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电介质与血压关系的研究—全国16个地区调查分析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钠,钾,钙,肌酐等电介质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全国南北方16个城市和地区的20-59岁男女居民3248人进行人体测量收集夜尿换算成8小时尿量计算尿钠,钾,钙,肌酐排出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北方点为9.3%,南方点为5.5%,北方明显高于南方,女性高于男性。高血压组尿钠,钠/钾比高于正常组P<0.01,逐步回归分析16个地区的尿钠,钠/钾比与血压未发现有相关性。但个体的尿钠,钠/钾比与SBP,DBP呈正相关,而与尿钾,尿钙呈负相关。结论 应指导人群改善生活方式,降低钠盐摄入量,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钾和钙。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福建沿海地区钠盐及钾盐摄入量情况,分析钠盐及钾盐摄入量和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随机整群抽样所得的福建沿海地区的2456人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对象均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检测尿钠、尿钾、尿肌酐、血脂,由尿钠/肌酐及尿钾/肌酐估算钠盐与钾盐摄入量。按是否患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951)和非高血压组(n=1505);按钠、钾摄入量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偏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钠盐、钾盐摄入量和血压的相关性。结果调查地区平均钠盐摄入量(11.0±2.7)g/d,钾盐摄入量(3.0±0.7)g/d。高血压人群的钠盐摄入量高于非高血压人群[(11.6±3.0)比(10.5±2.4)g/d,P0.01]。随钠盐摄入量的增加,高血压患病比例、体质量指数(BMI)逐渐增加(趋势P0.01)。钠盐摄入量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分别r=0.188,0.189,均P0.01),钾盐摄入量和收缩压、舒张压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低钠组、中高钠组、高钠组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是低钠组的1.05倍(95%CI 0.79~1.40),1.47倍(95%CI 1.11~1.95)和2.16倍(95%CI1.60~2.92),年龄、BMI是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福建沿海地区钠盐摄入量较WHO推荐膳食钠摄入量高,钠盐摄入量增加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控制钠盐摄入量和体质量有助于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云南省佤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估测摄盐量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四排山乡年龄≥18岁的佤族高血压患者260例(高血压组)和佤族非高血压患者286例(非高血压组)。收集所有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等基本信息。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收集点尿标本测定尿电解质、尿白蛋白、尿肌酐,通过点尿法估算24h尿钠的排泄量。结果: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间体重、BMI、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尿酸、TG、血钠、尿钾、估测摄盐量、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组估测摄盐量较非高血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1±5.48)g∶(15.08±3.03)g;P0.05]。在佤族高血压患者中,估测摄盐量和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高度相关(r=0.89,P=0.000),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GLU、TG、LDL-C、尿钠/尿钾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具有相关性(r=0.243、0.351、0.349、0.291、0.327、0.203、0.298、0.178,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估测摄盐量、收缩压、舒张压、BMI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相关,估测摄盐量是影响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佤族人群普遍估测摄盐量高,该人群估测摄盐量和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高度相关,且是早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LB/CR)与尿电解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8例)入院的血脂、血电解质、24 h尿电解质及U-ALB/CR等检查,研究年龄、尿钾、尿钠与U-ALB/C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ALB/CR正常组(U-ALB/CR3.0g/mol,939例)和异常组(U-ALB/CR≥3.0g/mol,169例)的年龄、病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钠、空腹血糖、24h尿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ALB/CR异常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血钠/血钾和尿钠/尿钾较U-ALB/CR正常组高[分别为26.4(24.0~28.6)比25.3(23.5~27.6)kg/m~2,146(132~170)比140(130~151)mm Hg,93(81~104)比88(79~95)mm Hg,39.0(36.1~41.7)比38.3(35.8~40.5)和3.6(2.5~5.2)比3.1(2.5~3.9);均P0.05];血钾、24h尿钾较U-ALB/CR正常组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舒张压、BMI和尿钠/尿钾为U-ALB/CR增高的危险因素[OR(95% CI)分别为1.345(1.051~1.721),1.410(1.117~1.778),1.061(1.011~1.113),1.262(1.145~1.391);均P0.05];尿钾为保护性因素[OR(95% CI)为0.987(0.978~0.996),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U-ALB/CR与血压、尿钠/尿钾及BMI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7~8岁的男性儿童24小时内的尿中钠、钾、钙、镁4种阳离子及其相互间的比值和血压,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其结果不支持尿钠与血压有关的观点,也没有提供尿中钾、钙、镁与儿童血压有联系的证据;但尿中钠/钙、钾/钙、钙/镁与收缩压偏高有关;同时,对尿中阳离子的比值与血压偏高的联系可能具有复杂性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钾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德国生物化学家Bugne很早就指出钾具有拮抗钠的生物效应,直到新近一系列的研究才有更多证据提示钾摄入不足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之一,摄入高钾可明显的降低血压。本文分三个问题介绍近年来钾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与争论。这三个问题是:①食物钾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②钾供给对血压的影响;③钾降低血压的机制。 (一)食物钾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一些研究者指出,高血压与钾摄入或尿钠/钾比率存在着一定关系,血压与钾的排泄量呈反比,与尿中Na~ /K~ 比率呈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研究80以上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年龄,将296例受试者分为3组,即老年高血压组(Ⅰ组)90例,平均年龄68.7岁;老老年高血压组(Ⅱ组)116例,平均年龄84.1岁;与老老年正常血压组(Ⅲ组)90例,平均年龄84.7岁.所有受试者均测24 h动态血压;进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出左室重量与左室重量指数以及颈动脉管壁内膜情况及有无斑块形成;检测尿肌酐及尿白蛋白.结果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分别为:(159.6±44.9、138.2±32.5、138.1±35.1)g/m2,与老老年正常血压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老老年正常血压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4.0%、76.7%、71.1%,P<0.05.LVM、LVMI与24 hSBP、dSBP、nSBP、nDBP、dPP和nPP显著相关.LogACR(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均相关.结论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SBP、SBP-L、PP和MAP与靶器官损害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近2年内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480例,随机均分为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缬沙坦+贝前列素钠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压、血肌酐、尿β2微球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下降,肌酐清除率显著提高(P均=0.001);且与缬沙坦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压[(130.92±5.92)/(80.18±6.69)mmHg比(120.93±6.53)/(69.98±6.32)mmHg]、肌酐[(93.92±10.49)μmol/L比(83.14±11.03)μmol/L]、尿β2微球蛋白[(385.41±35.54)μg/L比(362.65±26.59)μg/L]、D-二聚体[(1.75±0.44) mg/L比(1.01±0.11) mg/L]水平均下降更显著,肌酐清除率[(63.22±7.66) ml/min比(79.13±8.83) ml/min]提高更显著(P均=0.001)。结论:与缬沙坦单药相比,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能够更显著地降低血压,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血压及血压变异的关系.方法 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血压标准,筛选出104例高血压患者,并据血压的数值分为1、2、3级高血压,以此把高血压组分为3个实验组,并以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进行无创性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次日清晨留取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明显升高,且随着血压的增高而增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水平与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9和0.675,P值分别为0.000和0.042).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24小时舒张压变异系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2和0.628,P值分别为0.000和0.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校正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体重指数、病程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仍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24小时舒张压变异系数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水平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微量白蛋白尿是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表现,高血压肾损害的程度不仅与血压水平升高有关,而且与血压变异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不同时尿电解质的变化。方法:收集T2DM患者80例,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24h urine albumin excretion,UAE)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组,UAE<30mg/24h)、微量蛋白尿组(MA组,UAE30~300mg/24h)及大量蛋白尿组(PR组,UAE>300mg/24h),观察24h尿电解质(尿钠、钾、钙、磷、镁)排泄量,血电解质及反映肾功能的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PR组24h尿钠、钙、磷高于MA组和NA组,MA组高于NA组(均P<0.05)。PR组24h尿钾低于MA组和NA组,MA组低于NA组(均P<0.05)。PR组血浆钙、镁低于MA组和NA组(均P<0.05)。24h尿钠与24h尿钾、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负相关,与尿β2-MG、血肌酐(SCr)正相关;血25-(OH)D3与24h尿钙、磷、镁、SCr负相关,与血钙、血镁、Ccr正相关;24h尿钙与尿磷正相关,与血钙负相关;血钙与血磷、血镁正相关(均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电解质排泄量随尿白蛋白排泄量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