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时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改善机械通气病人预后的最大障碍之一。VAP指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h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48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立呼吸机管理中心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住院患者使用呼吸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全年医院感染病例中,VAP占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54.3%。结论呼吸机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成立呼吸机管理中心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有利措施,既保障了呼吸机应急使用,又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既提高呼吸机使用完好率,又大大降低了能源与人力资源的消耗,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使用呼吸机的86例患者中出现的34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VAP发生率为39.5%,病死率为41.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时间平均14.5 d.共分离出病原菌15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09株(70.3%),革兰氏阳性菌33株(21.3%),真菌13株(8.4%).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医师可根据血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监测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监测2010年1-12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情况,分析常见的危险因素和致病菌.结果 共监测符合条件的ICU住院患者141例,发生VAP 45例,感染率为31.9%,日感染发生率为24.9‰;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9.1%,真菌次之,占14.5%;革兰阳性菌占6.4%.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通过目标性监测,可以及时寻找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1-12月入住ICU>48 h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对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学分析,并单因素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监测患者191例,发生VAP 51例,检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1株,占72.6%,革兰阳性球菌15株,占17.9%,真菌8株,占9.5%,主要病原菌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2%、13.1%、9.5%、7.1%;APACHEⅡ评分高、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昏迷、使用皮质激素、患糖尿病、应用制酸剂及广谱抗菌药物≥3d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够对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典型的机械通气并发症,是指接下通气治疗48h后至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部感染,是医院的获得性肺炎(HAP)的重要类型,其中MV≤4d内发生的肺炎为早发性VAP,≥5d者为晚发性VAP。ICU(Intensive Care Unil)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病人病情危重,大多需要辅助机械通气,近期有研究发现,在ICU病房中呼吸机的平均使用率为27.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16.3%,患者一旦发生VAP,易造成脱机困难,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导致死亡。本文针对近年来VAP的病因、预防及护理研究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管路系统管理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呼吸机管路系统管理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内在关系。方法采用合理使用呼吸机管路的方式方法,以切断传染环节。结果7d更换呼吸机管道能有效地预防VAP的发生,同时能使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降低。结论降低VAP的发生是一个系统综合性的工程,而加强呼吸管道系统的管理,是预防VAP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玲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477-3478,3496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模式,回顾性分析128例ICU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差异有显著性因素进一步采用逐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确定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8例患者中,发生VAP41例,发生率32.0%,呼吸机通气时间1~57 d;VAP患者中死亡15例,病死率为3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连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联合用药、插管次数与持续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均为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差异有显著性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连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插管次数与持续时间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的使用、科学有效地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方航燕  熊晓华 《浙江预防医学》2012,24(5):68+74-68,74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重症医学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较高的并发症。有研究发现,VAP会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并发症增加,死亡率升高及医疗成本增加[1]。有效的吸痰方式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了寻找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衢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组在2007年2月—2010年10月对施行机械通气的婴幼儿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何丽平 《职业与健康》2008,24(16):1733-173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呼吸机启动24h或气管插管拔管48h内发生的肺炎。根据文献报道,VAP的发生率为9%~24%,病死率为24%-50%。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肺部感染由高危病原菌(铜绿假单孢菌、鲍氏不动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引起时,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因此,加强VAP的预防与治疗是提高原发病治愈率,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近期,对我科32例发生VAP的患者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由机械通气造成的院内感染,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已经在所有医院院内感染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同时VAP也成为了ICU第一大杀手,如何控制好机械通气导致的院内感染已经成为所有医院ICU不得不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某院相关4个科室检出细菌及感染途径的分析,提出预防呼吸机引起院内感染的重点环节,及关于合理管理呼吸机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谢素红 《现代保健》2012,(3):160-162
机械通气对急救患者的生命支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使机械通气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增加。国内文献报道,VAP发生率为43.1%,病死率为51.6%。国外文献报道,VAP发生率为12.2%,病死率为29.3%。VAP的发生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增高,影响原发病的预后。笔者现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及预防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和胃潴留、误吸、滥用抗生素、非无菌操作、患儿胎龄、呼吸机管道污染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有着很大关系。误吸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减少误吸是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点。临床上,大量新生儿因为基础疾病、生理缺陷以及早产等因素进入重症监护室,并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是因为新生儿机体的免疫能力差,导致细菌生物容易经过开放气道进入到体内,从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指的是新生儿诞生后在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时,因为器械通气导致肺部感染,当前肠内营养支持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中得到了广大医学者的认可。本文综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肠内营养干预的关键点,希望能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or,MV)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呼吸衰竭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死亡率增高、撤机时间延长和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新生儿期由于免疫力低下,侵袭性操作多等特点更易发生此类疾病。为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将我院2004年10月-2007年3月收治的呼吸机治疗病例108例中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58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明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有关VAP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方面进展综述如下. 一、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 国外文献报道,在ICU内,VAP发生率为5%~68%[1].只要病原体能够到达下呼吸道,就可能发生VAP,最常见的原因是吸入口咽部的微生物,医院环境也是VAP重要的传染源,10%~ 20%行气管插管超过48 h的患者会发生VAP,除了尽快缩短患者气管插管时间,VAP的预防策略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这3个方面也是VAP的主要发病机制,即有细菌定植的分泌物的渗漏、定植在消化道的细菌的移位以及受污染的医务人员的手和仪器设备[2].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就相关护理对策予以总结。方法:以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的72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VAP的患者37例,无VAP的患者3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VAP的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护理对策。结果:研究表明,患者意识障碍、通气时间>10d,留置胃管及静脉穿刺置管是导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VAP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临床上要针对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控制降低重症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根据前瞻性调查结果,在2008年7月~2009年6月具有针对性地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ICU病房应用呼吸机患者VAP的发病率,并研究患者使用呼吸机危险因素与VAP之间的关系。结果2008年7月~2009年6月ICU病例感染率35.84%,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25.77%o,呼吸机使用时间长短、外源性致病菌进入和内源性病原菌易位与VAP发生有直接关系。结论采用可能存在问题的目标性监测,发现VAP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郑磊 《时尚育儿》2016,(1):73-73
目的:分析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2例患者中的7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为例,将其作为观察组,45例未患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阻性阻塞性肺疾病、年龄与呼吸机肺炎发生有密切的关系(P<0.01或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间、阻性阻塞性肺疾病、年龄是导致呼吸机肺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临床使用呼吸机的时候必须针对这些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病原因,以便采取对策进行防治. 方法对185例呼吸机使用患者采用第2、5、7天,第2、3周分别做细菌培养,观察呼吸机运用时间与VAP发病的相关性,并将病原菌加以统计与分析. 结果 VAP发病率为28.1%,使用呼吸机2、5、7 d、第2、3周VAP发病率分别为7.6%、13.5%、21.2%、32.7%、25.0%;52例VAP病原菌共7个种别58株,大多数为耐药菌. 结论使用呼吸机时间长短与VAP发病率密切相关,使用时间愈长发病率愈高,各病区应采取有效对策严密控制VAP的发生与扩散.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综合ICU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感染的原因,探讨干预策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通过对综合ICU的目标性监测获取VAP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计算呼吸机的使用率、VAP发生率以及病原菌分布的构成比,采用χ2检验对VAP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期间共监测综合ICU使用呼吸机患者479例,发生VAP 54例,VAP千日感染率10.3‰。其中,年龄、有无基础疾病、呼吸机使用天数、APACHEⅡ评分、有无使用激素及抗生素是发生VA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综合ICU患者病情严重、昏迷患者多,呼吸机使用率高,发生VAP的危险因素也比较多,应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