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变的动态CT增强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变的螺旋CT动态增强特征。方法 放疗后纤维变组(RF组)50例,复发组(RNPC组)46例。先平扫,然后选择兴趣区支动态增强扫描。采用ELSINTCT-FLASH双螺旋CT扫描要,自动压力注射器药。分别测量两组平扫与增强后不同时刻的CT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描绘密度时间曲线。结果 RF组于增强后210秒时达峰值,基动态增强曲线特征叶缓升一级降型。RNPC组于增强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变的螺旋CT动态增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沛宏  李贴卓 《癌症》1998,17(5):368-370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变的螺旋CT动态增强特征。材料与方法:放疗后纤维变组(RF组)50例,放疗后复发组(RNPC组)46例,先平扫,然后选择“兴趣区”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采用ELSCINTCT-FLASH双螺旋CT扫描机,自动压力注射器注药。分别测量平扫与增强后不同时刻的CT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描绘密度-时间曲线。结果:1.RF组于增强后210秒时达峰值,其动态增强曲线形态特征呈一“缓升-缓降”型。2.RNPC组于增强后150秒时达峰值,其动态增强曲线特征呈一“速升-缓升-缓降”型。3.注射造影剂后40秒至300秒期间,RF组与RNPC组间各对应时刻点CT值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RNPC组明显高于RF组。结论:RF与RNPC的螺旋CT动态增强曲线特征及病变区CT值的明显差异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速超分割放射(HA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即期疗效及早期放射反应。方法63例NSCLC入选HART组,取同期常规治疗77例作为对照组(CF组)。HART组放射,每次1.10Gy(±0.02Gy),每天3次,每周5天,肿瘤灶总剂量为72~76Gy/66~69次/33天(29~42天)。CF组每天1次,每周5天,总剂量为62~65Gy/32~36次/48天(12~52天)。中位总疗程时间,HART较CF短15天。结果HART组有3例不能耐受而终止放疗,87%有放射性食管炎,而CF组仅58%(P=0.001),原发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为80%,而CF组为58%(P=0.027)。结论HART为患者能耐受新的非常规分割方法,能提高NSCLC的即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动脉化疗联合体外放射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内化疗在中、晚期鼻咽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0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初治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各35例),分别进行选择性动脉化疗(IACT)加放疗和全身化疗(SCT)加放疗,并采用配对的方法选择同期单纯放疗(RT)的鼻咽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于放疗后对三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IACT组完全缓解率及2年局控率为65.7%及82.9%,SCT组为54.3%及77.1%,RT组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螺旋CT动态增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沛宏  李贻卓 《癌症》1998,17(4):278-280
目的:探讨鼻咽癌螺旋CT动态增强特征。材料与方法:5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鼻咽癌患者,先平扫,后选择病灶最大层面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采用ELSCINT CT-TWIN双螺旋扫描机,用自动压力注射注药,分别测量平扫和增强后不同时时刻的CT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描绘时间-密度曲线。结果:1.平扫CT值与增强后30 ̄300秒内各组CT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2.鼻咽癌增强后30 ̄300秒内各时刻组间的CT值比  相似文献   

6.
128例鼻咽癌放射性脑病的多元logistic回归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管迅行  骆福添 《癌症》1998,17(4):290-292
目的:探索导致鼻咽癌放射性脑病(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的有关因素,以便在咽癌放疗设计时,制定预防措施。方法:收集经CT或MR检查诊断的鼻咽癌RE128例,以1:2的方式,配同期放疗的鼻咽癌病例对照256例。对鼻咽癌RE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RE的观察指标(自变量)共280个。结果:一程疗效后RE的有关因素有X30(面颈联合野X轴),X3  相似文献   

7.
1992年5月至1993年10月将62例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放疗组和超分割放疗组。常规放疗组每日1次,1.8~2.0Gy/次,每周五次,总量68~70Gy/34~37次/7~7.4周。超分割放疗组1.1Gy/次,每日2次,间隔≥6~8小时,总量74~77Gy/66~70次/7周。急性粘膜反应超分割放疗组重于常规放疗组(P<0.05),经系统口咽处理病人可以耐受,放疗结束后6个月,临床与CT检查鼻咽肿瘤退缩率两组基本相同。两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常规放疗组分别为83.9%和74.2%。超分割放疗组分别为90.3%和83.9%(P>0.05),近期疗效超分割组略优于常规放疗组,放疗后主要后遗症(张口困难、口干、放射性龋齿等)超分割组明显轻于常规放疗组(P<0.05)。  相似文献   

8.
mdm2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iu S  Ye S  Wu Z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56-259
目的以mdm2基因为指标,研究与肝细胞癌侵袭性有关的分子机理。方法应用RT-PCR方法,研究mdm2基因在34例癌组织和19例癌周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结果mdm2基因表达值(x±s)癌组织高于癌周肝组织(50.18%±5.24%对27.70%±7.43%,P<0.05),侵袭性肝癌高于非侵袭性肝癌(59.09%±7.28%对37.87%±6.37%,P<0.05),但不同大小肝癌及不同包膜状况肝癌,其mdm2基因表达值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mdm2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CT增强动态扫描区分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晓矛  江勋源 《癌症》1998,17(2):137-139,F004
目的:探讨CT增强动态扫描区分肺部良恶性病变的意义。材料与方法:收集肺部结节样病变59例,增强前后于病灶中部分别作系列薄层扫描,在各层面病灶密度偏高、中等、偏低处分别作进行CT值测量;强化明显的标准为CT值升高>20Hu。结果:恶性病变(43例)多为强化明显,良性病变(16例)多为强化不明显。统计学分析提示恶性病变增强前后之间的C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良性病变增强前后之间的C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10<P<0.20)。结论:CT增强薄层扫描之强化程度对区分肺部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组织中FHIT基因异常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正常鼻咽上皮和鼻咽癌组织中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探讨FHIT基因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RT-PCR(nested RT-PCR)技术对28例鼻咽癌组织和10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进行FHIT基因检测,并随机选择2例异常者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10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未发现FHIT转录本异常,12例(42.9%)鼻咽癌组织存在FHIT异常转录本。2例经测序分析发现其中1例缺失外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与MRI评价鼻咽癌颅底侵犯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Xie CM  Liang BL  Wu PH  Zheng L  Ruan CM  Li L  Mo YX  Zhong R  Chen YX  Lin HG 《癌症》2003,22(7):729-733
背景与目的:随着螺旋CT与MRI的普遍应用,研究哪种方法对鼻咽癌发生颅底侵犯的诊断更有价值,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拟探讨用CT与MRI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价值。方法:选取1993年8月--2001年9月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6l例,全组患者治疗前均行螺旋CT及MRI检查。此外,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8例。CT扫描采用Elscient CT Twin Flash,常规横断面平扫,部分加冠状面扫描,13例加增强扫描。MRI扫描采用Philips T5-Ⅱ型0.5 Tesla超导成像系统,标准头部正交线圈。常规SE序列,扫描方向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范围由鞍上池至第二颈椎下缘水平,6l例中55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结果:CT发现颅底骨质侵犯17例,MRI扫描发现颅底侵犯26例,其中6例MRI扫描发现斜坡、翼突基底部和蝶骨基底部早期的骨髓浸润,而CT检查未见有这些部位的骨质破坏,另外3例MRI见肿瘤沿三叉神经向颅内侵犯,而CT未见明确的卵圆孔破坏。结论:CT与MRI均可显示鼻咽癌通过破坏骨质侵犯颅底,也可以通过自然孔道进入颅内。MRI较CT对颅底骨质破坏的检出更敏感,MRI可以发现肿瘤沿三叉神经向颅内侵犯,而卵圆孔没有骨质破坏。MRI较CT可以更准确地界定肿瘤的侵犯范围;螺旋CT薄层三维重建,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病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鼻咽淋巴瘤(NPL)、鼻咽癌(NP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和病理证实的55例NPL和62例NP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MSCT扫描,比较2组肿瘤形态、病变累及范围、颈部淋巴结转移差异及病灶强化程度。结果NPL患者病变较为表浅且呈弥漫性累及鼻咽腔者占60.00%,高于NPC患者的27.42%(χ2=8.007,P<0.05);表现为局限性肿块29例(23.64%),低于NPC患者的46.77%(χ2=6.781,P<0.05)。NPL患者中口咽部、鼻腔、副鼻窦及翼腭窝4个部位中至少2个部位同时受累者31例(56.36%),高于NPC患者7例(11.29%)(χ2=27.000,P<0.05);NPL组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31例(56.36%),低于NPC组58例(93.55%)(χ2=22.137,P<0.05);NPL组出现淋巴结明显坏死或包膜外侵犯者4例(6.90%),低于NPC组21例(33.87%)(χ2=12.272,P<0.05)。NPL组平扫期、动脉期、实质期CT平扫、强化均值低于NPC组(P<0.05);平扫期、动脉期、实质期鉴别NPL、NPC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785、0.774。结论NPC与NPL二者MSCT表现中肿瘤形态、病变累及范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强化程度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Feng ST  Chen JD  Meng QF  Yang XF  Xie HB  Yan CG 《癌症》2006,25(3):348-351
背景与目的:肺癌、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是最常见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PN),CT(computedtomography)是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近年来关于它们的CT特征报道较多,但绝大多数都是从形态学上的分析,鉴别诊断较困难,本研究旨在观察肺癌、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的血供变化,找出它们的一些特征和规律,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方法:采用螺旋CT对115例肺部单个结节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总结分析经手术治疗确诊病例44例,其中肺癌30例,肺结核球7例,肺炎性假瘤7例。结果:30例肺癌中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14例,高度强化5例,显著高度强化2例,无强化7例。肺癌最高强化值开始出现在18~28s9例,30~39s17例,40~44s4例,平均32s。7例结核球中5例无强化,2例环状强化。7例炎性假瘤均呈显著高度强化,最高强化值均在100Hu以上,最高强化值出现的时间分别为26s、28s、30s、32s、33s、110s和122s。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癌、肺结核球、炎性假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 tRCC)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Xp11.2 tRCC的5例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行MRI平扫、增强及DWI检查。观察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性质及成分、强化方式及程度、与肾门及邻近大血管关系以及转移情况。结果5例病灶均为皮髓质型。实性/囊实性病灶4例,CT平扫主要为等或稍高密度,均可见钙化及坏死,部分可见出血及囊变,增强扫描主要为轻-中度强化,延迟期可见假包膜强化。囊性病灶1例,囊液表现为低密度及长T1长T2信号,DWI序列可见弥散受限。增强扫描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囊壁及分隔影可见强化,分隔影厚度欠均,MRI增强见强化壁结节影。结论 儿童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具有一定特征性,实性/囊实性病灶中心或周围出现点状、斑片状钙化以及延迟期“假包膜征”,囊性病灶出现囊壁分隔不均匀增厚及强化壁结节,应考虑Xp11.2 tRCC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CT检查结果对肺实性结节型黏液腺癌(PNMA)与结核球的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中医院2015-01-01-2019-12-30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肺孤立性实性结节61例患者病例资料,所有病灶均经病理学确诊,其中PNMA 38例,结核球23例.分别测量PNMA组及结核组病灶平扫平均CT值及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CT特点, 评价CT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32例, 回顾性分析CT表现。结果 32例中15例见肾盂、肾盏内1.5cm-4.0cm大的结节状软组织肿块影, 肾窦脂肪受压、变薄, 但间隙存在;8例见肾盂、肾盏内直径4.1cm-9.0cm肿块, 累及肾门, 肾窦脂肪间隙消失;4例沿肾盂壁浸润性生长, 肾盂壁不规则增厚, 经肾门蔓延至输尿管上端, 肾盂、肾盏轻度扩张积水;5例肿块浸润肾实质, 并侵犯邻近组织, 形成密度不均的团块, 分不清肾盂、肾盏和肾实质, 肾门和腹膜后淋巴结增大。平扫:32例CT值33Hu-50Hu, 其中25例等密度, 4例略高密度, 3例略低密度;密度均匀21例, 密度不均匀11例;瘤内伴有小斑片状高密度出血灶5例, 小点状钙化5例, 坏死囊变3例。增强:CT增强扫描21例中13例于皮质期见肿块呈轻度均匀强化, 轻度不均匀强化8例;21例于实质期及肾盂期病灶强化程度均无明显增加, 与邻近增强肾实质相比, 肿瘤略呈低密度。32例中CT直接诊断肾盂癌21例, 提示肾盂癌可能7例, 误诊2例, 漏诊2例。结论 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在CT平扫以等密度, 增强以轻度强化为主要征象, 在病灶的发现及定性, 螺旋CT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组织标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的SFT的34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切除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CerbB-2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在多层螺旋CT下肿瘤形态13例(38...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低常规剂量与常规剂量CT检查在肺磨玻璃结节显示能力、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性。方法510名体检人群中,低常规剂量CT扫描发现肺磨玻璃结节患者31例,3~6个月复查常规剂量CT,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图像在病灶噪声、肺小结节数量和形态、瘤 肺界面征(清晰度、分叶、毛刺)、结节内部特征(空泡征或蜂窝征、支气管狭窄或中断)和结节周围情况(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以及辐射剂量方面差异性。结果低常规剂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为(316~36)mGy,常规剂量扫描CTDIvol为(1288~2444) mGy,低常规剂量组放射线辐射剂量低于常规检查组;低常规剂量组图像颗粒增粗,噪声增大,以纵隔窗较明显,肺窗肺尖处稍明显,病灶内部噪声值为47~265 Hu,而常规剂量扫描图像病灶内部噪声值为140~994 Hu,低于低常规剂量检查组(P<005)。两种检查在显示病灶数量、瘤 肺界面征、结节内部特征及周围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磨玻璃结节ASIR低常规剂量扫描可降低扫描剂量,虽病灶噪声增加、图像质量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不影响磨玻璃结节的检出及征象分析,可用于体检及磨玻璃结节的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CT特征,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评估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密度及强化特点等。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者3例,仅行CT平扫者2例,仅行增强扫描者3例。结果:本组8例均为女性,年龄41~80岁不等,平均(56±12)岁,均为单发性胃神经鞘瘤,位于胃体、胃底者分别为3例、5例。肿瘤边界清晰,向腔内外双向生长者5例,腔内生长者2例,腔外生长者1例;病灶多呈类圆形或卵圆形,仅1例呈不规则浅分叶状;病灶大小不等,最大直径1.4~9.1 cm,平均值(4.94±2.32)cm;CT平扫病灶多表现为均匀等低密度,其中2例可见颗粒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多呈渐进性均匀强化,仅1例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结论:胃神经鞘瘤CT平扫常表现为胃黏膜下的类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呈渐近性强化,这些特征有助于该病的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