血梗阻症状的不可切除的肝转移仍建议在合适时机切除肠道原发灶。根据上述6个独立预后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指导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的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患者血清CEA、CA19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脏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和CA19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7%和70.3%;不伴有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CEA和CA199阳性表达率为55.1%和11.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肝转移发生的时间分组,同时性肝转移组CEA、CA19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6%、77.8%,异时性肝转移组二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6%和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表达水平与肝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对预测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西方社会其发病率排在肿瘤的第2位,其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最常见的转移性肝癌.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愈手段,5年存活率超过50%,但仅有10%-20%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确诊时适合于手术切除,因此各种非手术治疗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25Ⅰ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内放射已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新热点,本文拟就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方面的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肝脏是其最常见转移部位。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有效的方法。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肝切除的手术时机的选择一直是外科医生争论的话题。诸如围手术期化疗或者一些其他新的方法,都可以影响手术时机的选择。随着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外科手术技巧的不断进步,目前对于同期肝切除的原则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辅助化疗、外科医生对于可切除性的判断以及病人的体质。笔者综述了近些年来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肝切除的原则剖析,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