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C(MMC)两种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不同疗效.方法 将64例浅表性膀胱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THP和MMC作膀胱灌注治疗药物,观察其不同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THP组复发率11.76%(4/34),MMC组复发率23.33%(7/3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P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MMC,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2.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预防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药(TACE)不良反应的疗效49例肝癌患者均于介入化疗前3日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40ml/d(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连用15d.灌注药物为氟尿嘧啶0.75~1g,丝裂霉素10~16mg,顺铂60~100mg或阿霉素40~50mg;结果49例TACE术后,发热者8例(16.3%),有效率83.7%;栓塞区或腹部疼痛者18例(36.7%),有效率为63.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引流术联合甘露聚糖肽局部灌注治疗在机体状况差的晚期恶性胸腹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3年10月到2007年12月间,共对51例机体机能状况差(中位KPS评分40分)的晚期恶性胸腹水患者进行了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引流术联合甘露聚糖肽局部灌注治疗。在胸腹水引流完全后,经导管进行甘露聚糖肽的生物灌注治疗,甘露聚糖肽的剂量从20mg/次逐渐增加到50mg/次,每周灌注2次。结果经导管置管引流后,100%的患者与胸腹水压迫相关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胸腹水控制CR25例(49.0%,PR19例(37.3%),NC4例(7.8%),PC3例(5.9%),总有效率为86.2%(44/51)。中位带管时间63d(25~107d),中位积液无进展时间71d(0~248d),中位生存时间92d(25~265d)。37例患者(72.5%)经引流灌注后胸腹水得到控制而拔管,11例患者(21.6%)带管死亡。无置管相关死亡病例,与置管相关的并发症轻微,灌注药物后不良反应较轻,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生活质量改善明显,KPS评分改善者41例(80.4%),稳定者10例(19.6%),中位KPS评分提高到60分。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引流术联合甘露聚糖肽局部灌注治疗应用于机体状况差的晚期恶性胸腹水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患者术后1~2周开始行膀胱灌注.治疗组用30 mg THP加入5%葡萄糖溶液40 mL,对照组用30 mg丝裂霉素(MMC)加入0.9%氯化钠溶液40 mL中充分溶解.常规消毒后,置导尿管入膀胱,排空尿液后注入灌注液.治疗组又分为两亚组,一组为保留药物30 min,另一组为保留药物60 min.对照组保留药物60 min.结果:治疗组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率为16.1%,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1),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THP两亚组之间疗效及副作用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疗效比MMC好,副作用相似,疗效和副作用与保留时间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测LT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外液谷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和神经细胞凋亡。结果:(1)再灌注组、治疗组谷氨酸基础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缺血后迅速升高,再灌注30min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再灌注组在30~330min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30~330min内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低于再灌注组(P<0.05)。(2)TUNEL法发现治疗组凋亡细胞较再灌注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使用LTG治疗,明显减轻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增加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黄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结扎大鼠左冠脉前降支40 min 再灌注120 min ,观察黄芩苷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的影响.结果结扎冠脉前5 min给黄芩苷10~40 mgkg-1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9%~30%),并能减少梗死后心肌MDA含量、提高梗死后心肌SOD、 LDH的活性. 结论黄芩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肌再灌注疗法的主要目标是使大多数患者尽快重建冠脉血流。鉴于血凝块溶解可能与溶栓药水平成正比,因而推测,治疗早期达到较高药浓度可能加速和增强再灌注。 21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胸痛开始后148~185分钟静脉给予纤溶酶原激活剂。分为五种方案:A组(37例),30分钟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1mg/kg(10%快速静注,其余滴注),继以0.2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离心泵灌注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应用离心泵灌注技术实施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 13例 ,平均年龄 9.3个月 ,平均体重 8.75kg。CPB中灌注流量为 80~16 0ml·kg-1·min-1,MAP30~ 6 0mmHg ,PaO2 在 15 0~ 2 5 0mmHg ,SvO2 在 6 5 %~ 75 % ,PaCO2 35~45mmHg ,Hct2 0 %~ 30 %。结果 CPB中离心泵运转平稳 ,组织灌注好 ,四肢末梢温暖 ,13例均一次脱机成功 ,术后无血红蛋白尿 ,无肺部并发症 ,康复顺利。结论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离心泵灌注技术 ,是安全可行的 ,可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P600125-JNK特异性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24h和72h3个亚组,每亚组6只动物。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模型,三组于缺血前30min侧脑室注射DMSO,DMSO及JNK抑制剂SP600125(溶媒采用DMSO),容积均为10μl;脑缺血再灌注后30min、24h、72h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时间点海马CA1区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CA1区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使海马CA1区Bcl-2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增加,再灌注24h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至高峰(P<0.01),再灌注24~72h可见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减少(P<0.05)。其中SP组Bcl-2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多于IR组(P<0.05),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小于IR组(P<0.05)。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SP组高于IR组(P<0.01),凋亡细胞数目低于IR组(P<0.01)。结论 SP6001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吸烟对再植成活伤指血流灌注的长期和即刻影响。方法2004-12~2007-01应用脉冲超声多普勒速度仪(PUDVP)和电子温度计,对21例(28指)恢复吸烟男性再植成活中节手指的长期和即刻血流灌注进行观察,并与同期术后戒烟患者伤指的血流灌注进行比较。结果断指再植术后吸烟组指动脉平均血流最大速度与指动脉血流量低于术后戒烟组(P<0.05),手指末节温度吸烟组与戒烟组差别不显著(P>0.05)。试验吸烟后再植断指指动脉最大血流速度迅速下降,1、3.5、15、30min分别降低11.1%、60.0%、20.9%、8.6%;最大血流量同时分别下降9.2%、33.2%、12.3%、9.1%。吸烟后手指末节温度缓慢下降,5min后达最低值,然后逐渐回升,30min后恢复达试验前90%。结论吸烟不会导致再植成活断指失活,但明显降低伤指血流灌注,建议患者尽可能减少吸烟、甚至戒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EORTC-QLQ-C30(V3.0)中文版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量表,问卷式调查评估微创胸腹腔置管引流术并腔内灌注甘露聚糖肽治疗方法对晚期恶性胸腹腔水(MPPE)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2003年10月~2008年2月间,应用EORTC-QLQ-C30(V3.0)量表对69例接受该方法治疗的MPPE癌症患者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研究和评估.入组患者机体机能状况差,中位KPS评分40分,问卷式调查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结果 治疗后患者EORTC-QLQ-C30(V3.0)核心量表15项领域功能子量表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标准分(SS)均有明显的提高,分别由21.11±7.74,41.17±13.98,23.56±19.42提高到42.94±29.56,50.00±18.18,64.11±12.01(ρ<0.01,ρ<0.05,ρ<0.01),差值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改善率分别为71.01%,50.73%和72.46%.症状子量表和单项项目中,除便秘、腹泻单项SS治疗前后没有明显改变外,乏力、恶心/恶吐、疼痛、气短、失眠、食欲减弱SS均明显降低(ρ<0.05~ρ<0.01),改善率分别为69.57%,39.13%,68.12%,88.41%,47.83%和37.68%.经济困难者SS则明显升高(ρ<0.05),改善率仅为2.90%.胸腹水控制有23例CR(33.33%),37例PR(53.62%),6例NC(8.70%),3例PC(4.35%),总有效率为86.96%(60/69).KPS评分由44.90±13.17提高到64.11±12.01(ρ<0.01),改善率为78.26%.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微创胸腹腔置管引流联合甘露聚糖肽腔内灌注治疗晚期MPPE,可以明显改善和提高MPPE患者的QOL水平,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与方法。方法回顾该院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208例婴幼儿先心病术中体外循环情况,根据患儿血色素计算加入适量的新鲜浓缩红细胞,预计稀释后血球压积(HCT)为20%~25%,预充液总量为640~900ml,晶胶比为0.06~0.60。心肌保护以低温、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为主,其中4:1含氧血灌注160例,冷晶体灌注40例,不停跳5例,首次灌注剂量20~30ml/(kg.min),间隔20~30min复灌注半量,灌注压〈50mmHg。对低体重、病情重患儿常规安装改良超滤装置,在停机后实施改良超滤10~15min提高血经蛋白至9%~10%。维持术中平均动脉压在30~80mmHg,平均(56.3±9.2)mmHg,过高时采用加深麻醉及应用少量扩血管药物,防止微循环灌注不足。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有其特殊性,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周密的灌注计划,选择适宜材料和灌注方式,着重心肺保护,同时运用超滤技术,对提高术后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腔灌注化疗药物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胸腔灌注化疗药物)和观察组(胸腔灌注化疗药物联合热疗),每组各30例,治疗5周后,对其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56.7%),观察组的总缓解率明显升高(83.3%),P<0.05;与对照组相比(46.7%),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提高(73.3%),P<0.05.结论 对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灌注化疗药物联合热疗治疗的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者原有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肝动脉灌注加栓塞术合并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 将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30例肝癌患者给予肝动脉灌注DDP 80 mg,氟尿嘧啶1 000 mg,MMC 10mg,并按瘤体大小用6~30 ml碘化油栓塞,同时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1~2年.20例施行单纯性肝动脉灌注DDP 80 mg,氟尿嘧啶1 000 mg,MMC 10 mg,并按瘤体大小用6~30 ml碘化油栓塞.全部病例随访10~48个月,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缩小率分别为70%和45%;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80%、60%和70%、60%、4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6%和4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灌注加栓塞术合并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与单纯肝动脉灌注加栓塞术相比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联合卡铂腹腔灌注治疗老年女性复发性卵巢上皮癌伴恶性大量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1例老年女性复发性卵巢上皮癌伴恶性大量腹腔积液患者行腹腔闭式引流,尽量排尽腹腔积液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甘露聚糖肽联合卡铂腹腔灌注,对照组单用卡铂腹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6例,总有效率为80.6%(25/31),对照组CR 7例,PR 10例,总有效率为56.7%(1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3.9%(26/31),对照组为7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29.0%,9/31)较对照组(6.7%,2/30)明显(P<0.05),予以对症治疗可缓解。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卡铂治疗卵巢上皮癌伴恶性大量腹腔积液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射频热疗方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为中晚期肺癌的治疗提供有效手段。方法所有病例支气管动脉注地塞米松10mg,阿霉素30~60mg,丝裂霉素10~20mg,顺铂30~60mg灌注化疗。其中治疗组1~3h应用射频体外微波肿瘤热疗系统对局部进行热疗,治疗时间30~60min,每周2次。每个疗程热疗总次数为10次,治疗5周。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15~30min静脉滴注昂丹司琼注射液8mg,并予常规予水化、支持、对症治疗治疗。观察瘤体消减情况,TTP时间间隔;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①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咳嗽、胸痛、气急、咯血等症状好转或消失。②治疗组有效率为(CR+PR)75%;对照组有效率为(CR+PR)39.28%。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8.8214)。③治疗组的TTP时间为(187.65±48.64)d,对照组为(107.56±32.37)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4.3348,P=0.0004)。④治疗组和对照组半年生存率分别为96.43%和89.29%(χ2=1.0769,P=0.29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和53.57%;1.5年生存率分别为53.57%和25%;2年生存率分别为32.14%和7.14%(χ2分别为3.9033、4.7914和5.543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⑤两组间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射频热疗可显著改善病情,延长进展期再发时间,从而延长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晚期肺癌治疗的一种新结合手法在临床中更加广泛、合理、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保留时间对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表浅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均于术后2周开始给予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灌注时间15min/次,实验组为30min/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1年后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8%)明显高于对照组(75.5%),实验组复发率(8.2%)明显低于对照组(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在粒细胞减少和膀胱刺激症状方面的毒副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显著。结论盐酸吡柔比星膀胱内保留灌注30min治疗表浅性膀胱癌术后临床疗效和复发率优于保留灌注15min者,但毒副反应更明显,故临床上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5年2~12月共施行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5例,报告如下。二、体外循环的基本方法本组使用丹麦 Polystan 机。采用体外循环的基本方法是血液中度稀释(平均血红蛋白:小儿为10g/dl,成人7~8g/dl;红细胞压积20~25%),中度低温(鼻温32~30℃),高流量(灌注量要求达到小儿100~120ml/kg/min;成人80~100ml/kg/min),术中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80mmHg。鱼精蛋白以1:1.5的比例于停机后缓慢地静脉推入,机内余血尽量输入体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静脉注射联合顺铂热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32例心包积液患者心包腔内留置微细导管,积液引流干净后,采用甲泼尼龙60 mg,静滴30 min,顺铂30~40 mg溶于0.9%NS 60 m L,加热至45℃行心包腔内灌注,同时静滴止血药物止血治疗,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恶性心包积液全部消失CR 75.1%(24/32),总有效率ORR 90.6%(29/32),中位生存MST 6.2个月,1年生存率18.8%(6/32),治疗期间无白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液学毒性反应,仅有2例轻度消化道反应。结论甲泼尼龙静脉注射联合顺铂热灌注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简便、安全、快速、有效的措施,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黄素(emod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鼠脑组织中过氧化氢及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大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3.5%水合氯醛ip麻醉小鼠(10 ml.kg-1),采用改良的Himori法暂时性阻断小鼠两侧颈总动脉,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组:手术后48 h将清醒的、活动正常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进行手术,但不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即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黄素剂量组(10.0,1.0和0.1 mg·kg-1),于缺血前30 min分别ip大黄素10.0,1.0和0.1 mg·kg-1;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于缺血前30 min分别ip等体积溶剂。恢复血供后10 min快速断头处死,在生理盐水冰块上迅速打开颅骨,取脑,除去脑膜及小脑,保留大脑部分,用4℃NS冲洗,滤纸吸干,制成10%的脑组织匀浆;-4℃低温离心,离心10 min后取适量上清液测定小鼠脑组织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结果大黄素能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P<0.01),明显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P<0.01)。结论 大黄素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内H2O2含量,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内CAT活力;提示大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也可通过提高脑缺血再灌注脑内CAT活力进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