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齐鲁针灸流派是齐派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题核心是齐鲁医家。通过整理、挖掘历代齐鲁医家针灸医籍、文献,简述其针灸学术贡献及山东地区针灸发展概况,以期为地域性针灸流派的研究提供借鉴。结果表明齐鲁针灸经过了先秦至今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涌现了诸多医家医著。挖掘整理齐鲁医家针灸医籍、文献及针灸学术思想,有助于齐鲁针灸流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176-1178
齐鲁针灸流派的主题核心是齐鲁医家,因此,对代表人物的生平、著作、针灸学术思想以及后世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对齐鲁针灸流派颇具意义,对促进针灸学发展亦大有裨益。杨继洲,字济时,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撰有《针灸大成》十卷,祖居浙江三衢县(今衢县南乡六都杨村)。其医迹遍及山东汶上、福建建宁(今瓯县)、江苏扬州、河北磁州(今磁县)、河南汤阴、山西平阳(今临汾县)等地~([1]),在山东地区影响极大,确为齐鲁医家。  相似文献   

3.
齐鲁针灸推动了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通过系统收集、梳理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部分齐鲁针灸医家的特色针法和学术思想,深化对齐鲁现代针灸针法优势与特色的了解,以期探索新时期齐鲁针灸针法的传承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4.
钱乙,齐鲁儿科名医,其著作《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他继承前人脏腑辨证理论,始论小儿体质,首创儿科五脏辨证纲领,其五脏辨证理论对后世儿科医家影响深远,并开创了儿科寒凉流派。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中药资源丰富,中药文化底蕴深厚。进入"新常态",齐鲁中药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为缺乏对齐鲁中药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保护方法创新性不足、保护方式系统性不足。因此,有必要界定齐鲁中药文化的内涵,明确齐鲁中药文化的保护范围;进行地方立法,为齐鲁中药文化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利用各种媒介推动齐鲁中药文化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以扁鹊为代表的齐鲁医学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齐鲁文化;并且该省中药材种植环境良好,是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区。齐鲁中医药国际传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开展齐鲁中医药国际传播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客观需要。但是,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齐鲁中医药在文化内涵、中药材种植与质量、品牌建设与宣传、国际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齐鲁中医药界应该不断挖掘和提升文化内涵,提高中药材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化国际话语权与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国际教育与人才建设,提高自身国际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山东力量。  相似文献   

7.
臧应詹,字枚吉,山东诸城人。生活于雍正、乾隆年间,为清代名医,素有“南臧(枚吉)北黄(元御)”之称,邑内享有盛名。据《增补诸城县志》载:“枚吉,莒州训导,承文十五,补诸生。以母老年多病,习越人术,晚年益精,远近目为名医。其治病神奇,不拘成法,而所投辄效。”可见臧氏治病神奇,屡起沉疴,深受人民爱戴。  相似文献   

8.
《湖南中医杂志》2020,(3):20-20,69+172
《松峰说疫》为清代齐鲁医家刘奎所撰写,是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述瘟疫病因、病机、诊断以及防治方法的中医学疫病专著。该书博采前贤瘟疫之论,广收民间治疫验方,参合临证诊疗经验,论理精详,内容丰富。在《山海经》中,有"浮山有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气如蘼芜,名曰薰草,可以已疠"的记载,《黄帝内经》有"治之以兰,除其陈气"的认识。《松峰说疫》中大量记载了焚香、佩香、沐香、服香等预防瘟疫的芳香疗法,对传染病、流行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论述宏详,温、清、补、消莫不糜备,素有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三消”分论之说。齐鲁名医刘启庭主任医师,从事糖尿病研究多年,临床经验丰富,治疗老年性糖尿病,不囿三消分论,组方遣药,亦不拘前人成方窠臼,而是根据老年人的发病特点,在益气养阴的同时,注重温补元阳、调理脾胃、化瘀泄浊,兹就刘师治疗老年性糖尿病的经验,总结如下:1 益气养阴,勿忘温阳 刘师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为阴虚燥热,已成定论,治以益气养阴,自不待言,然老年  相似文献   

10.
齐鲁阿胶历史文化悠久,其阿胶产品被称为中国的滋补养生国宝。阿胶凭借独特的养生良效,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欢迎。传播齐鲁阿胶文化,将推进我国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一带一路"是齐鲁阿胶文化跨境传播的新机遇,通过对东阿阿胶的品牌文化、品牌宣传方式及营销策略进行综合研究,发现品牌的宣传必须要借助独特的品牌文化形象和强有力的宣传媒体,并提出对齐鲁阿胶文化传播的具体策略,使全球消费者更加轻松并深入地了解齐鲁阿胶文化。  相似文献   

11.
六种中药黄酮与钙镁铜锌铁含量分析及其药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合欢花、黄芪、酸枣仁、苏木、丹参、莪术6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药中总黄酮的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钙、镁、铜、锌、铁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6种中药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微量元素。其中总黄酮的含量丹参>苏木>合欢花>莪术>酸枣仁>黄芪;钙的含量合欢花>苏木>丹参>黄芪>酸枣仁>莪术;镁含量丹参>合欢花>莪术>酸枣仁>黄芪>苏木;铜含量丹参>合欢花>莪术>酸枣仁>黄芪>苏木;锌含量丹参>酸枣仁>莪术>合欢花>黄芪>苏木;铁含量合欢花>丹参>莪术>酸枣仁>黄芪>苏木。实验结果为探讨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微量元素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数据,同时也为中药制剂和中成药方剂中金属元素与方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弦脉为肝之主脉,亦是中风病常见脉象,因中风发病与肝关系密切,故中风脉见弦象者,可从入肝经药物着手。弦脉脉象具备5个特征:形长、体张、位定、势强、道硬。其产生机制多认为是气机不调,经脉拘急,气血收敛所致。主肝胆病、痰证、饮证、疟疾等。结合弦脉的形成机制可以推断出,急性脑血管病的脉象当以弦脉为主,而中风病各种证型均可见弦脉或其相兼脉。因此,通过脉象不仅可以指导中风病的治疗,亦可判断中风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并设单纯西药治疗44例为对照组。疗程30d。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显效20例,改善30例,基本无效6例,有效率89.3%;对照组显效10例,改善20例,无效14例,有效率68.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21例,改善17例,无改变18例,有效率67.9%;对照组显效10例,改善12例,无改变22例,有效率50.0%。两组疗效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竹叶汤的主治病证为产后中风,产后中风有两个特点:①易病痉:产后亡血,复加外感伤津,易致筋失所养,发为痉病;②易阳虚:产后亡血复汗,阴液已伤,气随津脱,阳气亦伤.产后气血聚于阳明,注于乳房,化生乳汁,故产后阳明经气旺盛,一旦受邪,极易化热,且易郁结.故竹叶汤证病机为阳虚中风,且易致痉,阳明热盛,且易郁结.竹叶汤用人参、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太原市杏花岭区离退休干部老年痴呆症为代表,调研本地区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特点.方法:随机调查太原市杏花岭区离退休干部老年痴呆症患者45例,从发病年龄、病程、情志特点、舌脉情况、全身相关症状、中医证型分布、脏腑定位等方面进行调研并进行总结.结果:本地区离退休干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年龄段以65~75岁为多,76岁以上较少,病程以6~10年为多,1~5年次之,大于11年的较少;情志特点以抑郁内向者最多,其次为急躁易怒和焦虑,而平和及开朗者极少;舌脉象显示本地区老年痴呆症患者呈现虚证较多,而阳气虚者多于阴虚火旺者,再其次表现为脾虚痰湿者,而瘀血表现的较少;主要相关症状覆盖了智能改变、人格改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三个方面;证型以髓海不足及肝肾亏虚最多,其次为脾肾两虚及痰浊阻窍,而心肝火旺和气滞血瘀相对较少;脏腑定位以肝脾肾为主,最后波及于心.结论:本地区老年痴呆症和年龄具有密切的正相关,而且缠绵难愈,其心身疾病互为恶性循环.患者呈现虚证较多,整体生存质量的下降.肾精髓海的空虚为主因,后期伤脾生痰,最后致瘀而波及心神.总之本地区离退休干部的老年痴呆症具有明显的普遍性特征,希据此规律可以对其治疗提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刘派  苏颖 《吉林中医药》2014,(12):1192-1194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建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基础结构。五运六气理论认为人体气机变化受自然界气化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五运六气关系密切。现从以下3个方面论述运气学说构建的病因病机理论框架,一是病因归于五运六气,"气动"产生病邪,导致发病;二是病机以"病机十九条"为基础,分析病机应"审察病机,求属气宜";三是五运六气合参构成中医辨证思维体系核心。认为运气病机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掌握运气病机理论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人体阴、阳的关系是左、右关系。“识神”、“元神”是中医学的一对重要概念。(1)识神是脑最高级部分的功能,元神是脑较低级部分的功能。淤识神是脑(以额叶、大脑皮层为代表的)最高级部分的功能,元神是脑较低级部分的功能。于由于识神是脑最高级部分的功能,元神是脑较低级部分的功能。所以,在发生上,识神主要相关于后天,元神主要相关于先天。(2)识神为阳,元神为阴。淤动为阳、静为阴;日为阳,夜为阴:识神显现多见于应激,多在白天;元神显现多见于睡眠、入静,多在夜晚。于热为阳,寒为阴:元神显现(睡眠、入静)时,能量代谢多降低。(3)所以,从识神、元神看,人体阴、阳的关系实应是上、下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白鲜皮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多为5~30 g,常用量为5~10 g,丸、散剂用量为0.508~7.080 g,外用剂量为15~100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清热燥湿止痒治疗皮肤科疾病(湿疹、荨麻疹等),汤剂为10~30 g,散剂为0.508~7.080 g...  相似文献   

19.
赵雪茹  王博瑶 《河南中医》2020,40(2):174-177
2020年(庚子年)年岁运为金运太过,为燥金之年;在主运中,初运为木运不及,二运为火运太过,三运为土运不及,四运为金运太过,终运为水运不及;主气: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终之气为太阳寒水;客气:初之气为太阳寒水,二之气为厥阴风木,三之气为少阴君火,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五之气为少阳相火,终之气为阳明燥金。肺属金,在此燥金之年,极易出现咳、痰、喘等肺系疾病。五运中金克木,故亦可出现肝脏疾病,应该通过助长火气以抑制燥金,防止肺系疾病的发生,并在饮食上多食五谷以顾脾胃、避虚邪。但由于火气与燥金均为阳性,助长火气太过,会损伤人体阴气、阴液,因此,在助火的同时稍食咸性食物,以抑制火热上炎,或者可以食苦性、酸性食物来收涩火气,以保护人体气血津液。  相似文献   

20.
郭永胜  黄书婷  渠景连 《吉林中医药》2020,40(2):178-180,184
叶天士将《黄帝内经》中肝之苦欲补泻气味治法--甘缓、辛散、酸泄,总结归纳为"《内经》肝病主治三法",指出此治法的本质乃是调肝之体用:辛以理用,酸以治体,甘以缓急。通过全面分析叶天士著述中相关医案,系统探求其中变化运用规律:苦降、辛泄、微酸配伍之意,最合经旨,但需依病机变化以化裁。若营络虚损者,忌酸宜以辛甘润补;淋疝体虚者,忌酸宜以辛香甘润;肝胆相火亢盛者,则加苦寒之品以泄之;下焦肝肾精血不足者,则去辛散,取咸寒滋水以涵木等;并指出此种治法的禁忌病症情况,若其腑络壅结,则不宜用辛酸甘法,又当另辟咸苦配伍等其他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