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 要 目的:研究“武当二号金银花”藤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评价其品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超声法考察提取溶剂、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及料液比4个因素对样品中芦丁和木犀草苷成分提取的影响,并使用4因素3 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优化提取条件。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绿原酸为C18柱(Phenomenex Luna ,250 mm×4.6 mm,5 μm);马钱苷、芦丁与木犀草苷均为苯基柱(Fortis Xi phenyl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绿原酸、马钱苷为乙腈-0.4%磷酸溶液(15∶85);芦丁与木犀草苷为乙腈-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327,237,354,348 nm。 结果: 提取“武当二号金银花”藤中芦丁与木犀草苷成分的最佳条件:提取溶剂均为60%乙醇;料液比均为1∶30,超声功率分别为350,250 w;超声时间分别为50,60 min。样品中有效成分绿原酸、马钱苷、芦丁和木犀草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27,6.33,0.401,0.450 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其质量控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郑芳  朱雪松  李鹏  李志浩  李春雷  李聪 《安徽医药》2015,19(12):2302-2305
目的:建立HPLC-DAD法测定“武当三号金银花”不同部位中芦丁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采用Fortis Xi Phenyl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冰醋酸溶液(B)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4 nm;柱温:30℃。结果芦丁和木犀草苷在各自测定的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99.3%。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为控制“武当三号金银花”不同部位芦丁和木犀草苷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DAD方法测定“武当二号金银花”和“武当三号金银花” 中花蕾、叶、藤三个不同药用部位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Fortis-C18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4%磷酸(50∶[KG-*3/5]5∶[KG-*3/5]45);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0 ℃。结果 有效成分木犀草素在测定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64%。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为控制“武当二号金银花”和“武当三号金银花” 不同部位木犀草素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以乙腈-四氢呋喃(95∶5)为流动相A,0.4%磷酸为流动相B,采用梯度洗脱,0~8 min为88%,8~10 min为80%,10~25 min为80%~75%;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27 nm和35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应用梯度洗脱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绿原酸浓度在10.18~162.8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木犀草苷浓度在2.01~20.1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结论:该方法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流动相:0.5%冰乙酸-乙腈,线性梯度洗脱:0—20min(90:10—78:22),20~35min(78:22~76:24),35—37min(76:24~65:35),37—40min(65:35—90:1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绿原酸为326nm,木犀草苷为350nm;柱温:30℃;色谱柱:依利特HypersilODS2(4.6mm×250mm,5μm);进样量:10μl。结果:绿原酸的质量浓度在0.0216~0.1080mg/ml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6347606.4815X-76704.9000(R^2=0.9990)。木犀草苷的质量浓度在0.000416—0.002080mg/ml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8566947.1154X+22.1500(R^2=0.9991)。70%甲醇超声提取方法较好,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分别为3.416%和0.124%,这2种成分在24h内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易行,且该色谱条件可测定金银花中2种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赵冠人  申健  彭明丽 《中国药师》2014,(11):1853-185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菊兰感冒颗粒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木犀草素等3种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Diamosil C18(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为327 nm(绿原酸和黄芩苷)、360 nm(木犀草素)。结果:绿原酸、黄芩苷和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9.96μg·ml-1(r=0.999 8)、10.10-202.00μg·ml^-1(r=0.999 5)、0.10-2.04μg·ml^-1(r=0.999 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3%、98.80%、99.62%;RSD分别为0.65%、0.26%、0.57%(n=6)。结论:该法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菊兰感冒颗粒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陈婷  唐跃年  胡燕锋 《中国药师》2012,(12):1721-1723
目的:通过HPLC法测定金银花中四种主要成分绿原酸、当药苷、咖啡酸、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梯度洗脱法,流动相A为0.05%磷酸;B为乙腈,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4 nm。结果:绿原酸、咖啡酸在0.01~0.20 mg·ml-1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同时当药苷、木犀草苷在0.001~0.020 mg·ml-1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6%~101%,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均<3%,24 h内稳定性良好。结论:本分析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分析金银花中四种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4%的磷酸水溶液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50 nm,进样量:10μL。结果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5个化合物在测定的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回收率为97.5%~100.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较全面控制金银花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沂产红银花和大毛花在不同采收期的花和叶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临沂产红银花和大毛花不同花期和不同部位的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差异显著;两种金银花不同花期的绿原酸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红银花在幼蕾期、三青期及二白期木犀草苷含量符合药典要求,大毛花在大白期木犀草苷含量最高。红银花的幼叶中的绿原酸含量较高,且明显高于花中绿原酸含量,叶中的木犀草苷含量也明显高于花的含量;大毛花的花中绿原酸含量高于叶中绿原酸含量,但叶中木犀草苷含量明显高于花中木犀草苷含量。结论金银花的叶可以用来提取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以提高金银花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12):1677-1680
目的:建立测定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方法,以探讨金银花在常温密封环境下的保质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_(18)(绿原酸)、Agilent Zorbax SB-Phenyl(木犀草苷),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3∶87,V/V,绿原酸)、乙腈-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木犀草苷),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绿原酸)、350 nm(木犀草苷),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绿原酸、木犀草苷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μg/m L(r=0.998 6)、5~50μg/m L(r=0.999 3);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4.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78%~99.70%(RSD=1.46%,n=6)、96.30%~104.31%(RSD=2.93%,n=6)。滚简杀青、烤房烘干、自然晾晒的药材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在贮藏12个月后普遍降低了30%~4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测定;金银花在贮藏1年后有效成分的含量显著下降,有必要建立金银花保质期规范,以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热毒清锭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延胡索乙素含量.方法 采用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0.4%(以三乙胺调至pH 6.5)磷酸溶液系统按梯度洗脱分离测定;检测波长波长绿原酸326nm;木犀草苷350nm;延胡索乙素282nm.色谱柱;Waters Symmertry C18(4.6mm×150mm,5μm)柱.结果 线性范围分别为绿原酸0.0227~0.363μg(r=0.9999);木犀草苷0.00388μg~0.0621μg(r=0.9998);延胡索乙素0.274~4.38μg(r=0.9999),回收率分别为98.6%、98.3%和98.8%.RSD依次为1.1%、1.0%和1.2%.结论 本法应用梯度洗脱和波长切换技术,将热毒清锭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延胡索乙素很好的分离,并通过波长切换技术,选择待测成分检测波长,减少其他成分的吸收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专属性,可同时测定热毒清锭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延胡索乙素含量,从而提升该制剂质量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2.
HPLC测定桑叶中绿原酸、芦丁和木犀草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桑叶中绿原酸、芦丁和木犀草苷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用70%乙醇溶液提取,采用Phenomenex Luna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分离;流动相: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48nm。结果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分别在3.048~152.4,1.059~52.96,1.437-71.85μg·mL一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4%,98.3%,98.7%;RSD分别为1.7%,2.0%,1.9%(n=9)。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桑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王爱娜  冯贞 《中国药事》2017,31(8):933-93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儿咳喘灵颗粒中(R,S)-告依春、绿原酸、甘草苷和木犀草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Inertsil C8-3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5%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1;DAD检测器,检测波长:木犀草苷327 nm、绿原酸327nm、甘草苷276 nm、(R,S)-告依春245 nm。结果:金银花中木犀草苷和绿原酸、甘草中甘草苷及板蓝根中(R,S)-告依春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9.4%~103.4%范围内,RSD均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小儿咳喘灵颗粒中多味药材的多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中南药学》2017,(1):107-111
目的采用HPLC-DAD法测定"武当二号金银花"、"武当三号金银花"叶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Phenomenex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4%磷酸(50∶5∶45);流速:0.6 m 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28℃。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溶剂及其浓度、料液比、超声功率以及时间对"武当二号金银花"、"武当三号金银花"叶中木犀草素提取的影响。结果 "武当二号金银花"、"武当三号金银花"叶中木犀草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溶剂为90%乙醇,料液比1∶30,超声功率500 W,频率40 k Hz,超声温度(40±1)℃,超声时间60 min。木犀草素在测定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在96.6%~99.9%、98.5%~100.3%。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中南药学》2019,(4):552-555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个产地金银花中不同部位的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含量,考察湖南省金银花的质量情况,为该药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epax Bio-C18(4.6 mm×250 mm,5μL);流动相:乙腈-0.4%乙酸水溶液;二元梯度洗脱,0~12min(0∶100~5∶95),12~17 min(5∶95~16∶84),17~70 min(16∶84~5∶9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0℃。结果绿原酸、木犀草苷分别在0.0104~0.4150 mg·mL-1、0.0013~0.0410 m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绿原酸的加样回收率在99.5%~109.4%,木犀草苷的加样回收率在93.4%~106.7%,RSD均<3.0%;不同产地金银花中活性成分含量有差异,同一产地金银花不同部位的活性成分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对于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定量分析简便、快捷、稳定,且重现性良好,对湖南省金银花的各个部位的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冬  雷勇胜  王晨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2):1365-1368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同时测定热炎宁颗粒中大黄素、咖啡酸、绿原酸、野黄芩苷、木犀草素、虎杖苷6种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UPLC法,Acquity UPLC HSS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35∶65)]–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L/min,分段变波长测定,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6种成分在选定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9.08%~102.31%,RSD值均小于2.53%(n=6)。结论采用UPLC法对热炎宁颗粒中大黄素、咖啡酸、绿原酸、野黄芩苷、木犀草素、虎杖苷6种成分进行测定,方法操作快速,高效,准确,可用于热炎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采用HPLC DAD法测定“武当二号金银花”叶中芦丁和金丝桃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Fortis Xi Phenyl柱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 0.5%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1,检测波长为354 nm,柱温为30℃。结果:芦丁及金丝桃苷分别在9.00~90.00 μg·ml-1、16.35~163.50 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0%(RSD=1.96%)、99.30%(RSD=1.95%)。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武当二号金银花”叶中芦丁和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所得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方法绿原酸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15∶8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柱温:室温。木犀草苷含量测定采用Hypersil Phenyl-2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二元梯度洗脱,015 min,乙腈10%15 min,乙腈10%20%,1520%,1530 min,乙腈20%,3030 min,乙腈20%,3040 min,乙腈20%40 min,乙腈20%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40℃。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有一定影响。结论烘干法和微波法所得样品质量较好,且药材的外观色泽与药材内在质量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主要成分木犀草苷含量的方法,并探讨木犀草苷和绿原酸对成品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木犀草苷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柱,流动相为0.2%磷酸(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350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25℃;绿原酸的含量测定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双黄连口服液项下方法。通过测定9批双黄连口服液样品和4个模拟样品中木犀草苷和绿原酸的含量分析二者对成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木犀草苷检测浓度在3.9~39.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RSD=3.6%。9批双黄连口服液中木犀草苷的含量为5.56~30.20μg·mL-1,有较大差异;绿原酸的含量为0.71~0.94μg·mL-1,差异不大。4个模拟样品中木犀草苷的含量为0~33.28μg·mL-1,有较大差异;绿原酸的含量为1.07~1.23μg·mL-1,差异不大。结论:仅测定绿原酸来表征双黄莲口服液中金银花的含量有失准确、专属和有效,建议在双黄连口服液质量标准中增加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喉痛灵颗粒中绿原酸、木犀草苷、迷迭香酸、蒙花苷4种成分的方法.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采用CAPCELL PAK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334 nm.结果:绿原酸、木犀草苷、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