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仲景  奚肇庆 《家庭用药》2013,(12):59-59
感冒了,嗓子哑了,上火了——扎一针,放点血,症状竟然立马缓解了!中医学可谓博大精深。 锋针的演变史 所谓放血疗法,古人称之为“刺血络”或“刺络”,即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的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病在祖国医学中为“胃脘痛”及“血症”之列,每因精神刺激或饮食失调而致病。病变部位虽然在十二指肠和胃,但与肝脾功能有密切的关系。饥饱过度或多食生冷、辛辣,可损伤脾胃;郁恕过度则伤肝,肝气失于疏泄则横逆犯胃,而使胃失和降。肝失条达,胃失和降,脾失健运,导致气滞而为之痛;气滞日久则血瘀或生热化火,胃阴受灼,血络受戕,或是病久,脾气虚弱,不能统摄其血,从而发生吐血、便血之“血症”。  相似文献   

3.
吴穆 《贵州医药》1992,16(4):246-247
足跟痛在针灸科病人中较为常见,如何辨证施治,提高疗效,是我们研究的课题。现将笔者1980~1991年对215例足跟痛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一、肾虚跟痛型中医认为肾主骨,足跟部疼痛病因之一则由于肾虚或风寒湿侵袭所致。X 线摄片均有跟骨刺存在。患者行则跟痛,卧则痛消是其特征,证属骨痹。笔者临证积累此型105案例。取穴以足少阴肾经为主,取该经接近病变处的水泉穴、下水泉穴(即水泉穴直下赤白肉交界处)进针约3cm 深。此乃循经局部取穴。针刺手法根据《灵枢·官针》十二刺中之“短刺”记载:“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  相似文献   

4.
1.瘀血概论瘀血一证,含义非常广泛,如传统上认为:“留血”、“败血”、“干血”、“老血”、“蓄血”等名称。总之,凡系血脉运行不畅,病变过程中局部出现气血停滞,痹阻疼痛、瘀结等,均可以称为瘀血。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离经脉,内外出血及血液中血脂成分过高而诱发的血栓、梗塞等症,以及体内肿物、徽瘕等症,均可以归为瘀血的范畴。引起瘀血的原因很多,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外伤导致出血,血阻经络,引起血瘀气滞;痛病日久入络,络脉瘀阻;然论其治疗,现代多局限于王清任的“活血化瘀”,临床多选用桃红四物汤合逐瘀汤类加减,…  相似文献   

5.
慢性咽炎属中医的喉痹范畴,治疗方法大多采用养阴清肺、利咽清喉、滋补肺肾或清热降火等法。但临床上还有不少病例则属虚阳上浮所致。若过用、久用滋阴药或清热药,往往不但不能解除咽痛之苦,反而出现脘腹冷痛、遇寒加剧、大便稀溏等变证。此即喻嘉言氏所谓:“凡用凉血清热火药者,皆以水治火之常法,施之于阴火,未有不转助其虐者也。”当此之时,运用引火归原法往往奏效。正如《石垒秘录》所说:“阴娥之症,乃肾木方乏,火不能藏于下,乃飞越于上,……惟补阴虚,用引火归原法,而痛顿失也。”由此可见,古代的很多医家对本症的治疗,并非专主寒凉。  相似文献   

6.
<正> 溃疡,证名见《外科理例》、《外科发挥》, “溃疡,谓疮疡已出脓者”。一切疮疡自溃或切 开后,尤其是久溃不敛者,均称为溃疡。溃疡 经久不敛,用补法尽人皆知。而在临床中,有 些溃疡日久,阴血亏耗,虚火上浮,淤热之毒 衰而未尽。毒热虽微,耗阴仍甚,津亏血少,阴 火愈焚,虚焰上燎,毒热难去,致使病情缠绵 难愈,此乃虚中之实证。蒲辅周前辈,曾用猪 板油外用拔火毒,治疗“火眼”,产妇乳头皮肤 破裂,阴唇溃疡,小儿火丹等病的启发下,用 猪板油外敷治疗外伤溃疡经久不敛者,获效 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郭宗碧 《海峡药学》2013,(11):46-52
目的探讨痛血康胶囊对产后出血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①受孕7天大鼠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造成早孕不完全流产模型。给予痛血康进行干预,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活动情况以及子宫的病理组织学改变。②对上述动物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③采用肾上腺素叠加冰水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并用痛血康进行干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④采用小鼠尾尖取血法,观察痛血康对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⑤采用二甲苯造成小鼠耳廓肿胀扣大鼠棉球肉芽肿,造成急慢性炎症模型,观察痛血康的抗炎作用。结果痛血康能够增强早孕不完全流产大鼠子宫活动强度,有助于排出未完全流产组织;能够改善早孕不完全流产模型大鼠和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凝滞瘀血状态,并具有缩短出凝血时间和抗炎作用。结论痛血康在临床推荐用量下,对产后出血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霍东增 《医药世界》2009,(8):418-418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淋浊”范畴,是青壮年男性多发病,病程缠绵[1]。通过多年临床观察笔者体会,血瘀在本病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性且至关重要,慢性前列腺炎“皆不离乎瘀”。 古人关于本病病因的论述,如清代医家俞震认为“白浊之因,有欲心萌而不遂者,有渔猎勉强之男色者,有醉酒乃用春药以行房,忍精不泄者,皆使相火郁遏,败精瘀腐而成”。患者或房室不节(洁),或是嗜食烟酒辛辣之物,久则湿热蕴结,下注腺脬而致本病。湿热既成之后,又影响脾肾等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人經常与絲虫患者接触,茲就个人經驗簡介如下: 一、針灸治疗 1.針刺及拔火罐法:凡是肢漫肿木痛或初起由腹服沟淋巴腺发炎,沿淋巴管向下延展結块者,均可用毫針于下列穴位进行針刺。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上巨虚,并可在淋巴管紅尽处下針,或发肿处天应穴下針,針后加拔火罐,吸取带血的淋巴液,可使症状迅速消失。 2.三稜針速刺法:凡絲虫病漫肿,皮色不紅,不記时間长短,按之凹陷者,于无大血管处,經皮肤消毒后,用三稜針速刺3-5針,令其皮肤破損,使皮下溢水向針口流尽,肿可漸消。  相似文献   

10.
正我家中一些亲人常出现腹痛之症,请问腹痛患者该注意些什么,喝茶吃粥能否应对腹痛呢?海南三亚黄漩腹痛,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脏腑气机不利,"不通则痛";经脉失养而成,"不荣则痛"。治疗上宜分清寒热虚实,在辩证的基础上辅以理气通导,标本兼治,另外,"久痛入络",还应加用活血通络之品。腹痛患者应节饮食,适寒温,调情志。寒痛者要注意保温,虚痛者宜进食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针刺联合刺络放血与单纯体针针刺治疗血瘀型崩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63例血瘀型崩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用单纯体针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效果,治疗前后血红蛋白量(Hb)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均显著升高(P 0.05),且观察组Hb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未记录到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针刺联合刺络放血疗法相较于单纯体针针刺疗法,患者治疗效果、止血效果和贫血改善情况更好,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痛,病也,是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可发生于患病机体的任何部位。针灸镇痛已成共识,临床医家多采用局部取穴、循经辨证或脏腑相关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痛症,局部腧穴的选用是比较广泛的,《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灵枢·周痹》也载"众痹……,各在其处……。刺此者,痛随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其中"以痛为输"、"必刺其处"均说明取病变局部腧穴治疗。《素问缪刺论》也载:"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这种以病变局  相似文献   

13.
血症病情复杂 ,除有寒热虚实之分外 ,还有轻重急缓之别。瘀血不去 ,则血不归经 ;而出血不止 ,便血尿血崩漏。崩漏之病乃冲任二脉受损 ,血液离经妄行 ,漏下不止。为阴虚阳搏所致 ,络伤必致血益。引起出血不止的原因主要为内热急崩暴下 ,多为实热或气机逆乱 ,使血不循经。长时间经血不止 ,阴血必亏损 ,实为虚热 ,而此时之病与肾、肝脾三脏均有关联。病因虽多 ,但主要表现在出血不止 ,既然血流不按规序而行 ,就要截流止血 ,扶正固阳使之归经。若不急止其血 ,势必越下愈多 ,阴亏更甚。临床上“黑色”炭类之药应为首选 ,尤以血余炭、地俞炭、杜仲…  相似文献   

14.
<正>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全方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共11味药组成。主治胸中血瘀,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等症.笔者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由血瘀引起各种病症,均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因病机 《灵枢·经脉》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明确指出心气虚导致血流瘀滞。《血证论》进一步指出“血积既久,其水乃成”、“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也”。由此推论出心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又进一步引起水停心下,从而引发了喘咳、水肿、心悸等一系列症状。近年来,现代中医医家在深入研究中医古籍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叫经方?什么叫时方?1.首先从“经”字来谈,如张太炎说:“按经者,编丝缀属之称,异于百名以下用版者,亦犹浮屠书称修多罗。修多罗者,直译为线,译义为经。盖彼以贝叶成书,故用线联贯也。此以竹简成书,亦编丝缀属也,……是故绳线联贯谓之经”。张氏的解释是用线联贯成为书册者就是经,这是很朴实的。另一解释是我国的传统习惯,富有尊经的意思。如刘师培说:“……六经为上古之书,故经书之义,奇偶相生,声韵相协,以便记诵,而藻绘成章,有三伍错综之观。古人见经之多文言也,于是假治丝之义而锡以六经之名。即群书之文言者,亦称之为经,以与鄙词示异。后世以降,以六经为旧典也,乃训经为法,又以六经为尽人所共习也,乃训经为常”。  相似文献   

17.
冻疮是指人体受寒邪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是因天气寒冷所引起的,多发生在手脚末端、鼻尖、面颊和耳廓等处。患处皮肤苍白、发红、水肿、发痒、热痛、有肿胀感,易复发。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人受到冻疮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局部冻伤者病情较轻,以局部肿胀、麻木、痛痒、青紫或起水泡甚者破溃成疮为主症;全身性冻疮者病情较重,以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至阳气亡绝为主要特征。冻伤有致残性。现就3例较特殊的病例浅谈一下湿润烧伤膏在治疗冻伤上的作用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8.
清上蠲痛汤是龚廷贤《寿世保元》中专治头痛的一首著名方剂,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各种慢性头痛,疗效满意,现将一些体会介绍如下。1偏头痛偏头痛属于中医“头风”病的范畴,其发病急骤,痛势剧烈,常偏于头的一侧,痛止如常人,易反复发作。其病位在“足少阳胆之脉”,病机多为血瘀络痹,痰热阻络,风阳上扰  相似文献   

19.
学者们通常将“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定义为《黄帝内经》四大针刺治疗原则。然疾病的性质无外乎虚证与实证,因此治疗总原则必然围绕着补虚与泻实两个方面。本文以“原则”的概念为契机进行论证分析,认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原则当浓缩为“虚则实之,满则泻之”两大治疗总则。  相似文献   

20.
由于创伤、压迫,出血、缺血等各种原因引起之肢体筋膜间隙压力增高,均可导致肢体神经、肌肉组织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临床上出现肢体肿胀、剧痛、麻木、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血运障碍及盗汗、脉搏增速、烦躁等一系列症状,谓之筋膜间隙综合症。亦有称之谓“筋膜间隔区综合症”者。如不进行紧急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