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仅限于一侧面部,多以眼肌间断抽动为主,逐渐缓慢的扩散到一侧面部的其他部分,可引起面部疼痛、头痛、耳鸣等。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面肌痉挛6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穴位埋线治疗面肌痉挛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明 《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1):15-15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表现、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中医学称“筋惕肉响”。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以眼周和嘴角抽搐为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笔者通过穴位埋植羊肠线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43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肌痉挛是一种以阵发性面肌抽搐为主的顽固性疾病,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针刺结合中西药外敷治疗本病43例,并与单纯运用针刺治疗35例对照,取得满意疗效。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史青 《北京中医药》2002,21(1):48-50
面肌痉挛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它是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为特征,常起于下眼睑的眼轮匝肌,逐渐向下部肌肉扩展,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  相似文献   

5.
面肌痉挛针灸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青 《北京中医》2002,21(1):48-50
面肌痉挛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它是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为特征,常起于下眼睑的眼轮匝肌,逐渐向下部肌肉扩展,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  相似文献   

6.
俞竹  杨瑜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28-828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为特征,一般最先发生在眼轮匝肌,逐渐扩散到面部口角肌肉及颈阔肌,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眼睛闭合不能睁开,痉挛开始为间歇性,后日渐频繁。笔者自2008年12月以来,采用针刺结合电针治疗面肌痉挛25例,并与西药治疗的15例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不规则阵发性抽搐。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症,常起于下眼睑的眼轮匝肌,逐渐向下部肌肉扩展,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本病病因不明,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以吊针辨证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耳压加中药内服治疗小儿面肌痉挛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娜娜 《光明中医》2008,23(7):942-942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发病初期常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抽搐逐渐扩大至颊部、口角等面肌,双侧发病者较少见。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副作用大,远期疗效差,患儿家长不愿接受。笔者近年来采用耳穴压籽和中药内服治疗本病1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面肌痉挛,又称为面肌抽搐。是以单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疾病。以前认为多见于中老年人,现在发现年轻人发病也逐渐增多。女性较为常见。表现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面肌抽动,多限于一侧,两侧受累较少。起病多从眼轮匝肌的轻微抽动开始,逐渐向口角、整个面肌扩展。精神紧张、疲劳时加重,睡眠时缓解或者消失。目前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但效果均欠理想。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美容针毛刺法治疗面肌痉挛患者38  相似文献   

10.
面肌抽搐为阵发性不规则的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熄风化痰中药对96例原发性面肌抽搐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96例中男17例,女79例;年龄41~60岁,病程半年~15年。诊断标准:(1)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口角肌、面肌、颈阔肌抽搐而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2)排除各种颅内病变、癔症、三叉神经痛、癫痫、中风后遗症、周围性面瘫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面肌抽搐。  相似文献   

11.
张鑫鑫 《河南中医》2012,32(5):622-622
原发性面肌痉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笔者以缪刺法配合后溪透劳宫穴治疗面肌痉挛1例,辨治准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一种以阵发性面肌抽搐为主的顽固性疾病。笔者用针刺治疗此病5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性25例,女性31例;年龄:21~30岁者13例,31~40岁者19例,41~50岁者18例,51~63岁者6例;病程...  相似文献   

13.
不同脉冲频率电针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对于许多确切病因不明者,现代医学多以药物治疗,无效后,再行神经阻滞或破坏疗法、手术疗法等,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且药物存在耐药及毒副反应,不能长期使用。笔者多年来采取了电针方法,治疗面肌痉挛,略有心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面肌痉挛30例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29)徐乃扬关键词面肌痉挛,针刺面肌痉挛多表现为单侧面肌呈阵发性不自主抽动,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了,但临床上不少周围性面瘫病人往往留下此后遗症。局部性痉挛(以下脸肌最为多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常会...  相似文献   

15.
颈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肌痉挛又叫面肌抽搐,为一侧面肌呈阵发性不自主抽搐.笔者运用颈穴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电针卡马西平交替使用法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3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对于许多确切病因不明者,现代医学多以药物治疗,无效后,再行神经阻滞或破坏疗法、手术疗法等,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且药物存在耐药及毒副作用,不能长期使用;而电针治疗作用显著,疗效肯定。但患者又不能长期耐受。为此笔者多年来采取了电针同卡马西平交替使用的方法,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面肌痉挛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抽搐为特征,常由下眼睑的眼轮匝肌轻微颤搐开始,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尤以口角抽搐较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  相似文献   

18.
头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2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围性面瘫未经治疗或治疗未彻底,常常会形成面瘫后遗症,如:鳄鱼泪(味泪反射)、面肌挛缩、面部僵硬、面肌痉挛等症状,其中面肌痉挛(简称HFS)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报道很多,但应用头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鲜见报道,我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临床,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刺下关穴为主治疗面肌痉挛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病,多为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以后以较慢速度逐渐扩张到口轮匝肌、口角提肌,颊肌等半侧面肌,引起闭眼、露齿、口角及颊部抽搐等许多习惯性动作,病程长者可致眼睑下垂。笔者自2003年1月-2004年10月采用针刺下关穴为主治疗面肌挛3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祛风解痉汤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静 《吉林中医药》2006,26(7):36-36
面肌痉挛又称半面痉挛或面肌抽搐,系指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不规则的阵发性抽搐。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妇女多见。自2003年以来,我院以祛风解痉汤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4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