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评估复方樟柳碱和鼠神经生长因子单独应用与联合应用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疗效。方法将60例RP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3组,分别给予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A组)、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B组)、二者联合应用(C组),以各组视力(V)、视野平均缺损度(MD)、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Ab)为统计学指标,并设定有效标准计算各组有效率,比较c组与A组、B组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各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均可见V提高、MD下降、Ab升高,C组各指标较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效率大于A、B两组有效率之和。结论神经生长因子与改善脉络膜循环方案联合应用治疗RP能够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克拉霉素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一鼻窦炎(CRS)的疗效。方法克拉霉素片250nag,口服,20次/d,2周后改为1次/d。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1次/d,每次每鼻孔2揿,每揿55μg,2周后改为每次每鼻孔1揿。不伴鼻息肉的CRS(CRSsNP)患者65例,疗程12-20(16.25±1.86)周。伴鼻息肉的CRS(CRSwNP)患者75例,先在鼻内镜下切除鼻息肉,然后开始药物治疗,疗程14-25(20.05±2.07)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比较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治疗后主观自评疗效、Lund-Mackey鼻窦CT评分。结果CRSwNP组治疗后VAS分显著低于治疗前(2.12±1.42vs4.41±1.53,P〈0.05),CRSsNP组治疗后VAS分显著低于治疗前(2.47±1.13VS3.96±1.25,P〈0.05);CRSwNP组治疗后cT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3.12±0.46vs8.25±0.75,P〈0.05),CRSsNP组治疗后CT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3.34±0.41vs7.56±0.62,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主观自评疗效治愈率为54.67%(41/75)和58.46%(38/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R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5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VAD方案)23例:长春新碱加阿霉素加地塞米松;实验组(T—VAD方案)22例:沙利度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长春新碱0.4mg/d中心静脉持续泵入;阿霉素9mg/(m^2·d)中心静脉持续泵人;地塞米松20mg口服第1~2周期(d1-4、d9—12、d17—20),第3周期开始(d1-4);沙利度胺200mg/d口服;28d重复上述方案。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7.3%,对照组为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2.68,P〈0.01),不良反应均可以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较好,安全性好,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思美泰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方法80例NASH患者均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以思美泰(初始治疗:使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每天1000mg,静脉注射,共2周;维持治疗:使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每天1000mg口服,共22周),同时给予甘草酸二铵肠溶片(天晴甘平)150mg,3次/d,共24周;对照组40例,予以甘草酸二铵肠溶片(天晴甘平)150mg,37欠/d,共24周。所有患者均禁酒,改善饮食结构,进行中等量的有氧运动,控制体重。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肝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B超提示脂肪肝程度减轻。其中乏力、纳差等症状改善情况和甘油三酯下降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等基础上,联合思美泰和甘草酸二铵治疗,能有效改善NASH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情况,降低肝脂肪化,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联合抗抑郁剂对治疗反应不佳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75例抑郁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分2组,阿立哌唑组(38例)在原抗抑郁剂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添加阿立哌唑5mg/d(顿服),一周内加到目标剂量10mg/d(顿服),视不良反应情况而定,对不能耐受5mg/d者,可减至2.5mg/d;对照组原抗抑郁剂剂量不变,两组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7、14、28、42天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结果阿立哌唑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5例及5例,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VS14%,P〉0.05),可供分析病例65例。观察终点阿立哌唑组(n=33)和对照组(n=32)HAMD-17减分分别为11.6±6.8和6.8±6.2(t=2.97,P〈0.01),有效率和缓解率分别为58%VS28%及37%VS13%(X^2=5.75,4.98,P〈0.05),阿立哌唑组在治疗的第二周开始出现增效作用;阿立哌唑组比对照组失眠和静坐不能多见。结论阿立哌唑联合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可以增加疗效,耐受性高,增效作用较快,适合于治疗对单一抗抑郁剂治疗部分有效或未能缓解的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注射用利培酮微球与癸酸氟哌啶醇治疗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研究组肌注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对照组肌注癸酸氟哌啶醇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研究组总有效率(78.3%)稍高于对照组(6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两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阴性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的锥体外系(EPS)不良反应低于癸酸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癸酸氟哌啶醇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而利培酮微球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钱江  项燕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2):258-260
目的评价不同平面硬膜外用利多卡因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患者分为硬膜外胃组(GG组)、肠组(GI组)、生理盐水对照组(GSI组),每组各20例,各组在全麻诱导前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ECG)、有创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图(BIS)等。其中GG组在T9-10间隙,G1、GSI组均在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GG组、GI组硬膜外注入1.5%利多卡因试验量3ml,间隔3min再追加12ml,GSI组注人生理盐水15ml。测定感觉阻滞平面范围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后行丙泊酚TCI。设定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ct)为4μg/ml。记录各组在硬膜外加药前、硬膜外加药15min、意识消失时、插管时、插管后1min(设为T1-T5)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和BIS值,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及单位体重的用量;同时记录各组患者意识消失所需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值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消失所需时间GG组最短。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及单位体重异丙酚的用量在L-L时间点时,GG组最低,GSI组最高(P〈0.05)。在时间点T2-T5,GG组HR和MAP与GSI和G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平面硬膜外用利多卡因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异丙酚靶控输注时,可明显减少异丙酚的用量,缩短意识消失所需时间,减轻插管反应,降低异丙酚可能引起的副作用,而且硬膜外阻滞平面越高,其影响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18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药物保守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iA组(73例)给予MTX0.4mg/(kg·d),单次臀部肌注,5d为1疗程;B组(109例)用MTX1mg/kg第1、3、5、7天肌肉注射,四氢叶酸(CF)0.1mg/kg,第2、4、6、8天肌肉注射。比较MTX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异位妊娠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四氢叶酸治疗异位妊娠的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X2=4.04,P〈0.05),药物不良反应低于A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四氢叶酸的8日疗法治疗异位妊娠患者(血B—HCG2000—5000mlU/m1)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亦是特殊部位妊娠术前预处理的有较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自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厄贝沙坦组(38例)和联合用药组(42例).两组患者在控制血糖、血压及其他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厄贝沙坦或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疗程为12周.分别检测入选前,治疗6周和12周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总量和尿白蛋白清除率.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尿蛋白总量和尿白蛋白清除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12周后,24 h尿蛋白总量和尿白蛋白清除率治疗前后差值相比较,联合用药组与厄贝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可进一步减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并延缓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应用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肠炎病儿按应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及对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消旋卡多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体温、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改变、总有效率、止泻时间和总病程。结果治疗组患儿止泻时间[(2.21±0.62)d]及总病程[(5.18±1.32)d]低于对照组[(3.96±2.46)d、(6.98±1.92)d,P〈0.01)]。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55.0%、88.3%)高于对照组(30.0%、68.3%,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lb和消旋卡多曲颗粒合用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确切,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无不良反应,有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内镜下符合疣状胃炎,Hpylori阳性的患者74例,分为治疗组:射频消融+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对照组:单纯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4周后观察疣状隆起消失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治疗组疣状隆起消失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100%和93.94%,对照组疣状隆起消失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29.03%和61.29%,治疗组在疣状隆起消失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Hpylori根除率治疗组93.94%,对照组93.55%,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治疗疣状胃炎疗效确切可靠、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周启声 《现代保健》2010,(32):65-66
目的探讨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3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泼尼松组)15例和观察组(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组)15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肌酐、血沉、24h尿蛋白定量、补体C3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及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肌酐、血沉、24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补体C3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狼疮性肾炎治疗中的综合效果较为明显,也较为安全,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长期影响,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最佳疗程。方法按胰岛素强化疗程,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15、30、60、90d4组,检测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1年、2年后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良好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显著改善,30、60及90d3组在治疗后AI30/AG30较15d组高[(1.48±0.43)mmoL/LVS(1.25±0.40)mmol/L,t=2.40,P〈0.05;(1.83±0.37)mmol/LVS(1.25±0.40)mmol/L,t=2.85,P〈0.0l;(1.90±0.41)mmol/LVS(1.25±0.40)mmol/L,t=2.97,P〈0.01]。治疗结束2年后,各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标均逐渐下降,但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60d组及90d组A130/AG30高于15d及30d组[(1.44±0.51)mmot/LVS(0.87±0.47)mmol/L,t=2.92,P〈0.01,(1.44±0.51)mmol/LVS(1.09±0.55)mrnoL/I.,t=2.44,P〈0.05,(1.52±0.44)mmol/LVS(0.87±0.47)mmol/L,t=2.86,P〈0.01,(1.52±0.44)mmol/LVS(1.094-0.55)mmol/L,t=2.50,P〈0.05],90d组同60d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d及90d组缓解率较高。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为初诊T2DM患者带来长期缓解,适当延长疗程可更能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长效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联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者分为2组:长效胰岛素组(地特胰岛素,简称地特组)和中效胰岛素组(诺和灵N,简称诺和组),每组各28例。所有患者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地特组每天22:00注射地特胰岛素1次;诺和组每天22:00注射诺和灵N1次。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G〈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在4周和16周都明显下降,但地特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诺和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e)在16周时也明显的下降,地特组的下降幅度稍高于诺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诺和组[17.9%(5/28)vs 46.4%(13/28),X^2=5.72,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地特胰岛素或加用每日1次诺和灵N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与诺和灵N相比,地特胰岛素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与香菇多糖(LTN)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ADV单一治疗组和ADV与LTN联合治疗组,疗程6月。结果经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计分、肝纤维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均下降,与单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HBeAg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和血清HBVDNA滴度下降均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HBeAg转换率与单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香菇多糖可以提高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副作用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扶他林乳胶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给予甲钴胺0.5mg口服3次/d,扶他林乳胶剂涂患处,4次/d;对照组(45例):消炎痛25mg口服,3次/d,维生素B,10mg口服,3次/d,雷尼替丁胶囊0.15g口服,2Z~/d,2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6、8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疼痛评分,比较两组疗较及不良反应。结果92例患者在治疗中无一例脱落,顺利完成疗程。观察组治愈38例,治愈率80.9%,对照组治愈25例,治愈率55.6%,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4、6、8周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5.414,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扶他林乳胶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治愈率,不良反应极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单勇 《现代保健》2009,(8):30-31
目的 观察抗病毒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抗病毒胶囊,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片,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后及停药12个月后检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GGT、ALB、GLB均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ALB升高、GLB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12个月后,治疗组在改善ALT、ALB、GLB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DNA阴转率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停药12个月后,对照组的DNA反跳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抗病毒胶囊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改善肝功能,远期疗效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灌注紫杉醇联合顺铂+5-FU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相应动脉灌注紫杉醇联合顺铂+5-FU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48例,其中胰头癌6例,胆囊癌4例,胃癌26例,结肠癌12例。结果紫杉醇联合顺铂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肖化道恶性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79.2%。其中:胰头癌4例(66.7%),胆囊癌3例(75.0%),胃癌22例(84.6%),结肠癌9例(75.0%)。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85.4%)、脱发(87.5%)、神经毒性(37.5%),无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结论局部动脉灌注紫杉醇联合顺铂+5-FU对晚期消化道恶性肿榴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保庆  车建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1566-1568
目的研究来曲唑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及毒副反应与TP方案(紫杉醇+顺铂)化疗的差异。方法观察组40例来曲唑2.5mg/d,口服,28d为1个周期。对照组48例患者TP方案化疗,PTX 135mg/m2,静脉滴注,d1;DDP80mg/m2,静脉滴注,d1—3,28d为1个周期。结果观察组共完成240个周期,平均完成6(4—7)个周期,CR2例,PR14例,SD14例,PD10例,有效率40.0%,临床获益率75.0%。对照组共完成248个周期,平均完成5(3~7)个周期,CR6例,PR16例,SD12例,PD14例,有效率45.8%,临床获益率70.1%;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来曲唑治疗毒副反应较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是绝经、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二者的协同作用。方法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用药组、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每组各40例。联合用药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d,并在治疗的第7个月开始加服干扰素3MU,每周3次;拉米夫定组单用拉米夫定100mg/d,干扰素组单用干扰素3MU。在1个疗程结束时分别评价三组的治疗效果,并在每组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用药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92.5%(37/40)、90.0%(36/40)、70.0%(28/40)和67.5%(27/40),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5);随访结束后,联合用药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和综合应答情况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